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深圳人的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35898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深圳人的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哈深圳人的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哈深圳人的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哈深圳人的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哈深圳人的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深圳人的阅读答案.docx

《哈深圳人的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深圳人的阅读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哈深圳人的阅读答案.docx

哈深圳人的阅读答案

哈深圳人的阅读答案

【篇一:

2014年深圳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pclass=txt>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3分)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一项:

()(3分)

a.深圳文博会是我国唯一的综合性产业博览会,也是唯一获得国际展览联盟认证的大都市。

b.今年高考期间,深圳博林集团的20辆爱心车,免费接送考生,赢得赞声一片。

c.政务网站是否有生命力取决于群众参与度,而群众参与度根本上取决于网站真正地为人民办事。

d.一些美国外宾走进深圳福利中心献爱心,他们的行径令人称颂。

3.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3分)

①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②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短礼服,小麻雀像婴儿般哭闹。

③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④多么可爱的小生灵!

⑤《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

a.③②④⑤①b.④②①⑤③c.⑤③②④①d.②④③⑤①

4.请选出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

()(3分)

a.《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春秋》合称为“四书”。

b.“去好呢?

还是不去好呢?

”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是正确的。

c.“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这句话使用了夸张、排比的修辞手法。

d.“他的办公桌上散乱地铺着写满密密麻麻的字的稿纸。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

铺满稿纸”。

二、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5.默写。

(15分)

(1)牙璋辞凤阙,。

(杨炯《从军行》)

(2),背灼炎天光。

(白居易《观刈麦》)

(3)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4),一山放过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5)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6),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7)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8),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9)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0),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1)鸟向檐上飞,。

(吴均《山中杂诗》)

(12),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13)“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文人墨客的家国情怀,光耀千古。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其忘我为人的精神被人们赞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令人折服;文天祥以死明志,他的豪言壮语“,”更是千古传诵。

二、本大题共三段阅读,计12小题,共33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6-8题。

(9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1)朝服衣冠

(2)孰视之..

(3)闻寡人之耳者(4)时时而间进..

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8.邹忌对生活小事能“暮寝而思之”,进而“入朝见威王”,最终使齐王纳谏。

从这一系列行为中可以看出邹忌是个什么样的人?

(3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2题。

(9分)

赢了比赛,不要输了童年

①江苏卫视最新一期科学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迎来首场中国选手国际pk赛。

中国神童李云龙在“新郎新娘配”的比赛项目上遭遇意大利神童安德烈,赛果是李云龙完胜。

但比赛过程中,李云龙却受到安德烈的“误导”,以为自己“记对了,摆错了”并将输掉比赛而哭到崩溃,与安德烈冷静沉稳的表现反差极大。

这在网上引起热议。

②从竞技层面讲,所谓“最强大脑”,评判的标准只有一个:

天赋异秉。

李云龙在这方面的能力当然无解,也理应晋级。

但从人的角度讲,一个人要想成长,光靠超强记忆力与逻辑思维是远远不够的,理性刻度之外,更需人性温度。

换言之,一个人要想全面成长,不仅需要较高的智商,更需要健全的情商。

③智商是天赋的,情商是后天的。

在节目中,从始至终,意大利小选手安德烈表现得都很沉稳淡定,这或许..是由于他根本就把这次比赛当作一场游戏而已,正如他自己所言,“能够参与其中,享受比赛并且获胜”,比获胜更重要的是参与跟享受。

与安德烈相比,李云龙或许就显得有点急功近利了,他在此前的节目中

表示,“我没有梦想,我是来子承父业的”。

成败心态如何,完全表现在两人的言语与神态上。

④那么,是谁导致了两个孩子在面对成败时的迥异表现?

