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钢筋工程量计算含实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6072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1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钢筋工程量计算含实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梁钢筋工程量计算含实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梁钢筋工程量计算含实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梁钢筋工程量计算含实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梁钢筋工程量计算含实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梁钢筋工程量计算含实例.docx

《梁钢筋工程量计算含实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钢筋工程量计算含实例.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梁钢筋工程量计算含实例.docx

梁钢筋工程量计算含实例

窗体底端

第  3章   梁钢筋工程量计算

 

 

第一节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一、平面注写方式

系在梁的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在其上注写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的具体数值,如图3.1

图3.1 梁的平面注写方式示意图

 

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用原位标注,使用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二、截面注写方式

系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择1根梁,用剖面号引出配筋图,并在其上注写梁的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

图4.1中的KL2用截面注写方式表示见图3.2。

图3.2 截面注写方式示意图

三、梁的集中标注内容



(1)梁的编号

在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梁,平法图集将梁归类如下,且表3.1

表3.1 梁的分类与编号

注:

  (XXA)为一端悬眺;(XXB)为两端最挑,悬挑不计人跨数。

比如:

KL2(2A)表示第2号框架梁,2跨,一端悬挑;

L9(7B)表示第9号非框架梁, 7跨,两端有悬挑。

(2)梁截面

梁编号后面紧跟着的是梁的截面,一般用"截面宽×截面高"表示,如:

300 ×650表示梁的截面宽为300mm,截面高为650mm。

(3)箍筋的表示方法

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等内容。

比如:

φ10@100/200(4),表示箍筋为HPB235一级钢筋,直径为10mm,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四肢箍。

13φ10@150/200

(2),表示箍筋为HPB235一级钢筋,直径为10mm;梁的两端各有13个四肢箍,间距为150mm;梁的中部间距为200mm,四肢箍。

18φ12@150(4)/200

(2),表示箍筋为HPB235一级钢筋,直径为12mm;梁的两端各有18个四肢箍,间距为150mm,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mm,双肢箍。

(4)梁上下通长筋和架立筋的表示方法

1)如果只有上部通长筋,没有下部通长筋,则在集中标注只表示上部通长筋。

比如:

图4.1集中标注中2 B 25表示上部通长筋为两根二级钢筋,直径为25.

2)如果同时有上部通长筋和下部通长筋,用分号“;”隔开。

比如:

2 B 22;3 B 25表示梁上部通长筋为2根二级钢,直径为22;梁下部通长筋为3根二级钢,直径为25。

3)架立筋需要用括号将其括起来。

比如:

2 B 22+(4φ12)用于六肢箍,其中2 B 22为通长筋, 4φ12为架立筋。

(5)梁侧面纵筋表示方法

1)构造腰筋:

当梁腹高(梁高—板厚)≥450mm时,需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此项注写值以大写字母C打头,其跟数表示梁两侧的总跟数,且对称配置。

比如:

G4φ12,表示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4φ12的纵向构造钢筋,每侧各配置2φ12。

2)抗扭腰筋:

当两侧需配置受扭纵向钢筋时,此项注写值以大写字母N打头。

比如:

N6 B 22,表示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6 B 22的受扭纵向钢筋,每侧各配置3 B 22。

(6)梁顶面标高高差表示方法

梁顶面标高高差,系指相对于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值,有相对高差时,须将其写人括号内,无高差时不注。

当某梁的顶面高于所在结构层的楼面标高时,其标高高差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例:

某结构层的楼面标高为44.950m,当某梁的梁顶面标高高差注写值为(—0.05)时,即表明该梁顶面标高相对于44.950m低0.05m。

四、梁的原位标注内容

(1)梁支座上部纵筋表示方法

1)当上部纵筋为一排时,用如下方式表示,见图3.3

图3.3 上部纵筋为一排时的表示图

2)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钱“/”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比如:

梁支座上部纵筋注写为6 B 254/2,则表示上一排纵筋为4 B 25,下一排纵筋为2 B 25。

3)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将角筋写在前面。

比如:

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纵筋,2 B 25放在角部, 2 B 22放在中部,在梁支座上部应注写为 2 B 25+2 B 22。

4)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见图3.4。

图3.4 中间支座原位标注图

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去不注。

见图3.5

图3.5 中间支座原位标注示意



(2)梁下部纵筋的表示方法

1)当梁下部纵筋为一排时,用下列方式表示,见图3.6

图3.6 梁下部纵筋为一排时原位标注

    2)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钢筋自上而下分开。

比如:

