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docx
《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
摘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的作用日益重要,会计信息已成为企业投资者、债权者、政府管理部门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出现大面积会计信息失真更是会计界一个突出问题,会计界为之作了许多努力。
自新《会计法》实施以来,虽然会计信息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并没有得到良好的遏止,从美国的“安然事件”、“世界通信事件”到中国的“银广厦事件”、“绿大地事件”等都反映着会计信息失真无处不在。
失真的会计信息已经引起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诱导投资者做出了错误的决策;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和完善;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影响到了政府对宏观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
本文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及产生原因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和解决办法,其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到会计信息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再次出现。
关键词:
会计信息;信息失真;会计信息质量;
Abstract
Withthecontinuouseconomicdevelopment,theroleofaccountinginformationisincreasinglyimportant,accountinginformationhasbecomethecorporateinvestors,creditors,governmentadministration,animportantbasisfordecision-makinginrecentyearsalargeareaofaccountinginformationdistortionisaprominentissueoftheaccountingprofession,whomtheaccountingprofessionhasmademanyefforts,sincetheimplementationofthenewmethodofaccounting,althoughthequalityofaccountinginformationhavebeengreatlyimproved,butthedistortionofaccountinginformationhasnotbeengoodthecurb,"Enron"communicationevents"to"YinGuangxiaevent","greenEarthevent"andsoreflectsthedistortionofaccountinginformationiseverywhere.Distortionofaccountinginformationhascausedmanyproblemsthatcannotbeignored:
toinduceinvestorstomakethewrongdecision;seriousimpactontheimproveandperfectthesocialistmarketeconomy;notonlyleadtothelossofstateassets,andhasaffectedtheGovernment'smacroeconomicformulationofdevelopmentpolicies.
Accountinginformationdistortioncausestheinquirytoputforwardsomesuggestionsforimprovementandsolutions,whichaimstomakepeopleawareoftheimportantroleofaccountinginformationineconomicmanagement,andeliminatethere-emergenceaccountinginformationdistortion.
Keywords:
Accountinginformation;informationdistortion;thequalityofaccountinginformation;
目录
第一章导论-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1-
1.2文献综述-2-
1.3论文框架-3-
第二章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理论-5-
2.1会计信息失真的涵义-5-
2.2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标准-5-
2.3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5-
2.4会计信息失真的手段………………………………………………………………-5-
2.4.1会计凭证失真-6-
2.4.2虚假的会计报表-6-
2.4.3虚构交易或事实-6-
2.4.4没有按规定披露信息-6-
2.4.5选用不当的会计政策-6-
第三章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9-
3.1会计信息无意失真的原因-9-
3.1.1内部因素-9-
3.1.2外部因素-9-
3.2会计信息有意失真的原因-10-
3.2.1内部因素-10-
3.2.2外部因素-10-
3.3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11-
第四章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13-
4.1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13-
4.2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动机-13-
4.3强化外部监督职能,加强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监督-14-
4.4优化企业会计人才结构,确保真实会计信息生成-14-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17-
5.1结论-17-
5.2前景展望-17-
参考文献-19-
致谢-20-
第一章导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二十一号),2010年,财政部紧紧围绕国家宏观调控重点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服务和保障作用,组织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114户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和56户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分所)的执业质量进行了检查。
检查结果表明,大部分企业较好地执行了《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核算较为规范,会计信息质量逐步提高,仍有部分企业执行《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不到位,在内部控制、会计核算、缴纳税款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些企业仍存在内控制度不完善,会计凭证缺失、账实不符、虚构销售收入存在随意调节利润、以假发票报账、信息披露不充分;为达到偷逃国家税收、完成上级任务、个人出政绩等目的,不惜采取在集团下属企业之间随意转移收入或费用、变更会计报表合并范围、少计或多计成本、人为调节利润,向不同使用者提供不同报表等违规手段操纵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是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不实的会计信息,必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会计信息失真一直都困扰着会计界。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愈演愈烈,尤其是上市公司虚假披露会计信息不断见之于各大媒体。
从“中农信”的倒闭、“株洲有色”巨亏到中创、福建三农、金花股份、达尔曼等公司的违规事件,严重的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2011年3月17,绿大地公司发布公告称,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公安机关逮捕。
