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3241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的字注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抽噎/哽咽狭隘/溢出耽搁/眈眈相向

B.掺和/应和庇护/怪癖起哄/哄堂大笑

C.凫水/敷衍困窘/迥然玷污/拈轻怕重

D.哺乳/匍匐羞怯/祛寒枸杞/杞人忧天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坍塌菡萏神彩弈弈逆水行舟

B.殉职陛下怅然若失怪涎不经

C.滑稽攲斜随声附和卒章显志

D.庇护企盼力不暇供浑为一谈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真的,____________,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A.我的良心受伤了我心里十分难过我的暴怒我的虐待

B.我心里十分难过我的良心受伤了我的暴怒我的虐待

C.我的良心受伤了我心里十分难过我的虐待我的暴怒

D.我心里十分难过我的良心受伤了我的虐待我的暴怒

二、情景默写

4.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论语》)

(2)谭嗣同《潼关》中借写山水表现作者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有诗云:

“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

”极言秋之悲凉,刘禹锡的《秋词》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5.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书籍是一叶风机,它能带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书籍是一盏明灯,能助我们驱散无知的黑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6.名著阅读。

(甲)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坏仇恨波猴。

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

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

这个金箍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

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乙)行者笑道:

“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

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

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信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

“泼猢猕,好没道理,没分晓!

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

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

(1)罗刹女为何不肯借扇子给孙悟空?

请结合小说前面的情节简要回答。

(2)两段文字出自《西游记》哪一个情节?

(乙)段中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女为“嫂嫂”?

五、综合性学习

7.班上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文学部落”请你参加。

(1)班上决定办一份班刊,请你为班刊取一个文雅且富有气质的名字,再用简短的话说说你取这个名字的理由(不超过50字)。

(2)请把这份班刊策划程序,补充完整。

程序一:

组建班刊编辑部

程序二:

征集班刊名称

程序三:

程序四:

(3)为了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勤写作,积极向班刊投稿,请拟一条宣传标语。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爱如海

马云

①1964年9月10日,我出生在杭州一户普通人家。

从小学到中学,身材瘦小的我有一个和自己条件很不匹配的爱好——打架,还因此缝过13针,挨过处分,父亲为此帮我转过三次学。

②当时,父亲是一家戏剧协会的负责人。

为了陶冶我的情操,在我们兄妹中,他带我看戏最多。

但我对吴侬软语似的唱腔不感兴趣,倒是对武生们在台上的好身手佩服不已,开始痴迷武术,学起散打和太极拳来。

③记得母亲曾不无惋惜地对父亲说:

“小云天生不按常理出牌,说教只怕没用。

”但父亲回复母亲的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他说:

“那我就当一把铁锹,一天一小铲,尽量挖出他的闪光点,再用闪光点去填埋他的劣根吧。

④我后来能够学好外语,并且把这一学习兴趣与以后的工作、事业很紧密地结合起来,要感谢父亲给予我的耐心和宽厚的鼓励。

记得8岁时的一天,老爸因为我的调皮骂了我,我很生气,就用从小伙伴那学来的几句英语还口,我爸听不懂,但是发现我是在说外语时,他忽然笑眯眯地看着我说:

“你小子是不是在用英语骂我呢?

那好好学英语,学到能随心所欲地讲,那样骂人才痛快!

”他的这句话成为我日后学好外语的莫大动力,对于英语学习可以说越学越带劲。

⑤父亲发现我对英语有兴趣后,从8岁那年,就骑着自行车带我到西湖边上找老外聊天儿。

我用所学的只言片语与老外越聊越开心,越聊越过瘾,学习英语也越来越带劲。

从13岁起,我就自己骑着自行车带着老外满杭州跑。

从初中到高中,我其他各科成绩都很平常,唯有英语,真的成为我的闪光点,我几乎包了大小英语考试的第一名。

但这个唯一的闪光点无法遮掩我严重偏科的事实,第一次高考,我的数学成绩是全年级倒数第一。

⑥高考落榜后,我决定出去打工,到一家宾馆应聘保安。

结果,因为个儿矮被淘汰。

那时,我的心几乎被各种打击敲碎了。

父亲见我意志越来越消沉,悄悄找了关系,让我替杂志社蹬三轮车送书。

沉重的体力劳动加上每月30.5元的工资让我渐渐麻木,也许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

父亲却像一把铁锹,又一次开始铲凿我的痛处,记得他问我:

“你每天骑20多公里路,来来回回都不累。

为什么就不能再走一遍高考的路?