梁下部纵筋注写为6 B 252/4,则表示上一排钢筋为2 B 25,下一排钢筋为4 B 25,全部伸入支座。

3)当同排钢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角筋写在前面。

比如:

下部纵筋2 B 25+2 B 22表示梁下部有四根纵筋,角部为2 B 25,中间为2 B 22。

3)当梁下部纵筋不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比如:

 梁下部纵筋注写为6 B 252(—2)/4,则表示上排纵筋为2 B 25,且不伸入支座,下一排纵筋为4 B 25,全部伸入支座。

梁下部纵筋注写为2 B 25+3 B 22(—3)/5 B 25,表示上排纵筋为2 B 25和3 B 22,其中3 B 22不伸入支座;下一排纵筋为5 B 25,全部伸入支座。

(3)吊筋的表示方法

吊筋要画在平面图的主梁上,用引线注写总配筋值,见图3.7

图3.7 梁吊筋标注示意图

(4)附加箍筋的表示方法

附加箍筋将其直接画在主梁上,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肢数,见图3.8。

图3.8 梁附加箍筋标注示意图

 

第二节  梁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梁要计算的钢筋量见图3.9

图3.9 梁钢筋工程量计算的范围

一、楼层框架梁钢筋的计算规则

(1)纵筋的计算规则

1)楼层框架梁上下部贯通筋长度的算法

    ①当梁支座足够宽时,上部纵筋直锚在支座里,应满足如下条件,见图3.10

图3.10梁端支座直锚示例图

楼层框架梁上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Ln十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a E),0.5hc+5d]。

其中,Ln为通跨净长;hc为柱截面沿框架梁方向的宽度;max为取大值的意思,LaE为锚固长度;d为钢筋直径。

②当梁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时,上部纵筋弯锚在支座里,应满足如下条件。

见图3.11。

图3.11梁端支座弯锚示例图

梁的上部通长筋按如下公式训算:

楼层框架梁上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跨长Ln+左右锚人支座内长度max[LaE, (0.4LaE+15d),(支座宽一保护层+弯折15d)]。

2)楼层框架梁下部非贯通筋长度的算法,见图3.12

图3.12梁下部非贯通筋示例图

①当端支座足够宽时,端支座F部非贯通筋直锚在端支座里,下部非贯通筋长度按如下公式计算:

首尾跨下部非贯通筋长度=净跨Ln1(n3)+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aE),(0.5hc+5d)]

中间跨下部非贯通筋长度=净跨Ln2+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aE),(0.5hc+5d)]

②当端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时,必须弯锚,非贯通筋长度计算如下:

首尾跨下部非贯通筋长度=净跨Ln1(n3)+端支座max[(LaE),(0.4 LaE +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中间支座max[(LaE),(0.5hc+5d)]

中间跨下部非贯通筋长度=净跨Ln2+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aE),(0.5hc+5d)]

3)楼层框架梁端支座负筋长度算法,见图3.13。

图3.13梁端支座负筋示例图

从图2.14可知:

①第一排端支座负筋长度=Ln/3+max[(LaE),(0.4 LaE +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

这里Ln取第一跨净长Ln1

②第二排端支座负筋长度=Ln/4+max[(LaE),(0.4 LaE +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

这里Ln取第一跨净长Ln1

4)楼层框架梁中间支座负筋长度算法

从图3.13可知:

①第一排中间支座负筋长度=Ln/3×2+ hc (这里Ln取Ln1和Ln2中较大值);

②第二排中间支座负筋长度=Ln/4×2+ hc (这里Ln取Ln1和Ln2中较大值);

5)楼层框架梁架立筋长度算法

连接框架梁第一排支座负筋的钢筋叫架立筋,架立筋主要起固定梁中间箍筋的作用,见图3.14

图3.14梁架立筋示例图

①首尾跨架立筋长度=Ln1— Ln1/3×2— max[(Ln1,Ln2)/3+150×2

②中间跨架立筋长度=Ln2 — max[(Ln1,Ln2)/3— max[(Ln2,Ln3)/3+150×2

6)框架梁侧面纵筋长度算法

    梁侧面纵筋分构造纵筋和抗扭纵筋,下面分别介绍:

    ①框架梁侧面构造纵筋长度算法

梁侧面构造纵筋截面图见图3.15;

  

图3.15 梁侧面构造纵筋截面图

    当梁净高hw≥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

拉筋间距为非加密间距的两倍。

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梁侧面构造纵筋长度按图3.16进行计算。

图3.16 梁侧面构造纵筋示例图

由图2.17可知:

梁侧面构造纵筋=Ln+15d×2(Ln为梁通跨净长)

