教师招考培训历史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725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考培训历史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师招考培训历史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师招考培训历史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师招考培训历史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师招考培训历史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考培训历史资料.docx

《教师招考培训历史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考培训历史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考培训历史资料.docx

教师招考培训历史资料

中国历史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和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古代史是1840鸦片战争前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

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社会性质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点,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

中国现代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以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标志,分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和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以后)两个阶段。

世界历史分为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以新航路的开辟和文艺复兴为近代史的开端,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为现代史的开端。

专题一人类的起源

四大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中国。

要识记古国名称位置(大河流域)文明代表古老文字。

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金字塔——国王陵墓,权力象征,胡夫最大,古代埃及文明的标志象形文字。

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制度;三部分构成;世界第一部成文法典;楔形文字。

古代印度印度河、恒河流域种姓制度——等级森严,互不通婚。

了解伊斯兰教的产生,同时参考对比学习佛教和基督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宣传的内容及经典。

了解城邦的兴起。

当非洲的的尼罗河流域出现文明曙光时,我国正处在母系氏族社会后期绚丽多彩的彩陶文化时代,继尼罗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出现,我国华夏文明勃兴,先后经历了夏商西周奴隶王朝。

在欧洲希腊半岛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文化繁荣之时,我国也处在春秋战国学术发展,文化昌盛的时代,因此中国也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对于古代尤其是中国古代大家最起码要知道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以及每个朝代之间的关系。

先秦这里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漫长历史时间。

在这个时期有中华文明的起源,大家掌握的是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文化遗址,原始农耕文化他包括河姆渡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和大汶口居民所以这些农耕文化的特征必须了解,例如时间地点,使用工具,种植农作物及住房。

同时要了解华夏名族的形成和人文初祖——皇帝。

了解夏商周的更替和历史,如建立者时间重要事件。

如明确夏的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禹死后,儿子启继承父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说出西周的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时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主要霸主先后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越王勾践史称春秋五霸。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战国的主要诸侯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称为战国七雄,这七雄最北的是燕最南的是楚最西面的是秦,最东面的是齐。

所以大家要看看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形势图。

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时间,性质。

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及成功的原因和历史启迪。

专题二中国从秦到清朝各个朝代的统治措施及改革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

(唐朝)列举贞观之治及武则天的统治的主要内容: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名族国家的发展:

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清朝前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保证,在带领了大家学习完了各个朝代的是如何统治的,下面我们在看看这些朝代中的一些制度。

第一.中国的选官制度。

第二,中国的赋税制度。

第三,中国的民族制度,第四,中国的长城和大运河。

第五,儒家文化的发展。

第六.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专题三中国古代几个地区的历史要点:

关于西藏问题:

关于台湾问题:

关于新疆知识点

专题四列强侵华史实

列强侵华手段包括军事侵略、政治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

1、军事侵略----中国近代六次侵华战争:

①、鸦片战争:

1840.6—1842.8,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0—1860.10,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烧掉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⑤、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⑥、美国发动朝鲜战争(1950—1953)

2、政治侵略------三大不平等条约:

①中英《南京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②中日《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有突出特征的条约:

①中俄《爱珲条约》割地最多③中日《马关条约》最能反映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特点④《辛丑条约》中国赔款最多《南京条约》: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⑤《二十一条》:

灭亡中国的条约。

3、经济侵略

①甲午中日战争以前以商品输出为主②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以资本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方法:

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

日本对沦陷区的掠夺:

抢劫银行、滥发纸币、掠夺炼铁资源、掠夺土地、农产品和劳动力。

(抗日战争时期,了解)

4、文化侵略-------通过设立教堂、传播宗教、学校教育、办慈善机构等方式推行殖民主义奴化教育。

(了解)

专题五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史和近代化问题

一、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史

(一)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1、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2、鸦片战争中,关天培、陈化成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4、甲午战争中,邓世昌、丁汝昌等英勇杀敌或壮烈殉国。

(二)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和探索

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2、义和团运动(1898—1900)

启示农民阶级由于其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作为无产阶级最忠实的同盟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和实践

1、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面向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2、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四)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实践

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土壤中产生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甲午战争后,随着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1、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戊戌变法(1898、6、11—9、2)

2、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1911)

3、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

(五)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问题

近代化(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中国的近代化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

(一)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中国的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近代化主要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的近代化(即政治的民主化)开始于维新运动,因此有人说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开始于维新运动。

1、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及对近代化的作用

思想主张:

积极作用:

2、中国近代化起步的特点和启示

3、近代化精神

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体现出的精神是:

探索救亡图存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追求民主的精神。

(二)中国经济近代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1、产生: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影响: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

2、初步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

影响:

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条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3、进一步发展:

一战期间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原因:

4、日益萎缩: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原因:

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和国内官僚资本的压迫

5、获得新生:

新中国成立初期

原因:

建国初期,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6、进行改造:

1953-1956年

意义:

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专题六中国共产党90年历程

一、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及其重要战役等等

二、军队建设----纪念建军84周年

2011年是建军84周年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具有时代特点的名称: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中国工农革命军或中国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八路军和新四军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美援朝时期(1950—1953)中国人民志愿军

(2)请你列举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代表性战役各一例

平型关大捷或百团大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任意一个);上甘岭战役。

.

专题七农民、农村、农业“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农”指农业、农民、农村。

农业指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指增加农民收入;农村指小城镇建设。

1、简要说明新中国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

----------内容结果

2、中国共产党在各历史时期的土地(农村)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

(2)、解放战争时期(3)、建国初期(4)、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6)、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3、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曲折的进程

(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2)近代以来,伴随着列强的侵华活动,中国的农村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落后的生产方式受到冲击,商品化程度提高;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农村日益贫困、破败。

(3)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

对此,孙中山、毛泽东分别提出了什么对策?

结果如何?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采用“平均地权”的办法,但未落实;毛泽东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使农民得到了土地。

(4)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第二代领导人,如何成功地指导了划时代地中国农村改革?

在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使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5)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实行上述政策的相同主旨是什么?

立足国情,发展农业,改善农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

4、针对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提出几点解决建议。

5.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当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6、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启示

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于冲破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体制,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进行改革。

7.对1958年总路线的认识

从主观上讲,它反映了人民普遍的良好愿望,从客观上讲,它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速度,否定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实际上是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

使左倾思想更加膨胀。

8.如何看待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与现实相比,你得到怎么样启示?

专题八十月革命——中俄关系

1.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中具有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有哪两件?

2.这两国革命的基本模式有什么不同?

(两国取得革命胜利所走的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