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技术管理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714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8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监测技术管理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监测技术管理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监测技术管理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监测技术管理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监测技术管理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监测技术管理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docx

《监测技术管理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测技术管理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监测技术管理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docx

监测技术管理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

、监测技术管理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

.1技术管理组织机构

我院将组建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一标段第三方监测现场项目部,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个监测项目的总指挥工作;指导检(监)测人员严格按照监测要求进行工程监测,确保监测质量。

在项目负责人的统筹下,项目部分为技术组、后勤组、财务组及安全组。

(1)技术组:

技术负责人的带领下负责现场的监测及内业数据的处理,外部的协调等工作;

(2)后勤组:

负责项目部所有人员的饮食及住宿等内容;

(3)财务组:

负责项目的收入与支出及预算,材料的购买等相关;

(4)安全组:

负责现场监测人员及项目部的安全。

其中技术组承担监测工作的主要承担小组,其下属又分为六个小组,分别履行以下职能:

前期准备小组:

资料收集齐全,并要保管好所有资料,重要文件复印后及时交至档案资料室存档。

现场量测小组:

保证人员固定、设备固定、观测线路固定的三固定原则,保证仪器工作正常,现场量测技术过关,注意施工安全。

数据处理小组:

现场观测的数据要及时输入计算机进行妥善保存,数据导入准确,软件更新及时,理论基础全面。

信息反馈小组:

系统方便快捷,反馈及时到位。

报告编制小组:

论述全面,技术支持合理恰当,结论明确,签字齐全。

资料归档小组:

保证所有资料能快速查阅,资料控制、保护措施全面。

我院将把技术组全力打造成为一个完善的、系统的技术管理机构。

该机构侧重于技术方面的管理,实行专事专管制。

涉及监测工作的每个环节都任命一个专项负责人,各环节的技术工作由该环节负责人统筹安排。

所有负责人再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统一领导,组成以技术负责人为核心的技术管理机构,环节负责人在完成自己负责的事务之后向下一环节的负责人做好技术交接工作,遇到技术难题,由技术负责人召集各负责人开会共同研究解决。

各负责人在监测过程中行使各自职能。

各负责人在监测过程中行使各自职能,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前期准备:

资料收集齐全,并要保管好所有资料,重要文件复印后及时交至档案资料室存档。

现场量测:

保证人员固定、设备固定、观测线路固定的三固定原则,保证仪器工作正常,现场量测技术过关,注意施工安全。

数据处理:

现场观测的数据要及时输入计算机进行妥善保存,数据导入准确,软件更新及时,理论基础全面。

信息反馈:

系统方便快捷,反馈及时到位。

报告编制:

论述全面,技术支持合理恰当,结论明确,签字齐全。

资料归档:

保证所有资料能快速查阅,资料控制、保护措施全面。

.2技术管理规章制度

.2.1监测技术要求总则

制定本项目监测技术要求总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本工程应加强信息化施工,施工期间应根据监测资料及时控制和调整

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法,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控制。

(2)监测数据必须是可靠真实的,数据的可靠性由测试元件安装或埋设的

可靠性、监测仪器的精度以及监测人员的素质来保证。

监测数据真实性要求所有

数据必须以原始记录为依据。

任何人不得篡改、删除原始记录。

(3)监测仪器的选型,要考虑最大可能需要的量程并根据隧道工程只在地

下施工期内使用的性质选用满足安全监测要求、合适的仪器。

(4)监测应综合考虑施工期监测与运营期健康监测,合理选择、布置测点

和仪器。

(5)仪器安装埋设前要进行检验和率定,绘制监测点安装埋设详图,并按

照方案和埋设要求做好埋设准备。

(6)仪器埋设时,核定传感器的位置是否正确,埋设方法是否符合技术要

求,按监测的位置和方向埋设传感器。

(7)埋设于土层或结构中的监测元件应尽量减少对结构正常受力的影响,

埋设监测元件应与岩土介质匹配。

(8)所有监测点安装埋设完成后,及时绘制监测点位置图,并加强对现场

测点保护,以防监测点被破坏。

(9)监测数据必须是及时的,监测数据需在现场及时计算处理,发现有问

题应及时复测,做到当天测、当天反馈。

(10)监测应整理完整监测记录表、数据报表、形象的图表和曲线,及时

整理出监测报告,报告中应注明对应的施工工况及平面分布图等施工信息,便于相关各方分析监测结果所反映的情况。

(11)对所有监测项目,应按照工程具体情况预先设定预警值和报警制度,

预警体系包括变形、内力或其他监测内容的累积值及变化速率。

(12)监测数据传输及处理应与风险监测管理平台和运营管理平台系统统

一考虑,并应采用可靠软件对结构工作状态、风险及时进行评估与预警。

(13)监测工作贯穿工程始终,待全部资料备齐后,应提供完成电子

版监测数据、监测时程曲线图及监测报告予围护设计单位及相关各方。

1.2.2监测实施管理细则

科学合理的监测工作流程是确保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准时反馈到施工中重

要保证措施,针对项目特点并结合以往工程经验,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结合本项目的监测内容及特点制定本项目的监测工序,以保证本次监测项目顺利、及时完成,本项目监测流程规定如图1-1所示。

图1-1监测流程图

监测开展前工作要求

我院在监测工作开展前,会完成如下准备工作

(1)监测项目部机构的组建

a建立明确的组织机构图;

b建立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

c制动监测实施方案细则;

d建立与业主正常的沟通渠道。

(2)监测人员

a熟悉合同文件、图纸及相应的技术规范;

b会同业主完成对工程监测图纸的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向业主报告。

(3)准备充足、齐全的监测、测量设施和仪器

(4)技术准备工作

a进行现场踏勘,全面掌握现场的地形、地物、地质等情况,复制测量标志;

b配合业主编制工程监测方面的内容;

c完成技术交底、资料交接,熟悉掌握设计意图和设计文件要求。

监测实施阶段工作要求

我院在监测实施阶段将切实满足以下要求:

