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易错选择题强化B含答案及解析.docx
《高考历史易错选择题强化B含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易错选择题强化B含答案及解析.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易错选择题强化B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历史易错单选题强化
(考试时间:
60min考试满分:
100)
姓名:
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
成绩
●选择题(每题2分,共50题)
1.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
“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
拜登说:
“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
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
”可见,美国()。
A.丢掉了单极世界格局的梦想B.认识到与世界合作的重要
C.认可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D.不得不放弃霸权主义政策
2.亚里士多德在评价雅典民主政治时指出:
“似乎把治权寄托于少数好人(贤良),毋宁交给多数平民……其中也包含着某些真理,看来这是比较可取的制度。
就多数而论,其中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良的智能。
”据此,亚里士多德()。
A.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有借鉴意义B.认为多数人民主也存在着弊端
C.主张贤良政治与民主政治结合D.认为贤良政治是最可取的制度
3.1974年,邓小平全面阐述毛泽东的“三个世界”。
他指出,“从国际关系的变化看,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着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
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
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
”这一理论表明中国政府()。
A.抛弃阶级斗争思想来思考问题B.从国家现实需要出发来处理国际关系
C.外交方针和政策出现重大变化D.开始突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
4.中共中央文献记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据此判断,当时在经济领域的主要措施是()。
A.改社建乡、政社分开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政企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经济责任制
5.有学者指出: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
”这两个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的共同原因是()。
A.清除经济发展中的“左”倾错误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正确引领
C.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引进和运用D.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6.大约两千五百年前,普罗泰格拉喊出了一句影响西方至今的口号——“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准绳。
下列思想与其相吻合的是()。
A.“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
奚必知(智)代而心自取者有之?
愚者与有焉”
B.“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
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7.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比利时政府提供的政府贷款,从而打破了我国自1969年以来形成的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
其主要原因是()。
A.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调整B.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C.全国社会经济状况的恶化D.“左”的经济思想得到纠正
8.下图是某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宣传单,据此推断此宣传单最有可能出现于()。
(图注:
毛主席语录下为外语喊话教材,用中文分别音译了英语、俄语的一些常用语,如缴枪不杀、出来、我们宽待俘虏、不要动、举起手来、跟我们走等。
)
A.解放战争时期
B.建国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1968年毛主席亲自批准后,“赤脚医生”这个名词迅速走红,成为半农半医的乡村医生的特定称谓。
到1975年底我国农村“赤脚医生”数量达到150多万,生产队的卫生员、接生员390多万人。
1985年1月《人民日报》发表《不再使用“赤脚医生”名称,巩固发展乡村医生队伍》一文,到此“赤脚医生”的历史也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这表明()。
A.人民公社化体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B.左倾错误影响了农村医疗事业发展
C.农村医疗水平落后的局面根本扭转D.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对医疗的要求
10.下图是让·奥古斯特·安格尔于1827年创作的《荷马礼赞》。
画面中央画的是胜利女神,由她将月桂冠戴在了盲诗人荷马的头上。
荷马脚下的两个人像,是《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中人物。
在他们的两旁安排的是著名的诗人、哲学家、画家、雕塑家、建筑家、音乐家、军人等。
该美术作品属于()。
A.浪漫主义
B.新古典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11.恩格斯曾赞誉一部1859年出版的科学巨著所阐述的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该书分为十五编,其中有“……第二,自然状态下的变异;第三,生存斗争;第四,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第十二,生物的地理分布……第十四,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形表学、胚胎学和退化器官……”该书()。
A.第一次提出了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
B.表明地质学研究的成果丰富了作者的自然科学理论
C.通过比较解剖学研究使人猿同祖论进一步得到确立
D.继承林耐注重个体的研究方法,但得出了不同结论
12.《左传·定公四年》载: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
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
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
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
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
”材料表明()。
A.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B.周公成为天下的绝对大宗
C.智慧和品德是分封的重要依据D.殷族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
13.“二十世纪初和二十世纪末之间存在的类似之处和明显的连续性给人深刻印象。
”下列选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欧洲经济政治的一体化趋势B.跨国公司的资本扩张
C.殖民体系的瓦解D.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4.《通志·氏族略》记载:
“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
……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
”这说明古代部分姓氏()。
A.是宗法制度在称谓上的表现形式B.来源于夏商周时期的世官制度
C.是社会尊卑关系的本质体现D.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的崩溃
15.1954年,美国曾敦促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出兵帮助法国人在中南半岛的殖民地,丘吉尔当面质问“英国为什么要为法国保住中南半岛去打仗?
