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鉴定 地龙远志鱼腥草的功效与禁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2242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我鉴定 地龙远志鱼腥草的功效与禁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自我鉴定 地龙远志鱼腥草的功效与禁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自我鉴定 地龙远志鱼腥草的功效与禁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自我鉴定 地龙远志鱼腥草的功效与禁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自我鉴定 地龙远志鱼腥草的功效与禁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我鉴定 地龙远志鱼腥草的功效与禁忌.docx

《自我鉴定 地龙远志鱼腥草的功效与禁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我鉴定 地龙远志鱼腥草的功效与禁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我鉴定 地龙远志鱼腥草的功效与禁忌.docx

自我鉴定地龙远志鱼腥草的功效与禁忌

地龙远志鱼腥草的功效与禁忌

中药综合测评试题

中药、炮制、鉴定部分:

中药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3.增强药物的疗效4.改变或增强作用部位和趋向5.便于调剂和制剂6.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7.矫臭矫味,便于服用8.提高药物精度,确保用量质量

炮制对生物碱类药物有何影响:

炮制中净选加工、水制、加热制、辅料制等都对生物碱类药物有影响。

1.净选加工的影响,除去杂质及非要用部位,选择生物碱含量高的不误入药,如选择黄柏中小檗碱含量高的韧皮部入药。

2.水制的影响,有些生物碱易溶于水,如槟榔、苦参、黄连中的生物碱易溶于水,不可长时间水洗。

3.加热制的影响,含生物碱的毒性药物加热后可降低毒性,如川乌、草乌、马钱子;治疗成分的生物碱应避免或减少加热,如石榴皮、龙胆草等。

4.辅料制的影响,酒和醋是常用辅料,可增加生物碱的溶出率。

清热药的分类: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可分为

1.清热泻火药,如石膏、知母、栀子、天花粉、夏枯草。

2.清热燥湿药,如黄芩、黄连、黄柏、龙胆。

3.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蒲公英、连翘、鱼腥草。

4.清热凉血药,生地、玄参、丹皮、赤芍。

5.清虚热药,如青蒿、地骨皮、白薇。

用药禁忌:

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妊娠配伍禁忌、服药食忌和证候禁忌

1.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和“十九胃”

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萎、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2.妊娠配伍禁忌:

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

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药与慎用药二类。

禁用药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子、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药的包括活血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

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则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斟情使用。

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

3.服药食忌:

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指服药期间对某些事物的禁忌。

如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等。

这说明服用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

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

高烧患者还应忌油。

4.证候禁忌:

一般来讲,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类食物;寒性病应忌食生冷;肝阳上亢者应忌食胡椒、辣椒、葱、蒜、酒等辛热助阳之品;胸痹患者应忌食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动植物以及烟、酒制品;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小公鸡、羊肉等腥膻发物或辛辣刺激性食物。

火制分类;

火制可分为分为炒、煨、煅、炙等。

1.炒: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材置锅内加热,不断翻炒的方法为“炒”,炒法分加辅料和不加辅料炒(清炒)。

加辅料炒分麸炒、土炒、米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等;清炒分炒黄、炒焦、炒炭。

2.煨:

将药材直接置加热的滑石粉、热砂、麦麸中或用面粉、湿纸等包裹后加热的方法称“煨”。

有面裹煨、纸裹煨、直接火煨、麦麸煨等。

4.煅:

将药材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置于适宜的耐火容器内煅烧(700℃以上)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矿物、贝壳类药及某些植物药。

如石膏、龙骨、牡蛎、灯心草、血余炭等。

煅法可分为明煅法、煅淬法和扣锅煅法。

5.炙:

药材同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组织内部。

可分为酒炙、醋炙、蜜炙、盐炙、姜炙、油炙及其它炙法。

传统中药鉴定与现代中药鉴定比较

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如下:

1.来源(原植物、原动物和矿物)和品种鉴定。

主要通过观察植物形态、核对文献、核对标本等方式进行。

2.性状鉴定。

主要包括:

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折断面、气、味、水试、火试。

现代中药鉴定方法如下:

1.显微鉴定。

显微鉴定可对完整药材、破碎药材、粉末药材进行鉴定,也可对中成药进行鉴定。

2.理化鉴定。

理化鉴定常用方法有物理常数测定、膨胀度测定、色度检查、泡沫指数和溶血指数的测定、微量升华、荧光分析、显微化学反应、蛋白电泳法、化学定性分析、化学定量分析、水分测定、灰分测定、浸出物测定、挥发油含量测定、色谱法、分光光度法、色谱光谱联仪分析法。

传统中药鉴定法和现代中药鉴定法均是对中药材、饮片、成药等通过观察其具有的特性进行鉴定,保证用药安全、临床疗效和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传统中药鉴定主要对药材的外表、气味及简单的试验进行鉴定,操作方便、迅速,简单易行。

这些方法是我国医药学宝库中积累的丰富的传统鉴别经验。

但传统鉴定方法在对于易混淆的药材、假冒的药材的鉴定不够准确,在药材品质方面的鉴定也不及现代中药鉴定方法。

现代中药鉴定方法是随着现代科学发展而出现的中药材鉴定方法。

它常借助于仪器、试剂等,从微观入手,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内含物,还可通过药材的物理化学性质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等。

但操作较为精细、复杂、缓慢,常使用大量器材,不利于快速鉴定。

资源部分:

一.中药区划的原则?

答:

中药区划是在中药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正确评价影响中药资源开发和中药生产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揭示中药资源与中药生产的地域分布规律,按区内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划分不同级别的中药区,明确各区开发中药资源和发展中药生产的优势及其地域性特点,提出生产发展方向和建设途径。

由于中药区划不仅要考虑各地的自然生态指标.......见64页.......而是兼有自然和经济两种属性的综合性区划。

所以要考虑以下原则:

1.中药生产条件的相对一致性原则。

2.中药生产特点的相对一致性原则。

3.中药生产发展方向和途径的相对一致性原则。

4.中药区划与农业区划相协调原则。

5.不同等级的中药区划相衔接原则。

6.保持一定的行政区划单元的完整性原则。

(具体每个原则后面的阐述见《药用资源学》64-66页)

中国中药区划中有几个一级区。

(具体见《药用资源学》66-68页)

答:

我国中药区划采用二级分区系统:

一级区主要反映了各中药区不同的自然,经济条件和中药资源开发与生产额主要地域差异;在一级区内根据中药资源优势种类及其组合特征和生产发展方向与途径的不同,划分二级区。

均按三段命名法,一级区为地理方位+热带量+药材生产方向。

我国有9个一级区,其中陆域部分一级区8个,海域部分一级区1个。

一级区为:

I东北寒温带、中温带野生、家生中药区II华北暖温带家生、野生中药区III华东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IV西南北亚热带、中亚热带野生、家生中药区V华南南亚热带、北亚热带家生、野生中药区VI内蒙古中温带野生中药区VII西北中温带、暖温带野生中药区VIII青藏高原野生中药区IX海洋中药区。

药化:

1、影响药材浸提的因素有哪些?

答:

浸提又称溶剂提取,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选择与化合物极性相当的溶剂将化合物从药材粉末中溶解出来,同时,由于某些化合物的增溶或助溶作用,其极性与溶剂相差较大的化合物也可溶解出来。

用溶剂提取中药成分,常用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提取法等。

影响药材浸提效果的因素有:

①选择的溶剂,中药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直接与溶剂性质相关;②药材原料的粉碎度、浸提的时间、浸提的温度、浸提的设备条件、其他的人为因素等。

【P16~18】

2、皂苷或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方法有?