”父亲的激励,让我下了决心,参加第二次高考,结果金榜题名的美好结局依然没有出现。

⑦再复习一年,第三次参加高考的决定,是我自己下的,父亲是全家唯一没有反对我的人,还为我请了一名杭州市的数学特级教师。

结果第三次参加高考时,我的数学考了79分,但依然离本科线差5分。

或许是我们父子俩的执着感动了上苍,当年杭州师范学院本科未招满,我终于跌跌撞撞读上了本科,还被调配进英语专业。

⑧能够学到我的长项专业,让我的大学生活如鱼得水,我的人生也因此点亮。

⑨20多年的人生里,我的生活仿佛是“芝麻开门”的神话故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我没有觉得不可思议,因为父亲几十年的爱,一铲一铲地为我开凿出了最宝贵的成功动因——挖掘我的兴趣,促成我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并把其变成我的特长,最后让它成为助力我人生的潜能。

(选自《思维与智慧》)

8.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改变“我”人生命运的两件大事。

9.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第③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10.结合语境,品味第⑦段中加点词“跌跌撞撞”的表达效果。

我终于跌跌撞撞读上了本科,还被调配进英语专业。

11.通读全文,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锣鼓声处是故乡

陈志光

①几次回乡,当目光还没有翻越村前那高高的水渠,捕捉到家乡的轮廓之时,总是在很远处先听到阵阵熟悉的锣鼓声,仿佛在欢迎游子的归来。

顷刻间,心弦被拨动,心潮在奔涌,下意识判断,锣鼓声处,定是故乡。

②家乡的锣鼓原始质朴而又热情奔放,虽然没有安塞腰鼓的气势恢宏,也没有山东大鼓的曲调高昂,但是经过一代代锣鼓师傳的千锤百炼,也很别具一格,魅力难挡,既是一种与父老乡亲和悦共生、血脉相通的民间艺术,也是一处与泥土混于一体、与山水和谐相融的家乡风景。

锣鼓声回响在瓦屋错落的村巷里,飘满在广阔无垠的田野上,穿梭在葳苍翠的树林间,也常萦绕在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

③在家乡,几乎每个村子都有锣鼓队,他们游走在村巷屋弄之间,主要为村民们的婚丧嫁娶进行演奏服务。

锣鼓队规模不大,只有七人,由四位锣鼓手和三位唢呐手组成;锣鼓器材也是常规四件,即大锣、小锣、大鼓和镲钯。

队员们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只要演奏功底深厚,配合默契娴熟,往往能协奏出清新悦耳、美妙动听的锣鼓乐。

家乡的锣鼓韵律丰富、格调清新、变化多样——时而如蜻蜓点水,音律轻柔;时而又如暴风骤雨,节奏明快;时而浅吟低唱、如泣如诉,时而高歌猛进,荡气回肠……再加上点缀其间的清越嘹亮的唢呐声,把各种情感表见得淋漓尽致,听得人心潮跌宕,难以自制。

尤其在喜结连理、金榜提名等大喜之日,还伴有梆子、二胡演奏和戏曲演唱,锣鼓艺术和戏曲艺术无处对按,浑然一体,使得喜庆气氛更加热烈,文化的韵味更加浓厚。

④除了日常的婚丧嫁娶之外,在元宵节的龙灯会上,也是锣鼓队大显身手之时。

龙灯游到哪儿,锣鼓响到哪儿,节奏欢快,铿锵有力,使中国龙更加威风凛凛,气势非凡。

特别是在舞龙比赛的时候,锣鼓不仅是指挥手的声音信号,更是鼓士气的进军号角。

只要咚咚锵的锣鼓声响起,舞龙者全身的细胞能量就会被激活,他们踏着鼓点,奋勇争先,激情的锣鼓击打得他们斗志昂物、汗水四溅。

巨龙时而盘旋,时而翻转,时而蛟龙出海,时而腾云驾雾……随着锣鼓声像雨点般愈加密集,舞龙的节奏也在不断加快,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热血沸腾,节目表演和观众情绪一并被推向高潮……四周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叫好声一片,场面雷动,热闹无比。