”并且生硬地回击美国的诘责道“当我们不再依赖美国的援助时,我将感到高兴”。
以下分析最准确的是()。
A.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B.英美矛盾进一步加深
C.英美在两极格局下的国家利益冲突D.美国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
16.托马斯·L·弗里德曼在《雷克萨斯和橄榄树》中比较了“全球化体制”和“冷战体制”:
“如果冷战世界明确的观点是‘分裂’,那么全球化明确的观点就是‘整合’。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整合”推动了分裂国家的再次统一B.“全球化体制”下国与国的矛盾趋向缓和
C.“分裂”激化了民族矛盾与宗教冲突D.“冷战体制”有利于推动国际力量的重组
17.
所谓“雅尔塔体系(YALTASYSTEM)”是指二战后期,美、英、苏、中等国对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及维护战后和平形成的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由此确立了战后国际和平新秩序。
观察下面的漫画,从中可以获得正确信息是()。
A.美国掌控着开启“体系”的钥匙
B.和平秩序正受到军国主义的挑战
C.维护战后体系是各国的共同责任
D.战后体系遏制了军国主义的复活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不约而同地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
福利国家政策包含如下内容:
提供教育、医疗、托儿所等免费或低费的社会服务系统。
这些政策旨在()。
A.掠夺高收入阶层B.提高下层人民生产积极性
C.发挥政府对资源的配置作用D.提供人们向上进阶的可能
19.某史书描述1980年代的世界局势:
“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政治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
这可以说是一种反革命,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但直到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
”文中所说“新的政治浪潮”及其主要政策路线是()。
A.新自由主义;新中间路线B.新社会主义;福利国家
C.新保守主义;自由市场D.新民主主义;人权政治
20.下面是反映美国某一历史时期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CPI)和财政赤字情况的三张图表,据此综合判断这一时期是()。
A.罗斯福时期
B.尼克松时期
C.里根时期
D.克林顿时期
21.1929年,葛兰西强烈批判当时的人们只是希望改变政府的放任自由主义政策,而不改变国家的经济基础。
他认为只有在政治上采取相应的行动(如诉诸武力),才能将经济从传统政策的死压下解放出来。
由此判断葛兰西可能是()。
A.垄断资本主义的拥护者B.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者
C.凯恩斯主义的支持者D.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
22.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曾提出“裙边理论”:
即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
乔治·泰勒旨在强调()。
A.经济状况与社会风尚密切相关B.经济增长提高人们消费能力
C.凯恩斯主义成为经济指导思想D.社会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2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在“死亡与鬼神观”上“墨家利用,儒家闪烁,道家则淡然”。
下列主张属于道家的是()。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B.“施行不可以不懂,见有鬼神视之”
C.“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D.“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24.
