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1190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析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析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析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析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分析.docx

《浅析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分析.docx

浅析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分析

浅析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分析

摘要:

民间文化是生活化、世俗性、大众化的文化,与我国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民间美术是我国民间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色彩运用与民间文化发展规律具有一致性。

杨家埠木版年画更是民间美术色彩运用的代表,因此,本文以杨家埠木版年画为例,阐述了基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美学形成背景,叙述了基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发展过程及美学特征,并根据杨家埠木版年画中美术色彩美感表现,对中国民间美术在现代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杨家埠木版年画以杨家埠木版年画为代表的中国民间美术体系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奇葩,其色彩内涵独特,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及现代民众对美的追求,而且蕴含了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理念。

通过对以杨家埠木版年画为代表的中国民间美术色彩进行分析,可以将其作为本土艺术源泉,为新时期民族艺术不断发展优化提供内在驱动力。

因此,为了更好地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民间美术文化精髓,对中国民间美术色彩进行适当分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基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形成背景杨家埠木版年画主要来自山东省潍坊市,是我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

杨家埠木版年画起源于明代,于清代初期兴盛,清代末年达到鼎盛。

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工艺讲究、题材丰富,通过高纯度原色与艳丽色彩对比,充满了浓郁的民土气息和吉庆、平和的民间情趣。

杨家埠木版年画因其特殊地域位置及发展历史,在制作工艺、色彩美感、构图形式等方面自成一体,达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意识形态体系的统一,被誉为民间美术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1]。

二、基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发展过程

(一)明代———在借鉴中萌生。

明代洪武年初是杨家埠木版年画发展初期,由四川梓潼迁移至山东淮县杨家埠。

由于历史背景限制,在明代,杨家埠木版年画题材较为狭窄,主要以祝福、避凶为主要目的,主要形象为灶神、财神、门神、麒麟等形象。

其中麒麟这一形象主要借鉴四川梓潼县文昌庙墙壁上砖雕的麒麟形象,其主要颜色为红色、青色、黑色、黄色、蓝色五种颜色,这几种颜色也奠定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主色调。

(二)清代———在发展中丰富。

明末清初,由于政治腐败,杨家埠农民生活水平不高,再加上战争的影响,导致杨家埠原始木版年画濒临灭绝。

与此同时,在逃亡过程中,杨家埠木版年画匠人借鉴了其他地区年画艺术特点、制作工艺,打破了原有单一、固定的格局,创造了不同题材、多个品种及绘画雕刻工艺更加完善的年画形式。

从题材上进行分析,象征吉祥如意的美人娃娃、金童子、大鲤鱼等多种类型题材代替了单一神像类题材。

在题材变化的同时,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匠人也借鉴了多地年画色彩,如苏州桃花坞年画粉红色,促使杨家埠木版年画色彩更加多样。

同时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匠人借鉴天津杨柳青年画(宫廷年画)创作手法,结合我国传统绘画分染技法,利用印刷与绘画相结合的手法代替了以往“半印刷半绘画”的手法,制作了《踏雪寻梅》《八仙》《富贵有余》等一系列作品[2]。

而制作方式、年画色彩、形式的变化,也促使杨家埠木版年画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以《踏雪寻梅》杨家埠木版年画为例,其不仅应用了桃红色,而且利用红色、绿色叠加,产生了淡绿色;而在《富贵有余》中(如图1),杨家埠木版年画匠人还引用了西洋流传过来的洋红色代替了以往传统大红色,同时精心研制了紫色,促使整体色彩更加丰富。

(三)民国———在低潮中创新。

进入民国年间,由于不同类型新鲜事物的冲击,再加上纸张形式的变化,导致整个杨家埠木版年画发展陷入低潮期,甚至出现日益萧条的景象。

同时由于杨家埠木版年画匠人生活水平下降,多数匠人因生活困顿纷纷改行,限制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展[3]。

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匠人坚守民族艺术,根据特殊历史时代,不断创作出了较多类型描绘时事政治、民俗生活的年画作品,如《日本、德国大战青岛》《德国皇会》等。