②框架梁侧面抗扭纵筋长度算法

梁侧面抗扭钢筋的计算方法和下通筋一样,也分两种情况,直锚情况和弯锚情况。

当端支座足够大时。

梁侧面抗扭纵向钢筋直锚在端支座里,见图4.18

图3.17梁侧面抗扭纵筋示例图(直锚情况)

梁侧面抗扭纵向钢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人支座内长度max[(LaE) , (0.5hc+5d)]

当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时,必须弯锚,见图3.18

图3.18 梁侧面抗扭纵筋示例图(弯锚情况)

梁侧面抗扭纵向钢筋长度=通跨净长Ln+左右锚人支座内长度max[(LaE) , (0.4hc+15d)] ,(支座宽一保护层+弯折15d)

③侧面纵筋的拉筋长度的计算

有侧面纵筋就一定有拉筋,拉筋配置见图3.19

图3.19梁侧面纵筋的拉筋示例图

当拉筋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时:

 拉筋长度=(梁宽b—保护层×2)+4d+1.9d ×2+max(10d,75mm) ×2

当拉筋只勾住主筋时:

 拉筋长度=(梁宽b—保护层×2)+2d+1.9d ×2+max(10d,75mm) ×2

④侧面纵筋的拉筋根数的计算

拉筋根数配置见图3.20

图3.20 梁侧面纵筋的拉筋数量计算图

拉筋根数=( Ln —50×2)/非加密区间距的2倍+1

(2)楼层框架梁箍筋的计算规则

1)梁箍筋长度的算法

根据图3.21计算梁箍筋的长度。

图3.21 四肢箍箍筋长度计算图

①按箍筋中心线计算箍筋的长度

1号箍筋长度=(b—2×保护层+1/2d ×2)+(h—2×保护层+1/2d×2+1.9d ×2+max(1Od,75mm) ×2

              =(b—2×保护层+d) ×2+(h—2×保护层+d) ×2+1.9d ×2+max(1Od,75mm) ×2

=2b—4×保护层+2d+2h—4×保护层+2d+1.9d ×2+max(1Od,75mm) ×2

=(b+h)×2—保护层×8+4d+1.9d×2+max(1Od,75mm) ×2

2号箍筋长度 =[(b—2×保护层—1/2D ×2)/(梁下部第一排纵筋根数—1) ×间距数+1/2D×2+1/2d×2] ×2+[(梁高h—2×保护层+1/2d×2)] ×2+1.9d×2+max(1Od,75mm) ×2

=[(b—2×保护层—D)/(梁下部第一排纵筋根数—1) ×间距数+D] ×2+[(梁高h—2×保护层)] ×2+1.9d×2+max(1Od,75mm) ×2

2)梁箍筋根数的算法

① 1级抗震箍筋根数的算法

1级抗震箍筋根数按图3.22计算:

图3.22楼层梁1级抗震箍筋布置图

根据图2.23,1级抗震箍筋根数计算见表2.2:

表3.2  1级抗震箍筋根数计算

 

② 2~4级抗震箍筋根数的算法

2~4级抗震箍筋根数按图3.23计算:

图3.232~4级抗震箍筋根数计算

根据图2.24,2~4级抗震箍筋根数计算见表2.3

表3.3  2~4级抗震箍筋根数计算

(3)吊筋的计算规则

①当主梁为次梁的支座时,会出现吊筋,吊筋一般用图3.24表示:

图3.24  梁吊筋示例图

②吊筋构造详图如图3.25所示:

图3.25  梁吊筋构造详图

当主梁高≤800时,吊筋弯折角度为450,当主梁高>800时,吊筋弯折角度为600根据上图吊筋长度计算如下:

吊筋长度=次梁宽+2×50+2×(梁高—2×保护层)/cos450(或600)+2×20d

(4)附加箍钢的计算规则

有时在次梁处配置附加箍筋,附加箍筋如图3.26所示:

图3.26 附加箍筋构造

附加箍筋长度算法和箍筋的计算方法一样。

附加箍筋的间距为8d且≤100,附加根数按图纸标注计算。

 

二、屋面框架梁钢筋的计算规则

屋面框架除上部通长筋和端支座负筋弯折长度伸至梁底外,其他钢筋的算法和楼层框架梁相同,屋面框架梁配筋见图3.27:

 

 

 

 

图3.27  抗震屋面框架梁(WKL)纵向钢筋构造

(1)屋面框架梁上部贯通筋长度算法

屋面框架梁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左端支座宽—保护层)+(右端支座宽—保护层)十弯折(梁高—保护层)×2