⑤多少年来,家乡的锣鼓就一直没有停息过,每当听到这熟悉的锣声,我要么驻足凝神,沉浸其中;要么朝着锣鼓声飞奔而去,以飨眼耳。

12.文中把家乡的锣鼓与安塞腰鼓、山东大鼓作对比,作用是什么?

13.从用词、修辞、情感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

14.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15.本文写家乡的锣鼓,主要描绘了哪些场景?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课内阅读

阅读蒲松龄的《狼》,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基。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顾野有麦场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8.文中屠户和狼进行了几次交锋?

结果如何?

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19.这是一篇充满寓意的故事,从屠户的角度,作者悟出“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的道理。

如果从狼的角度看,又能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请你结合文中具体语句,以狼的口吻写几句启示。

八、诗歌鉴赏

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0.这首诗两次提及“巴山夜雨”,你觉得有何作用?

请赏析。

2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作文

22.题目:

原来,我也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yē/yè,ài/yì,dān/dān;

B.huo/hè,bì/pǐ,hòng/hōng;

C.fú/fū,jiǒng/jiǒng,diàn/niān;

D.bǔ/pú,qiè/qū,qǐ/qǐ;

故选B。

2.C

【解析】

【详解】

A.神彩弈弈——神采奕奕;

B.怪涎不经——怪诞不经;

D.浑为一谈——混为一谈;

故选C。

3.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的衔接。

首先前两空中“我心里十分难过”属于总说,同时和“我的良心受伤了”形成了因果关系,“我的良心受伤了”又与结尾“刺我的良心的针”相关联。

“我的暴怒”和“我的虐待”构成递进关系。

故选B。

4.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名句的默写。

需要注意“笃”、“嫌”、“潼”的书写。

理解型默写

(2)抓关键词“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3)的关键词是“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4)的关键词“与之情调相反”。

5.示例:

书籍是一把梯子,它能引我们登上理想的殿堂。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

在仿写时要注意把握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结合上下文选择合适内容和合适的修辞手法。

从内容上看,句子要写书籍的作用,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式上采用“书籍是……,它能……”的句式。

示例:

书籍是一阵轻风,它能为我们驱除夏日酷热。

6.

(1)罗刹女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世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世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所以她不愿借扇子给孙悟空。

(2)出自“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大闹天宫之前,孙悟空广交天下群妖,并且和另外六个妖王结拜为兄弟,其中牛魔王是大哥。

牛魔王与罗刹女是夫妻,因此,论辈分,罗刹女是孙悟空的嫂嫂。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知识积累。

(1)该情节出自《西游记》,罗刹女不肯借扇子的主要原因在于在之前大战红孩儿一节中孙悟空把她的孩子——红孩儿,送到了观音菩萨那里。

虽然是个好去处,但是归依佛门,受人管制,做母亲总是心理不舒服。

所以非常恨孙悟空。

(2)选段乙出自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孙悟空还没大闹天宫的时候,牛魔王和孙悟空外加其他五位妖王并称妖族七大圣,牛魔王是孙悟空的大哥,孙悟空喊声嫂嫂是应该的,毕竟是大哥的妻子。

据此作答。

7.