以东大顺店杨九经为代表的杨家埠木版年画革新者,还创作出了一种新的年画形式,即墨货。

墨货改变了以往以红黄为主要色调的表现方式,而是利用黑色+白色+灰色的形式,引用西方绘画透视关系,通过点、线、面的有效结合,展现了抑扬顿挫、生动活泼的画面效果。

以《中华皇会》(图2)为例,虽然该幅杨家埠木版年画仅用到了黑、白两种颜色,但是匠人利用多层印刷的形式,有效的展现了多层次色彩效果。

同时黑、白色彩的运用,也展现了特定历史背景下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

(四)现代———在传承中保护。

新中国成立之后,杨家埠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图2《中华皇会》杨家埠木版年画断提升,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年画这种传统工艺高度的重视、保护,杨家埠木版年画重新获得了发展机遇。

在20世纪中叶至80年代初,为杨家埠木版年画改革与创新时期,这一时期杨家埠木版年画匠人在努力恢复生产的同时,破除了旧的封建题材,引入了与“社会主义”相关的色彩元素[4]。

同时为了表现社会主义的美好,多数匠人大量运用了绿色、蓝色、淡黄、大红、紫色等高纯度色彩,充分展现了新中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其中蓝色的应用,主要是由于新时期中国人民着装多为蓝色。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为杨家埠木版年画迅速兴起、解冻时期,杨家埠木版年画匠人依据“张扬传统,复兴国粹”的原则,引用了不同类型题材及色彩,加入了由两种或者多种色彩混合而成的新色调。

如由黄色与蓝色混合、黄色与红色混合、蓝色与绿色混合而成的绿色、橙色、蓝绿色等,促使整体画面呈现出了与传统杨家埠木版年画不同的特点,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时代特征也更加丰富。

三、基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基本特征

(一)色彩应用统一。

从我国民间美术发展历程中可得出,民间色彩情感象征含义大多通过其所依附的具体形象,通过形、色有效结合,将民间约定俗成的含义完整展现,最终在色彩视觉情感、主题上达到统一。

虽然现阶段杨家埠木版年画已经形成了涵盖娃娃美人类、小说戏文类、纳福迎祥类、风俗时事类等多种类型题材的内容体系,各内容在设色上也各有不同,但是其始终秉承色彩视觉情感、年画主题统一性[5]。

特别是纳福迎祥类年画,其在杨家埠木版年画中应用范围较广,大多以多子多福、富贵高升、吉祥如意、家庭和美为主题,利用黄色、红色作为主要色调,点缀少量对比色,呈现了喧闹而不失统一的视觉情感特色。

如《过新年》利用大面积黄色作为底色,配合红色突出人物形象,营造了吉庆、喧闹的气氛,整体画面色彩饱和度较高,感染力较强。

(二)审美情趣宏大。

杨家埠木版年画多采用虚实相间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通过不同色彩装饰夸张变形的人物及丰富的事物造型,构成了朴素稚拙、吉庆吉祥的典雅美。

同时杨家埠木版年画色彩风格是经过长时间锤炼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持久性,可以为齐鲁地区文化乃至民族文化古典审美发扬提供依据。

(三)文化含量密集。

杨家埠木版年画中的色彩寓意及色彩应用、造型装饰大多来源于我国古老文化近千年的沉淀,也与我国北方农村特定社会结构中集体审美意识息息相关。

而齐鲁地区民间匠人特有的色彩思维模式、表现手法,也反映了华夏子孙对宇宙、自然、社会人事、世界的看法。

如反映时事政治的《火轮船》《炮打日本鬼》等作品,充分反映了特定时期杨家埠人们对时事政治的看法。

不同历史时期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及画版,也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为研究农耕时代社会发展提供了资源。

(四)色彩主题鲜明杨家埠木版年画不仅是民俗文化的造型载体,还是民族精神的视觉象征。

其并不注重自我表现及深层含义挖掘,而是利用简单的色彩艺术语言,给予人民群众心理满足感及人生期望,激励人们不断进取。

杨家埠木版年画色彩中蕴含的无限生命力,也是其他民间美术艺术无法企及的[6]。

四、基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美感

(一)和谐美。

由于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理念影响,杨家埠木版年画主要审美理念为吉庆、热闹。

这一理念致使杨家埠木版年画整体呈现了红火喧闹的色彩效果。

但是杨家埠木版年画并不一味追求色彩对比,而是依据我国民间艺术形式法则———和谐,利用年画中留白及墨线,将红色与黄色、绿色与紫色等对比较为强烈的色彩面积进行了恰当分割,形成了若干个面积不一、色彩不同的色块[7]。