4天后,中国证监会在其官网上表示,证监会在2010年3月,曾因绿大地涉嫌信息披露违规立案稽查,发现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中国证监会网站3月21日挂出的信息称,绿大地欺诈上市过程中存在重大的财务造假行为。
造假上市、虚增资产、虚增利润、虚增收入。
其中,2008年虚增收入8564.68万元,2009年虚增收入6856.1万元,被扣上“*ST”帽子的瘟疫股迎来了连续两个跌停。
不到半年的时间,绿大地的股价下跌63.98%,这是继银广夏之后A股的又一大污点,这一系列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已暴露出我国在会计监管上的严重问题[1]。
会计信息作为国民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不仅关系到企业经济利益相关者,也关系到国家宏观政策制定,以及整个国家的资源配置。
接二连三会计信息造假丑闻的揭露,严重的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同时也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阻碍经济的发展甚至会危及社会的稳定。
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及时、失真所带来经济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它将引起投资决策失误,打破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也阻碍了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不但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政府对宏观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
现阶段各中小企业,甚至是上市公司都普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使得对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成为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
其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
能够使人们深入了解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而自觉地抵制会计信息失真,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提出治理措施,根除会计信息失真这一恶疾,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效力,培育完善、成熟的资本市场,保护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培育市场信用机制,打击腐败,保护国有资产,加速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推进经济改革向纵深发展。
因此,我国必须加强会计信息质量,通过我国在会计诚信上的建设,实施立体会计诚信机制、实施有效的监管政策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从而更好的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让整个经济工作更有秩序,从而加快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1.2文献综述
随着资本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学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也愈发关注,199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第五次全国会计工作会议上发布“约法三章”后,理论界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性文章越来越多。
以下是国内外学者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
刘谷金、白华(2012)对于如何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运用产权理论,并结合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提出一般竞争性领域产权清晰的企业,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离不开强有利的外部监督;而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而言,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离不开强有利的内部监督[2]。
张梁彬(2010)对会计信息失真背后深刻的经济动因进行分析,认为会计信息失真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有着直接关联。
这种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公司内部治理机构设置的逐步失效上,如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逐渐丧失其应有的决策控制职能,而这些问题的弊端最终又集中到内部人控制这一点上。
提高内部人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成本,使得内部人掩盖事实真相而进行会计欺诈等行为的期望成本大于或至少不小于其期望收益,从而改变理性内部人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决策,更愿意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3]。
刘骏(2011)对委托代理理论、现代企业会计准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理论以及国内外的会计舞弊案例分析,说明了审计独立性的丧失是会计作假成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提出了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会计制度,加强外部监督[4]。
张斗(2010)从几个会计信息失真的典型事例出发,针对会计信息失真这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展开讨论,从经济学、会计学、会计法规等几个方面探讨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而考虑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相应的对策[5]。
刘兵(2012)依托契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对财务报告信息的产生进行理论分析,介绍了财务报告信息的内容、影响因素。
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标准分为财务报表信息内容的质量标准、其他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标准和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质量标准。
以会计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评价标准为起点,分析了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保障体系的内容从加强会计准则和制度建设、完善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规范体系、加强财务报告监管、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和治理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6]。
陈建明(2011)运用博弈论的方法,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成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并提出了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所应采取的对策:
降低监督者的检查成本和加强对监督者的奖惩[7]。
SharmanandStevenson研究了将要破产公司的可操纵性会计政策变更行为对其发展的意义。
研究结果发现:
将要破产公司会比其他公司做出更多有利的可操纵性政策变更;将要破产公司比其他公司可能为了总资产产生重大有利影响而采取有利的可操纵性的会计政策的变更[8]。
