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83098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母婴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母婴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母婴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母婴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母婴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母婴行业分析报告.docx

《母婴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母婴行业分析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母婴行业分析报告.docx

母婴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母婴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3月

渠道为王,母婴连锁业态高速成长。

我国母婴消费产业正在迎来高速发展期。

随着产品日渐丰富,渠道对消费者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产业资源开始向渠道端集中,渠道扩张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行业发展的主题。

母婴连锁业态是线下渠道中成长最快的细分领域,我们看好以购物中心为载体的直营连锁模式,建议关注龙头公司。

母婴消费产业蓬勃发展,人口因素和消费升级是主要驱动力。

儿童产业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母婴商品交易规模达2.2万亿元,2010-2016年CAGR达14.2%,且增速持续提升,未来10年或将保持20%-30%的高增长率。

我们认为需求提升的驱动力主要来源于两方面:

一是育龄人口增加叠加二胎政策造成人口出生数量回暖,二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带来消费升级。

产品和服务双升级,渠道融合是趋势。

母婴消费产业围绕孕、婴、童三类群体的衣、食、住、行、用、玩、教等多种需求,品类丰富多样。

我们认为产品品牌化和服务需求提升是未来的两大趋势。

国内母婴商品销售渠道可分为线下和线上两大类。

线下渠道主要包括母婴连锁店、商场/百货、超市等,其中商场/百货和母婴连锁店是主要线下渠道;线上渠道主要包括社区电商、综合电商和垂直电商,以及海淘和品牌官方网店等,其中大型综合电商平台占据绝对优势。

随着产业发展,线上和线下渠道正在趋于融合,未来有望形成全渠道的新零售业态。

母婴连锁业态高速成长,渠道加速集中。

中国母婴连锁市场规模自2006年的18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056亿元,CAGR达21.6%,高于母婴消费行业整体水平。

母婴连锁业态在线下渠道中的份额快速提升。

我们认为这一趋势长期可持续。

从竞争格局来看,目前国内连锁母婴市场集中度较低,龙头公司多以区域性覆盖为主,尚未形成覆盖全国的垄断性优势。

同时,龙头公司正在加大门店布局扩张力度,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从业态发展来看,母婴连锁除了在商品销售方面综合协同性强,还可向多个业务方向延伸,如客户服务、供应商服务、异业引流等。

我们看好以购物中心为载体的直营连锁模式。

爱婴室:

快速成长的直营母婴连锁龙头。

爱婴室是国内母婴连锁龙头之一,定位于中高端市场,以直营门店为核心,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商品销售和专业服务。

招股书披露,2017年公司实现营收18.08亿元,同比增长14.07%;实现归母净利润9358万元,同比增长26.47%,业绩增速呈上升趋势;毛利率和净利率与同行相比均处于领先位置。

门店主要覆盖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四省市,截至2017年末已有直营门店189家,计划未来三年内深耕已入驻区域(新开120家门店),同时开拓广州市场(新开10家门店)。

公司正在进入渠道加速扩张期。

一、母婴产业蓬勃发展,渠道融合是趋势

母婴产业是指面向孕产妇及0-6岁婴童群体,满足其衣、食、住、行、用、玩、教等全方位需求,涉及商品制造、零售、生活服务、教育、娱乐、医疗卫生等多个行业的综合性消费产业体系。

1、人口小高峰叠加消费升级,驱动母婴产业需求快速增长

随着建国后第三次婴儿潮(1985-1997年)出生人口进入育龄,同时叠加二胎政策影响,我国正在迎来新的人口出生小高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出生人口数量达1786万,2017年略有下降。

出生人口数量回暖成为母婴消费需求提升的驱动力之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2017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收入增长带来消费能力提升和消费观念转变,育儿模式更加精细化,同时新的母婴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正在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展。

消费升级是母婴消费需求提升的又一驱动力。

儿童产业研究中心统计,2010年中国母婴商品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万亿元,2016年已经上升至2.2万亿元,CAGR达14.2%,且增长速度呈上升趋势。

儿童产业研究中心预计,2018年中国母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未来10年将保持20%-30%的高增长率。

