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教案川教版.docx
《九年级下册教案川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教案川教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下册教案川教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九年级下册教案(川教版)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案
世界近代史(下)
第五学习主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课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
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了解帝国主义国家的军备竞赛和战争危机,掌握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性质
2. 过程和方法
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
三.教学方法
图示法,讲述法,朗读法,提问法,录象法
四.教学步骤
复习导入: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主要矛盾加剧,除了有帝国主义国家国内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还有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
帝国主义国家的权益总是和它的综合实力成正比的。
→新、老帝国主义之间的争端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1)俄奥矛盾:
源于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的战略地位及复杂的民族
遗留问题。
(2)法德矛盾:
源于什么战争?
(普法战争)
该矛盾的历史地位、影响
(3)英德矛盾:
英国的外交政策:
“光荣孤立政策”
德国外交政策:
“大陆政策”→“世界政策”
(指导学生阅读英德矛盾小字材料)
该矛盾的历史地位、影响
(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帝国主义国家根据
自己的利害关系纷纷寻求同盟者,拉帮结派,不惜大动干戈。
1.三国同盟(德奥意)
组建目的:
对付俄国、法国 原则:
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朋友的
敌人是敌人的逻辑。
三国核心:
德国
2.三国协约(英法俄)
3.帝国主义的军备竞赛
为了在未来的侵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国纷纷增加军费,添
购军火。
各国军费增长比例、“海权论”简介、英德在海军军备方面
的竞赛、英国大造无畏舰
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焦点:
巴尔干地区
五.教学小结
(提问、写出)
1.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根源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3.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名称、组成国
4.帝国主义争夺焦点:
同盟国与协约国的性质:
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1)俄奥矛盾 2)法德矛盾3)英德矛盾
(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性质)
1.三国同盟(1882年、德奥意)
2.三国协约(1907年、英法俄)
3.帝国主义的军备竞赛
作 业
教材P19练习
教学后记:
第2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和大战的爆发,欧洲三条战线,西线三大战役,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美国的参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后果、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从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能力
4.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罪恶的战争,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性质和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
图示法,讲述法,朗读法,提问法,录象法
四.教学步骤
复习导入:
帝国主义的本性→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的对峙→一战的爆发
(一) 萨那热窝事件—大战的导火线
在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的明争暗斗中巴尔干半岛是争夺尔干半岛,的焦点。
请同学们结合老师展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思考:
20世纪的巴尔干半岛是不是已成为
火药库?
(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
到1914年时,巴尔干半岛已是战云密布。
但恰恰就在这个敏感时候,奥匈帝国的王储即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却挑衅似的来到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视察军事演习,并访问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
6月底的一天,斐迪南大公夫妇的车队耀武扬威地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一个塞尔维亚青年突然冲上前去,勇敢地投出了炸弹。
(播放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的资料片)
两声清脆的枪响,结束了斐迪南大公夫妇的性命,这就是引发第一次世界爆发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小结:
萨拉热窝事件的时间、地点、与一战的关系
(二)大战的开始和主要战役
1.大战爆发的标志和交战双方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交战双方:
同盟国 协约国
双方对阵形势:
同盟国的地理位置、兵力部署、军事计划
协约国的地理位置、兵力部署、军事计划
2.欧洲战场的三条战线和主要战役:
三条战线:
西线、东线和南线
起决定作用的战线是西线和东线。
主要战役:
1)马恩河战役:
交战地点、兵力、结果
2)凡尔登战役(一战转折点)和索姆河战役
战争很快到了1916年,双方都认为这一年是关键的一年,都想
给对对以致命一击,赢得战争。
因此,战争更加激烈、更加残酷。
这
一年西线双方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战役,这就是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
役。
(播放相关资料片,结合战争的损失讲解战争的罪恶性,讲述两次
战役中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毒气弹的运用。
)总之,尽管双方都投
入了巨大兵力,仍却没能置对方于死地。
1916年重点在西线的战事又陷入了僵持中。
凡尔登战役的历史意义:
一战转折点
(三)战争的结束
1916年冬季不知不觉来临了。
这个冬天欧洲人感觉特别冷。
战争
进行了两年多,仍然不见分晓,双方都深深地陷入了战争的泥潭,无
力自拔,元气大伤,继续厮杀下去,已是力不从心。
(播放欧洲1916
年前线和后方的严重困难情况资料片)很快,1917年的几件大事把战
争引向了结束。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把最终引发战争结束的大事
归纳出来,教师总结。
)
1.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7年)
2.美国参战(1917年)
3.一战的结束(1918年11月)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交战各国都发生了革命运动。
1918年
1月,德国基尔港水兵发动了起义,德皇外逃,德国宣布投降,第一
次世界大战结束。
战争发动者终于落得了可耻的下场。
(展示福煦车厢,
略微讲解,后引导学生归纳出革命制止战争的道理)
一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一战的性质和影响
结合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美国的损失情况的资料片,归
纳并总结出这次战争的影响和性质。
(播放资料片:
一战参战国家、人口、经济损失等,引导学生归
性质:
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影响:
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和巨大损失。
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
对比,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教学后记:
第六学习主题近代科学和思想文化
第1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2课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
世界现代史
第一学习主题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单元主题:
本学习主题包括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课 伟大的十月革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列宁。
3、过程与方法
在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方面,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对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最主要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以及对新经济政策经验教训的总结。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从国情出发,放弃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搞“直接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利用商品货币、市场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途径、新方法。
新经济政策带有苏俄的民族特色,但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一些带有原则意义的理论和实践,对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三、教学过程:
导入:
1、故事《一个诚实的孩子》导入列宁,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进入新课学习。
2、回忆一战内容,设问“对于一战的结束,俄国起了什么作用?
”
3、考考你“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怎么建立的?
”
一、新时代的曙光
(本课的重点是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
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而俄国十月革命是这一探索的开始。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
因此,只有讲清楚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才能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
说一说:
二月革命的时间、参加者、结果和性质。
议一议:
二月革命后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指导学生分析俄国二月革命后政局的复杂性、特殊性和暂时性。
认识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
线索梳理: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历史背景、经过、发展、结果。
(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资料,结合课本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
这场起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领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然性。
)
动动手:
让学生动手设计表格,将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进行纵向对比。
(从时间、革命任务、性质、结果几个方面对比,增强知识的系统性。
)
历史小沙龙:
归纳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
再与临时政府的措施进行比较。
(说明两个政权的不同性质及其所产生的不同后果。
)
故事会:
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三年国内战争极其艰苦,胜利来之不易。
)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议一议: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师要强调革命的首创性;再帮助和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成立的背景等历史内容,使学生深刻领会十月革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巨大推动作用。
)
思维拓展:
如何看待革命时代的列宁。
(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
正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
四、板书:
1、历史条件
客观:
经济基础——具备了帝国主义的特征,生产社会化提高
政治形势——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
一战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主观: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革命性、战斗性强
领导条件——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同盟军——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支持革命
2、二月革命
3、 月革命
起义: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
性质: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结果:
推翻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苏维埃政府
措施:
对内——宣布平等,废除特权,收归国有,没收土地
对外——签订和约,退出一战
4、 巩固政权
背景:
国内——地主资产阶级的叛乱;
国外——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措施:
军事——征兵制、组建红军,击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