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色彩对比,达到了色彩画面调和效果。

如在杨家埠木版年画色彩中,黑色、白色为中性色,其大多用于线版轮廓勾画、画面留白中。

特别是在《拿花九娘》等杨家埠戏文故事类年画中,基于戏文故事在普及历史知识、传统伦理美德教育、娱乐性审美作用,在设色时根据故事情节、戏文人物服装、人物角色差异,除红色、黄色主色调以外,也大量运用了黑色,如人物胡须、鞋子、靴子、衣袍等。

将蓝色、紫色、红色、黄色进行了有机调和,展现了故事情节;而在《劳动互助》(如图3)等风俗时事类杨家埠木版年画中,以描绘劳动人民幸福欢娱、吉祥欢乐场景为主题,将红色、紫色、蓝色作为主要色调,将黄色、绿色作为点缀[8]。

利用大面积留白的方式,有效地突出了主体形象,并促使主要人物与周边情景有机整合。

不仅为杨家埠木版年画注入了新时期审美理念,而且形象地反映了新时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二)对比美。

杨家埠木版年画强烈色彩对比美,不仅展现了山东劳动人民爱憎分明、性格豪爽的思想情感,而且表达了齐鲁大地劳动人民特殊的审美情趣。

在注重色彩明度对比的同时,杨家埠木版年画还注重冷暖、色相、面积间对比,其并没有依赖我国传统色彩观念,而是依托民间杨家埠木版年画匠人对色彩独到的理解、把握,促使画面呈现了舒朗而绚丽、大气而红火的气氛。

同时从齐鲁大地杨家埠木版年画匠人所叙述的“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才算新”、“红间黄,喜煞娘”的色调设置规律中可以得出,在年画创作中红色、黄色这一组颜色,可以有效渲染热闹、吉庆的气氛[9]。

而通过红色与绿色、黄色与紫色互补,也表现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特有的北方美术粗犷美感。

如在《天官赐福》等神像类杨家埠木版年画中,以富贵长寿、驱鬼避凶、祝福为主题,将红色与蓝色、红色与紫色两组对比色作为主色调,没有应用粉色及其他高明度颜色。

在保证画面庄重感的同时,也利用苍劲的墨线,表现了肃穆神秘的色彩情感。

依据杨家埠木版年画民间匠人叙述的“红主新,黄主淡,绿色大了不好看”这一色调设置规律中,可以得出匠人对年画中色彩面积对比较为重要。

通过不同形式作品色彩面积对比,可以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色彩效果。

如在《莲生贵子》等娃娃美人类杨家埠木版年画中,利用红色、黄色、蓝色、黄色为主要色调,以绿色、紫色作为点缀。

通过压缩绿色、紫色面积,使整体画面明度较高,不仅通过浓厚的脂粉气息表达了人物形象活泼可爱,而且表达了作品主题思想。

杨家埠木版年画虽然大多采用对比的设色方式,但是由于民间杨家埠木版年画匠人巧妙的色彩饱和度、冷暖及面积安排。

在保证年画中色彩跳跃感及活跃感的同时,将对比强烈的色彩温和地呈现在了人们面前,形成了具有杨家埠特色的木版年画风格。

(三)寓意美。

色彩是一种视觉现象,也是一种与民间传统文化理念息息相关的物理性现象,经常被当作一种象征手段进行外在表现形式延伸、内在色彩性质拓展,逐步被赋予了具有各地特色的文化理念、情感意识形态。

同时通过将色彩与其他事物相关联,也可以概括性的表现创作者的思想情感[10]。

杨家埠木版年画色彩象征性表现与我国传统文化普遍认同方式具有一致性,相较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而言,杨家埠木版年画善于运用纯净的黑色、粉红色、大红色、蓝色、绿色、紫色等色彩,通过随意自然上色,形成了色彩对比强烈而又和谐共存、色彩喧闹而不刺眼的画面,充分展现了杨家埠地域特点及色彩情感形态。