母婴消费需求有一定的非理性特点,家长对质量和安全性有较高的要求,也有“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因此对价格相对不敏感。

我们认为这导致了母婴产品及服务的价格相对较高,且价格仍然有不断上涨的空间。

通过对以下不同零售业上市公司的毛利率进行比较,我们发现母婴行业的渠道毛利率要高于传统零售业。

2、品类丰富多样,产品和服务需求双升级

母婴产业围绕孕、婴、童三类群体的衣、食、住、行、用、玩、教等多种需求,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品类,从形态上可大致分为产品和服务两大类别。

伴随着消费升级,母婴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我们认为产品品牌化和服务需求提升是未来的两大趋势。

母婴产品的核心关注点是质量和安全性,生产商需要通过品牌背书来获得消费者信任。

越是在发达地区,消费者对于洋品牌和知名大品牌的追求就越明显。

我们认为随着消费理念从一线城市向二、三、四线城市逐级传导,山寨品和小品牌的市场空间可能会越来越小,市场份额有望向知名大品牌集中,母婴产品的品牌化有望成为长期趋势。

根据欧睿国际2015年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国母婴消费市场中吃、穿、用类消费约占90%,娱教类消费约占10%,而发达国家娱教类消费占比较高。

从消费结构上看中国的母婴市场尚属于早期发展阶段,有较大升级空间。

随着育儿观念升级,家长越来越重视育儿过程中的科学性和教育功能,隔代养育的现实也促进了对于育儿指导和教育服务的需求。

我们认为母婴服务消费的比重在未来有望持续提升。

3、渠道为王,线上线下融合是趋势

(1)产品和渠道之间的博弈是所有消费品行业共同的主题

随着母婴产品品类日渐丰富,获取更加便捷,消费者面对众多商品出现更多的选择困难,渠道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

爱婴室招股说明书显示,自2002年起,国内各区域母婴市场格局逐步衍生出新的发展趋势,产业资源开始向零售商手中集中,渠道为王、决胜终端成为许多企业家的共识。

(2)国内母婴商品销售渠道可分为线下和线上两大类

线下渠道主要包括母婴连锁店(如乐友、孩子王、爱婴室等)、商场/百货(如万达广场、大悦城等)、超市(如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等)三大类。

线上渠道除了品牌商自主开发的网店和海淘之外,主要包括社区电商(如宝宝树、妈妈网、育儿网等)、综合电商(如天猫、京东等)和垂直电商(如蜜芽宝贝、麦乐购等)三大类。

同时,随着产业的发展,线上和线下渠道也逐渐向彼此延伸,形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全渠道零售业态。

(3)国内母婴商品渠道以线下为主,线上渗透率逐步提升,但增长趋缓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我国母婴商品交易渠道以线下为主,2015年线下占比约为85%,同时份额逐年下降。

艾瑞咨询预计,随着电商分流,未来线下渠道份额将继续下降,2018年预计降至76%,但下降速度趋缓。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母婴商品线上渠道交易规模为3920亿元,预计未来线上交易规模继续逐年增长,但增速缓慢下降。

这两份数据表明,虽然母婴商品线上渠道渗透率持续提升,但增速已在下降。

我们预计线下渠道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是母婴商品的主流渠道。

(4)商场/百货和母婴连锁店是主要线下渠道

母婴商品线下渠道主要包括母婴连锁店、商场/百货、超市/大卖场及其他渠道。

据罗兰贝格统计,2015年商场/百货的渠道份额最高,约占整体市场的40%,母婴连锁店位居第二,约占31%。

罗兰贝格预计到2020年,母婴连锁店将跃升为第一线下渠道,占据40%的线下渠道份额,而商场/百货的占比将下降至36%。

(5)线上渠道多重发展,综合平台占优势

国内母婴商品线上渠道主要包括综合电商平台、海淘、母婴垂直电商、品牌/官方零售商城和社区电商几大类。

据罗兰贝格统计,2016年综合电商平台以41%的份额占据线上渠道份额第一位,其后依次为海淘、母婴垂直电商、品牌/官方零售商城和社区电商。

从综合电商平台的市场格局来看,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国内线上母婴零售市场中,市场份额前三名依次是天猫(50%)、京东(26%)和唯品会(4%),同时2017Q3天猫和京东的母婴类销售规模的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60%和50%,市场份额向大平台集中的趋势非常明显。