从孩子口中可窥知一

二。

安德烈“每周休息两天,周六和周日。

不过下午我也没什么事情,所以我就跟朋友去踢足球”。

与安德烈相比,李云龙“每个礼拜爸爸基本上不给放假”。

一个是每天能自由安排时间,做着自己想做的运动。

另一个却是在父亲严格管教下拼命学习,几无自由支配时间;一个能完全循着自己的兴趣度过童年,另一个却在“子承父业”的严格管教下过着格式化生活。

自由空间的大小,生活方式的迥异,决定了两个异国少年在面对成败时,表现出不同的心智模式。

⑤拥有一个“最强大脑”固然是人之幸事,固然可在某些专业化领域获取谋生机会。

但是,社会结构是复杂的,谋生之外,还应有更多自我实现与人际交往的需求。

但如果仅仅只有“最强大脑”,有智商而无情商,恐怕只会有职业,而不会有生活。

而生活,才是人生的主题。

⑥没有假期的童年是可悲的童年,没有自由的童年造就残缺的童心。

“最强大脑”也好,普通孩子也罢,对一个十来岁的少年来说,最重要的应当是身体、人格与常识,接受起码的规则意识、逻辑训练、爱的教育足矣,并不一定要有多么突出的才华。

毕竟,幼小的脊背,驮不动成人世界种种过分的预期。

⑦赢了比赛,输了童年,比输了比赛更令人惋惜。

9.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分)

10.第③段中加点词“或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2分)

11.选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分)

12.读完本文后,你认为文中李云龙父亲的做法对吗?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3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7题。

(15分)

红花衣与日记本

①我们家里小孩多,布票远远不够用,母亲就买回一大匹极便宜的粗麻布给我们做

衣服。

衣服做好后,男孩子的全部用染料染成黑色,只有我的那一套没有染。

我记得裤子是紫色的底子上起花朵,上衣是大红底子起绿小叶。

我一点都不喜欢这种色彩搭配,觉得怪扎眼的,难看死了。

可是没有别的衣穿,只能穿它们。

我穿着这身衣服忐忑不安地来到学校,马上就听到了议论。

“乡下人?

?

”女孩们说。

有一个长得像洋娃娃的同学还特地到我跟前来问:

“你怎么穿这种衣服啊?

”我答不出,我的脸发烧,恨不得钻进地里去。

②那一天,大家都不愿和我玩游戏,嫌我乡里乡气。

不过毕竟是孩子,到了第二天,第三天,他们就忘了这事,又和我玩起来了。

当然,我知道她们当中有几个是从心里瞧不起我的。

想想看,一个奇瘦的女孩,脸色苍白,穿着那种母亲用手工赶制的,硬邦邦红彤彤的大花衣,同样硬邦邦的紫色花裤子,那会是什么样子,当然土得掉渣了。

我是不敢同人比穿的,我的最大的愿望是不要引起别人的注意。

一来我瘦骨伶仃,穿衣服撑不起,二来我的所有衣服全是便宜布,母亲粗针大线缝制的,上不得台面。

③尽管样子难看,尽管从来出不了风头,尽管老师也因为我的“出身”而对我有异样的眼光,我却并不消沉。

现在回想起这事来有点怪,或许是我体内超出常人的活力给了我某种自信?

我总是蠢蠢欲动,跃跃欲试,从来没有一刻消沉过。

荡秋千我能荡得最高,短跑我能跑得最快,作文我能写得最好,算术总是第一。

当然我做这些事也远比别人认真,花费的劳动也比别人要多。

④老师让我们每天写日记,交给他批改。

他要求我们每个人买一个正式的日记本,外面有塑料壳的那种。

⑤星期六,父母带我上街去买本子。

我们来到百货店的文具柜,我看中了柜里的好几种,红的黄的,有花儿的,我激动得一颗心在胸膛里“怦怦”直跳。

可是他们叫营业员拿出来翻了翻,又退回去了,说“太贵了。

”我大失所望。

后来又去第二家,又看了一通,还是说“太贵。

”这时我已经很不高兴了,但还抱希望。

第三家是大百货公司,里头什么日记本都有,简直看得眼花缭乱。

我觉得那本鹅黄色的、厚厚的最合我的意。

我眼巴巴地看他俩商量了很久,最后,父亲居然叫营业员拿出一个深墨绿色的,马粪纸的外壳,然后再要了一个小小的写字本,将那简易写字本往马粪纸的外壳里头一套,说:

“好!

这不就是日记本吗?

”我站在那里,眼泪几乎就要夺眶而出!

