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记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2121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2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记录.docx

《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记录.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记录.docx

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记录

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记录

 

 

————————————————————————————————作者:

————————————————————————————————日期:

 

水利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

玉山县双明镇   

实习日期:

  2013.5.6.—2013.10.   

实习班级: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2)班     

实习姓名:

刘鹏(2011011181)         

指导教师:

  杨普济、唐春    

 

绪言

第1章实习概况.....................................

  1.1实习时间...................................

 1.2实习地点................................... 

  1.3实习人员 ...................................

1.4  实习目的...................................

1.6 实习要求 ...................................

1.7  实习准备...................................

1.8实习路线 ...................................

1.9 实习主要内容...................................

1.10 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问题评价......................

1.11内业工作...................................

第2章实习区域概述................................. 

  2.1地理位置  .................................

 2.2 气候特点.....................................

2.3地形地貌...............................

 2.4 七一水库基本情况绍 .............................

第3章实习总体过程................................ 

 3.1实习第一天5月7日...........................

 3.2   地下岩溶景观简介 ...........................13

第四章实习总结与感想 ........................15

绪言

常言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实习正是理论知识与实地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从理论到实际,用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次飞跃。

我们有了理论知识,并不等于我们可以很高的分析实际眼前的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理论应验于实地,用理论来知道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学。

这种从理论上的认识到真正亲临现场去分析问题,就是一次飞跃。

因此,应该把实习看成是从理论到实际的过程,把自己对每一种地貌类型的认识看成是自己在认识论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一周的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水利工程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

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

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水利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应用学科分支,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必修的一门课程。

地质学不仅是一门科学理论知识,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无论是进行地质研究还是地质知识应用几乎都离不开野外地质观察。

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取样,获取地质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实物材料,经室内进一步研究,进而最终获得地质知识。

这次实习无疑巩固了水利工程地质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我们能够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本次实习是以获得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我们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启发创新意识为目标的地质启蒙教学实践。

 

一、实习概况

ﻩ1.1 时间:

2013年5月6日—2013年5月10日

5月6日  坐火车去玉山

5月7日  溢洪道,副坝,鸡公山,河谷地带

5月8日  七一水库管理局,主坝左岸,溢洪道右岸,

5月9日  天梁风景区

5月10日返校

1.2区域:

江西省玉山县七一水库一带

ﻩ1.3地点:

(1)河谷地带,河道带(不良地质现象)

    

(2)主坝、副坝、溢洪道

 (3)天梁风景区

1.4实习人员:

 1.5实习目的:

学会对工程地质的基本判别方法,了解断层、岩层,了解岩石种类及其物理性质,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野外勘察、绘制地层剖面图、分析岩层之间的关系,识别各种地质作用和地质现象。

  1.6实习要求:

①认识溢洪道、副坝的结构和重要性。

   ②认识节理构造,学会用罗盘测节理的走向。

  ③认识石灰岩的特征。

    ④认识节理、 断层构造学会运用野外识别标志判断正 、逆断层,观察其特征。

  ⑤了解坡积物的特征,产生的机理以及工程性质。

⑥认识河谷地貌,观察其特征。

⑦认识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观察护坡

工程的作用

⑧学会用罗盘测量河谷底部及两侧阶地岩层的

产状要素。

⑨认识岩溶(喀斯特)现象

 1.7实习准备:

外业工作:

实习开始首先由教师介绍实习地区的地质概要,布置实习内容及地质路线的具体安排,结合边讲课、边实习的现场教学方法,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紧密结合实地、实物进行教学实习,逐步培养同学的独立工作能力,为此,实习期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以教师多讲解,同学观察认识为主阶段;教师少讲解,多提出问题,同学多思考的独立工作阶段;以同学观察分析为主,教师答疑小结,独立工作的阶段。

外业工作有如下几方面的主要内容。

  1.8实习路线:

 路线一:

山清湖宾馆——溢洪道——副坝——鸡公山

 路线二:

山清湖宾馆——七一水库管理局——主坝左岸

 路线三:

山清湖宾馆——溢洪道右岸——河谷地带

   路线四:

山清湖宾馆——主坝右岸——洞口(天梁风景区)

1.9实习主要内容:

  ①实习地区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岩石性质和特征,地层的接触关系,风化情况和工程特性等。

   ②主要的地质构造现象:

如褶皱、断层、节理等。

测定岩层的产状、确定褶皱的类型,研究断层和节理的性质、分布及发育规律等。

    ③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岩性及分布;本区的地貌特征(山形,阶地、河曲等),查明河谷纵、横剖面情况,研究河谷阶地及其性质,以及新构造运动的特征等。

      ④物理地质现象:

如喀斯特、滑坡、冲沟、崩塌等的分布,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以及对工程建筑的影响等。

   ⑤水文地质:

通过井、泉的调查,了解本区不同岩层的透水性和地下水位,查明地下水补给、运动和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与河水的水力联系的关系等。

⑥地质点的观测与描述:

:

地质点的选择、位置的确定、地层时代、岩性特征、产状要素的测定、地质构造特征、地质现象观察、地质图的使用,绘示意剖面图及素描图,标本的采集及记录描述等

1.10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问题评价:

结合实习地区的建筑物进行参观;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观测、分析与评价。

主要有:

①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

②坝(闸)两岸及河床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

③引水隧洞及泄水建筑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

④电站、厂房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

1.11内业工作:

为了进一步巩固与提高野外实习效果,对收集的实际地质资料,应及时进行分析整理,以便得到全面系统的深入认识。

配合外业主要有以下内业工作安排:

①野外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记录及标本的整理,地质现象的分析,工程地质问题的讨论;节理统计图、实测地质剖面图、地层柱状图的绘制;

②区域地质概要及有关资料的阅读;

③勘测及试验工作的有关资料;

④参观水工等建筑物时记录的有关单位介绍的资料的整理;

⑤按时完成实习作业及阶段小结,做好实习总结报告。

二、实习区域概述:

  2.1地理位置:

玉山县七一水库位于县城东北,信江上游主要支流之一金沙溪中游,距城 16公里。

地理坐标:

东经118 度16分,北纬 28 度 49分。

东为少华棠梨山、茗坞村、东坑村,南与双明乡徐村毗邻,西为陶家山,北邻紫湖乡。

 2.2气候特点:

 实习地区为低山区和中部平原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

上游接近北部怀玉山,三清山区,低湿多雾,昼夜温差大,高山气候较突出。

中游一带气候温凉湿润,下游与中部平原丘陵区相接,气候温和,光热充足。

降水以亚热带锋面气旋雨为主,为典型的江南梅雨。

2.3地形地貌:

七一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24平方公里,流域地形多山,东北高,西南低,山 区性气候显著。

库区地质:

老虎滩以上为奥陶纪、志留纪不透水岩石组成,其下分水岭两侧虽有卡斯特(石灰岩)现象,但多被不透水砂、页岩截断联系,成为库水向邻谷渗透的屏障,地下水均高于库水位。

金沙溪源于三清山东北麓平家源,属于山溪性河流,中游两岸崇山峻岭, 上、 溪流纵横,坡陡流急,河床多为卵石和砂,少数河段有岩石出露,河床较稳定,为峡谷河道,少有开阔的河谷滩地。

坝址以下河床较平缓,两岸广有开阔平原,是玉山主要粮食地区之一。

2.4七一水库基本情况介绍:

玉山县七一水库位于县城东北,信江上游主要支流之一金沙溪中游,距城16公里。

地理坐标:

东经118度16分,北纬28度49分。

东为少华乡棠梨山、茗坞村、东坑村,南与双明乡大徐村毗邻,西为陶家山,北临紫湖乡。

实习地区为低山区和中部平原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

上游接近北部怀玉山,三清山区,低湿多雾,昼夜温差大,高山气候较突出。

中游一带气候温凉湿润,下游与中部平原丘陵区相接,气候温和,光热充足。

降水以亚热带锋面气旋雨为主,为典型的江南梅雨。

七一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24平方公里,流域地形多山,东北高,西南低,山区性气候显著。

库区地质:

老虎滩以上为奥陶纪、志留纪不透水岩石组成,其下分水岭两侧虽有卡斯特(石灰岩)现象,但多被不透水砂、页岩截断联系,成为库水向邻谷渗透的屏障,地下水均高于库水位。

金沙溪源于三清山东北麓平家源,属于山溪性河流,上、中游两岸崇山峻岭,溪流纵横,坡陡流急,河床多为卵石和砂,少数河段有岩石出露,河床较稳定,为峡谷河道,少有开阔的河谷滩地。