Pourciau选择73家发生总经理非正常变更的公司研究这些公司在总经理非正常变更年份以及年份前后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通过实证研究,Pourciau发现:
新任总经理在总经理变更年份采用应计利润项目和摊销项目做出了调减的会计选择,并将其责任归咎为前任总经理;而在总经理变更后一年份,则做出了调增的会计选择,以展示其经营才能和对公司业绩改善的贡献强于前任总经理[9]。
1.3论文框架
本文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及产生原因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和解决办法,其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到会计信息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再次出现。
本研究报告的研究框架共分为五章,现将各章所涵盖的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第一章导论。
介绍本文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背景以及研究的意义,同时简要阐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主要观点和论文的框架。
第二章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理论分析。
本章首先简要阐述了会计信息的涵义,同时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和表现形式进行了分类说明。
第三章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危害。
在上一章的分析基础上,从内、外两个方面详细分析导致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说明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严重危害。
第四章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
根据以上分析和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提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措施。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本章着重概括本研究的基本结论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第二章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理论
2.1会计信息失真的涵义
会计信息是经过加工或处理后的会计数据,是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债权者、社会公众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性是《会计法》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基础。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企业管理当局者采用编造、变造、伪造等手法编造会计信息,使其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
2.2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标准
为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首先必须建立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标准。
美国FASB于1980年5月颁布了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FASB认为会计信息应服务于为信息使用者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为此,FASB提出了一系列全面而详细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并据此构建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层次结构,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会计信息必须达到的一系列质量要求。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应具备的首要质量特征,相关性由预测值、反馈值和及时性构成,可靠性由可核性、中立性和反映真实值构成,次要和交互作用的质量特征是可比性和一致性。
会计信息质量的判断标准仍然比较抽象,我们很难通过具体的量化指标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衡量。
但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所得出的判断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的标准仍然是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相关以及有助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等[10]。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课题组在2006年发表了《对建立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认识》,借鉴FASB于1980年提出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框架,提出我国应当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会计信息应该真实、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会计准则中提出几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包括:
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一致性、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原则。
2.3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
根据是否由主观意识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会计信息的有意失真和会计信息的无意失真[11]。
会计信息有意失真则是指在管理当局的授意或自身的利益驱逐下,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利用会计规范的灵活性,有偏向性或诱导性地提供信息,或者违背会计规范所构成的失真行为。
会计信息无意失真是指会计人员技术熟练程度不够、疏忽大意等因素导致的失真行为。
两种形态有相同或相近的形式,但本质是不同的。
2.4会计信息失真的手段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方法很多,手段也很高明,其表现主要有一下几点:
2.4.1会计凭证失真
会计凭证失真主要表现在一些商品经营者为了追求利润最大,用虚假的原始凭证做掩护,利用过期作废的票据报销和伪造的假票据报销以及是对原始凭证上的金额、文字等进行涂改、挖补等,从而达到掩盖真实经济业务,套取资金非法牟利的目的[12]。
2.4.2虚假的会计报表
具体表现在抛开账簿,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利用报表编制技巧和会计制度的缺陷,对外提供虚假财务报表[13]。
这是一种较为泛滥的会计信息作假方式,危害性最大,这是因为它是信息使用者获得会计信息的最主要方式和途径,虚假的会计信息导致信息使用者不能了解单位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会造成错误的判断与决策。
绿大地公布的报告中,差错不断。
其2010年第一季报中仅合并现金流量项目,就有多达26项差错,其中有8项差错为几千万元,上亿元的差错多达12项[1]。
2.4.3虚构交易或事实
对采取虚构交易或事实的方法来做假的企业,不仅要虚构关联交易,也要需要非关联交易;不仅要虚构销售业务,也虚构重组业务。
银广夏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税单、虚开增值税发票和伪造金融票据,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其中1999年虚构利润1.78亿元,2000年虚构利润5.67亿元。
2.4.4没有按规定披露信息
企业没有披露信息或者是不按照规定披露信息,削弱会计信息的有效及时性。