我脑海里不断地出现同学们那些花花绿绿的塑料包皮的日记本,委屈得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⑥于是我就在这个日记本上写日记了。

我的字迹端端正正,我几乎每隔几天就发

【篇二:

深圳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ass=txt>语文

2017.2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所有试题均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书法理论诞生较早,始见于汉代。

崔瑗所谓“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所谓“书肇于自然”的书法评论,可算是书法理论的萌芽。

此后,“自然”二字出现频率极高,且在不同时段、不同理论家的认知中有着不同的内涵。

汉代的书论中,“观物取象”意识普遍存在。

在此观念下,当时的书论家不但关注汉字点画形状的书写方法,而且注重以自然物象来对应说明点画的形状与面貌。

到了魏晋,书论对点画的描述更加微观细致。

卫夫人《笔阵图》中提到“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以自然之形比附书法之形;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中的“屈脚之法,弯如角弓之张”,则揭示了书法点画形状与自然物象之间的相似性。

这种从形状上把自然物象与书法点画紧密相连的理论,属于第一自然——“眼中自然”。

在后世有关“永字八法”的讨论中,这种理论被进一步细化,但对自然内涵的拓展上并没有多大进展。

用这一自然概念理解书法,具体可感,真实可信,但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毕竟有限。

因为,它只能停留在书法具体点画外形的层面,一旦超出点画外形,进入到点画姿态以及整个字的造型与姿态问题时,这种以物对应的办法就陷入了尴尬。

于是,书法理论的构建中就出现了“第二自然”,即“胸中自然”。

“胸中自然”基于生命意识与书法审美。

魏晋南北朝书论中用自然物象来喻说书家的个人风格,并以此来表达不同书家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生命意象,如梁武帝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到了唐代,孙过庭《书谱》中讲到书法“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这就是说,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视觉感官上的相似性,而是自然与人心妙合的产物,需要感受与体悟。

怎样将胸中的“第二自然”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呢?

这就进入了基于法道观念与心性表现的“第三自然”——“手中自然”。

宋代以后,在尚意思潮的影响下,书法的主要追求已经不是妙悟自然,更不是眼观自然,而是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

苏轼的书写状态“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便是他本人真性情、真情感的流露。

此类作品,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一切都自然而然。

自然而然即为自由自在,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必然是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书法的最高境界。

历代书家正是在观察、体悟、回归自然的过程中,提炼了书法的点画样式,丰富了书法的生命意象,升华了书法的审美境界,终将书法内化为书家的人格修养和心性表达。

(摘编自史忠平《中国古代书论中的“自然”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代崔瑗的“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的“书肇于自然”的书法评论,可证明我国书法理论在很早以前就诞生了。

b.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从形状上把自然物象与书法点画紧密相连,这种理论不断细化并影响了历代对“永字八法”的讨论。

c.用“眼中自然”概念理解书法,如果遇到点画姿态以及整个字的造型与姿态问题时,这种以物对应的方法就陷入了尴尬。

d.苏轼的书写状态“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体现了尚意书法追求的心性的自然流露和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汉代的书论家不仅关注汉字点画形状的书写方法,还注重以自然物象来对应说明点画的形状与面貌,这说明当时已存在“观物取象”的意识。

b.卫夫人《笔阵图》中提到“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以自然之形比附书法之形,对点画的描述微观细致。

c.梁武帝评价王羲之的字“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的字“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这是用自然物象来喻说书家的不同风格和流露出的不同的生命意象。

d.孙过庭《书谱》认为,在感受与体悟之后,可知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简单的视觉感官上的相似性,而且是自然与人心妙合的产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我国书法理论萌芽后,“自然”二字出现频率很高,它的内涵在不同时段、不同理论家的认知中存在着不同之处。

b.古代书法理论中的“眼中自然”“胸中自然”“手中自然”三个阶段互为因果,体现了从偏重自然精神到偏重人格精神的发展过程。

c.宋代书法在尚意思潮影响下,主要追求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以“一切都自然而然”为书法的最高境界。

d.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体悟与回归,历代书家对书法的认识不断深化,由注重点画形状,到注重生命意象和审美风格,再到注重心性表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教我如何不想他”

提到赵元任,不得不提他的语言天才。

他会说33种汉语方言,并精通多国语言,是天才的语言学家。

他不仅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更是世界知名的语言学家。

赵元任原籍江苏常州,1892年生于天津。

他从小就显露出语言天才,各种方言一学就会。

几乎每到一地,他都能很快学会当地的方言。

有一次,他同客人同桌就餐,这些客人恰好来自四面八方,他居然能用八种方言与同桌人交谈。

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赵元任担任翻译,每到一地,他都用当地的方言来翻译。

在途中,他向湖南人学习长沙话,等到了长沙,已经能用当地话翻译了。

讲演结束后,竟有当地人跑来和他称“老乡”。

1926年,在赵元任与梁启超两位导师指导下,王力完成了他的论文《中国古文法》,论文

后注有一句附言:

“反照句、纲目句,在西文中罕见。

”赵元任批语道:

“删!

