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之经纬网应用与地图知识讲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1304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9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地理之经纬网应用与地图知识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区域地理之经纬网应用与地图知识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区域地理之经纬网应用与地图知识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区域地理之经纬网应用与地图知识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区域地理之经纬网应用与地图知识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之经纬网应用与地图知识讲解.docx

《区域地理之经纬网应用与地图知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理之经纬网应用与地图知识讲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地理之经纬网应用与地图知识讲解.docx

区域地理之经纬网应用与地图知识讲解

第一章区域地理读图基础

1.1地球知识——经纬网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形状:

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椭球体。

大小:

赤道半径:

6378千米极半径:

6357千米平均半径:

6371千米

赤道周长:

约4万千米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体积:

10830亿立方米

◆地轴、两极和赤道

地轴:

地球自转的轴

南、北极:

地轴南(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赤道:

与两极距离相等的最大圆

◆经线经度、纬线纬度

Ø表1经纬线对比

经线

纬线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点的半圆弧线

与赤道平行的线

特点

指示方向

南北

东西

形状特征

半圆

长度特点

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极递减

半球划分

20°W和160°E划分东西半球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Ø表2经纬度对比

经度

纬度

定义

经线上标注的度数

纬线上标注的度数

实质

当地经线所在平面与本初子午线所在平面的二面角

当地与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度数划分

0°经线向东西各划180°

0°纬线向南北各划90°

表示方法

东经(E)西经(W)

北纬(N)南纬(S)

变化规律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逐渐增大至180°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至90°

备注

20°W以东至160°E为东半球

20°W以西至160°E为西半球

低纬:

0°——30°

中纬:

30°——60°

高纬:

60°——90°

Ø经纬度的判断

(1)经度的判断

①自西向东(或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则为东经度,数值逐渐减小则为西经度。

②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则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Y=180°-X(X、Y所属的东、西经不同)

(2)纬度的判断

①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

不到北极星)。

②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北纬度,数值减小者则是南纬度。

③纬度相隔1°,其间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因此,南北方向两点相隔的纬度数,大至等于其直线距离除以111千米得到的商。

球面上对称点位置的确定

(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

经度相同;南北纬相反,数值相等

例:

A(40°N,20°W)与B(40°S,20°W)

(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

经线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

例:

A(40°N,20°W)与C(40°N,160°E)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趾点):

经线相对,和为180°;南北纬相反,数值相同

例:

A(40°N,20°W)与D(40°S,160°E)

◆经纬网

Ø定方向

(1)一般规律是: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 在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只有南北方向;在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只有东西方向。

(3)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两点的东西方向,又要判定两点的南北方向。

(4) 以极点为中心的。

经线的判断:

若是北极,它四周都是南,南极则相反;

纬线的判断:

在判定东西方向时,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

若一个在东经一个在西经,两地经度之和小于180°(劣弧段),则东经在西经的东边,若大于180°则东经在西经的西面。

(或:

在相比较的两地之间的劣弧,画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箭尾为西,箭头为东。

Ø定距离

在经纬网上,1°纬度距和在赤道上1°经度距的水平实地距离约111Km(或110Km)

⑴同一经线上两地,根据纬度差计算距离:

L=纬度差×110km/°

⑵同一纬线上两地,根据经度差计算距离:

L=经度差×110km×cosφ(φ为该纬线的纬度)

方法:

首先根据右图,我们可得到任意一纬线圈的半径r与地球半

径R的关系:

r=Rcosφ

进而,我们可得到:

任意一纬线圈周长=2πr=2πR×cosφ

—→任意纬线1°=(2πR×cosφ)/360°=2πR/360°×cosφ

即 任意纬线上1°=111×cosφ 

⑶经纬度均不相同的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可根据经度差估算东西距离,根据纬度差估算南北距离,再根据勾股定理估算两地的实际距离定范围

Ø定范围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区域面积相同

(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跨经纬度数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Ø定最短航线

(1)概念:

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

①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º,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过两极点为最短航程,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

a.同为于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

b.同位于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

c.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这时需要讨论,确定过哪个极点的为劣弧,再讨论。

②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º,则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程不过两极点,而是过两极地区(或上空),可分为两种情况:

a.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

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最后向

西南;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最后向西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b.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

同在北半球,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

东南;同在南半球,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2)如何在地图上表示

一般规律:

1侧视图中,经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分形状为弯向高纬方向的弧线(如下左图)。

②俯视图中,经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分形状可视为两点间的直线(如下右图)。

特殊规律:

①赤道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即两点之间赤道弧线的劣弧部分。

(如下面左图中的

AB之间)

②经线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即该经线上两点之间劣弧部分。

(如下面左图中的

CD之间)

③经线圈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即该经线圈上两点之间经过某一极点的劣弧部分。

(如下面左图中的EF之间)

④晨昏线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即该晨昏线上两点之间的劣弧部分。

(如下面右图

中的GH之间)

         

注意:

上述四种情况中赤道、经线、经线圈、晨昏线都是大圆或大圆的一部分,故直

接可截取球面距离。

例1甲、乙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2611千米。

无论从甲地到乙地或从乙地到甲地,最近的走法都是先向南走后向北走。

据此判断甲、乙两地的位置可能是:

B

A、赤道附近   B、南极附近   C、北极附近   D不可能存在此情况

例2若有从甲(800W,450N)飞往乙(100E,450N)的飞机,如果要走最短路线,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距离约为( )D

A、一直向东;7070千米  B、一直向西;21210千米 

C、先东南,再向东,最后东北;3333千米D、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6667千米

 

1.2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比例尺: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

Ø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Ø表示方式

(1)数字式:

1:

10000000

(2)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3)线段式:

Ø大小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Ø比例尺与图幅、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

图幅相同

比例尺

范围

内容详略

详细

简略

范围相同

比例尺

图幅

内容详略

详细

简略

Ø比例尺的放大与缩小

(1)放大:

放大到N倍:

用原比例尺*N

放大N倍:

用原比例尺*(N+1)

例:

1:

20000放大到2倍,1:

10000

放大后图幅变化:

放大图幅=原图幅*倍数平方

(2)缩小:

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方向

(1)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位法:

一般指向标指北

(3)经纬网指向法:

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图例和注记

Ø图例:

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他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Ø注记:

在地图上,表示城市、村庄、山脉、河流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1.3等高(深)线和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

等高线:

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线

等深线:

地图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线

等高距: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

绝对高度:

地面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绝对高度,

即海拔

相对高度:

地面某点到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为相对高度

 

Ø等高线特点

(1)同线等高;

(2)等高距全图一致;

(3)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处,

等高线可以重合

Ø几条特殊的等高线:

(1)0米表示海平面;

(2)200米区分平原和丘陵;

(3)500、1000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

(4)2000米、3000米反映中山和高原;

(5)4000米反映高山和青藏高原的特征。

Ø等高线地形图的解读

1.地形判读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高度

超过500米

500米以上

500米以下

不一定

200米以下

地面起伏

中央平坦,边缘部分陡峭

起伏大,坡度陡

起伏小,坡度缓

四周高,中间低

平坦

2.坡度判读

同一幅图中:

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影响坡度因素:

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

比例尺、等高距相同:

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疏→坡缓

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

比例尺大→坡陡;比例尺小→坡缓

3.有关计算

a.推算等高线的值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等高线闭合区域:

Ø若其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值低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

Ø若其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值高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

(即“低的更低,高的更高”。

b.计算相对高度

计算陡崖或任意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一是可能求最大相对高度,二是可能求最小相对高度。

公式:

(n-1)d≤H<(n+1)d

(H为相对高度,d为等高距,n为重合的或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

例:

c.坡度大小的判断与计算

公式:

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

d.计算温差

e.透视情况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Ø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①水系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

②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和所处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Ø判断气候特征

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变化,山地应考虑迎风坡、背风坡的区别。

盆地、谷地不易散热,易出现大气污染事件,盆地有时也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

Ø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选点:

A、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

a.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因为:

这些地区库容大,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b.大坝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亦即盆地或洼地的最窄处,因为可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确保大坝安全。

B、确定港口码头的位置:

海港码头应选择海水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积。

C、气象观测站,就要选择地势适中、地形较开阔、周围没有或很少有其他地理事物屏障的地点。

D、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的向阳坡、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选“线”:

E、确定铁路、公路线:

一般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

(一般沿等高线走)

理由:

减少修路的工程量。

(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

不易造成水土流失。

F、确定引水路线:

线路尽可能短,避免穿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选面:

E、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工业区:

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方。

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

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

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

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

居民区:

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的向阳地带,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等。

F、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例如:

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