(2)屋面框架梁上部第一排负筋长度算法

屋面框架梁上部第一排负筋长度=净跨Ln1/3十(左端支座宽—保护层)十弯折(梁高—保护层)

(3)屋面框架梁上部第二排负筋长度算法

屋面框架梁上部第二排负筋长度=净跨Ln1/4十(左端支座宽—保护层)十弯折(梁高—保护层)

 

三、非框架梁钢筋的计算规则

非框架梁除端支座负筋和下部钢筋算法与框架梁不同外,其他和框架梁的算法相同。

非框架梁配筋见图3.28:

图3.28 非框架梁配筋L配筋构造

(1)非框架梁下部贯通筋的算法

当非框架梁为直梁时:

非框架梁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十12d×2

当非框架梁为弧型梁时:

非框架梁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十La×2

(2)非框架梁端支座负筋的算法

当非框架梁为直梁时:

非框架梁端支座负筋长度=Ln1/5+max[(La),(0.4La +15d), (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

当非框架梁为弧型梁时:

非框架梁端支座负筋长度=Ln1/3+max[(La),(0.4La +15d), (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

 

四、悬挑梁钢筋的计算规则

悬挑梁通常按如下方式进行配筋,见图3.29:

图3.29 悬挑梁配筋图

由图3.29可知:

1号钢筋长度=L-保护层+12d+锚固长度LaE

2号钢筋按实际图纸进行计算

3号钢筋长度=0.75L+锚固长度LaE

4号钢筋长度=(L-保护层)×斜度系数+12d

 

第三节 梁钢筋工程量计算实例(任务二)

 

下面结合一个实例来介绍混凝土梁平法施工图的识读与钢筋工程量的计

算。

本例子是一个普通的三跨框架梁KL5(3),该梁为一个3跨的框架梁,无悬挑。

KL5(3)的截面尺寸为250×700,第一、三跨轴线跨度为6000mm,第二跨轴线跨度为1800mm,框架梁的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见图3.30。

图3.30  某三跨框架梁KL5(3)平法标注图

    作为支座的框架柱KZ1截面尺寸为750×700,作为KL5支座的宽度为700mm,

支座偏中情况:

对于第一、三跨来说是偏内550mm,偏外15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一级抗震等级

    

(1) 任务目标

    1)目标是:

根据该梁平法图纸收集原始数据,计算钢筋

    2) 原始数据

    ①轴线数据、柱和梁的截面尺寸;

    ②“平法梁”集中标往和原位标注的数据。

    3)计算结果

    各种钢筋规格、形状、细部尺寸、根数(包括梁的上部通长筋、支座负筋、

架立筋、下部纵筋、侧面构造钢筋、侧面抗扭钢筋、箍筋和拉筋)

    

(2) 任务工具

    1) 多跨梁柱的示意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只要表示出轴线尺寸、柱宽及

偏中情况;

    2) 梁内钢筋布置计算图,也称梁钢筋布置七线图 (一般为上部纵筋3线、

下部纵筋4线),要求不同的钢筋分线表示(图3.31)

图3.31 梁钢筋布置与计算图

    3) 同时,在每跨梁支座的左右两侧画出每跨梁ln/3和ln/4的大概位置;

    4) 图的下方空地用作中间数据的计算。

如果有条件。

可以把图中的原始数

据、中间数据和计算结果用不同颜色的数据表示,更能便于观看。

    (3) 步骤

    1) 按一道梁的实际形状画出多跨梁柱的示意图,包括轴线尺寸、柱宽及偏

中情况、每跨梁ln/3和ln/4的大概位置以及梁的“七线图”框架;

    2) 按照“先定性、后定量”的原则,画出梁的各层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的

形状和分布图,同层次的不同形状或规格的钢筋要画在“七线图”中不同的线上,

梁两端的钢筋弯折部分要按构造要求逐层向内缩进。

[注] 缩进的层次由外向内分别为:

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或者是梁的第一排下部纵筋、第二排下部纵筋。

    3) 标出每种钢筋的根数(图3.32)

图3.32  KL5钢筋根数注写

接下来开始梁钢筋平法施工图的定性分析识图

    以KLS(3)为例:

该梁为一个3跨的框架梁,无悬挑。

先分析上部纵筋:

①    在集中标注中声明上部通长筋为2二级22;

②    注意到第二跨的跨中上部进行了原位标注6二级22  4/2表示该跨左支

座到右支座整个上部纵筋贯通,第一排纵筋4根,其中有2根为集中标注中声明的上部通长筋,另外2二级22为局部贯通,第二排2二级22为局部贯通;