按照规定当企业发生做大事情时,应及时告诉投资者,但是很多的公司为了企业的利益,没有及时公布相关重大信息,投资者被蒙在鼓里,使投资者的决策受到偏离,从而是企业从中受益。
2.4.5选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办法。
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不可能面面俱到,以及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灵活性,在同一事项或交易的会计处理上可能给出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办法[13]。
这样,对于那些急于会计信息作假的企业来说,会计政策的选择无疑是一种可供运用的方法。
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必须前后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会计政策的变更,必须是法律或是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求,或是这种变更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由于在同一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人们通常很难判断哪一种会计政策更能真实的反应企业的情况,于是一些企业就利用会计政策的变更的这一特征随意变更会计政策,今年这种会计政策对企业有利,就采取这种政策,明年这种会计政策对企业不利,就换一种会计政策。
第三章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事物的发展都不离开内因跟外因的共同作用,会计信息失真也不例外,本文主要从内因跟外因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3.1会计信息无意失真的原因
3.1.1内部因素
(1)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的素质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许多会计业务处理要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经验、知识水平和实际驾驭能力,不同阅历、不同知识背景的会计人员所做判断往往是不同的,由此必然产生实务操作的不确定性[2]。
而对待不同的会计现象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些会计人员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或是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或培训,会计合理估计和判断的能力较差,影响了会计估计的合理性。
(2)企业治理结构的缺陷。
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与公司的治理结构密切相关,不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难以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正确的方向和原则,难以形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14]。
我国经济转轨中的企业具有产权关系模糊和公司治理结构薄弱两个重大缺陷,一些企业处于“内部人控制”下,这样往往为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打开了方便之门。
(3)选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由于会计政策都是由人来制定的,人们在制定这些法规制度的过程中必然或多或少地掺杂进一些个人的主观判断。
还由于管理者认识水平的有限性和认识对象的复杂,以及会计政策选择的灵活性,使得一个交易或事项有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使得各种规范本身就不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因而在这些会计政策的选用不当可能直接影响会计信息偏离实际情况,造成合法会计信息失真[9]。
3.1.2外部因素
(1)会计准则、制度的不完善性。
当前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改革也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
同时,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活动范围的扩大化,社会、法律和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会计方法选择的多样性也会加大无意识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可能性。
(2)会计环境变化与会计方法变化不同步性。
会计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会计核算难以准确地提供价值运动的信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运动环境是瞬息万变的我国对会计核算的规定,原则上又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当客观的会计环境发生变化后,会计方法却不能同步跟踪反映。
这就必然会产生会计信息反映的误差和失真,市场越是不稳定,竞争越是激烈,这种误差和失真度就越大。
(3)社会环境的变动性。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之所以严重,是因为在我国的经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过程中,政府对企业调控权利的分化是相对的、不彻底,同时在经济转轨中的政府,政府各部门在某些方面的权责不清,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保护主义严重。
3.2会计信息有意识失真的原因
3.2.1内部因素
(1)管理当局者的短期行为。
企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经常与企业管理层个人的切身利益挂钩,大部分管理层关心的往往是限期内的绩效,即使在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不好的情况下,出于机会主义的动机,为了掩饰企业的困境,,按个人的目标对信息加以隐藏和扭曲,就没有遵守规则的积极性了显示自己的经营才能,便向外出具失真的会计信息[15]。
(2)部分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有些企业领导及管理者出于某种目的的考虑,需要对某些会计信息进行粉饰,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或直接指使和策划会计人员造假,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的利益的驱动,他们希望保住自己的工作以及获得更高的福利待遇和职位晋升,往往对上级的命令惟命是从。
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编造、篡改会计数据,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3)利益的诱惑。
企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行为目标,在利益的驱动下就可能出现会计造假行为,以达到预期目的。
部分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蒙蔽工商、税收、银行及证券管理等政府部门,为了获得投资、贷款或偷税、漏税甚至骗税等经济利益,采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来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税务部门的信任,虚构和披露对自己有利的会计信息。
它具有信息的相对优势,并利用此优势转移风险,而享有知悉权的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人处于信息的相对劣势,从而做出有违自己真实意愿的逆向选择。
所以,处于信息提供者地位的上市公司可以凭借自身的信息优势,在利益的驱动下,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虚构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以利益诱惑对其会计信息进行社会监督的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到造假行为一定的前提下,造假者通过不当的经济行为,使自己的企业获得超常发展的机遇。
这样在同等的市场机遇面前,其聚集资金、资源和人才的实力就会增强,而这种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