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83529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docx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docx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6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人民委员会的建立;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

  2.思想教育:

①通过讲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②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使学生认识:

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3.能力培养:

①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②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十月革命的准备,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

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原因,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

一次大战的后果是什么?

  (讲授新课)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现在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了解这一人类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基本情况。

(板书课题)

    

一、新时代的曙光(板书)

1.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

是在一次大战过程中,俄国二月革命后。

俄国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革命?

二月革命取得的结果是什么?

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局面呢?

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

为什么?

  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没实现的原因刚才同学已经回答了,这就是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因此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如何领导人民继续斗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全党、全体劳动人民都热切盼望着伟大领袖列宁的归来。

  

  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板书)

  1917年4月16日,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了首都彼得格勒。

成千上万的工人、士兵和革命群众争先恐后地奔赴车站,欢迎自己爱戴的领袖。

请大家看插图《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从这张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我们把同学们说的概括为三点。

第一,列宁的回国,受到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欢迎;第二,人民群众手中掌握着武装;第三,列宁号召人民要把革命进行到底。

布尔什维克党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而在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中,列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学生回答略)列宁所起的作用还表现在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板书)

  现在来想一个问题,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从11月6日晚发动到11月7日晚取胜,仅用了一天的时间,这短时间取胜的原因在哪里呢?

(学生回答从略)我们把大家所说的原因概括一下:

第一,由于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特别是列宁的亲自领导;第二,由于人民群众掌握着武装;第三,由于革命战士的英勇奋战。

  在首都武装起义的影响下,莫斯科等城市相继爆发了武装起义。

革命烈火迅速燃遍俄国各地,到1918年2月,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

  4.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板书)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这是代表劳苦大众利益的政府,这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府。

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个对外政策的法令是《和平法令》。

经过同德奥谈判议和,苏俄退出了战争,人民赢得了和平。

对内则通过了《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人民获得了土地。

俄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事情,苏维埃政府做到了,这是多么的使人欢欣鼓舞啊。

5.国内战争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板书)

对苏俄这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帝国主义国家是极端仇视、害怕的。

他们千方百计欲置其于死地,而国内被推翻的反动阶级也不甘心失败,他们妄图在国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卷土重来。

推翻苏维埃政权,恢复他们所失去的一切。

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困难。

我们请同学们分析概括一下,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哪些具体困难呢?

(学生回答略)这些困难威胁到了新生的政权,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巩固政权的艰苦斗争。

经过三年的艰苦斗争,苏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终于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基本胜利。

苏维埃政权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巍然屹立。

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所以其意义重大。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板书)

  书上有一思考题:

你是怎样理解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

对照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回答略)我们以前讲过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果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代替了封建剥削制度,而十月革命则是从根本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剥削阶级。

所以我们说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人类解放事业指出了光明的道路。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2.思想教育:

①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

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3.能力培养:

①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②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①新经济政策:

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难点:

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辅以谈话法和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

我们在第1课学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那么,大家想想,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要发展经济,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怎样发展经济,以什么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呢?

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战争结束了,政权巩固了,这就为布尔什维克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创造了条件。

俄共(布)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政策?

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实施以后起了什么作用?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板书)

  1.实施的原因(板书)

  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对俄国经济造成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

不仅如此,还有更重要的,(解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形势的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情况,农民开始不满,阶级敌人利用农民的不满,在一些地区组织叛乱。

为此,党需要制订新的经济政策。

再有,为建设社会主义,党制订了俄罗斯全国电气化的远景计划,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的大生产。

而要使这一切成为现实,就要恢复发展经济,特别是要首先恢复和发展农业。

  1921年3月,根据列宁的提议,布尔什维党通过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2.主要内容(板书)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略)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如果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那么苏联的成立则是党在政治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

二、苏联的成立(板书)

  苏联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为什么要成立苏联呢?

这是恢复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加强国防,抵抗外来侵略的需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际主义政权性质所决定的。

苏联成立的时间是1922年。

参加的基础是平等、自愿。

当时加盟的共和国有四个,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来逐步增加,到1940年共有15个。

(引导学生看课本P8《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

  1924年列宁逝世了,这对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列宁对苏俄(苏联),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永垂史册。

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板书)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实现的。

  1.苏联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板书)

  由于苏联人民的艰苦奋斗,在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期间,苏联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走完的道路。

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苏联人民的自信心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地位,而且也为以后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苏联的重工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情况。

但与此同时,其农业在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则是比较落后的,贫富分化也不断发生。

如何发展农业。

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2.农业集体化(板书)

到1937年,苏联基本上完成了农业集体化,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四、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1936年宪法的颁布,成为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的标志,也是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标志: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让学生看书,找到斯大林模式的作用,尤其是弊端的四点内容。

(看书P10)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巴黎和会的召开;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体系;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及主要内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思想教育:

通过本课讲述使学生认识:

①巴黎和会是战胜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它和华盛顿会议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列强暂时妥协的结果,不能维护世界和平。

②国际联盟是帝国主义维护战后世界统治秩序的工具。

3.能力培养:

通过讲解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争夺霸权的表现,培养学生依据经济和军事实力来分析帝国主义外交政策动向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①《凡尔赛和约》。

②《九国公约》。

难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矛盾。

教学方法讲述法,辅以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与学生共同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说明战胜国集团企图根据变化了的各国实力对比关系重新分割世界,他们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起对世界统治的新秩序。

(讲授新课)

一、战后的“新秩序”(板书)

1919年1月,战胜国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和会。

27个国家参加会议,实际最后决定权操纵在和会的“三巨头”手中。

(请学生看教材《巴黎和会“三巨头”》图和小字内容,了解各大国争霸图谋和矛盾,然后补充讲解)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美国有位历史学家说:

“凡尔赛和约的制定者……是在恨、贪、惧的气氛中集合于巴黎的。

他门怀恨敌人,贪婪殖民地和赔款,恐惧布尔什维主义。

(请学生阅读教材凡尔赛和约内容,概括成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5个方面,教师讲解与组织学生讨论穿插进行)领土问题,请同学们对比教材战前与战后欧洲地图中德国疆域变动情况,德国丧失了近18的领土和110的人口。

这样残酷的规定对德意志民族心理上会造成什么影响?

军事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