从杨家埠木版年画色彩情感语言视角进行分析,其与杨家埠当地民众价值理念也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

如杨家埠木版年画中常用的红黄两色为我国传统色彩,在民间庙会、婚庆等民俗活动中大量应用,如红色窗花、红黄相间灶神像、红色对联等。

特别是山东省杨家埠经常出现的红黄相间纹样包袱,体现着华贵、富足、欢娱、吉利的思想情感,也象征着民间全部美好事物和景象。

在这一传统理念影响下,红色、黄色就成为杨家埠木版年画主色调。

在新年或者其他节庆日到来之际,通过贴在居室内年画,可以给人们营造一个美好、吉庆的居住氛围。

以杨家埠木版年画典型年画《灶君府》为例,其将红色、黄色作为主色调,配合少量紫色、蓝色、绿色,营造了吉庆、欢娱的感觉,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生活富足、红火的殷切期望。

作为我国黄河流域具有突出农民特色的杨家埠木版年画,根植于民间,凝聚了齐鲁大地上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勤劳智慧,也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美好生活的纯朴情感。

在长时间发展进程中杨家埠木版年画也渗入了我国北方农民的奔放、勤劳、爱憎分明、粗犷、豪爽、幽默的性格特点,是典型的“山东大汉”[11]。

从杨家埠木版年画取材视角进行分析,其主要以反映人民生活、希望、斗争为目标,进行了《门神》《财神叫门》等一系列作品创作。

特别是《赵公明与燃灯道人》(图4)这一幅杨家埠木版堂屋门画,赵公明、燃灯道人分别骑着老虎、公鹿。

燃灯道人具有一只阴阳眼,可以看阴间之事,而赵公明手持鞭子、棍子及其他宝器,可以镇妖除邪,为山东地区民众所喜爱。

如图4所示,在这幅年画制作过程中,杨家埠木版年画匠人将红色作为主色,公鹿、老虎分别以黄色、紫色为主色,蓝色、黑色、红色为点缀,色彩构图对称完整。

不仅保持了人物形象威武雄壮,而且根据人物性格特点,进行了人物脸色、胡色及色彩版面大小的适当变化,充分尊重了民间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趣味习惯。

除此之外,在杨家埠木版年画设色、情调设计过程中,也结合了山东省当地生活环境、人文环境及理念,突出了色彩视觉美感、象征性、寓意性[12]。

以杨家埠木版年画代表作《福寿双全》为例,其主要采用了红色、黄色作为主色调,配合适量绿色、白色。

色彩浓重强烈,具有较为突出的装饰性,同时抓住人物头大的特点进行适当夸张,删繁就简,塑造了健康聪明、慈祥富贵的形象。

这主要是由于山东省杨家埠位于齐鲁大地东部,人口分布较密集,传统民众生活水平较低,房屋低矮且窗户采光不足,这种情况下,贴在居室内的年画只有选择红色、黄色等强烈色调,才可以促使居住在室内的人们看到画面人物轮廓及色彩。

同时《福寿双全》年画也是根据民间流传的“福禄寿”三星故事加工创作的,福寿双全代表了新生和希望,表达了齐鲁地区农民对富裕兴旺、健康长寿生活的美好期望。

五、基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在现代的发展

(一)注重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及保护。

杨家埠木版年画代表了农民在春节或者庆典时祝福纳祥、驱邪避灾的美好愿望,也是“年货”的一种。

这种发展理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杨家埠木版年画提供了销路,但是现代社会的发展促使人们审美水平发生了较大变化,杨家埠木版年画无论从颜色、花样、纸张、质量、销售都与现代人们需求产生了较大差异,使杨家埠木版年画从根本上失去了再度发展的条件[13]。

虽然作为文化遗产,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成长、消亡均具有特定规律,但是杨家埠木版年画这种艺术品的消亡并不意味着艺术的消亡。

因此,针对杨家埠木版年画发展现状,相关人员应以其在艺术层面上的发掘价值、发展前景为切入点,立足特定历史背景,进行杨家埠木版年画材料的整理、研究保护。

如依据戏曲类杨家埠木版年画形式,可以结合杨家埠木版年画中表现的剧种及表情动作差异,向杨家埠木版年画匠人询问年画中不同色彩手法含义及文化内涵,并将其整理成册,以便为后续民间艺术发展创新提供有效指导,促使杨家埠木版年画这一民间美术艺术形式得到应有的尊重。