坝址以下河床较平缓,两岸广有开阔平原,是玉山主要粮食地区之一。

七一水库管理局坐落棠梨山脚,具体管理水库运行、生产、经营和职工生活

三实习总体过程

3.1实习第一天5月7日

我们走至河漫滩地带,杨老师停下来为我们讲解了一下什么叫河漫滩,即平水期不被淹没、洪水期可能被淹没的平坦的谷底部分。

平原区宽阔的河漫滩亦称泛滥平原。

一般高出河面数米,较低的河漫滩可被常年洪水淹没,较高的河漫滩只在特大洪水时才被淹没。

山地河谷的河漫滩比高一般较大。

河漫滩的形成是河床不断侧向移动和河水周期性泛滥的结果。

在河流作用下,河床常常一岸受到侧蚀,另一岸发生堆积,于是河床不断发生位移。

受到堆积的一岸,由河床堆积物形成边滩,随着河床的侧移,边滩不断扩大。

洪水期间,水流漫到河床以外的滩面,由于水深变浅,流速减慢,便将悬移的细粒物质沉积下来,在滩面上留下一层细粒沉积。

河漫滩就是这样形成的,其上部由洪水泛滥时沉积下来的细粒物质组成,下部由河床侧向移动过程中沉积下来的粗粒物质组成。

这种下粗上细的沉积物结构,称二元相结构。

上部的细粒物质称河漫滩相沉积,多为亚砂土或亚粘土;下部的粗粒物质称河床相沉积,多为砂、砾。

有些坡陡流急的山区河流,侵蚀作用较强,河床两侧常常没有沉积物保留,只有狭窄的石质漫滩,或者只有粗大的砾石组成的漫滩。

一般只在宽阔的河谷或平原地区的河漫滩,才有较厚的二元相沉积。

河漫滩的地面大多比较平缓。

在平原区比较顺直的河床两侧,常有自然堤发育,堤外地势一般比较低洼。

在弯曲河床的两侧常有迂回扇发育,地面出现鬃岗与岗间洼地相间分布的现象。

在河曲发育的河漫滩上,由于河流裁弯取直,还可能留下许多牛轭湖或废弃河道。

 接着老师让我们拿出罗盘,老师是要教我们怎么使用罗盘来测岩层产状。

测量方法按我理解是这样:

测量某物体的方位,再定点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测量观察点位于某地形或地物的方位。

测量时打开罗盘盖,放松制动螺丝,让磁针自由转动。

当被测量的物体较高大时,把罗盘放在胸前,罗盘的长水准器对准被测物体,然后转动反光镜,使物体及长瞄准器都映入反光镜,并且使物体、长瞄准器上的短瞄准器的尖及反光镜的中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同时保持罗盘水平(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当磁针停止摆动时,即可直接读出磁针所指圆刻度盘上的读数,也可按下制动螺丝再读数。

测量岩层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

岩层倾向是岩层面上的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方向。

倾角是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测量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罗盘上标有N—S相平行的边)的一条棱线与层面紧贴,见图1,然后缓慢转动罗盘(注意:

在转动过程中,罗盘紧靠层面的那条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层面)。

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磁针停止摆动,这时读出磁针所指的读数即为岩层之走向。

读北针或南针都可以,因为岩层走向是朝向两个方向延伸的,相差180°。

测量岩层的倾向时,罗盘如图1放置,将罗盘南端(标有S)的一条棱紧靠岩层面,这时长瞄准器指向与岩层的倾向一致,并转动罗盘,转动方法及原则同上。

当罗盘水平、磁针不摆动时,就可读数。

如图1放置罗盘,应读磁北针所指的读数。

当测量完倾向后,不要让罗盘离开岩层面,马上把罗盘转90°,(罗盘直立),如图1放置,使罗盘的长边紧靠岩层面,并与倾斜线重合,然后转动罗盘底面的手把,使测斜器上的水准器(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这时测斜器上的游标所指半圆刻度盘的读数即为倾角。

在测量地层产状时,一般只需测量地层的倾向和倾角,而走向可通过倾向的数字加或减90°得到测量倾向和倾角时,必须先测倾向,后测倾角。

若被测量的岩层表面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面上当作层面,以便提高测量提高测量的准确和代表性,如果岩层出露很不完整时,这时要找岩层的断面,找到属于同一层面的三个点(一般在两个相交的断面易找到),再用记录把这三个点连成一平面(相当于岩层面),这时测量记录本的平面即可。