某位同学打算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研究性学习论文,他根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研究方法,得出了一些结论。
这位同学所得出的结论与他所掌握的史实之间逻辑关系最为严谨的是()。
25.劳斯莱斯公司CEO约翰·罗斯于90年代曾说:
“10年前公司98%的技术研究工作是在英国完成的,而现在这个比例不足40%,很多工作是在德国、印度、新加坡等完成的。
”这一现象说明了()。
A.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B.跨国公司成为全球化的动力
C.企业的产业链逐渐分化D.信息技术加强区域经济联系
26.西方人曾将“军机处”翻译为“OfficeofMilitarySecrets”(军事机密办公室),该译法最能反映出军机处的()。
A.由来B.职能C.特点D.性质
27.“含毫势若斩蛟龙,挫(握)管还同断犀象。
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
一点三峰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
叫瞰(喊)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
”诗句描述的书法形式与下列人物的作品风格相似的是()。
A.钟繇的《宣示表》B.王羲之的《兰亭序》
C.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D.王献之的《中秋帖》
28.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
“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
”他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
这一“定律”反映的古代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
A.沿用旧制,鲜有改革B.赋役沉重,百姓困苦
C.单一税制,没有差等D.统一征缴,耗时费力
29.《佯儒实法——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社会的统治真相》中写道:
“儒家不是不强调法律,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就是君主与士人共同的法律。
”其中“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的含义是()。
A.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理念B.以宗法血缘为依据的贵贱有序
C.以君权神授为基础的理论基础D.以理学为主导的官方哲学
30.张岱年评论说:
“……宣扬‘知行合一’,强调躬行实践的重要,更提出‘致良知’学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倡独立思考具有深刻的意义。
”下列观点与文中一致的是()。
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C.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31.战国时期除道、儒、墨、法四大学派之外,还有一些有影响的学派。
其中主要有讨论合纵、连横的纵横家,提倡重农政策和探究农业技术的农家,研究军事理论的兵家,以及综合各派学说的杂家等。
这表明当时()。
A.社会分化加剧B.礼崩乐坏统治失序
C.民本思想盛行D.诸子学说注重实用
32.古人云:
今用执有命者之言,则上不听治,下不从事。
上不听治则刑政乱,下不从事则财用不足。
对上述观点概括准确的是()。
A.依法治国B.非命C.无为而治D.以德治国
33.“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下列选项中体现的思想与这一主张属于同一派别的是()。
A.“法不阿贵,绳不挠曲”B.“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C.“民不畏威,则大威至”D.“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34.有学者认为:
“这个时代的门阀的力量,无论在经济上、社会上、政治上都充分地表现他们的优势。
……他们凭籍祖先的余荫,不但垄断官吏选举之权,凡州郡掌管选举铨叙的官吏,都非由他们中择人任用不可
……”导致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A.九品中正制的发展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土地兼并的加剧D.门阀世家的壮大
35.亚当·斯密说:
“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有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
”亚当·斯密认为()。
A.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B.清朝的法律制度阻碍了中国的进步
C.中国的传统经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D.中国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更利于经济发展
36.明代《织工对》记载:
“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
……进而问之……工对曰:
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
”材料表明在明代()。
A.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手工业者对雇主依附性强
C.已显露出近代化的曙光D.钱塘政府抑商措施已失效
37.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
邓小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指示:
“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
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
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
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这一指示的时代意义在于()。
A.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B.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做好了人才准备
C.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D.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8.马克思指出:
“数百万(小农)家庭……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一个阶级。
而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
”马克思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
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特点B.小农不能划分到阶级中
C.小农国家意识比较淡薄D.小农应当建立政治组织
39.蔡元培曾评价:
“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
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
”他强调中国画()。
A.与书法相伴而生B.与文学相兼而成
C.追求神韵与意趣D.画、诗、书相融
40.有学者指出“从汉朝以迄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
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
”下列选项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汉代察举征辟制B.魏晋九品中正制
C.隋唐三省六部制D.明代设立内阁制
41.隋唐门下诏敕行达尚书省,需先经都省长官审议,若发现差错,可以“不奉诏”,甚至“封还诏书”,但一般都是奉敕力行。
诏敕经省部审阅后再颁部司“详定”,各部司要根据具体政务行政法规,核实其可行性,并闻奏于上。
由此可推断门下省的职能是()。
A.辅助决策B.监督审判C.行政执行D.旨意传达
42.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下组数据。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A.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不断加强
B.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
43.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
“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44.1864年12月,在狄更斯主编的周刊《一年到头》上,谈到“科举……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根基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当其他帝国的统治的代表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并被践踏为尘土时,它在全民族的眼中却是神圣的唯一避难所”。
作者主要强调了科举制()。
A.发展的稳定性B.功能的综合性C.影响的持久性D.地位的神圣性
45.冯友兰认为:
“(董仲舒的)王者受命于天的学说,既为行使皇权提供根据,又对行使皇权有所限制。
”与这一观点不相符的是()。
A.皇帝有时要依天行事B.天意与人事交相感应
C.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D.儒家试图约束皇权
46.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赞叹:
“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
……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
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
”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A.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B.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
C.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的重视D.郡县制度的持续深化
47.“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
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以血缘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利B.具有家国同构的特点
C.宗族是管理国家的基层组织D.宗法关系定封建等级
48.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权往往默许或公开承认宗族的司法权,宗族具有初级裁判权和一般惩罚权,族人不得不经宗族径自向官府投诉。
这说明了()。
A.宗族是司法审判的第一审级B.宗族内部司法等级严密
C.宗族司法高于国家地方司法D.宗族审判效率高于国家
49.学者许倬云指出:
为什么前朝的统治者不能得到天命?
