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端午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4296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朝鲜端午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朝鲜端午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朝鲜端午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朝鲜端午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朝鲜端午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朝鲜端午节.docx

《朝鲜端午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鲜端午节.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朝鲜端午节.docx

朝鲜端午节

朝鲜端午节

篇一:

浅谈通化市朝鲜族端午节文化活动

浅谈通化市朝鲜族端午节文化活动

作者:

鲁勋

来源:

《现代交际》20XX年第01期

[摘要]通化市朝鲜族端午节文化活动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满足了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多向性需求,展示了朝鲜族的时代风采,体现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活动特有的群众性、广泛性、参与性、艺术性深受群众的喜爱。

朝鲜族端午节文化活动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

每逢端午节,无处不充满欢乐的节

日气氛,男女老少无不尽情地投入节日活动中。

端午节文化活动为进一步满足群众自我参与、自我表现、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精神文化需要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通化市朝鲜族端午节文化

[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XX)01-0062-01朝鲜族端午节文化活动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

每逢端午节,无处不充满欢乐的节日气氛,男女老少无不尽情地投入节日活动中。

端午节文化活动为进一步满足群众自我参与、自我表现、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精神文化需要提供了契机。

一、端午节文化活动的意义

通化市朝鲜族端午节文化活动,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满足了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多向性需求,展示了朝鲜族的时代风采,体现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活动特有的群众性、广泛性、参与性、艺术性、深受群众的喜爱。

二、端午节文化活动群众参与面越来越广泛

随着人们欣赏、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艺术档次和品位的要求越来越高。

过去开展的端午节文化活动,则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群众参与面窄,活动内容较为单调。

20XX年以来,通化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举办的端午节活动在规模上有了一个新的目标,那就是把活动逐步扩大到全市各骨干群体都能参与的大型文化活动。

各骨干群体的负责人,对我们的这一想法给予了大力支持。

这使端午节文化活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规模,这种规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20XX年以来每年由通化市东昌区、二道江区、集安市、梅河口市、通化县、柳河县、辉南县等地六百多名表演者参与的端午节文化活动,都能如期在通化市玉皇山公园隆重举行。

端午节文化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演出人员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热闹精彩的演出持续3个多小时,深受群众欢迎。

端午节文化活动经过多届举办,演员的演技日趋成熟,普及与提高的递进作用是较为明显的。

20XX年以来开展的端午节文化活动,又联合了白山市。

白山市朝鲜族老年协会的参与,促进了两市朝鲜族文化的交流。

端午节文化活动参加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多,质量一年比一年高,形成了每年必办的基本规律。

端午节文化

活动的特色是它的连续性。

通化市端午节文化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17届。

它基本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随意到规范,从分散到集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全部过程。

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使其更加适应人们的需求。

三、端午节文化活动中产生和涌现的群体骨干越来越多

在群众文化活动中骨干队伍是最积极和具有影响力、凝聚力的组织者和示范者,没有骨干队伍的精诚团结与辛勤劳作,文化活动的组织就会失去合力,文化活动就会降低效能。

着力培养一批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集体典型尤为重要。

群众文化活动是群文业余骨干队伍的生命线,也是群文业余骨干成长的沃土。

群文业余骨干队伍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产生和涌现的。

经过开展经常性的文化活动,通化各地都先后成立了群众文化活动骨干群体。

如通化市东昌区朝鲜族老年协会成立于1987年,通化市二道江区朝鲜族老年协会成立于1999年,集安市朝鲜族老年协会成立于1990年,梅河口市朝鲜族老年协会成立于1987年,通化县朝鲜族老年协会成立于1987年,通化县朝鲜族中老年协会成立于1985年,柳河县朝鲜族老年协会成立于1988年,辉南县朝鲜族老年协会成立于1983年,通化市朝鲜族艺术馆民族乐队成立于20XX年,通化市朝鲜族艺术馆少儿艺术团成立于20XX年,通化市朝鲜族艺术馆中年舞蹈队一队成立于20XX年,通化市朝鲜族艺术馆青年舞蹈队成立于20XX年,通化市朝鲜族艺术馆中年舞蹈二队成立于20XX年。

这些骨干队伍的成立,为开展大型文化活动奠定了基础,并在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端午节文化活动体现了互相交流、增进感情、娱乐身心、陶冶情操等文化功能和内涵,促进了本地区民族文化事业的繁荣,使本地区逐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文化建设发展格局。