(1)皂苷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①正丁醇提取法,是提取皂苷的通法,如人参皂苷的提取;

②甲醇或乙醇提取——丙酮或乙醚沉淀法,由于皂苷在醇中溶解度大,在丙酮、乙醚中溶解度小,而被沉淀出来,如远志皂苷的提取;

③碱水提取法,某些皂苷元含有羧基,可用碱水提取,如槲寄生中土当归酸的提取;

④甾体皂苷元的提取,如薯蓣的干燥根茎在酸性溶液中加热水解,过滤,药渣水洗后干燥,用有机溶剂提取得甾体皂苷元。

皂苷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

①分段沉淀法,利用皂苷难溶于乙醚、丙酮等溶剂的性质,将粗皂苷先溶于少量甲醇或乙醇中,然后逐滴加入乙醚、丙酮或乙醚-丙酮(1:

1)的混合溶剂,摇匀,皂苷即析出;②铅盐沉淀法,利用此法可分离酸性皂苷和中性皂苷;

③胆甾醇沉淀法,甾体皂苷可与胆甾醇生成难溶性的分子复合物,利用此性质,可与其他水溶性成分分离,达到精制的目的;

④吉拉尔试剂法,最常用于分离含有羰基的甾体皂苷元;

⑤色谱分离法,包括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滴逆流色谱法。

【P387~390】

(2)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①乙醇或甲醇提取法,高浓度的醇(90%~95%)适宜于提取苷元,60%左右浓度的醇适宜于提取苷类;

②热水提取法,仅限提取苷类,如自槐花米中提取芦丁;

③碱性水或碱性烯醇提取,因黄铜类成分大多具有酚羟基,可利用碱性水(如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水溶液)或碱性烯醇(如50%的乙醇)浸出,浸出液经酸化后可析出黄酮类化合物;

④系统溶剂提取法,利用极性由小到大的溶剂依次提取;

分离方法:

①溶剂萃取法,用不同极性的溶剂相继萃取,可使苷与苷元分离(或使极性与非极性苷元分离);

②聚酰胺吸附法,黄铜类成分大多具有酚羟基,可被聚酰胺吸附,而与不含酚羟基的成分分离;

③铅盐法,使酚类化合物,特别是具有邻二酚羟基的酚类化合物从粗提取物中与其他提取物分开;

④硼酸络合法,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铜类化合物可与硼酸络合,生成物易溶于水,借此可与无邻二酚羟基的黄铜类化合物相互分离;

⑤pH梯度萃取法,适用于酸性强度不同的游离的黄铜类化合物的分离;

⑥柱色谱法,包括聚酰胺柱色谱、硅胶柱色谱、氧化铝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

⑦高效液相色谱法,例如,在Portisil-10-ODS反相柱上,用水-乙腈(4:

1)作移动相可使大豆中的5,7,4-三羟基异黄铜、金雀异黄酮和6,7,4-三羟基异黄酮分离;

⑧液滴逆流色谱法(DCCC),适用于苷的分离。

【P279~285】

《中药药理学》部分

常见中药的不良反应

副作用:

指中药在治疗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与治疗作用同时发生,可给患

者带来不适与痛苦,但一般危害不大,大多可自行恢复。

如用麻黄止咳平喘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中枢兴奋、失眠等。

毒性反应:

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产生的对机体组织器官造成的损害,一般后果比

较严重,有时较难恢复。

主要毒性反应有:

1,心血管系统毒性,表现为心律失常、心悸、胸闷、循环衰竭,严重者死亡,常见产生毒性的中药,含乌头碱类中药如川乌、草乌、附子,含强心苷药物如蟾酥、万年青;2,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表现为口唇麻木、嗜睡、抽搐、惊厥、牙关紧闭、眩晕、意识模糊、烦躁不安、昏迷、瞳孔缩小或放大,严重者死亡,常见产生毒性的中药有,斑蝥、马钱子、曼陀罗、天南星、乌头类药物等;3,消化系统毒性,表现为

(1)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痛、腹泻等,常见产生毒性的中药如鸦胆子、常山、苦楝皮、巴豆

(2)肝毒性:

黄疸、肝肿大、肝炎、胆汁淤积、肝硬化、肝细胞坏死等,常见产生毒性的中药如黄药子、千里光、雷公藤;4,呼吸系统毒性,表现为呼吸困难、肺水肿、呼吸麻痹、呼吸衰竭、甚至窒息死亡,常见产生毒性中药如苦杏仁、白果、商路等;5,泌尿系统毒性,表现为尿少、尿闭、尿频、尿急、浮肿、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尿毒症、肾功能衰竭,常见产生毒性的中药如矿物类药,砒霜、雄黄、水银等;6,造血系统毒性,表现为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者死亡,常见产生毒性的中药如斑蝥、雷公藤、芫花、狼毒。

