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0982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docx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docx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同时,引导并帮助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内容】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关系;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正确地分析人性自私观点;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正确对待人生环境。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什么是人生?

人为什么活着?

人应该怎样活着?

这是人生观的根本问题。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宝贵的,生命是有尊严的。

决定一个人的生命是崇高还是鄙下,是充盈还是枯萎,关键在于能够正确理解生命、人生的意义。

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人生追求。

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做人的思想基础。

高尚的思想境界是高尚人格的前提,高尚的人格是做人毕生的追求。

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确是一件难事,而且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然而至少我们应为此而努力。

每一个人都具有一定的人生观,并且在人生观的指导下生活。

当代大学生真正要克服人生中的问题,把自己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辩证关系

1、世界观与人生观的涵义

1)世界观:

就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

2)人生观:

是指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它涉及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等问题。

2、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辩证关系

1)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辩证关系:

世界观与人生观在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和社会作用三方面是不同的,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不能以世界观代替人生观

2)人生观受制于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从而形成对人生的理想、态度、人生道路等问题的基本看法。

世界观对人生观的形成以及发展方向都有指导意义。

人生观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它对世界观有积极的反作用。

人生观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对世界的看法,具有科学人生观的人能自觉地接受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二)科学认识人的本质

1、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自然属性是指人的生理结构和自然本能。

如发达的大脑,直立行走,饿了要吃,渴了要喝,性成熟了要生殖繁衍等。

自然本能是人和动物都有的。

2)社会属性,是指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表现为劳动、语言、思维等。

社会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2、人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辩证统一的。

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自然属性受制于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决定着自然属性,从而决定了人的本质。

3、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关系包括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正是现实的社会关系塑造着人们,形成人的本质。

4、人的本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人的本质是不同的。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关注现实的、具体的人,强调把人与人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在历史上变化着的人的本质,是最科学的理论。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社会上流行的“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观点是错误的。

5、对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观点的剖析

1)人的本质就是人的自然属性即人的食欲、情欲、求生欲等。

这种观点客观上势必导致物欲泛滥,把人引导到吃、喝、玩、乐的歧途上去,使人忽视精神、理想上的建树,对于人们确定科学的世界观极其有限。

2)人的本质是自由。

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那种绝对的、无条件的自由,不要任何法律、道德和纪律约束的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

把人的本质视为自由,就是不要任何约束,这种自由是对社会主义法律,道德和纪律的破坏,最终将陷入无政府主义的泥潭。

3)人的本质是自私

首先,这种观点把人性混同于动物的本能,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的自然属性,不理解人的自然属性是社会主义的自然属性人的本质必须从社会属性上看。

其次,这种观点从现实生活中人们都要考虑个人利益的现实出发,推断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个人利益是正当的,即自私则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私有观点,它是指以提取他人或社会的利益来维护和发展个人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它们的区别具体体现在出发是和实现手段的不同。

第三,这种观点认为自私是永恒的、绝对的,凡人都是自私的,这是普遍规律。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一)人生目的与人生观的关系

1、人生目的的内涵

人生目的就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以认识为基础,形成的一种行为指向和结果。

人生目的的形成是以客观现实条件为前提,是主客观条件的有机统一。

2、人生目的的作用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人们心中的目的就象轮船航行的灯塔,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变化和发展的方向。

如,购物这个目的决定着人的行为的方向是商店,工作这个目的决定人的行为的方向是岗位,上课这个目的决定着人的行为的方向是教室。

可见,人们的每个具体目的,决定着人们具体行为的方向。

人生目的就决定着人生的根本方向。

一个人如果树立了为人民大众而活着的人生目的,就决定他的一生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而发展。

周恩来总理早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志在四方”的人生目的。

正是这一正确的人生目的,决定并支配他的一生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真诚爱戴。

2)人生目的决定着人生态度;

3)目的决定着人生价值。

3、人生目的与人生观的关系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

1、反对错误的人生目的

1)利己主义的人生目的

2)享乐主义的人生目的

3)拜金主义人生目的

2、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1、人生态度的涵义

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2、人生态度的类型

1)错误的人生态度

2)正确的人生态度

3、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当一个人对人生观作出了某种明确的选择,实际上就在主要的方面决定了他将如何对待生活,决定了他在实践中将以怎样的方式处理各种人生问题。

反过来,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往往又制约着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一个人如果不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对什么事都显得“无所谓”,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实际上是庸碌无为的人生观的表现。

一个人如果抱着“浮生如梦”,“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混世态度,其背后必然是低俗、庸碌和沉沦的人生观。