线上线下融合是趋势。

线上线下融合是未来我国母婴行业渠道的发展趋势。

这一趋势可以从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行为两方面来理解。

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来看,伴随着母婴商品种类的丰富和渠道的多样,消费者倾向于为不同的商品选择不同的消费渠道,通过在不同渠道间的切换,来获得更喜欢的商品、更高的性价比和更便捷的消费体验,例如在不同渠道间比较商品和价格,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等等。

罗兰贝格发布的《2016年中国母婴童市场研究报告》中披露的母婴消费者问卷调查显示,有50%以上消费者会选择线上线下结合的购买方式。

因此从消费者体验的角度讲,线上和线下渠道均不可或缺,二者相结合更容易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从企业行为的角度来看,目前线下渠道向线上扩展、线上渠道向线下扩展的双向融合趋势非常明显。

根据易观国际的调查分析,具备多年线下管理经验的传统母婴零售商,如孩子王、乐友等,正在通过线下销售逐渐带动线上发展,开展母婴全渠道布局;而垂直母婴电商正在通过整合线下门店,向更广阔的医疗、教育、旅游、亲子等市场建立连接,开拓更多的消费场景。

目前母婴商品渠道线上线下的双向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

对于线下零售商来说,线上社区建设还相对落后,流量入口单一,用户数据积累不足;对于线上平台来说,由于缺少线下运营的经验,向线下整合也仅限于小范围试水。

两个方向都存在线上线下未真正打通,没有形成有机联动的问题。

我们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商业模式的迭代成熟,未来母婴产品的生产、销售、物流、支付等各个环节有望深度重构,形成以大数据为核心、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母婴新零售业态。

二、母婴连锁业态高速成长,渠道加速集中

1、消费升级推动专业化连锁业态份额提升

根据Euromonitor数据,中国母婴连锁市场规模自2006年的18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056亿元,CAGR达21.6%,明显高于整个母婴市场的增速(CAGR14.2%,前文已述)。

如果考虑到线上渗透率逐年提升,则线下母婴市场增速应低于整体母婴市场增速,因此母婴连锁市场的增长速度相对于其它线下市场更加明显,这表明在母婴线下渠道中,专业化连锁业态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上升。

母婴连锁店逐步替代传统的百货、商超等渠道,是母婴消费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结果,也是消费升级的体现。

背后的原因与母婴商品购买者的消费心理有密切的关系。

首先,消费者对母婴商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要求非常高,同时又很难直接分辨商品的真伪和质量,因此需要渠道方提供一定程度的品牌背书。

母婴连锁店通过统一品牌下的连锁经营,更容易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并由此建立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其次,消费者面对众多的母婴商品,常常需要亲身体验和比较,也需要一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母婴连锁店在提供相关的专业化服务方面更具优势。

再次,消费者对于消费过程的快捷方便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母婴连锁店的一站式购物方式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这方面的需求。

2、竞争格局:

行业相对分散,区域性强

目前国内连锁母婴市场集中度较低,市场较为分散,龙头公司多以区域性覆盖为主,尚未形成覆盖全国的垄断性优势。

从门店数量和规模来看,国内母婴连锁店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全国知名,连锁门店100家以上,单店超过5,000平米,除商品销售外还提供儿童游乐场、游泳、培训等周边服务,如孩子王。

孩子王是国内最大的母婴连锁零售企业,年报显示其2016年营业收入达45亿元。

(2)全国知名,连锁门店100家以上,单店面积小于2000平方米,如爱婴室、乐友中国、爱婴岛、贝贝熊、丽家宝贝等。

据爱婴室招股书披露,这一梯队中有多家年营收超过10亿元的企业,如爱婴室、乐友中国、爱婴岛等。

(3)在局部区域有影响力,门店在100家以下的母婴连锁店。

从覆盖区域上看,龙头公司中,孩子王和乐友中国门店覆盖省市达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