③    同时注意到第一跨右支座和第二跨左支座的原位标注均为6二级22  

4/2,除了2根为集中标注中声明的上部通长筋以外,余下的第一排2二级22与第二跨的2二级22形成局部贯通,余下的第二排2二级22与第二跨的2二级22形成局部贯通,这里的第一排和第二排的两种局部贯通筋由于ln/3和ln/4而形成了长度差别;

④    同样,第三跨的左支座和第二跨的右支座的原位标注均为6二级224/2,

除了两根为集中标注中声明的上部通长筋以外,余下的第一排2二级22与第二跨的2二级22由于ln/3和ln/4而形成了长度差别;

⑤    同时,第一跨的左支座和第三跨的右支座的上部纵筋伸入端支座,伸到

柱纵筋内侧后弯直钩15d,这些15d弯钩在端支座外侧形成了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垂直层次;

    上部纵筋分析完了,下面分析下部纵筋:

⑥    第一跨的下部原位标注为6二级222/4,表示第一排下部纵筋为4二

级22, 第二排下部纵筋为2二级2,它们向右伸入中间支座的长度为0.5hc十5d和LaE的最大者,向左伸人端支座尽量伸到外侧,其15d弯钩在端支座外侧形成了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垂直层次。

⑦    第二跨下部原位标注为2二级20,我们注意到第三跨的下部原位标注为

7二级20  3/4,执行钢筋配筋的“连通原则”,我们把第二跨2220的下部纵筋和第三跨第一排下部纵筋4二级20中的2二级20进行局部贯通处理;

⑧    第三跨的下部原位标注为7二级20  3/4,表示第一排下部纵筋为4二

级20,除了和第二跨的2二级20局部贯通以外,还余下2二级20,第二排下部纵筋为3二级20,它们向左伸入中间支座的长度为0.5hc十5d和LaE的最大者,向右伸入端支座尽量伸到外侧,其15d弯钩在端支座外侧形成了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垂直层次。

    ⑨至此,KL5(3)纵向钢筋的定性分析全部完成。

 

接下来是钢筋定量计算:

    4) 根据梁下方标出轴线尺寸、柱宽及偏中数据。

    注意框架柱偏中的方向不要搞错了,对于第一跨和第三跨来说,KZ1内偏

550mm ,外偏150mm 。

    5) 计算并标出每跨梁的净跨尺寸、ln/3和ln/4等数据(图2.67)。

 

    第一跨和第三跨的净跨长度=6000-550×2= 4900mm

    第二跨的净跨长度=1800-150×2= 1500mm

    由于第一跨和第三跨的净跨长度大于第二跨的净跨长度,所以计算端支座和

中间支座的ln/3和ln/4时,均采用4900mm作为净跨长度计算,即

                          ln/3=4900/3= 1633mm

                          ln/4=4900/4= 1225mm

    6) 在图下方的中间数据区,计算“所有的弯折长度都为15d",LaE的数值、

“直锚部分长度梯度”的数值〔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第一排下部

纵筋、第二排下部纵筋)

    二级22钢筋的15d垂直段长度=15×22= 330mm

    二级20钢筋的15d垂直段长度=15×20= 300mm

    LaE按普通HRB335级钢筋C25混凝土计算,

    二级22钢筋的LaE =38d=38×22=836mm

    二级20钢筋的LaE =38d=38×20=760mm

    第一排上部纵筋的直锚长度=700-30-25-25= 620mm

    第二排上部纵筋的直锚长度=620-25-25=670mm

    第一排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700-30-25-25=620mm

    第二排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620-25-25=570mm

    7) 计算“0.5hc+5d"的数值,并把它与“LaE”比较,取其大者作为中间支座

锚固长度;

    以二级22为例:

0.5hc+5d=0.5×700+5×22=460mm < 968mm (LaE)

    所以,我们取LaE为纵筋伸入中间支座的锚固长度,对于二级22为836mm,

对于二级20为760mm。

    8) 根据已有的数据计算每根钢筋的长度,并把它标在相应的钢筋上(详见图            

3.33)

图3.33  KL5(3) 钢筋的长度计算与标注

 

说明:

 

下面计算水平段的尺寸,原始数据由左向右列举

上部通长筋:

620+4900+700+1500+700+4900+620=13940mm

第一跨支座负筋:

(第一排)620+1633=2253mm

                (第二排)570+1633=1795mm

第三跨支座负筋:

(第一排)1633+620=2253mm

                (第二排)1633+570=1795mm

跨越中间支座的上部纵筋:

(第一排)1633+700+1500+700+1633=6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