一个人如果“看破红尘”,满眼只见烦恼、痛苦和荒谬,以悲怨愤懑、心灰意冷的倦怠态度对待生活,其背后必然是消极悲观的人生观。

与上述情况相反,一个人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敢坚强地战胜困难并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其背后一定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

(二)端正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既制约着一个人对人生矛盾和问题的认识与把握,又影响着一人

的精神状态和人生走向。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人生态度千差万别,有理性的也有非理性的,有乐观的也有悲观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当代中国大学生身处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着难得的人生机遇,也面临着艰巨的人生挑战,在人生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困难,需要端正人生态度。

人生须认真。

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就是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

人生当务实。

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

人生应乐观。

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体现了对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是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

人生要进取。

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以开拓进取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就能不断领悟美好人生的真谛,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要积极进取,不断丰富人生的意义,不能贪图安逸、满足现状、因循守旧、碌碌无为,否则人生就会失去应有的光彩。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一)科学人生观的内涵:

科学人生观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人生目的;以科学务实、乐观向上为人生态度。

(二)科学人生观的指导意义:

1、科学的人生观有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

2、科学的人生观有助于大学生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不良影响。

1)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拜金主义人生观是一种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目的的人生观。

2)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

享乐主义人生观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

人们在辛勤劳作之后享受生活,这是正当的需要,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

然而,如果把享乐尤其是感官的享乐变成唯一目的,作为一种“主义”去诠释人生的全部意义,则是对人的需要的一种偏狭理解,由此确立的人生目的是不正确的。

3)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个人主义人生观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人生观,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上述种种错误的人生观尽管在形式上五花八门,内容上不尽一致,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特征。

其一,它们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反映的都是狭隘的阶级利益,不可能具有无产阶级的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更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其二,它们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它们讨论人生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之私利。

其三,它们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是片面的,夸大了人生的某方面需要,而无视人的全面性和人生的全面需要。

这样的人生观显然是错误的。

同学们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坚决摒弃错误的人生观,选择并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人生的意义,需要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

人们只有找到了自己对生活意义的正确答案,才会自觉地朝着选定的目标努力,以全部的情感、意志、信念去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一)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是一个含义十分复杂的范畴,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在这里,关于“价值”、“价值观”、“人生价值”,均是在哲学语境下使用的。

在哲学中,价值的一般本质在于,它是现实的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某种事物或现象具有价值,就是该事物或现象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成为人们的兴趣、目的所追求的对象。

在日常生活中,价值是人们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如做事说话经常要考虑“值不值得”、“有没有益处”、“美不美”,这里的“值”、“益”、“美”就是一种价值判断。

人们的认识和实践与价值判断密切相关。

当人们从事交往、学习、工作、娱乐、休闲活动时,头脑中就包含着关于这些活动的功用乃至善恶、美丑的某种价值判断。

可见,价值是客体属性和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和效用。

价值来源于客体,取决于主体,产生于实践。

首先,价值来源于客体。

客体作为人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具有满足人的需要的属性;而人把客体作为自己的生存条件,也正在于它能通过实践活动利用客体这一外部环境来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其次,价值取决于主体。

价值虽然来源于客体,但它决不取决于客体,而是在客体属性同主体需要发生一定关系(肯定或否定)时产生的。

没有主体的需要,或者说不同主体需要联系起来,客体就不会有价值。

物质有许多属性,但它只不过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还不是价值本身、价值是通过人这个主体为了谋求物质的一定效用的创造活动实现的。

就是说,主体的活动纳入客体属性之中,客体才产生价值。

再次,价值产生于实践。

价值既不纯粹来源于客体,也不能纯粹取决于主体,而是产生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产生于主体与客体的实践关系中。

在社会实践中,主体与客体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客体和主体相互对象化。

总之,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

思考价值问题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是人们使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达到自觉的重要标志。

(二)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目的,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如何处理生命历程中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付出与收获、身与心、生与死等一系列矛盾,人们总是有所取舍、有所好恶,对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认同什么抵制什么,总会有一定的标准。

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

在关于人生的思考中,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人生目的问题,要以人生的价值特性和对于人生的价值评价为根据。

一个人自觉地追求着自己认定的人生目的,是因为他对自己选择的生活作了肯定的价值判断,认为这样的生活具有或者能够创造价值。

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即人生态度问题,同样要以对人生的价值判断为根据。

一个人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待生活,处理生活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因为在他看来,这样或那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有意义的。

对人生价值的看法,在整个人生观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在深层次上影响、制约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为人们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提供依据。

当代大学生只有

正确地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才能在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创造人生的价值,成就人生的辉煌。

(三)新时期人生价值取向多样化发展

当代中国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变阶段,也即由以“人的依赖性关系”为特征的社会向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社会转变阶段。