——未熟通某文,断不可定其无某文法。

言有易,言无难!

”在赵元任先生看来,西文包括的语言种类很多,没有精通所有西文的文法,不应该轻易下这样的结论。

虽然按照导师的意见删去了附言,但对“言有易,言无难”这句话的深刻思想,王力还没有完全明白。

后来王力在论文《两粤音说》中提出“两粤没有撮口呼”,依据是他的家乡话博白话没有撮口呼。

但1928年赵元任先生到广州进行方言调查时发现,广州话有撮口呼,马上就给王力写信,信中以“雪”字为例,说明广州话有撮口呼,《两粤音说》中的结论错了。

据王力本人回忆,他这才发现自己的论文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论文题目本身有问题,调查方言要一个一个地点去调查,不能把两粤作为一个整体来调查;第二,由博白话没有撮口呼推断两粤没有撮口呼,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

至此,王力才真正理解了“言有易,言无难”这六个字的分量,并从此将赵元任先生的这六个字作为座右铭。

美国语言学家裘斯1957年曾赞誉说:

“赵元任在语言上头从来没有过错误。

”然而,1972年,赵元任写了一篇题为“回想我在语言上犯过的错误”的幽默诙谐的演讲稿,坦陈自己在语言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走过的弯路,作为对老朋友过誉的回应。

他曾经觉得语言的分布是跟着地理政治上的分界走的。

有一年到欧洲旅行,他就无形中假定一国说一种话,或是一区说一种话。

他开车在瑞士玩,因为第二天准备送车去检修,晚上住下来后就先用小字典查了汽车各部分的德文名称。

没想到第二天修车的跟他讲的是法国话,这把他急坏了。

赵元任说:

“那不行。

晚上用功用的是德文功,这车非得用德文来修不成。

”这次欧洲旅行给他的印象很像坐着长江的轮船从上海到重庆,一路停一个码头变一点口音,很难说一个方言到什么地方为止,另一个方言从什么地方开始。

也就是说,语言或方言的分布并没有明确的地理政治分界线。

赵元任是个纯粹的学者,打心底里喜欢钻研学问。

他学习数学、物理、哲学、语言等多个学科,而这一切都源于兴趣。

纯粹,意味着心无杂念。

他有他的抗拒,他害怕行政事务,终生不愿意当官,只愿埋头学问。

然而,他并不是一个无趣的人,他同样有着深厚的“文人气”,知道如何去寻找生命中的美好和快乐。

他曾告诉儿女们,自己研究语言学只是为了“好玩儿”,所以学得再多也不会成为负担;在他那里音乐也是真实的享受,大学时代,无论主修哪一门功课,他总要辅修音乐课程。

他创作了百余首歌曲、钢琴曲,最为人熟知的是那首刘半农填词、他作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

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世间很少再有如赵先生一般的人,“教我如何不想他”!

(摘编自潘冬《赵元任:

走到哪儿都是“老乡”》、苏金智《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等)

相关链接①赵元任绝对不仅仅是一个语言学大师,他还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位值得尊敬和钦佩的人文学者。

他具备了当代一个人文学者的所有特征:

尊重人的价值,培养并训练人的技能——科学的技能和艺术的技能,富于人情味和人道主义精神,还常常带着教人愉快的幽默感。

②他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美国留学期间对数学、物理、哲学等学科有过专门的学习。

他的学术思想博大精深,既有西方现代科学精神的影响,也深受我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影响。

他从事现代语言学研究重视语言事实的实地调查,重视对语言材料的鉴别和归纳分析,不说没有根据的话。

(苏金智《赵元任研究语言学的实事求是精神》)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元任曾用八种方言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交谈,也曾在陪访途中很快就跟湖南人学会了长沙话,甚至被认为是老乡,这说明赵元任的确是学习语言的天才。

b.王力在“没有精通所有西文的文法”前提下就轻易得出“反照句、纲目句,在西文中罕

见”的结论,赵元任用“言有易,言无难”六个字对他提出了批评。

c.美国语言学家裘斯赞誉“赵元任在语言上头从来没有过错误”,赵元任却用“回想我在语言上犯过的错误”的演讲回应,这说明他“有着深厚的‘文人气’”。

d.赵元任坐着长江的轮船从上海到重庆的经历,让他改变了自己原有的“语言的分布是跟着地理政治上的分界走”的语言学观点。

5.作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是如何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语言的?

