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NX含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617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NX含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NX含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NX含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NX含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NX含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NX含参考答案.docx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NX含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NX含参考答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NX含参考答案.docx

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NX含参考答案

2020年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学考试198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

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教育出现阶级性出现在(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与资本主义教育特征相不一致的是(B)。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发展

D.确立了现代学校制度

4.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从分离开始走向结合是在(C?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师生关系民主化是在(D)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6.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C)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7.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形成是在(D?

P4)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8.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极大的发展是在(D)。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9.义务教育制度出现在(D)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0.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1.学校最早出现在(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

这种观点是(D)

A.神化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3.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这种观点属于(B)

A.神化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4.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是在(C?

)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5.“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

(B)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16.“十个手指有长短”,这表明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存在(D)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7.人们常说:

“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表明了人地身心发展具有(D)

A.阶段性

B.互补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18.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B?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19.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中,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的是(A)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20.在人身心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B)

A.遗传素质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21.教育具有传承.保存古籍文献的作用,这体现了教育的哪一种功能?

(C)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

2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C)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人口

23.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受教育者权利的因素是(C)

A.人口

B.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24.在我国,“教育”这个范畴最早出现在(C)

A.《论语》

B.《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说文解字》

25.“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这体现了学生明显的(A)

A.可塑性

B.依附性

C.向师性

D.自主性

26.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C)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D.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27.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D)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28.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D)。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29.多岁的儿童就其身体发育看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了,但是其心理发展还不成熟。

这说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B)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二、判断题

30.义务教育具有公共性

正确

31.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错误。

(答案来自2012上真题)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耐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话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32.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

为学生所接受的新的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

因此,必须深入具体地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产生与积极转化,并为此而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

(1)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

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包括:

认识性质有矛盾.能力性质的矛盾.思想性质的矛盾。

(2)要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

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主要指学校德育的要求同社会.家庭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不一致而产生的矛盾。

33.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P306-318

一.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二.疏导原则

三.长善救失原则

四.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五.因材施教原则

六.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七.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34.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P321-322

一.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二.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

三.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四.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五.心理咨询

六.班主任工作

七.校园生活

35.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

36.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P34

正确

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结构,形态,神经系统的特点及本能,天赋倾向等,叫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37.其次,从客观环境影响看,社会.家庭.学校影响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斗争此起彼伏。

社会发展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为断提高等等,都决定了德育过程是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38.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错误

由学校内部和外部的条件决定:

取决于学校教育目的性.系统性与选择性的实现程度;

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程度

39.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40.教育制度也就是学校教育制度P114,110

错误

41.教育目的即培养目标错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42.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

正确答案:

×

×[解析]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

教育方针包括:

教育工作的指导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不是一回事。

43.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不应该有教育目的

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并非指教育过程中不存在着任何目标,而是他用来反对教育的外部目的,藉以提倡教育的内在目的的代名词。

他对“教育目的”有关理论的阐释,虽然能为我们提供一定程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展现一个认识教育目的的新视角,但其理论论证的自相矛盾以及实践指导价值的缺乏,足以使我们对其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产生怀疑。

44.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P53

正确?

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总是受着生产关系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虽为教育提供物质条件,但它不能单独地决定教育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同时作用于教育的。

 

45.教育完全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P60,P69

错误

一方面,教育被社会发展所制约,另一方面,教育也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并表现出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1)其中,教育也有政治功能:

1)教育能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

3)教育能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民主政治化)

4)教育能形成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

(2)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P69-70

作为一个子系统,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

表现在: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和原则;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46.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P40

正确

环境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也就是说环境的给定性与人的选择性,相互作用,蕴含了人的多种多样的发展可能性

47.任何德育活动都必须遵循知情意行的顺利来进行。

错误P302

解析:

因为德育强调知情意行的整体和谐,不等于说任何一次德育活动都必须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机械程序来进行,恰恰相反,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8.课程计划既规定了学校开设的课程类别和顺序,也规定了课程的具体内容

错没有规定教学具体内容书本P132即课程方案

49.写好课题(单元)计划:

包括课题名称.课题教学目的.课时划分.每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内容.课的类型与主要方法。

3.写好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

备好课应知道怎么做:

①钻研教材:

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大纲.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书,教师掌握教材有一个深化过程,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

②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以及方法和习惯等。

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遇到困难.产生的问题有先见性采取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

了解如何组织材料,如何确定课的类型,如何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还要考虑学生的学法

50.讲授法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属于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错误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它与“填鸭式”的灌输方法不同。

因为填鸭式教学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仅仅把学生当作一个容器,将所有的东西全部塞进去。

51.班级教学的主要缺陷在于不易于因材施教

正确

班级上课制: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教学进度.教学时间表,对学生进行集体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它的局限在于:

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内在的潜力;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52.知识的积累必然促使个人能力的提高

错误这题不会,乱写

53.罗杰斯所谓的“非指导性教学”是对传统的指导性教学的否定,即取消教师的指导

错误

罗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