(1)按照国家现行的标准、规范、规程以及本合同技术要求进行作业,按规定的进度支付成果资料。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业主报告并及时通知驻地监理;

(2)会签认可施工施工单位的埋点实施方案;

(3)对施工单位购置的传感器进行检验认可,检查接收传感器标定曲线和合格证;

(4)检验施工单位布设的测点,对不符合要求的以书面形式提出改正要求;

(5)在监测过程中,如应场地条件、设计方案的变更,需增减工作量或改变监测手段时,及时报请业主进行审核,在取得业主的批准后,办理变更手续;

(6)对监测的质量和数据的准确性负完全责任并承担由此造成的全部损失;

(7)采取措施确保施工监测安全,并对自身的人员、设施及现场安全负责,保持环境卫生处理好各种关系,确保监测工作按期进行;

(8)提交满足第三方监测要求具有法律效力的监测报告成果,报告盖有我院的“计量认证”章。

提交监测成果报告一式八份,按时提交监测成果报告,负责文整、打印、复印、装订、装箱等工作。

资料装订规格符合档案归档规定;

(9)接受业主对工期、质量、人员组成、设备、仪器的监督。

(10)配合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需要,提供技术服务,应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需求完成监测结构的解释、现场交接、现场实际问题的处理、施工过程的回访等工作。

(11)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根据监测数据进行信息化施工,及时对开挖方案进行调整。

(12)监测以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测量或专用测试元件监测为主,以现场目测检查为辅。

(13)各监测项目在基坑施工影响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

(14)支护桩顶水平位移、支护结构变形、支撑轴力、锚杆拉力、支撑立柱沉降。

监测测点宜布置在同一断面上。

1.2.3人员培训管理细则

主要人员有相当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取得相应岗位的上岗证。

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在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上与所担负的工作相适应,人员上岗前要通过考核。

为了使项目人员熟悉相关规范和仪器标准的操作流程,熟悉监测项目的原理和提高观测精度的措施,杜绝无证上岗的现象,制定本制度如下:

(1)目的:

积极配合现场施工,贯彻落实标准化管理的各项规定;提升项目人力绩效和员工综合素质,加快企业人才发展速度,有计划地做好建设人才培训、培养和储备工作;增强员工对企业、项目文化的了解与对本职工作的能力,并有计划地充实其业务素质或知识技能,发挥其潜在能力,确保项目施工顺利进行;

(2)适用范围:

凡本项目所有员工的各项培训计划、实施、督导、考评以及改善建议等,均依本制度办理。

(3)权责划分:

a.技术负责人权责

a)制定、修改项目部培训制度。

b)拟定、呈报项目年度、季度培训计划。

c)收集整理各种培训信息并及时发布。

d)联系、组织或协助完成全项目各项培训课程的实施。

e)检查、评估培训的实施情况。

f)管理、控制培训费用。

g)管理组织项目内部讲师队伍。

h)负责对各项培训进行记录和相关资料存档。

i)追踪考查培训效果。

j)研拟其他人才开发方案。

b.各监测小组权责

a)呈报部门培训计划。

b)制定部门专业课程、现场施工行业规范的培训大纲。

c)收集并提供相关专业、行业培训信息。

d)配合部门培训的实施和效果反馈、交流的工作。

e)确定部门内部讲师人选,并配合、支持内部培训工作。

(4)培训管理相关制度

教育培训的要求

a.技术负责人

a)负责项目部人员培训以及政策性文件的制定。

b)审定各作业队的培训需求,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c)负责组织完成上级布置得各项培训任务。

d)负责全项目人员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培训经费管理等工作。

e)负责对各监测小组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指导、督促、检查、考核。

培训体系

a.教育培训类型(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a)岗位培训是人员教育的培训的重点,包括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力培训,提高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政治素养、知识和技能。

岗位培训分为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适应性培训。

b)岗前培训:

新进人员上岗前培训,领导干部任前培训,技工岗前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岗前培训、持证,关键岗位管理、技术人员岗前培训、持证。

c)在岗培训:

根据岗位职责的要求,以更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定期规范化培训。

重点包括日常安全教育、法纪法规教育、岗位技能提高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实施和应用等培训。

d)适应性培训:

根据工作实际需要,随时开展各种应急性、针对性培训。

b继续教育是针对专业技术人员补充、扩展和更新知识的培训。

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40学时,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累计不少于32学时。

培训组织形式

短期培训主要包括新员工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适应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形式。

a新员工培训:

以项目部概况、规章制度、企业方针、职业道德、安全质量意识、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操作规程等为主要内容的岗前培训。

b岗位培训:

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制度,规范化培训与适应性短期培训相结合,转岗教育和晋升培训相一致。

c职业技能培训:

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科学设置课程,有效开展初、中、高级的职业技能培训。

岗位培训的工作程序

按照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及培训效果评估等程序组织实施,项目部人员必须按照项目部的安全按时参加有关培训。

a.确定培训需求:

根据项目部人员现有能力与岗位所需能力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确定培训目标需求。

根据国家、行业和企业对持证上岗作业的要求,提出项目部的持证岗位培训需求。

b.制定培训计划:

编制项目部人员年度、季度和临时培训计划。

对每个班训班次制定详细培训方案,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教师、培训费用等。

c.组织实施培训:

按照培训计划规定的要求组织实施培训。

d.评估培训效果:

培训主管部门在各类培训工作结束后均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培训评价结果反馈组织培训的相关部门,以便培训工作的持续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