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3325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双峰一中2018年上学期高一入学考试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夏朝立国,开启了“家天下”局面。

在政治制度上体现为

A.国家大事由占卜决定B.分封制C.实行禅让制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夏朝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所学,从夏启开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开始了家天下,所以正确的是D项,A项不是家天下的表现;C项是夏启以前的政治制度,B项是西周时期实施的。

2.“亲情是缘,相聚是缘”,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

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B.郡县制C.宗法制D.分封制

【答案】C

【解析】分封制的设立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与宗族观念的形成没有必然联系,故A项错误。

宗法制以血缘为纽带,将血缘与政治相结合,对后世中国人宗族观念的形成有深远影响,故B项正确。

礼乐制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文化制度,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故C项错误。

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

3.在位时期注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用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内朝”和“外朝”政治现象的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材料提到注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用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内朝”和“外朝”政治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汉武帝所为,因此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外朝制度

4.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C.加强了皇权D.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唐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政令的草拟,门下省负责政令的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之间分工明确且相互制约,减少了决策的失误。

故选D。

三省六部制解决的是君权与相权的问题,故排除A;B项是唐科举制的推行;C项说法不是积极意义,故排除。

考点: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唐代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5.雅典陪审法庭法官的职责,不包括

A.监督公职人员的行为操守B.审理各类重要案件

C.参加立法D.讨论国家内外政策并做出决议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讨论国家内外政策并做出决议由公民大会负责,故排除D项,但符合题意。

故选D。

6.希腊城邦民主制度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A.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B.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

C.把城邦所有人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D.产生了灿若群星的文化巨匠

【答案】C

【解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

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

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作用:

它重视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其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和局限性:

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其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少数人的民主。

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民主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遥不可及,它与现代民主不同,它窒息和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所以,希腊城邦民主制不能把城邦所有人最大限度的凝聚起来;故选C。

7.绝对平等往往使得知识、美德、才能、财富等因素边缘化,无法实现社会普遍正义。

民主制使“智慧边际化”,在柏拉图眼里便是雅典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意味着,雅典民主

A.充分保护了平民的民主权益B.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C.忽视了参政者的品德和能力D.政治决策过于随意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柏拉图师从于苏格拉底,他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在其《理想国》一书中,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由材料“绝对平等往往使得知识、美德、才能、财富等因素边缘化,无法实现社会普遍正义”、“民主制使智慧边际化”,可见柏拉图对雅典的民主制很是失望,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本题的主旨,排除。

故选D。

8.孟子说:

“杀人之父者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者人亦杀其兄。

”《罗马法》中体现的同样观念的是

A.个人自由B.同态复仇C.公正平等D.权力至上

【答案】B

【解析】孟子所云意为“杀了别人父亲的人别人也会杀他的父亲,杀害了别人兄长的人别人也会杀他的兄长”,而《十二铜表法》已习惯法为基础,有原始的同态复仇等条款,因此体现的同样观念是同态复仇。

这是古代社会普遍的现象,故B正确。

A、C、D三项与题干没有关系,排除。

9.伏尔泰描述英国政治制度: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伏尔泰描述的是

A.君主立宪制B.总统制C.专制君主制D.共和制

【答案】A

【解析】由关键信息“国王”“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可判断这是君主立宪制,故选A;英国并非总统制,共和制,排除B,D;而专制君主制是在光荣革命之前,排除C。

10.在英国,国王是国家的元首,是英国议会的一个组成机构,它的权力有

A.撤销议员的权力

B.对法律的通过具有一票否决权

C.拥有对首相提名的官员的批准权

D.解散议会的权利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光荣革命后,君主的权力大多都是象征性的。

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拥有对首相提名的官员的批准权,故选C;撤销议员的权力,对法律的通过具有一票否决权,解散议会的权利皆是议会的权力,排除A,B,D。

11.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于2012年1月4日任命俄亥俄州前司法部长理查德·科德雷为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局长。

但国会众议院议长称奥巴马绕过国会对科德雷的任命是越权行为。

按照美国1787年宪法的有关规定,认为奥巴马该行为属越权行为的依据是

A.任命高级官员的权利在国会B.前任州级官员不得在联邦任职

C.总统任命政府官员须参议院批准D.总统无权提名并直接任命政府高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根据所学,它实际上是工业革命后英国民主制度发展的产物。