(4分)

6.赵元任有哪些人格魅力“教我如何不想他”?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陈设一个家

(台湾)吴念真

才一进门,屋内就传来一个气急败坏的声音:

“你给我出去哦!

”小梁刚开口说“我是电视台……”里头就已飞出来一个玻璃罐子碎裂在他脚前,一阵恶臭随之飘了过来。

他仓皇地逃到屋外打手机,制片接到电话也一阵大骂:

“你活该!

我不是说过去之前先找里长吗?

蠢!

走过山路,看到远处有人在菜园除草,彼此隔空吼叫两三句,小梁就找到里长了。

里长带着他再度走向那个场景时,小梁才仔细地观察四周的风景:

举目所及,大部分都是杂草丛生的田地,零落的房舍不是弃置、失修,就是大门深锁。

完全符合剧本的描述:

一个人口外移严重、只剩少数老人独居或相依为命的萧条小村落。

里长说,他跟制片建议用老太太的家当场景,主要是想给她一点租金,“这也是功德一件,你说是不是?

他说老太太的先生早年是矿工,肺不好,过世时六十岁还不到;儿子是货车司机,很孝顺,没想到几年前出车祸死了。

媳妇领了保险金带着孙子要离开时,村里人都骂,老太太说这样对孙子才好,“去都市把书读高一点,才不会像祖父和爸爸一样,用命换饭吃!

过去几年,老太太辗转各个建筑工地,帮人煮三餐赚钱过生活,几年前身体不好才回来,现在只靠领政府给的津贴过日子。

有里长陪,小梁总算进到那间异味扑鼻的屋子里。

老太太约莫七十岁,苍白、瘦弱,一头乱发,双腿好像都已经没力了,只能靠着助步的铁架在有限的范围里活动。

不过,看到小梁,她倒是和善地笑着跟他道歉,说村子很少听见年轻人的声音,之前有几个年轻人进来她家里,结果“好像都是吃药的,不是来偷就是来抢,连铁门都整个给我拔去”!

里长问她:

“你是用什么武器丢这个少年的?

“一罐没吃完的酱菜啦,早上要吃的时候才知道长霉了。

”她有点自责地说,“我哦,会被雷公打!

小梁回到制作组,演独居残障老人的女演员在发飙:

“拜托哦,你们这样乱搞,我的形象到底还要不要?

”也许被“形象”这两个字给提醒了,小梁忽然觉得那个演员从里到外一点也不像她所要扮演的角色。

光那张脸就一点也不写实,老太太的脸有生命真实的痕迹,像古迹,而女演员的那张脸谁都看得出是曾经花钱拉皮过,如今逐渐崩垮而“加速折旧”,像被弃置的人工造景。

几天后,小梁带着布景师到现场估价时,老太太已被搬到一家民宿暂住。

民宿的人体贴地帮她梳洗过,加上人在清爽、明亮的房间里,比起前几天老太太简直判若两人,此刻的她就如同在现实或记忆里所惯见的那个形象鲜明的阿嬷。

她把钥匙交给小梁,忽然拉起他的手说:

“你都没在吃啊?

手骨都没肉?

”然后说以前工地的年轻人也一样“顾玩不顾吃”,接着吩咐说她屋子里那边有一瓮她做的酱菜,“橱柜第二层有一罐豆腐乳,很好吃哦,早餐可以配稀饭,如果不嫌麻烦的话,可以搅碎,买一些鸡翅一起卤,

知不知道?

离开民宿后,小梁忽然把车子停在路旁哭起来,布景师傅问了好久,小梁才说只是想到永靖的阿嬷。

每次回永靖,阿嬷同样也是搬出一堆瓶瓶瓮瓮,非得把后车厢塞满了才罢休,同样也会交代爸妈哪一瓶哪一罐是她精心特制的、什么东西煮什么东西好吃。

“可是,”小梁突然拉高声调说,“你知道吗?

我爸妈根本不吃那些东西!

趁年终大扫除时全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