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营改增简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389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0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业营改增简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银行业营改增简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银行业营改增简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银行业营改增简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银行业营改增简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行业营改增简析.docx

《银行业营改增简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业营改增简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行业营改增简析.docx

银行业营改增简析

2017年银行业营改增简析

一、银行业营改增政策梳理与最新进展2

二、营业税与增值税征收对比-增值税怎么征3

(一)利息收入4

(二)手续费收入6

(三)投资收益等6

(四)小结7

三、营改增对银行经营业绩指标影响测算-侵蚀了多少息差和利润7

(一)假设测算7

(二)实际情况:

中信和交行9

四、增值税展望:

银行如何合理降低税负10

一、银行业营改增政策梳理与最新进展

2016年3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方案,明确自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

自此,我国银行业正式开始推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标志着营业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而增值税制度基本确立。

营改增的初衷在于解决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导致的重复征税问题,建立以层层相扣的增量价值为计税基准的征税体制,有效降低税负水平。

而金融业由于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在适应增值税征收上存在进项税额抵扣困难(最典型的为居民存款利息支出无法出具抵扣证明进而无法进行进项税额抵扣)、免税情况较多等问题。

随着营改增的不断推进,政策补丁也不断出台,主要集中于利率债等债券投资和人行、同业业务往来收入等的免税,以与之前营业税征收体系下的免税政策实现一致性和延续性。

2016年12月21日,140号文的发布对资管产品管理人征税进行了补充,增值税征收的规则不断细化。

2017年1月6日,再次放松了追溯执行,重新界定资管产品管理人征税的时间从2017年7月1日起,给政策落地预留了时间窗口。

时至今日,营改增已经推行了8个月,相关的征税制度仍在不断完善。

然而,应该看到的是,虽然营改增最初以降低税负水平为目的,但对银行业而言,由于税率提高、税基扩大而进项税抵扣相对较少等原因,营改增实际上加重了银行业的税收负担,侵蚀了本就处于低速增长的银行业利润,甚至于混淆了投资者对于银行业真实息差水平和利润增长的认识。

以下从营改增前后的征税政策对比、对银行业的净息差和利润水平的侵蚀(测算与实际两个层面)、未来可能的政策改善空间与银行如何有效降低税负水平三个层面进行详细解读。

二、营业税与增值税征收对比-增值税怎么征

以下根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大类,对应到利润表并逐条拆分后,对比营业税与增值税不同征税办法下,银行业各类收入的计税规则:

(一)利息收入

根据2015年末16家上市银行的收入结构,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七成以上,因此利息净收入的税收政策影响最大。

由上表可以看出,生息资产端,主要包括贷款、与人行资金往来、与同业资金往来、债券投资、其他自营类投资等部分。

其中,补丁政策出台后,与人行、同业的资金往来与营业税时代相同,都实行免税;贷款项来看,增值税下虽然有部分免税项目,但整体占较小,因此对减税作用不大。

而债券投资和其他自营类投资部分成为最主要的差异之处。

具体来看:

在营业税时代,对债券投资和其他自营类投资(包括各类资管计划、收受益权等非标资产等),征税规定不明确,各地征收政策不一,有较大的免税自主权,实际不征收的情况较多。

而在增值税下,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利率债部分免税,信用债正常征收,加大了持有信用债比例高的银行税负;自营类投资中,持有至到期且保本收益的,按照贷款服务下利息收入征税;持有至到期但非保本的不属于金融商品转让,也不算做利息收入,不征税;非持有至到期的需继续确认是保本还是非保本。

保本类投资收益按照金融商品转让征收,非保本不算作利息收入,不征税。

由于此类投资产品相对透明度低,涉及参与方多,而140号文的规定较为笼统,存在不同解读的空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是否能够进行准确计税还需进一步求证。

总结来看,增值税相比营业税,信用债投资的利息收入和持有至到期的保本投资类产品需正常缴税,税基范围有所扩大。

从计息负债端,在营业税下,是按照利息净收入征收营业税的,也就是说,存款等利息支出是扣除的,是对净额征税,相当于增值税下的进项税抵扣;但实际增值税下,存款利息支出,尤其是居民存款,由于居民无法开具增值税发票,因此无法取得进项税抵扣凭证,存款利息支出无法进行抵扣,即变相放大了利息收入的税基,考虑到利息支出占利息收入的比重约为45%,因此对整体影响较大,这也是整个营改增增加银行税负的主要原因。

(二)手续费收入

手续费收入占整个营业收入的比重约为两成,营改增后,征税差别与利息收入体现出一致的思路,即由手续费净收入征收营业税改为手续费收入征收增值税,手续费成本中能够进行进项税抵扣的部分占比较小,只有银行卡制作和购买成本等少量可以抵扣,因此也变相扩大了税基。

但是由于手续费成本占手续费收入的比重较小,大约为10%,因此整体影响相对利息收入较小。

其中,较为存在争议的如表外理财业务,根据现行规定,仅按照直接收费金融服务正常征税。

而根据140号文及补充,表外理财购买其他非保本资管产品的,作为资管产品管理人不需重复纳税。

(三)投资收益等

营业收入当中,除去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净收入以外的部分,在此统称为投资收益类。