(1)示例:

刊名:

《小荷》,理由“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用“小荷”来比喻同学们刚刚开始展示才华。

(2)示例:

设计班刊栏目;征稿并拟定班刊出版时间表

(3)示例:

①读书使人充实,写作使人聪慧;②读经读典读趣事,写景写人写新闻

【解析】

【详解】

(1)此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运用。

为报刊取名字,要力求简短,再是注意具体要求上要有文学性。

示例:

芳草地——以草作喻,比喻学生的作品还是文学天地中的嫩草,并且期待小草越长越茂盛。

(2)此题考查的是结合流程拟写小标题。

结合前后语境和形式,理清程序,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根据前两个流程,可以确定第三个流程应该设计刊物栏目,也就是要决定刊物上需要哪方面的内容,接下来第四个环节,就要结合栏目设置征稿,确定出版时间表了。

据此理解作答。

(3)此题考查的是宣传标语。

拟写宣传标语从内容上来说,要结合主题;从形式上来看,要采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等,要简单明了,醒目易读。

结合要求“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勤写作”,设计标语即可。

示例:

读经读史读旧事,写人写物写新事。

8.①父亲发现“我”对英语感兴趣后,带“我”找老外聊天,激发了“我”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英语也成了“我”的闪光点。

②“我”高考落榜后,父亲一次次激励“我”高考复习,最终成就了“我”的大学梦。

9.内容:

这句话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我”不放弃,想努力发现“我”的闪光点,并用它激励“我”成才的美好愿望和想法。

(或这句话运用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对“我”不放弃,努力发现“我”的闪光点,突出父亲的形象和“父爱如海”的主题)结构:

这句话引出下文,并与文章结尾相照应。

10.“跌跌撞撞”本意是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

在这里,“跌跌撞撞”形象地描画出了“我”多年高考的坎坷与艰辛。

“跌跌撞撞”一词,形象生动,表现力丰富。

11.①父亲骂“我”,“我”用英语还口。

父亲不但不生气,反而鼓励“我”好好学英语。

可见父亲是一个疼爱儿子,善于挖掘儿子身上的闪光点;②“我”高考失利,父亲鼓励我复读,可见父亲是充满耐心和善于鼓励孩子的家长。

【解析】

8.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

文中围绕“我”和父亲,写了几件事,这里要求我们总结的是改变“我”人生命运的两件大事,所以我们需要从这些经历中选择两件,这两件影响了“我”的一生。

首先是第⑤段中提到的“父亲发现我对英语有兴趣后,从8岁那年,就骑着自行车带我到西湖边上找老外聊天儿”,于是“学习英语也越来越带劲”。

第二件是高考落版后,父亲“让我下了决心,参加第二次高考”,再次落榜后,父亲依然再次鼓励“我”,最终“我”上了大学。

据此理解作答。

9.此题考查的是关键句子的作用。

文中的句子根据位置在结构上通常有如下作用:

开头——总领全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等;中间——,引出下文,承上启下;结尾——总结全文,结尾扣题,照应开头,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等。

内容上的作用根据所写内容加以总结即可。

“那我就当一把铁锹,一天一小铲,尽量挖出他的闪光点,再用闪光点去填埋他的劣根吧”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父亲将自己比作铁锹,生动形象地的写出了父亲为了儿子的发展,不断努力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表现了深深的父爱。

结构上很自然地引出下文父亲改变“我”的两件大事,同时与结尾“铲一铲地为我开凿出了最宝贵的成功动因——挖掘我的兴趣”一句相照应。

10.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赏析。

解答时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两方面进行揣摩。

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

词语的意思+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刻画)的内容。

“我终于跌跌撞撞读上了本科”一句中的“跌跌撞撞”本义是形容走路不稳。

在这里来形容“我”读上了本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考上大学的坎坷经历,进而突出了父亲伟大的爱。

11.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

从“那我就当一把铁锹,一天一小铲,尽量挖出他的闪光点,再用闪光点去填埋他的劣根吧”一句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执着的人;当“我”用从小伙伴那学来的几句英语还口时,“他忽然笑眯眯地看着我说:

‘你小子是不是在用英语骂我呢?

那好好学英语,学到能随心所欲地讲,那样骂人才痛快!

