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大串讲专题35 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二中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4403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大串讲专题35 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二中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全国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大串讲专题35 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二中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全国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大串讲专题35 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二中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全国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大串讲专题35 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二中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全国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大串讲专题35 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二中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大串讲专题35 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二中解析版.docx

《全国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大串讲专题35 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二中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大串讲专题35 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二中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大串讲专题35 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二中解析版.docx

全国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大串讲专题35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二中解析版

散文词义、句意理解类题型

新《考试大纲》在文学类文本B级“理解”中增加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这两个考点,因此,在备考时要格外关注。

一般而言,散文中的重要词语主要包括:

表现文章主旨、反映深层含义、反映具体语言环境、具有临时指代意义的词语。

重要句子则主要包括:

意义比较含蓄、内涵比较丰富、蕴涵某些深层含意的句子;含有比喻、比拟等修辞格,需要明白本体或喻体真正含意的句子;由一定的语境赋予临时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特殊作用,结构比较复杂,理解有一定难度的句子;富有哲理性、起到警策作用的句子;等等。

理解词语含义

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考查的词语大致有以下情况:

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写作方法的文章中。

3.具有特殊指代意义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词语。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要以基本义为基础,参照其他义项,再结合语境揣摩,这是理解的基本要求。

常见设问方式

(2015·江苏高考)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

(2015·广东高考)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的词语。

(2015·重庆高考)怎样理解文中用“十分醒目”和“海市蜃楼”这两个词语来描述甘森?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文中画线部分中的“×××”一词指什么?

(2)文中以“×××”一词来比喻什么?

其中的含义是什么?

(3)“×××”一词强调的是什么?

解题方略

“3联1依”法解答词语含义理解题

3联

一“联”

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

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有指代作用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

二“联”

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

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

三“联”

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1依

依托手法挖掘。

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描写手法。

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

答题模板

手法+内容(本句意思,本句所写内容)+效果(情感、形象、主旨)。

即本句采用……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主旨),或写出了人物(景物)……特点。

示例一:

(2015重庆高考)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甘森的西红柿

甘建华

从柴达木西部的尕斯库勒湖畔,沿着输油管线迤逦而来,路上连草都很难看到一棵,天上的飞鸟也不见踪影。

笔直平坦的公路上,伴随的只有连绵不绝的昆仑山。

高原缺氧,旅途劳顿,我们的大脑神经一直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

就这样走着走着,蓦然抬望眼,前方出现了十分醒目的几栋红顶房子,一眼望去仿若一座漂浮在茫茫瀚海之中的孤岛。

莫非是日光水汽折射下的海市蜃楼?

司机轻咳一声,嗓中吐出四个清脆的字:

“甘森到了。

房屋精致稳固,庭院干净美观超乎我们的想象,生产区的整洁、生活区的布局超乎我们的想象。

就连院落正中的那几棵白杨树,翠绿挺拔的雄姿也超乎我们的想象。

更别说见到蔬菜大棚中盛开的大丽花,以及嫩绿的小白菜,绿中泛红的青椒,美艳欲滴的西红柿,真的让我们一声连着一声地惊叹。

指导员宋代勇,从绿色蔬菜温室大棚里,摘下来三个西红柿,笑嘻嘻地给我们一人递上一个。

仔细端详着长相似心形、皮质似婴儿的浆果,实在抵挡不住它的鲜嫩水灵。

那样的沙甜,那样的微酸,那样的美味,那样的滋润。

以前我们吃过多少西红柿啊,怎么就从来没有体会过这样味道醇正的口福呢?

口福之外,另有一种眼福等待着我们,这就是甘森热泵站的亲情文化墙。

在一块制作精美的广告铝合金板上,上方写着:

“家庭因你的平安而幸福,输油事业因你的奉献而繁荣。

这个西部荒漠深处的亲情文化墙,大多是一家三口的全家福,照片下面的留言,既有妻子对丈夫的关心,也有儿女对父母的惦念,还有孩子对远方父母的祝愿。

教导员宋代勇说:

“亲情文化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每当看到这个广告牌,我们的心中都会泛起一股温馨与暖意,觉得只有好好工作,才能对得起家人的深情厚意。

宋代勇的女儿是这样留言的:

“您是家里的一片天,没有了天空,鸽子就无法自由飞翔,多爱护身体。

”郭光元的儿子:

“您的坚忍不拔和铮铮铁骨是我永远的榜样,我从您那儿汲取到奋发的力量,走过挫折,迈向成功。

”青海土族职工甘述文的两个小女儿甘卉、甘婷:

“上班多保重,没有你的爱,无论多豪华的家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

我无法把几十则亲情话语一一抄录下来。

记得当时我的鼻孔是酸酸的,眼睛有些模糊,手有些颤抖,字也有些歪斜,但我的感动却是的的确确的。

甘森是蒙古语音译,意思就是“苦水”。

花格输油管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原油输送管道,甘森热泵站位于这条管道的中段,是社会依托条件最差、自然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

它距花土沟镇二百三十多公里,距格尔木市二百七十多公里,海拔两千九百一十米。

甘森还是一个风口,据说西北风从此进入格尔木地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刮风就扬沙,最多时站里一天能拉出去十吨左右的沙子,一年用过的扫把不计其数。

站在甘森站的院落里,任凭强烈的紫外线照在脸上,我的思绪飞越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峥嵘岁月。

1954年初夏,我的父辈们高喊“到柴达木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千里迢迢地来到异乡。

尽管黄沙漫漫,寒风呼啸,气候异常干燥,鼻孔里结着血痂,然而他们不悔,都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园,虔诚而辛勤地经营着。

1958年地中四井日喷原油八百吨,为当时步履艰难的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使冷湖成为继玉门、新疆、四川之后的第四大油田,迅速崛起。

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李敬当年在青海油田考察时,曾经潸然泪下地说道: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别说工作,只要能待住,就是睡大觉,生活下去,也是英雄啊!

”柴达木油田的英雄们以三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美德,积六十年两万多个日日夜夜之功,造就了一个千万吨级的大油气田!

一步一回头,一生一世情。

无论时光怎样流转,无论相隔多么遥远,我都不会忘记柴达木沙海中的那座绿岛,绿岛上那群默默工作的石油兄弟姊妹,以及他们亲切的笑容和特别珍贵的亲情文化。

当然,还有那个味道格外甜美的西红柿。

我得说,那是我迄今吃过的味道最美的西红柿。

13.怎样理解文中用“十分醒目”和“海市蜃楼”这两个词语来描述甘霖?

(2分)

【答案】

13.既表现甘森的明显、清晰,又突出沙海中甘森的令人难以置信。

【解析】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的命题意图很明显,作者在赞美石油工人的精神品质之前,通过环境层面的横向对比和衬托。

目的在于告诉我们环境越是艰苦就越能衬托人物精神的可贵。

这种创作上的手法普遍存在于诗歌(比如边塞诗)、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中,考生一定要培养这种简单的条件反射意识。

理解句子含意

理解句意,往往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

它通常指这几种语句:

含蓄句(或有某些深刻含意,或凝聚了某种情感,或具有某种哲理与警示作用)、行文思路句(包括对下文有起始作用的总领句,对上文有概括作用的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前后呼应的照应句等)、技巧句(使用了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句子)、结构复杂句、文眼句(或揭示主旨,或彰显作者的主要的情感与观点)。

常见设问方式

(2016·天津高考)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

(2015·山东高考)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2014·安徽高考)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联系上下文,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2)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3)请简析该句的内涵。

(4)请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某句的理解。

解题方略

分析句子含意“6法”

1.结合语境法。

分析句子含意首要的是分析其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把握其前后句子的意思,确定其在文中的特有含意。

2.抓关键词法。

句子中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词,只要弄清这些词语的含义,就可推知整个句子的含意。

3.分析句子位置法。

这一方法适用于行文思路句。

如是总领句,句意就从其下面的内容入手总结;如是过渡句,要前瞻上文,后顾下文,确定答案;如是总结句要根据上文内容归纳意义;至于照应句,则要分析其照应了什么、突出了什么和对文章结构起到什么作用。

4.剖析句子结构法。

这一方法只适用于结构复杂的句子。

如果是复杂的单句,先找出句子主干,后归纳修饰限制及补充成分的作用;如果是复句,则要先区分句间关系,后体会整个复句的意思。

5.联系主旨思考法。

这一方法最适用于文眼句,因为文眼句本就是彰显作者的主要的情感与观点,揭示主旨的句子。

6.技巧句子还原法。

即将使用了技巧的句子“翻译”成没有技巧的句子,如将比喻句子陈述成不使用比喻的句子。

示例二:

(2016年高考上海卷)

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

(18分)

湖殇熊久红

①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

②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

③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歌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

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

④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1200平方公里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旷远。

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

⑤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种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

而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

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

新疆离海太远,使只好以湖的水域,模仿海的苍茫了。

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多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瘠和渴望。

⑦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

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

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鸭、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

湖面很宽,即使极目远眺,也看不见对岸的轮廓。

水边是一排沙滩,赤脚从上面走过,可以感受到温热潮润的细沙与脚趾间密切接触的惬意。

几行浅浅的脚印,一段浪漫的行程。

⑧二十多年的时间,都无法淡化湖在往事里的色彩,这幅精美的画面早已长在岁月深处,每一次温故,都在重新涂一遍色彩,所以,停靠在回忆中的湖,其实,一直都很鲜艳,多少次在梦里,潮涨潮落,清波涟涟。

⑨但眼前的残败,总让人恍然隔世,觉得这个每年被大风从湖底卷起无数沙尘和盐尘的,这个每年以几平方公里的速度一点点消失的,这个在干涸湖底随处可见禽鸟尸骨和枯苇干枝的,不是记忆里的那个湖啊!

它与往日被我们时常念想的碧水清波毫无瓜葛。

⑩多么希望艾比湖的枯萎是一次误诊!

⑪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串的数字。

近50年,我国失去的湖泊有243个,其中,新疆的数量最多,达62个。

罗布泊消失于1972年;台特玛湖消失于1974年;玛纳斯湖消失于1974年;艾丁湖消失于1987年。

这听上去多少有些像宣读阵亡名单,但它们确实是从我们眼中一个一个消失的。

⑫那些缭绕碧波的绿茵,那些水中游戏的鱼鸟,那些湖面泛舟的渔人,那些环湖晚炊的村庄,都随着湖的消失而泯灭了。

⑬通过同伴的结局,艾比湖一定看到了自己悲情的归宿,所以,湖才有了泪的咸涩。

如果能发出呐喊,我想,湖是一定要向上天控诉的,控诉那贪婪者、破坏者、无知者、傲慢者,控诉他们以自己的短视,替子孙们挖掘着墓穴。

⑭时常看到一些赞美艾比湖的文章,对它仅剩的三分之一的水域,进行热情歌颂,听上去就像是对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赞美她美丽的服饰和迷人的发髻,不知道在鱼缸里长大的鱼,会不会朗诵有关海的诗句。

⑮我在为一个湖悲哀的时侯,突然想起了那些鸟,那些以湖为生的水禽,它们的翅膀,如何才能越过灾难,飞抵梦想的天堂。

(有删改)

7.第①段中的比喻贴切形象,表现力强,请加以赏析。

(3分)

【答案】7.答案示例:

第①段用“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来比喻“站在干涸的湖底”,表现出痛感的切身、剧烈;用“骨头”突出湖的干涸;骨头是身体的一部分,隐含湖与人不可分割的意思。

这一比喻贴切形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解析】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关于修辞的题目。

答题时要紧扣题干中“贴切形象,表现力强”的八字评语进行分析。

答案应包括几个要点:

一是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二是联系比喻的一般性作用结合分析文本的具体作用,三是根据这个比喻的具体情况联系文本语境进行分析。

散文技巧、语言艺术鉴赏类题型

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语言,是一种层次较高的审美活动,能力层级为D级。

设置本考点的目的是检测考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品析能力。

此类试题的难度主要有两点:

第一,结合试题要求较好地把握下笔的角度;第二,能运用自己的语言恰当地概括出有关答案要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部分分技巧鉴赏和语言艺术鉴赏两类题型进行讲解。

每一题型都是先介绍有关的文学鉴赏知识,然后结合例题把握思考的角度,进而组织规范的答案。

技巧鉴赏

鉴赏散文作品的技巧,一是鉴赏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鉴赏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近年高考,此考点的考查内容是文本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怎样的作用。

常见4大技巧构成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排比、借代等(散文常用)

表达方式

记叙

①记叙角度: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②记叙详略:

详写、略写;

③记叙方法: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描写

描写角度

①感觉角度:

视觉、听觉等;

②观察角度:

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

③写景角度:

远近结合、高低结合

描写手法:

工笔、白描、动静、虚实、正面侧面等(散文常用)

抒情

①直接抒情;

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散文常用)

议论

散文中的议论,是在记叙过程中融入的倾向和评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

表现手法

对比、象征、衬托、抑扬等(散文常用)

行文技巧

设置线索、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照应题目、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伏笔、铺垫

常见设问方式

(2016·天津高考)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

(2015·重庆高考)作者在旅途中与到达甘森后的所见有何不同?