此类收入在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投资项下的交易性质的资产增加,规模逐渐扩大,占比将近一成。

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包括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损益和汇兑损益,此部分在营业税时代征税规定也较为模糊,大部分不征收。

而在增值税下,对于债券投资的价差收入计入此部分,所有的债券投资,包括利率债和信用债,价差收入均按照金融商品转让收入正常征收。

(四)小结

总体上看,增值税体系下,一方面,实际税率有所提高,由5%上升至5.66%;另一方面,基于各类资产负债科目对应的收入项目中,税基有所扩大,银行业的税负整体提高。

但是应该看到,增值税体系下,征税的相关政策规定覆盖面更全、规则更加明晰、可操作空间降低,征税体系更加完善。

以上是对营改增政策和如何征税的细节性解读,接下来以模型测算和实际情况对营改增的影响进行量化,判断其对于银行业净息差和利润的影响。

三、营改增对银行经营业绩指标影响测算-侵蚀了多少息差和利润

(一)假设测算

从上文的阐述可以看出,营改增在技术上改变了各类收入的计算规则(收入由含税价格100降为不含税价格94.34),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净收入在单纯营改增的影响下都会变小。

由于净息差的计算以利息净收入为分子项,因此也直接降低了净息差水平。

我们将2015年末16家上市银行加总的营业数据进行折算,营业收入折算为100,其他均同比例折算。

在此基础上,分乐观、中性和悲观三种情形,测算营改增后相关指标的数据,结果如下表。

从以上测算可知,营改增后,利息净收入下降幅度在8.3%-9.4%,手续费净收入下降幅度在5.8%-6.1%,营业收入下降幅度在7.4%-8.4%,净利润下降幅度在4%-6.3%,净息差下降21-24bps。

2015年末商业银行净利润总计1.59万亿,按照测算,营改增侵蚀利润额在636-1002亿。

截至2016年三季度,商业银行息差总计下降30bps,按照测算结果,5个月营改增降低息差水平在8.75-10bps,将近贡献了息差下降的三分之一。

(二)实际情况:

中信和交行

中信银行在2016年半年报中,对营改增影响前的经营数据进行了披露,由于上半年中实行营改增仅两个月,我们将数据进行平均化处理,可以得出,年化后,利息净收入下降比例为9.2%,手续费净收入下降比例为5.8%,符合我们测算的结果。

交通银行在2016年半年报和三季报中,分别披露了剔除“营改增”影响后的净息差水平,由此倒推出,年化后,利息净收入下降比例为8.6%,也在我们的测算范围之内。

而两家银行之所以在具体的影响比例上有差异,中信相较交行,利息净收入下降幅度更大,主要取决于二者的资产结构和收入来源的不同,可以初步猜测,中信的利息收入中,符合免税比例的贷款、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占比要小于交行。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判断出:

1、免税项占比高的银行受影响较小。

免税项中主要包括贷款中的特定项,债券投资中的利率债,以及非保本的投

资类产品。

相反,信用债和保本类投资产品占比高的银行受影响较大。

另外,交易性投资占比高的银行受影响较大。

2、手续费占比高的银行受影响较小。

相较利息净收入而言,因为手续费成本占比较低,因此营改增对手续费的降低比例更小,手续费占比高,利息收入占比低,相应的受影响较小。

分银行类型看,大行和城商行的手续费占比较低,受影响较大;股份行的手续费占比较高,受影响较小。

四、增值税展望:

银行如何合理降低税负

时至今日,营改增已经推行了8个月,政策补丁也在不断落地。

总体上看,银行业的营改增并没有减轻税负,反倒侵蚀了净息差和利润。

尽管如此,根据前述的分析,我们预计在后续的推进过程中,营改增大幅度调整的可能性很小,税率降低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免税项目漏洞的填补也已基本完善,后续政策补丁仍会延续之前的思路,主要在于明确和理清现有的模糊地带,以及如何落实到实践操作中。

具体到对银行业的影响,2017年,同比数据仅有4个月时间,相较于2016年的8个月,影响大幅度降低。

不可置否的是,银行业税负绝对额影响将一直持续,但对同比数据的影响在明年5月份开始将不再存在。

商业银行在营改增下,可以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和收入结构来有效的降低税负,导致商业银行可能发生以下几种途径的转变:

1、提高利率债占比,降低信用债占比。

同等条件下,由于利率债具有免税优惠,产生免税溢价,而信用债无免税优惠,会使银行投资利率债的动机更强。

2、扩大手续费等中收占比。

手续费相较利息收入受营改增影响更小,银行扩大此部分占比除了有调节收入结构作用外,也能有效降低税负水平。

体现在理财业务中,可能表现为加大表外理财,即非保本理财的占比,从而有效见面税负。

3、自营投资类提高非保本资产占比。

非保本资产占比免税政策优惠提高其吸引力。

应该注意的是,税务上对于非保本的界定与银行内部的风险等级界定有所不同,更加注重合同是否明确约定承诺保本,而不依赖风险等级和自身评定。

4、做大同业资产和负债。

同业往来有免税优惠,从节税角度看,银行有做大同业业务的动力。

5、扩大固定资产投资。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可按规定分两年进行进项抵扣,银行会有更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冲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