他们(周人)是这样解释的,因为周人的先王们,……不像晚期商人贵族好酒,也不恤人命。
据此可知()。
A.商代的灭亡是由于统治者不敬天命B.周代统治者比前代更注重道德修养
C.周人用道德观念解释皇权获取的合法性D.周人对天的崇拜和对祖先崇拜合二为一
50.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
“这是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
”对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土地兼并是其产生的原因之一
②反映了土地制度日益完善
③不能反映出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④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
A.③B.②③C.①D.④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本题考查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
A项,美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只是为了应对世界形势的变化,其本意依旧是维护国家利益,并不能说明其已经放弃了单极格局的梦想。
故A项错误。
B项,美国摒弃了“不支持我们的就是反对我们的”这一论点,实际上是对国家相对实力减弱、美国已经无力完全控制“不支持我们的”国家这一现实情况的承认,是应对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被动反应,而非自发地认识到与世界合作的重要性。
故B项错误。
C项,由美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可以看出多个政治力量的崛起使美国不得不面对、承认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并因此而调整外交政策以适应多极化的趋势从而维护其利益。
故C项正确。
D项,美国只是转变了“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政策,但在处理各种国际争端中仍表现出强烈的霸权主义思想,其霸权主义政策并未放弃。
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A
【解析】: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材料的意思是:
把治权交给少数贤良,毋宁(不如)交给占人口大多数的平民。
虽然个体是无足轻重的,但当他们成为一个集体的时候,往往要超过少数贤良的智慧。
就这一点来说,雅典民主政治是比较可取的制度。
可见,亚里士多德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积极的一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易错项分析:
本题易错项为C项。
由材料信息可知,相对于贤良政治而言,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政治会更有可取之处。
因而材料中没有出现亚里士多德主张把贤良政治与民主政治相结合的信息。
C项错在无中生有。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
3.C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联系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A项,材料没有体现阶级斗争问题。
故A项错误。
B项,中国政府处理国际关系向来都会考虑国家现实需要,但材料没有体现中国的国家需要也没有因此而采取对应措施的内容。
故B项错误。
C项,邓小平阐述的“三个世界”的划分,将美苏划为第一世界,美苏之外的发达国家划为第二世界,亚非拉等地区发展中国家划为第三世界。
表明了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变外交方针政策,减少意识形态对中国外交的影响,联合广大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第三世界国家一起反对美苏霸权。
故C项正确。
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在1972年中美关系实现缓和、中日建交之时,我国外交就已突破社会制度和意
识形态的束缚,且材料也未提到“开始突破”。
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易错项分析:
本题易错项为B项。
“从国家现实需要出发来处理国际关系”这句话本身是正确的,很容易误选B。
但是解题时还需要结合材料,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
关键词“1974年”,邓小平的三个世界,把美苏同分为第一世界,区分其他发达国家,表明外交方针政策中的反霸权主义。
【考点】: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
由题干中“建国三十五年来”可知,该文献所述年代在1984年,而当时我国正在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实行政企责任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而B.C均与题干中时间不符。
A则主要涉及农村,不涉及城市。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易错项分析:
本题易错项为C项。
“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许多同学会被这句话干扰,误选C
。
解题时要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建国三十五年”,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改革城市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在1992年的十四大上提出的。
【考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