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评价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典型例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262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评价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典型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评价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典型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评价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典型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评价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典型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评价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典型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评价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典型例题.docx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评价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典型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评价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典型例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评价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典型例题.docx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评价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典型例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评价古代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典型例题

一、(2015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摇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摇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

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0.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答出四点即可)

二、(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

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

围棋术语。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阐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三、(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①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②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

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②郭震:

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诗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

韦庄(约836—910),字端己,晚唐著名诗人。

乾宁进士。

黄巢率军破长安,韦庄困于长安,及黄巢兵败,长安解困,始得脱身东行,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之间。

后仕前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工诗,所作《秦妇吟》甚有名,人称“秦妇吟秀才”。

有《浣花集》。

他也是著名词人,他的词在文学史上与温庭筠齐名,合称“温韦”。

郭震,字希声,号渔舟先生,又号汾阳山人,成都人。

生卒年不详。

太宗淳化四年曾诣阙上书,后隐居。

灯是与人类生活日日相伴的用具,而“灯前”则是每一个人都常常经历的熟悉场景,作为现实生活艺术化反映的文学作品,诗歌中也极为常见地出现这一场景。

不过,一切情语皆景语,同样的事物,同样的境况,创作主体由于创作心态的不同,将其置于不同的语境,赋予它了不同的思想内涵与情感内涵。

韦诗中的“灯前”与郭诗中的“灯前”,就是两个情感内涵完全不同的相同场景。

在韦庄的诗中,作者所置身的“灯前”是一个有隐含前提的典型场景,那就是作者远离家乡亲人的孤单漂泊。

因此,作者所对之灯,正是传统文学艺术表现孤独主题的常用意象——“孤灯”,抒情主人公必然是独处的,必然是茕茕独立,形影相吊的。

如李白《长相思》:

“孤灯不明思欲绝”,戴叔伦《客中言怀》:

“夜雨孤灯梦,春风几度花”,正与韦诗中之“灯前”相似。

在诗中,作者一梦初醒,梦境如何,诗中没有交代,但应依稀萦绕于脑海之中,但“惆怅起来山月斜”,此“惆怅”必与梦境相关,而醒来后所见的孤灯,也必有助于唤起浮现于梦中的内心深处的情思。

可以想见那一刻的情景:

梦里不知身是客,而梦境已经离去,只是恍恍惚惚还有一点踪迹存留,能让作者更加意识到自己是他乡游子的,只有这个“灯前”的场景吧。

而郭震笔下的“灯前”则完全不同。

郭诗题为《宿渔家》,应该也是身在客中,但在郭震眼中的的情景,却是水上渔家虽然清苦辛劳,但一家和睦同居,其乐融融的温馨生活图景,这里的“灯前”,带给人的感觉是温暖,是愉悦,是家的感觉。

宋高翥《清明》中的名句“日落狐狸眠塚上,夜归儿女笑灯前”,正是以“塚上”的凄凉,来反衬“灯下”的欢娱。

四、(2014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

同“翻腾”。

②凌波:

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翻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

五、(2014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怨

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

树梢。

10.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

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

词人目送友人扁舟渐行渐远,不忍离开;天边愁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

而此时夕阳还有“一竿红”,词人不禁心中生恨,怪催促者催着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

全词没一句言离别,一“怪”已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反常心理正好表达了(反衬)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足见两人友情之深。

示例二:

诗人在友人的帆船出发之后仍旧不忍离开,目送扁舟渐行渐远,第一次渲染了不舍之情;一直看到帆船比沙鸥还小,还不忍离开,“愁云”再次渲染;最后,看这时夕阳,还有“一竿红”,反倒怪起友人离别时催着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这里的“怪”进一步反衬了“不舍”,此时情感已经得到三重渲染。

“怪”的反常心理,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可见两个友情之深。

六、(2014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0.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

请简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作者观点态度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

“城郭休过识者稀”,是言不要经过城郭,因为认识他的人少;“哀猿啼处”,是言他住在深山老林里,不然哪里来的“猿啼”;(此句有点深)“柴扉”,是言他家居简陋;“渔樵路”,是言他过着渔樵生活,是隐也;“日暮归来雨满衣”,是言他完全与山相融也,亦隐也。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既有对那些优游山林,超尘出俗的高人隐士风范的期羡,又暗暗展示自己如隐士般清高雅致的风情,形神超越,物我交融,在这虚与实,真与幻,常与奇意境中用简古冲淡的语句写出了主客双清的两副形象。

透过这画面,我们触摸到了诗人徘徊于今日与来日,现实与幻想,入世与出世之间矛盾伤感的魂灵。

七、(2014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尽长无侣。

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

一砚梨花雨。

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答案一:

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悯怅之感。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之情。

答案二:

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时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蘋香春在无人赴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答案三:

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

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

由于春愁难排,更由于无人与语,词人遂移舟访友,很自然地过渡到下阕。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

”词人已离开室内,融入大自然的怀抱。

暮春时节,柳絮纷飞,在阳光映照下,境界极美。

在那飘着絮影、沁着萍香的地方,自然充满了春意。

着意寻春春不见,原来春天却在这里。

词人一腔喜悦溢于言外。

至此,那无尽春愁,才真正被放了出去。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结笔写出访牟氏花园。

“移舟去”,写得闲婉。

词人只抓住园中一个景物——硕果轩旁的大梨树一株;只写一桩雅事——树下题诗。

正当他和园主人酝酿构思,可是诗句未成,突然下起雨来。

《鹅湖归病起作》词云:

“诗未成时雨早催。

”他们是如此相似,又是如此不同。

相似处是都写以雨催诗;不同的是,杜诗辛词均已明点此意,而周词则含而不露,意在言外。

特别是借写梨花滴到墨汁之中,使得写出的文章也带有梨花之香,这一结尾给人以美的遐想。

词人虽云“未成新句”,实际上新句已跃然纸上。

这难道不让人叹赞吗?

八、(2014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