’”可以看出父亲很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兴趣点;“再复习一年,第三次参加高考的决定,是我自己下的,父亲是全家唯一没有反对我的人,还为我请了一名杭州市的数学特级教师”表现了父亲是一个耐心,善于鼓励孩子的人。

12.突出家乡锣鼓的特色:

别具一格,魅力难挡,既是一种与父老乡亲和悦共生、血脉相通的民间艺术,也是一处与泥土混于一体、与山水和谐相融的家乡风景。

13.示例1:

修辞角度:

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一一列出了家乡锣鼓丰富多样的韵律,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家乡锣鼓韵律丰富、格调清新、变化多样的特点。

示例2:

用词角度:

这句话多用四字词语,或主谓式或并列式,凝练精致,极富表现力,突出家乡锣鼓的特点。

14.文章第一段由声音写起,开门见山,点出描述对象;“锣鼓声处,定是故乡”,既照应了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了家乡的锣鼓,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

15.主要描绘了婚丧嫁娶时的锣鼓和舞龙比赛时的锣鼓两个场面。

表达了作者对家乡锣鼓的喜欢和对家乡浓浓的爱。

【解析】

12.此题考查的是对比的作用分析。

通篇阅读,抓住关键句子分析理解。

作者开始将家乡的锣鼓与安塞腰鼓、山东大鼓作对比,目的是突出家乡锣鼓的特色,从文中第②段里我们可以提取到“别具一格,魅力难挡,既是一种与父老乡亲和悦共生、血脉相通的民间艺术,也是一处与泥土混于一体、与山水和谐相融的家乡风景”。

据此作答。

13.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

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

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示例:

从情感角度:

“家乡的锣鼓韵律丰富、格调清新、变化多样——时而如蜻蜓点水,音律轻柔;时而又如暴风骤雨,节奏明快;时而浅吟低唱、如泣如诉,时而高歌猛进,荡气回肠……”表现了作者对韵律丰富、格调清新、变化多样的家乡锣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据此理解作答。

14.此题考查的是关键段落的作用。

文中的段落根据位置在结构上通常有如下作用:

开头——总领全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等;中间——承上启下;结尾——总结全文,结尾扣题,照应开头,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等。

内容上的作用根据所写内容加以总结即可。

文章第一段中“顷刻间,心弦被拨动,心潮在奔涌,下意识判断,锣鼓声处,定是故乡”引出文章所要描写的对象,同时开篇扣题,“心弦被拨动,心潮在奔涌”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据此理解作答。

15.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

通读文章,捕捉关键段落,然后对其进行概括作答。

文中围绕家乡的锣鼓,第③段重点描写了锣鼓队“为村民们的婚丧嫁娶进行演奏服务”,第④段写了在舞龙比赛的时候,“锣鼓不仅是指挥手的声音信号,更是鼓士气的进军号角”。

“每当听到这熟悉的锣声,我要么驻足凝神,沉浸其中;要么朝着锣鼓声飞奔而去,以飨眼耳”表现了作者对家乡锣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更深层次的是对家乡的爱。

据此理解作答。

16.

(1)看,视;

(2)挖洞

17.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18.屠户与狼进行三次交锋。

第一次:

屠户惧怕并投骨头给狼,结果不管用,狼仍跟随;第二次:

屠户选择有利地形,拿起刀和狼对峙,结果狼不敢再向前;第三次:

屠户抓住有利时机,奋起杀狼,结果两只狼都被杀死了。

19.示例1: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启示:

凡事要懂得适可而止,不可贪得无厌。

示例2: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启示:

人类有勇有智,要审时度势,不能以命与之抗衡。

【解析】

16.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顾野有麦场”翻译为“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顾”意思是“看,视”。

“一狼洞其中”翻译为“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洞”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打洞”。

17.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句中“黠”意思是“狡猾”,“顷刻”意思是“一会儿”,“变诈”意思是“巧变诡诈”,“几何”这里是“能有多少”的意思。

据此翻译即可。

18.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

文中写了屠户和两只狼的故事,开始屠户遇到狼之后,心存幻想,开始与狼进行了第一次交锋,“投以骨”,但是“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最后“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第二次,屠户在窘迫的时候,选择有利地形“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此时“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双方进入僵持阶段;最后屠户开始反击,“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据此概括作答。

19.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此题要求我们换个角度,从狼的角度来分析文章的寓意,我们可以结合文中的句子,然后深入理解,从而得出启示。

示例: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不要以为凭借自己的凶狠狡猾,就可以为所欲为,这样做的下场只能是自取灭亡。

译文:

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

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

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