变态反应:

指少数人对某些中药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最常见的为过敏反应。

常见表

现,热药、皮疹、荨麻疹、哮喘、粘膜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

常见产生过敏反应的中药,鸦胆子、威灵仙、天花粉、地龙、牛黄、冰片、蜈蚣等。

致畸胎、致突变及致癌作用:

有些中药可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引起畸胎,如半夏;有些

中药可引起细胞突变和癌变,如雷公藤、槟榔、款冬花、千里光、石菖蒲、关木通、马兜铃、土荆芥、砒霜等。

《中医基础理论》部分解释四气五味、阴阳五行并举例说明

四气五味:

四气指药物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五味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每味中药的四气五味都不同,因而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寒凉和温热是两种对立的药性,而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只是程度的不同。

另外还有平性,即药性平和。

一般寒凉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症。

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症。

对于有些药物,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词予以区别。

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

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

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而上,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脉沉无力等寒证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

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是指药性寒、热之性不甚显著、作用比较和缓的药物。

其中也有微寒、微温的,但仍未越出四性的范围;所以平性是指相对的属性,而不是绝对性的概念。

五味:

①辛味。

能散能行,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的作用。

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故辛味药多用治外感表证及气滞血瘀等病证。

②甘味。

能补能和能缓,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的作用。

一般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甘味,故甘味药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

③酸味。

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酸味,故酸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月经过多、白带不止等病证。

④苦味。

能泄能燥能坚,有清泄火热、泄降逆气、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清热泻火、降气平喘、止呕止呃、通利大便、清热燥湿、祛寒燥湿、泻火坚阴的药物多具苦味,故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气逆喘咳、呕吐呃逆、大便秘结、湿热蕴结、寒湿滞留等病证。

⑤咸味。

能下能软,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

一般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咸味,故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瘰疬瘿瘤、症瘕痞块等病证。

咸味药多入肾经,有较强的补肾作用,用治肾虚证。

还有些咸味药走血分,有清热凉血作用,主治热入营血的病证。

五味也有阴阳的分属,即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味对五脏各部位有一定的选择性,《素问·宣明五气论》中有:

“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之说。

其作用是辛

味药以散肺气之郁,甘味药以补脾气之虚,苦味药以泻心火,酸味药以敛肝阴,咸味药以补肾虚。

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

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阴阳五行学说中的阴阳概念属于理性认识范畴的概念,是阴阳五行学说立论的基础。

在这个确定的认识层面简单地说,阴阳就是一种定性的矛盾分类方法。

如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气为阳、血为阴等等就属于对阴阳的具体定性表达(即理性具体认识范畴的哪方为阳,哪方为阴的具体表达,且在具体运用中双方的属性不能任意的颠倒或混淆。

否则就将带来认识的失误)。

所以,理性认识范畴的阴阳概念与矛盾概念一样,自身没有具体的含义,只有利用它分析和认识具体事物时,它的意义才有可能随着我们对事物在实践中的认识而彰显出来-----这个过程也就是理论又回到实践的过程。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象表达的相生相克关系就简称为五行。

五行的基本含义是指无论是事物内部或不同事物之间,都可归纳成一种“对我有害、对我有利及其我对其有利、我对其有害”的矛盾利害关系的基本模式。

把这个模式中的我抽提出来,并用土的物象来表达,那么对土有害的物象就是木,对土有利的物象就是火,土对其有利的物象就是金,土对其有害的物象就是水。

不难得知,有利或有害其实就是相生相克的同义语。

在现实中与这种矛盾利害关系模式无关的利害关系都是不存在的,所以五行所表达的生克制化模式属于万事万物内部及其不同事物之间矛盾利害关系的基本模式。

据此我们不难理解传统上所谓五行是一种分类方法,或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一类的解读为什么是一种朴素的认识方法的所以然了。