这样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2014·湖南高考)赏析文中“养猪送猪”的细节。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文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谈谈你的理解。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

请结合有关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3)文章对×××大多用第×人称,而在后文却又用了第×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

请赏析。

(4)文章开头(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WWW解题方略

(一)审题目明方向

散文表达特色赏析题的审题同古典诗歌表达技巧赏析题的审题类似,也包括以下要点:

1.审题型

即审表达技巧赏析题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

所谓明考型,即在题干中直接要求分析其表达特色,如“请分析其表达特色”;所谓暗考型,即题干中带有“赏析”或“如何描写(表达)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审范围

即审所给的材料是片段、局部的(如一段或几段、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还是全文、整体的。

审清这一点对答题尤为重要。

行话有“整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说的就是如果赏析的是全文,则首先要考虑表现手法;如果是局部,则首先看修辞手法。

“首先”就是优先,但并不是说其他角度不考虑。

3.审角度

即审题干要求赏析的角度是定向的还是多向(多角度)的。

所谓“定向”,就是题干明确规定了赏析的角度,如从“修辞手法”角度等。

“定向”一般为单一角度,当然,单一角度还可细化为更小的角度。

散文赏析题多是多向(多角度)的。

语言艺术鉴赏

需要说明的是,鉴赏散文的语言艺术和鉴赏散文的技巧在某些方面是有交叉的,比如鉴赏散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既可以说是技巧鉴赏,也可以说是语言艺术鉴赏。

但鉴赏艺术更多的在于理解散文遣词、用句的特点,体会行文的风格,品味语言的韵味;这一点和鉴赏技巧侧重分析手法的如何运用及运用效果有着明显区别。

解题方略

1.记住鉴赏语言艺术“4角度”

鉴赏角度

特点或作用

用词之美

动词、形容词

①准确;②精练;③生动、形象、传神

叠字、叠词

①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语言具有绘画美;②韵律铿锵悦耳,使语言富有音乐美;③叠字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使语言具有建筑美;④叠字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使人有一气呵成之感

反复

突出某种思想,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化用成语或古语

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句式之美

长句短句结合

行文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整句散句结合

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风格之美

豪放、直白、华丽、精练、凝练、柔婉、含蓄、细腻、典雅、凝重、清新、明丽、朴素、活泼、诙谐等

手法之美

修辞之美

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

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描写之美

如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嗅、听结合(有色有声),对比衬托,铺陈渲染,等等,使描写细致生动,形象鲜明

示例三:

(2016北京卷)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

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

因为尽管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

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

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

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

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很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

轮到老腔登台了。

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

我也忍不住笑了。

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

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

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

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

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

”“太斩劲了!

”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

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掌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的一个高潮。

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扛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

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

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

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

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腔,此前却从未听说过,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设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进响动,肯定会影响到我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到笔下文字的色调和质地。

后来,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

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在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

直到后来小说《白鹿原》改编成话剧,导演林兆华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让我有了一种释然的感觉。

从此老腔借助话剧《白鹿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

后来还想再听老腔,却难得如愿。

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音乐堂再次过足了老腔的瘾。

那天,无论白毛老汉,还是其他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唱,把老腔的独特魅力发挥到最好的程度,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当属一种心灵的应和。

纯正的关中东府地方的发音,观众能听懂多少内容可想而知,何以会有如此强力的呼应和感染力?

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

我在那一刻颇为感慨,他们——无论秦腔或老腔——原本就这么唱着,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元、明、清,以至民国到解放,直到现在,一直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就这么唱着,直到今晚,在中山音乐堂演唱。

我想和台上的乡党拉开更大的距离,便从前排座位离开,在剧场最后找到一个空位,远距离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

这似乎还有一定的效应,确凿是那腔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心灵的艺术魅力……在我陷入那种拉开间距的纯粹品赏的意境时,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作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夺取木砖,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

观众席顿时沸腾起来。

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合了,我顿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

(取材于陈忠实的同名散文)

22.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魅力。

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

(4分)

22.【答案示例】赵季平:

著名作曲家与老腔演员很熟悉,并给予老腔高度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