图1岩层产状的测定方法

讲完后,我们边走边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穿过草丛、树林来到了鸡公山的一处特别的滑坡处。

 

滑坡的发生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酝酿阶段或蠕动变形阶段。

首先山坡上部出现裂缝,接着裂缝下侧的土体发生缓慢位移,每月仅数厘米。

这一阶段历时较长,有的达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常常伴随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如地下水增多、山坡坡脚土体变形,以及出现震感和响声等。

二是突变阶段或剧烈滑动阶段。

当软弱岩层被完全剪断,滑动面或滑动带形成之后,位移速度加快,一般每小时数米至数百米,有时可达数千米,在少数情况下甚至发生急剧快速的滑动。

在突变之前,常见泉水变浊,坡脚局部坍塌或掉落土块。

三是残余变形或渐趋稳定阶段。

这是在突变阶段之后发生的,位移速度减慢,各块间变形逐步停止,滑带在压密下排水而固结,地表无裂缝、沉陷发生,最后完全稳定下来。

也有的科学工作者将滑坡的发生划分为六个或四个阶段,对于最后两个阶段(剧烈滑坡和稳定压密),不同的划分大同小异,主要差别在于对蠕动变形阶段的划分。

划分四个阶段的人把蠕动变形阶段分为蠕动挤压和滑动两个阶段,在蠕动挤压阶段,滑体只有蠕动变形并受到挤压,没有明显移动,而滑动阶段滑体已有明显位移,滑体上裂缝纵横交错,滑舌出水并发生坍塌。

为了正确地识别滑坡,判定斜坡上有没有滑坡的存在,首先需要知道组成滑坡的不同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位置。

一个发育比较典型的滑坡,通常由滑坡体、滑动面、滑坡裂缝、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坡台阶、滑坡舌、滑坡鼓丘等要素所组成。

滑坡体斜坡边缘与山体(母体)脱离并且向下滑动的那部分土石体,称为滑坡体,或简称滑体。

滑坡体上的土石松动破碎,表面起伏不平,裂缝纵横,有些洼地积水成沼泽,长着喜水植物。

不同滑坡体的体积差别很大,小型滑坡只有十几到几十立方米,大型滑坡体可达几百万至几千万立方米,特大型的甚至可达几亿立方米或更大。

滑坡周界滑坡体与其紧挨着的周围不动土石体(母体)的分界线,称为滑坡周界,有些滑坡周界明显,有的周界很不明显。

只要确定了滑坡周界,滑坡的范围也就圈定了。

滑坡壁滑坡体后部与母体脱离开的分界面露出在外面的部分,在平面上多呈圈椅状或其它形状,其高度视滑动量与滑体大小而定,从数米至数百米不等。

陡度多在30°-70°间,似壁状,称滑坡壁或滑坡后壁。

一般在新的滑坡壁上,都可以找到滑动擦痕,擦痕的方向即表示滑体滑动的方向。

滑坡台阶 由于滑坡体上下各段各块的滑动时间、滑动速度常常不一致,在滑坡体表面往往形成一些错台、陡壁,这种微小的地貌称为滑坡台阶或台坎,而宽大平缓的台面则称做滑坡平台或滑坡台地。

滑动面、滑动带和滑坡床在滑坡体移动时,它与不动体(母体)之间形成一个界面并沿其下滑,这个面就叫做滑动面,简称滑面。

滑动面以上揉皱的、厚数厘米至数米的扰动地带,称为滑动带,简称滑带。

滑动面以下的不动体(母体),叫做滑坡床。

有些滑坡并没有明显的滑动面,在滑坡床之上就是软塑状的滑动带。

滑坡舌滑坡体前面延伸至沟堑或河谷中的那部分舌状滑体,称为滑坡舌,也叫做滑坡前缘、滑坡头部或滑坡鼓丘。

在河谷中的滑坡舌,往往被河水冲刷而仅仅残留下一些孤石。

称做滑坡鼓丘时,常常是由于滑坡体向前滑动过程中受到阻碍而形成了隆起的小丘。

主滑线滑坡体滑动速度最快的纵向线叫做主滑线,也叫滑坡轴。

主滑线代表着一个滑坡整体滑动的方向,它位于滑坡体上推力最大、滑坡床凹槽最深的纵断面上,是滑坡体最厚的部分。

主滑线或为直线,或为曲线、折线,主要取决于滑坡床顶面的形状。

滑坡裂缝 滑坡在滑动之前和在滑动过程中,由于受力状况不同,滑动速度不同,会产生许许多多裂缝,这些裂缝一般可以分为四种:

一是拉张裂缝,分布于滑坡体上部的地面,因滑坡体向下滑动或蠕动,产生拉张作用,形成若干条长十多米到数百米的张口裂缝;多呈弧形,其方向与滑坡壁大致吻合或平行,位于最外面的一条拉张裂缝,即与滑坡壁重合的一条,通常称为主裂缝;二是剪切裂缝,分布于滑坡体中下部的两侧,由于滑坡体和相邻的不动土石体之间相对位移产生剪切作用,或者由于滑坡体中央部分比两侧滑动更快而产生剪切作用,因而形成大体上与滑动方向平行的裂缝。

在这些裂缝的两则,还常常派生出羽毛状平行排列的次一线裂缝。

有时,由于挤压和扰动,沿着剪切裂缝常形成细长的土堆;三是鼓张(隆张)裂缝,当滑坡体向前方滑动时,因为受到阻碍或上部滑动比下部为快,土石体就会产生隆起并开裂形成张开的裂缝,鼓张裂缝的方向与滑动方向或垂直或平行;四是扇形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下部,尤以滑坡舌部为多,因滑坡体下部向两侧扩散而形成,它们也属于张开的裂缝。

这些裂缝的方向,在滑坡体中部大致与滑坡滑动方向平行或成锐角相交,在滑坡舌部则呈放射状,所以称为扇形张裂缝或放射状裂缝。

封闭洼地 滑坡体向前滑动后,与滑坡壁之间拉开成沟槽或陷落成洼地,从而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封闭洼地。

封闭洼地中如果因滑坡壁地下水在此出露,或地表水在此汇集,形成湿地或水塘,就称为滑坡湖。

滑坡体有三大要素,即切割面、临空面、滑坡面,而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

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岩土类型:

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

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

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

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

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

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

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

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

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

主要的诱发因素有:

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树根草根可以扎到的地方叫耕作土,然后老师让我们研究七一水库溢洪道河道右岸滑坡并画出其示意图

然后记录分析:

(1)ﻩ描述砾径、砂径,并测算含量;

(2)是否磨圆(原因是河流还是风化);

(3)ﻩ下面是否还有砂层;

(4)ﻩ岩性;

(5)风化带要找出并分析;

我们几个观测的结果是:

(1)各种直径的都有,以30——40mm的居多;

(2)ﻩ是磨圆的,我们猜测是河流的作用;

(3)ﻩ还有砂层;

(4)ﻩ砾质粘土,石灰岩;

(5)ﻩ风化带在下方和两侧;

根据所测的数据和记录的结果我们绘制了其剖面图。

 溢洪道右岸处的滑坡剖面图

后来老师告诉我们这个滑坡体是由河床的切割、沉降作用形成的,我们走至对岸,站在临空面,可以看到这个滑坡体它的最底部是黏土岩,切割面的两侧岩体分别是砂岩、砾岩与黏土岩,滑坡体底部的黏土层经过长期的流水冲刷产生渗漏,这样就使底部的黏土层的力学性质减弱,当黏土层的力学性质无法支撑其上部的岩体就产生了滑坡。

再次观察这个滑坡体时,发现它是一个前宽后窄的滑坡体,因为粘土岩遇水易软化。

接着,老师带我们来到一片凝灰岩群处,这里到处可见凝灰岩,凝灰岩:

是一种火山碎屑岩,其组成的火山碎屑物质有50%以上的颗粒直径小于2毫米,成分主要是火山灰,外貌疏松多孔,粗糙,有层理,颜色多样,有黑色、紫色、红色、白色、淡绿色等,根据其含有的火山碎屑成分,可以分为:

晶屑凝灰岩; 玻屑凝灰岩;岩屑凝灰岩。

凝灰岩是常用的建筑材料,也可以作为制造水泥的原料和提取钾肥的原料,火山凝灰岩简称。

一种压实固结的火山碎屑岩,在颜色和形态上有点像混凝土。

主要由粒径小于2毫米的晶屑、岩屑及玻屑组成。

碎屑物质小于50%,分选很差,填隙物是更细的火山微尘。

质软多孔隙。

按火山碎屑物的物态可以进一步细分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