随着议会改革的完成,工业资产阶级有了更多议席,故D正确。

因为议会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利益,故A.B错误。

因为此时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故代表的不是金融资产积极的利益,故C错误。

考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2.研究性学习课上,老师提出了命题:

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几个同学通过思考,找出如下几个论据,你认为最有力的一个是

A.立法和司法机构合二为B.议会和宰相共同掌握行政大权

C.君主掌握实权,议会粉饰门面D.君主由参众两院的联席议会选出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依据《德意志帝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立法和司法机构没有合二为一,故排除A;议会掌握的是立法权,B项与题意不符;君主由世袭产生,而且德意志没有建立参议院和众议院,故排除D;虽然德意志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德意志君主掌握了实权,议会不过是用来粉饰门面,故选C。

1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中国市场更加开放,扩大侵略权益

C.外交使节进驻北京D.利用“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判断、分析历史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的能力。

所谓根本原因即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19世纪5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需要进一步对外殖民扩张、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正是英国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的结果。

再者根本原因一般应在经济上寻找。

D项是借口,C项是政治因素,由B项派生出来的。

A项虽属经济内容,但只是一个方面;故选B。

14.“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

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对这个方案的理解,正确的是

A.针对北方的农村现状而设计B.体现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C.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挽救了当时农民运动的危局

【答案】B

考点: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15.历史的整理与总结须以事实为前提。

以下是某同学在学习五四运动后进行的知识总结,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巴黎和会是引发五四运动的根本原因

C.中国政府最终签署《凡尔赛和约》D.在运动中起领导作用的是中共

【答案】A

【解析】巴黎和会是引发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不是根本原因,B项错误;由于五四运动的发展,中国政府最终拒绝签署《凡尔赛和约》,C项错误;五四运动时中国共产党尚未诞生,D项错误。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故选A。

16.造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因素是

A.军事指导方针错误B.日本侵略者的进攻

C.红军武器装备落后D.敌人兵力的绝对优势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由于博古,李德等指挥失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故选A。

日本侵略者的进攻当时主要在东北一带,排除B;红军武器装备落后,敌人兵力的绝对优势皆非主要原因,排除C,D。

17.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是在总结工人运动实践经验和分析批判当时社会思潮的基础上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

这一社会思潮是

A.卢梭天赋人权思想

B.法国启蒙运动思潮

C.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D.孟德斯鸠分权思想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时间是在19世纪,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D均是在17、18世纪的法国发生,故时间上排除。

同时根据题干,主角是马恩;据所学知识可知二位是社会主义运动理论的创始人,故选C。

 

18.有学者在评价一部著作时于指出:

“………·为正在战斗中的无产阶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这里评价的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B.《权利法案》C.1787年宪法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答案】A

【解析】“……为正在战斗中的无产阶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表明该著作是指导无产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A符合题意,故选A;B、C、D是英美法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排除。

19.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继承和批判人类历史上三大优秀理论成果,创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下列不属于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的是

A.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为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与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不属于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

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的一项,故选A。

20.巴黎公社能够赶跑卖国的反动政府,但没能抵抗住被赶跑政府的反攻。

其根本原因是

A.巴黎公社革命的措施存在着重大缺陷B.无产阶级缺乏经验,无法取得胜利

C.当时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D.工业革命进程受阻,经济发展缓慢

【答案】C

..................

考点: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

【名师点睛】回答本题时要具有高度的发散思维能力,全面准确的把握材料内容,然后再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整理。

本题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层次较高,突破了以往试题的考查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思维活跃,灵活而机动的利用知识。

21.“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B.“一个中国”是其前提和基础

C.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D.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答案】A

【解析】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权、司法权,台湾可以保留军队。

但是特别行政区不享有外交权,没有完全的自治权。

故A错误。

“一国两制”方针规定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故C项正确。

“一国两制”方针下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对外行使主权。

故D项正确。

实行“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所以,“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故B项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A。

2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基本外交方针中,哪一条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立自主

A.“打扫千净屋子再请客”B.“一边倒”C.“另起炉灶”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答案】C

【解析】“另起炉灶”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的三点内容的理解,书上的原话,其他三项皆与题意不符,故选C。

23.美国冷战政策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铁幕演说B.两极格局的形成C.杜鲁门主义D.北约组织的建立

【答案】C

【解析】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排除A;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成立,排除B;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正确;北约成立是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排除D。