阴阳属于阴阳五行学说立论的基础。

阴阳与五行属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就是指无论阴的内部或阳的内部包括阴阳之间都具备着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象表达的那种生克利害的基本关系。

换句话来说,即阴阳的内容是通过木火土金水物象反映出来的,五行属于阴阳内容的存在形式。

栽培部分

1.用源库关系分析如何提高药材产量

作物源库理论原意是指制造光合产物和接纳光合产物的组织和器官。

后来这一概念被Evans所发展,用以从生理学角度分析作物产量的形成,人们已常以源库的观点探索作物的高产途径。

源库理论作为产量研究的主要理论,不论在调控机理还是在应用方面均已取得了重要进展。

源(source)也称为代谢源,指制造或输出同化物的器官或组织,最主要的是叶片、茎。

库(Sink)根据同化物到达库以后的用途不同,可分为代谢库和贮藏库两类,前者是指代谢活跃、正在迅速生长器官或组织,如幼叶;后者指储存性的器官或组织,如种子、果实、块根、块茎。

同化物向源器官向库器官的输出存在一定的区域化,即源器官合成的同化物优先向其临近的库器官输送,我们通常把在同化物供求上有对应关系的源和库合称为源-库单位(source-sinkunit)。

例如玉米果穗生长所需的同化物主要由果穗叶和果穗以上的两片叶提供,这就组成了一个源-库单位。

源-库单位概念是相对的,其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生长条件而变化,并可以人为改变,这就为增加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流(Transportation)是指联结源库两者之间的有机物质的输导系统,如根、茎等,也可以认为是光合产物由源向库的运输能力。

就源、库、流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以上三种关系来看,源是贮藏器官和输导组织形成及其功能发挥的物质基础;而库对源和流具有明显的反馈作用,这种作用直接表现为摘除贮积器官后,同化物积聚在叶片中不能输出,从而使光合作从下降;库对同化物的需要增加,能导致同化物从源到库转运速度的提高;同时流对源和库也有影响,其影响了库的充实,因病、虫等到因素的危害,导至物质运输受阻,不但使库器官充实不良,而且使叶片因光合产物的遮蔽效应,而使光合能力降低。

从源库关系角度分析,高产品种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库”而不是“源”。

只有在增加“库”基础上扩“源”。

库器官间在同化物的竞争能力上存在很大差异,弱势库器官常因得不到足够的同化物而长势不良,只有在同化物供应充足时才能结实。

同化物分配规律有四点——由源到库、优先供应生长中心、就近供应、同侧运输,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做摘心、去枝等处理,这样就能减少“无谓”的消耗,增加向经济器官的分配,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同化物向各个器官的运输篇二:

《中药处方》

中药处方

感冒

辛凉解表:

银翘散(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荆芥,豆鼓,牛蒡子)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韦根)

扶正解表:

荆防败毒散(羌活柴胡前胡独活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人参甘草)

慢性支气管炎:

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三子养清汤(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阻塞性肺气肿:

补肺汤(黄耆30克甘草钟乳人参各12克桂心干地黄茯苓白石英厚朴桑白皮干姜紫菀橘皮当归五味芋远志麦门冬各15克大枣20枚)+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肺心病:

苏子降气汤(紫苏子半夏当归甘草前胡厚朴肉桂陈皮)

支气管哮喘:

寒哮,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大枣半夏五味子)

热哮,定喘汤(白果麻黄苏子甘草款冬花杏仁桑白皮黄芩法半夏)

支气管扩张:

清金化痰汤(黄芩栀子各4.5克桔梗6克麦门冬(去心)贝母橘红茯苓各,9克桑皮知母瓜蒌仁(炒)各3克甘草1.2克)+千金苇茎汤(芦苇茎薏苡仁桃仁瓜蒌)

肺炎(痰热壅肺):

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千金苇茎汤(芦苇茎薏苡仁桃仁瓜蒌)

胸腔积液:

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15克(熬令黄色,捣丸)大枣12枚)

高血压病:

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决明子栀子黄芩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

风心病:

炙甘草汤(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阿胶麦冬麻仁大枣)