(二)在继承中创新。

基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创新,不仅包括纯艺术形式的创新,而且也包括实用性创新。

一方面,在杨家埠木版年画色彩艺术纯艺术创新方面,应努力培养一大批艺术素养较高的专业人才,在继承杨家埠木版年画美术色彩传统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审美意识,获得一种在民间美术范畴内的色彩形式[14]。

随后从学术视角入手,进行深入探究,促使其即具有鲜明的齐鲁大地特色,又具有较高的艺术赏析价值。

另一方面,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一种传统民间意识具有年画特有的质朴、稚拙、自然的美感,单纯艺术性创新并不具备经济价值,也无法保证杨家埠木版年画在新时期可持续发展。

基于此,相关人员可以实用性创新为主要目标,将杨家埠木版年画由学术层面的艺术活动向商品形式转化,促使其重新步入现代家庭,进一步拓展杨家埠木版年画发展空间。

如借鉴杨家埠木版年画色彩元素,将山东杨家埠特有的色彩对比手法、色彩面积处理手法引入到陶瓷、刺绣、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装潢或者服装设计中。

甚至可以在服装中直接引入杨家埠木版年画图片,促使杨家埠木版年画同时具备观赏价值及实用价值,为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弘扬发展提供依据。

(三)坚持独特艺术魅力。

以往由于刻板要求及印花局限,杨家埠木版年画线条均匀,版面无空白,紫色、绿色、红色、青色、黄色分布均匀,形成了一种系统的、程式化的表现形式。

如利用红色+黑色,或者红色+白色装饰人物面庞,表现威武雄壮的人物特色。

这种具有杨家埠特色的木版年画表现形式也是一种艺术层面的民族特征、地域特征展示渠道。

中华民族民间艺术隶属于世界艺术领域,只有保持本民族独特的艺术特征,才可以在世界艺术史中具有立足之地。

因此,杨家埠木版年画匠人应坚守艺术传统,利用自身程式化工艺特点,围绕真实生活,创作出具有现代生活特色的作品。

同时在恪守工艺创作程式的基础上,突破以往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方式,利用网络渠道,向全世界传播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的每一个步骤及其相关顺序之间的联系。

利用影音远距离传播代替以往师带徒单一传播形式。

以激发黄河流域人们对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认知及考察杨家埠木版年画工艺、色彩特色的积极性,为具有突出地域风格的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承发展提供充足支持。

六、结语综上所述,中国民间美术色彩是我国古代及现代劳动人民在长时间实践活动中积淀的美学精华,可以为现代中国美术体系完善提供充足资源。

因此,相关人员应将我国民间美术色彩作为民族情感、民族精神传承的主要渠道,深入挖掘以杨家埠木版年画为代表的民间美术色彩中蕴含的民间美术色彩个性魅力,为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得到有效传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建勋.乡土之韵———浅析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J].美术教育研究,2015(9):

12-13.[2]张炼.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J].大舞台,2015(4):

16-17.[3]钱晶.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美学特征分析[J].科技风,2019

(2):

244.[4]曹春雨.论清代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图式特点[J].美术大观,2018(8):

84-85.[5]殷睿,许丹桂.民间美术色彩语言的运用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26

(1):

62-64.[6]王美红.杨家埠木版年画视觉语言研究[D].上海:

上海大学,2017:

55-56.[7]刘卓.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3):

23-23.[8]何静.试论如何将现代平面设计与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相融合[J].卷宗,2015(3):

436.[9]赵娅迪.杨家埠木版年画色彩特点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32(4):

152-156.[10]黄丽霞.论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元素在当代油画中的运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5(8):

100.[11]张彬.中国民间美术色彩与现代茶叶包装的设计思路[J].福建茶叶,2016,38(12):

136-137.[12]刘晓杰.“互联网+”让杨家埠年画走向世界[J].走向世界,2018(5):

100-100.[13]张蕊.论山东杨家埠木版画的文化价值与保护措施[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

23-30.[14]杜建伟.新媒体艺术在山东民俗文化传承中的应用研究———以山东杨家埠木版年画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7(12):

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