24.1967年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成立了

A.欧洲共同体B.上海合作组织C.欧洲联盟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欧共体形成的时间是1967年,故选A;上海合作组织是2001年形成,欧洲联盟是1993年开始形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1949成立;排除其它选项。

25.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这表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

A.全球化趋势B.多极化趋势C.一体化趋势D.区域集团化

【答案】B

【解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走向联合,日本、中国逐渐兴起,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也开展了不结盟运动,各种力量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导致两极格局逐渐走向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故选B;全球化多指经济,排除A;一体化,区域集团化说法片面,排除C,D。

26.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下列哪个城市是其中的通商口岸

A.南通B.无锡C.常州D.苏州

【答案】D

【解析】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是:

①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②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③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④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4个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⑤准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故选D。

27.时代赋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B.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分析能力,属于基础题。

根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时,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是资本主义的发展。

题干材料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只能是太平天国采取的资本主义措施,即《资政新篇》的颁布,所以本题选择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

28.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

A.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D.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

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的历史贡献,在其一生中最主要的是贡献是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所以B项正确,A不是最主要的功绩,排除;C不是最主要的功绩,排除;D不是最主要的功绩,排除。

故选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功绩

29.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是

A1933年10月 B1934年10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以知道,1936年10月,三路红军会师在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结束,故D项正确。

1933年10月还没有开始进行红军长征,故A项错误。

1934年10月是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

1935年10月是中央红军长征结束的时间,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故选D。

30.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关系

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D.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故选B。

新中国成立之初,正值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对峙和激烈斗争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新中国外交政策一开始就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所以C项可以排除,新中国诞生不久(1949年10月2日),立即和苏联建交结盟,选项A也不是正确答案,选项D有关“朝鲜遗留问题”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讨论的议题,与题干要求不相符。

考点: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材料分析题(两大题共40分)

3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

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

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二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

“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

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答案】

(1)英国请求中国救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

(2)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发表《开罗宣言》。

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3)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创建联合国。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已经很明确的给出了中国远征军作战的原因,但是注意题目中问的是直接原因,因此我们直接回答出是英国的迫切需求即可,但是也要注意将中国自身的需要答出来,这样才全面。

(2)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在回答原因的时候要注意密切联系教材,注意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的地位,将中国的影响放在世界的大平台上来比对,这样才能得出合理的答案。

对于大会的名称等内容结合所学即可回答。

(3)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本题最关键的就是联系材料,材料中的内容已经很明显的给出目的,但是比较分散,需要同学整理归纳。

关于落实这一问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教材中的叙述回答,这样就很容易的解答出本道题了。

考点:

二十世纪的和平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远征军

32.近代美国和德国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不同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宪法的缔造者们真正有分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利融入联邦权力,以及他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

如果国民按人数或按选区选举,人口较少的州必定完全受到压制。

如果是按州而不是人数选举代表,则永不能获致必要的联合,旧邦联的所有弊端将永远保留下去。

摘编自[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

材料二美国议会民主制的最大特点,……在于地方分权,并且在分权的幌子下又隐藏着集权的本质,即通过相互制衡把权力集中在最高权力机关的大多数人手中。

但宪法规定,若两院议员2/3多数认为必要,可提出对联邦宪法的修正案,经适当方式批准后即可生效,赋予宪法必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增加了联邦宪法的生命力。

一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三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已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

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因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据材料一分析,“宪法的缔造者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指出,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2)美国议会民主制开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新模式。

据材料二归纳,美国议会民主制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述德国代议制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答案】

(1)问题:

联邦政府与各州的权力分配;大州和小州的矛盾。

解决:

联邦政府拥有大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国会选举中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确定。

(2)特点:

地方权力与联邦权力相互制衡;以权力分立防止过度集权。

(3)特征:

选举:

议会选举体现民主性,但未能组成政府;

议会立法:

议会拥有立法权,但不能监督政府;议会立法受行政权力控制。

成因:

德国在长期分裂后完成统一,巩固统一成为首要问题;普鲁士专制色彩浓厚,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和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宪法要解决的是“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利融入联邦权力,以及他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在议会议席分配中存在这种情况,“如果国民按人数或按选区选举,人口较少的州必定完全受到压制。

如果是按州而不是人数选举代表,则永不能获致必要的联合”,可见宪法要解决的问题是:

联邦政府与各州的权力分配;大州和小州的矛盾。

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