心肌炎:

天王补心汤(人参茯苓玄参丹参桔梗远志当归五味子麦冬天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

胃炎,胃溃疡,肠炎,胆囊炎:

脾胃虚弱;参苓白术散(人参100g茯苓100g白术(炒)100g山药100g白扁豆(炒)75g莲子50g薏苡仁(炒)50g砂仁50g桔梗50g甘草100g)

中气下陷;补中益气汤(黄芪18人参8炙甘草9白术15当归6陈皮6升麻6柴胡6)

脾胃湿热:

葛根芩连汤(葛根(15克)炙甘草(6克)黄芩(9克)黄连(9克)

热毒伤肠:

五味消毒饮(金银花(15克)野菊花(6克)蒲公英(6克)紫花地丁(6克)紫背天葵子(6克))+小承气汤()

胃癌;海藻玉壶汤(海藻陈皮贝母连翘昆布半夏青皮独活川芎当归甘草海带)+白花蛇舌草,公英,半枝莲,龙葵,代赭石

食道癌:

启膈散(沙参9克丹参9克茯苓3克川贝母(去心)4.5克郁金1.5克砂仁壳1.2克荷叶蒂2个杵头糠1.5克)

肝癌;滋水清肝饮(熟地当归身白芍枣仁山萸肉茯苓山药柴胡山栀丹皮泽泻)+鳖甲煎丸(鳖甲12分(炙),乌扇3分(炮),黄芩3分,柴胡6分,鼠妇3分(熬),干姜3分,大黄3分,芍药5分,桂枝3分,葶苈1分(熬),石苇3分(去毛),厚朴3分,牡丹5分(去心),瞿麦2分,紫葳3分,半夏1分,人参1分,(庶虫)虫5分(熬),阿胶3分(炙),蜂窠4分(炙),赤硝12分,蜣螂6分(熬),桃仁2分。

肝硬化;

气滞湿阻;柴胡疏肝散(柴胡(6克)陈皮(6克)川芎(4.5克)香附(4.5克)枳壳(4.5克)芍药(4.5克)炙甘草(1.5克))

寒湿困脾:

实脾饮(白术12克、厚朴6克、木瓜6克、木香3克、草果3克、大腹子(即槟榔)6克、茯苓15克、干姜6克、制附子6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

湿热蕴脾;中满分消丸(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猪苓半夏橘皮干姜姜黄砂仁泽泻知母黄芩黄连枳实姜厚朴)+茵陈蒿汤()

肝脾血瘀:

调营饮(赤芍18克、川芎6克,当归12克,莪术15克,延胡索、槟榔、瞿麦、葶苈子、桑白皮各12克,丹参20克,大黄10克)+蒲黄,三七,茜草,猪苓,车前草

尿路感染:

膀胱湿热:

八正散(车前草瞿麦萹蓄滑石栀子仁甘草木通大黄)+茜草小蓟,乌药川楝子

肝胆郁热;丹栀逍遥丸(牡丹皮、栀子(炒焦)、柴胡(酒制)、白芍(酒炒)、当归、茯苓、白术(土炒)、薄荷、甘草(蜜炙)。

)+石韦散(通草60克石韦60克(去毛)王不留行30克滑石60克甘草(炙)当归各60克白术瞿麦芍药葵子各90克)肾阴不足:

知柏地黄丸(黄柏知母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

糖尿病:

上消(肺热津伤):

消渴丸(葛根生地黄芪天花粉五味子山药玉米须)中消(胃热之甚):

玉女煎(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下消(肾阴亏损):

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

痛风,风湿,内风湿

风寒湿阻:

躅痹汤(当归羌活姜黄黄芪白芍防风甘草)+防己,苡仁,附子,细辛

风湿热郁;白虎汤(石膏30g知母9g甘草3g粳米6g)+桂枝汤(桂枝(去皮)(9克)芍药(9克)生姜(9克)大枣(切)(3枚)甘草(6克))

痰瘀痹阻:

桃红饮(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尾威灵仙)+山甲,乌梢蛇全蝎地龙

肝肾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