正确对待不同地区的不同民间传说是很重要的。

民俗是百姓日常生活的智慧结晶,不同地区历史与地理条件不同,人们对端午节的解释有差别是很正常的。

尊重不同地区人民独特的文化创造,保持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有助于丰富我们的文化遗产,更有利于创造未来文化。

篇二:

朝鲜族的端午节

朝鲜族的端午节

农历每年五月五日,是朝鲜族端午节。

“端午”意为“初五”当天日出之前,人们便相约到野外采集艾蒿,编辫阴干,日后作药或熏蚊驱虫用。

制作传统食品打糕是节日的重要内容。

打糕用蒸熟的糯米或粘黄米捶打制成,做打糕有专门的木槽或石槽,以打糕锤在里面捶打。

糕要打得软粘适度,然后切成小块,滚上豆沙,或油煎加糖,或直接焦糖与蜜,都非常可口好吃。

节日的民间体育活动主要有荡秋千、跳跳板和摔交。

跳跳板的跳板长5米左右,架在30厘米高的木架上,两个娱乐者各站木板的一端,轮流起跳,互相弹起,跳的越高,表演的花样越多,越受赞扬。

朝鲜族的摔交独具特色,有两种大同小异的摔法。

一种是摔交手双方的右腿各套一条布带,布带的一端系在对方的手腕上。

布带多为彩色。

开始摔时,互搂腰部,以摔倒对方次数的多少定胜负。

另一种时摔交手各备一条麻布或白布带,带长3米左右,约90厘米围系在腰部,其余部分宽松地缠在右腿上。

腰间再系一条5米长的带子。

比赛时右膝着地,左膝弯曲,双方各用右手抓住对方的腰带,用左手抓住对方的腿绳(缠在右大腿上的那圈带子)听到裁判哨声,双方站起,进行比赛,一般是三战两胜决定胜负。

在摔交场上,不论是摔交手,还是观众,都可以参加比赛,有点打擂台的味道,所以很吸引人。

节日的清晨,母亲要为婴儿的手腕上系绿线,俗称系长命缕。

儿童戴丝绸等料做的香囊,以此来避灾祛病。

六年级:

李梓楠

篇三:

关于端午节

端午节的起源

一般所接受的说法是: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

但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传,而且不少都有驱瘟避疫的成分,故此有人推测,端午节源于对恶日(即农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的禁忌。

北朝萧梁时期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是一部中国古代荆楚地区的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介绍文集。

在该书的第卅节里头记载着:

“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

”认为端午竞渡是为了迎接已被当时人们视为河神的伍子胥,与屈原无关。

另外一种说法,学者闻一多指出,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都和龙有关(见《端午考》),可能是迎涛神祭图腾的习俗。

相传古代中国南方吴越人(今江浙一带)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每年五月初五举行祭图腾仪式,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大丰收。

他们把食物裹在树叶里或装在竹子里,投到江里面去。

后来他们还有在这天划着独木舟拜访亲朋好友的做法。

高兴时就即兴举行独木舟赛,慢慢演变成今天过端午节这种习俗。

民国28年,对日抗战烽火正燃之际,重庆文艺界抗敌协会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于是议定每年端午节屈原逝世之日为诗人节。

在江南端午节是一个潮湿酷热的季节,这时百种毒虫开始滋生,从医学角度来说要吃雄黄酒来避邪.

端午节习俗

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在家门前悬钟馗像、挂艾蒿和艾草(艾叶菖蒲)、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家人给孩子手腕缠绕五彩丝线,传说可以续命,祈盼长命多福。

悬钟馗像:

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钟馗捉鬼,用以镇宅驱邪。

挂艾叶菖蒲:

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以僻邪驱瘴。

赛龙舟: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以纪念屈原。

(其实古代竞渡原非一年一次,年宵、暮春三月、重阳也有,后来才以端午为主)

吃粽子:

在荆楚地区,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

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现在全国各地粽子不论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

如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盐豆粽、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等。

饮雄黄酒:

在长江流域地区盛行。

吃馏米:

在部分晋语地区盛行,馏米即黄米(黍)蒸制的米饭。

游百病:

在贵州地区盛行。

佩香囊:

小孩佩香囊,避邪驱瘟、襟头点缀。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

写符念咒:

日落之前折些桃树枝插在门窗上,或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

这一传统民俗现已基本绝迹。

立蛋:

如在正午时将鸡蛋直立起来,表示来年会有好运道。

中国,外国,过“端午”谁热闹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为纪

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民间节日。

但国

外一些国家,也有过端午节的习俗。

在此期间,

这些国家都会以不同形式去的庆祝,场面也相

当的热闹。

中国特有的节日文化,也已经慢慢

的延伸到了许多国家。

马来西亚的端午节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种族、多宗教的国家,

华人有600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在马来西亚的华人社区,每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假日,因为每个节日都有特殊的意义,而他们也需要通过特殊的仪式来表达,活动在马来西亚是无论老少都一起参与的,节日的气氛很浓厚,尤其是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也一定会有赛龙舟。

在马来西亚有很多的会馆,他们都会派出自己的代表去组队,参加赛龙舟。

当地人也喜欢吃粽子。

他们吃的粽子,特点是个头大,除鲜肉粽、火腿粽外,、豆沙粽、椰蓉粽等,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当端午来临之时,在马来西亚的大街小巷中,你都可以看到许多卖粽子的摊位,很多中国留学生,也在这样的时刻,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中国传统节日氛围。

日本的端午节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友好往来源远流长。

日本的许多民间风俗是

古代从中国传入的,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节日

是,在日本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这些节日已融合了日本的民间习俗,形

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风俗。

日本的端午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又定为男儿节,既是端午节又是男儿节,过节时就显得更为热闹。

在端

午节,人们吃粽子、饮菖蒲酒,故又称之为菖蒲节,吃粽子和饮菖蒲酒

的习俗和我国一样,他们的粽子主要是长锥形,不如中国的品种多。

不同的是中国端午节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而日本则在阳历五月五日过

节。

日本过端午节,千家万户都要在房顶或院内的旗杆上挂色彩鲜艳的

各式鲤鱼旗。

鲤鱼旗用纸或布绘制而成,造形生动,做工精细,着色艳

丽,清风吹过,婆娑多姿,是节日最佳的装饰品。

鲤鱼旗分黑、红、蓝

三色,各色均有指代意义,黑的是父亲、红的是母亲,蓝的是儿子。

父母的都期望自己的孩子仕途顺利,一举成名,鲤鱼旗寓寄鲤鱼跳龙门

之意。

朝鲜的端午节

朝鲜,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也过端午节。

农历五月,是朝鲜农民收获大、小麦和进行水稻中耕除草的季节。

他们的端午节,实际是农忙期间农民的一个愉快的传统休息日。

端午节这天,人们要带着初夏的珍贵物品—艾饼和松皮饼去祭奠祖先,以示对已故亲人

的缅怀。

这一天,女孩子用菖蒲汤洗澡、洗头发,用菖

蒲根作簪子插在头上。

过去,刚结婚的新娘还要戴上用

各种野花装饰的花冠,并插上菖蒲簪子。

现在,这种习

惯已经少见。

朝鲜人过端午节,还有忙于自制各式扇子

的习俗。

自制的折扇、团扇可赠送亲友。

这种传统习俗

对于朝鲜手工艺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节

日期间人们还开展摔跤、荡秋千等传统民间体育活动。

台湾的端午节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在台湾民间,五月称“毒月”、“独月”和“恶月”,故家家都插蒲艾、饮雄黄酒、沐雄黄浴。

妇女们还缎制香囊,内装香料,称作“香袋”,佩带在小孩子身上,以驱病瘟。

此外,台湾在庆端午节时,吃卤面、吃煎锤、扒龙船,颇具特色,绕有兴趣。

吃卤面:

台湾人在端午节都要吃卤面,这原是闽南漳州有名的风味小吃。

用蛋丝、肉丝、笋丝、香茹、鱿鱼等配料,加上猪肉汤、甘薯粉等煮成米汤状,然后拌合而成。

食用时再放少许芜荽、油炸蒜丁、胡椒粉等作料,风味独特,深受台湾人的喜爱。

吃卤面原是闽南端午节祭拜屈原时的习俗,后来由闽南人传到台湾。

吃煎锤:

在台南一带,人们有吃“煎锤”(又叫煎堆)而不吃粽子的风俗。

据说,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军粮不足,端午节没有米包粽子,百姓就把花生米、甘薯、薯粉献给军队。

军队将这些食物拌在一起,油煎成锤,以度佳节。

从此以后,台南一带就以此习俗沿袭至今,逐成特俗。

五月初一,都要打预备鼓。

在台湾淡水、台南、高雄、彰化、嘉义、基隆、澎湖等临河地方,都举行盛大的龙舟赛。

台湾的龙船长四五丈,浑身涂满鳞甲,船上装饰红旗,十分壮观。

有的龙舟还搭各式各样的牌楼。

端午日,宝岛各地群众,云集河畔,呐喊助威,奋力争先,岸上鼓乐震天,十分热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