在社会转型的矛盾冲突中,不可避免地带来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转型造成的新旧体制的磨合、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使得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人群的利益冲突日益表面化、尖锐化、全面化,突出表现是人们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和矛盾性发展。

1、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就是人们在一定场合以一定方式采取一定行动的行为倾向。

它来自行为主体的价值体系、价值意识,表现为政治取向、功利取向、审美取向、道德取向等不同方面。

人的每一具体行为的取向或定向,都是各种具体价值取向综合作用的结果。

价值取向可分为自发的与自觉的两种类型。

自觉的价值取向是建立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的,主体在作出最终的价值选择前,先全面地、深入地考察、判断一下各种可能性的价值。

也就是说,先考察一下是做还是不做,这样做还是那样做,对谁好对谁不好,是根据什么认为好,是根据什么认为不好,好到什么程度,不好又到什么程度等等,然后再比较一下各种可能性的价值,选出最好的可能——即正价值最大的可能。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能保证所作的判断是全面的、准确的,那也就不能保证根据价值判断而作出的价值取向是全面的。

自发的价值取向事先没有经过周密的价值判断,也就是说,价值取向并不都是根据价值判断而作出的,特别是当不能保证价值判断的全面性、准确性时,价值取向就更不是仅仅根据价值判断来作出的,这时影响价值取向的因素主要是经验和习惯。

由于根据经验、习惯所采取的价值取向是在没有把握确定怎样做最好,怎样做最不好的情况下所选择的价值取向,因此,当出现了根据经验、习惯而作的不同的价值取向时,则很难说到底哪一种取向更好。

另外,在现实生活中,同一个人往往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习惯,从而对不同的问题会有不同类型的价值取向。

例如,同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惯于标新立异,而对另一件事情惯于因循常规。

当年的笛卡尔就曾自称在学术上力求创新,而在日常生活中则满足于循规蹈矩。

价值取向的作用是帮助人们进行价值选择,这不仅体现在对已有的、现存的客体及其属性的选择上,而且包括对理想客体的选择,也就是对于活动目标的选择,人的全部激情、意志和活动过程,无不服从于一定的价值取向。

“目标明确的行为正是在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价值取向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的自觉的、有目的上倾向性的结果。

”可以说,人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就有什么样的价值活动和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人们的思想、行动的成败。

2、新时期人生价值取向多样性的根据。

传统中国社会,过分强调国家和集体利益,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在价值取向上片面坚持整体主义,一切价值客体只有满足社会整体(通常是国家)的需要才被视作是有价值的,个人、家庭、集体的价值取决于是否对整体有利及有利的程度,因而,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实际上只有国家这个唯一的价值主体,也就可视为只有一种价值体系,价值取向从总体上说,是一元的而不是多元的。

在社会转型时期,当代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这种社会经济的重大变革,必然带来社会的全面革新,也必然引起社会价值体系的不断裂变,引起价值主体的变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多元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形成,多元利益主体产生,带来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和生活态度的复杂化,必然促进价值主体

个性化以及价值取向多样化。

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国家是价值主体,个人、家庭和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单位的大量企业(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户)也都是价值主体。

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利益、需要。

虽然国家利益和需要仍被看作是最重要的,但其他各种价值主体的利益和需要并不能归结为或简约为国家的利益和需要,更不能被忽视或弱化。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整体的价值原则对不同个体具有制约和规范作用,但它们毕竟不是所有个体衡量一切价值的尺度。

所有个体都有自己的价值准则,有自己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

因此,由于价值主体的多样性、价值主体的利益需要的复杂性,必然导致社会价值体系和价值取向多元化。

具体来说,其根源在于:

第一,事物发展的多向性。

客观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其发展的方向有多种趋势,因而对主体有多种可能的价值影响。

这种蕴藏在事物内部的多种可能趋向的价值往往相差很大,甚至相反,其结果对主体的利害相差很大,必然给主体提供多向的价值取向。

第二,社会生活的多维性。

马克思主义指出,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观念反映经济政治并为经济和政治服务。

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形式和分配方式并存,不同的经济主体必然在其现存的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中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价值取向属于社会观念体系,因而必然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第三,客体价值的多样性。

价值在性质上有正负之分;在量上有大小之分;在效果上有远期价值与近期价值之分;有对国家和民族的价值,也有集体价值和个人价值;有生存价值、享受价值、发展价值;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政治价值、社会价值、科学文化价值、体育价值、生活娱乐价值等等。

不同的客体,其属性和功能不同,对同一主体且有不同的价值;就是同一客体,其属性与功能也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属性与功能对同一主体的价值也不相同。

凡此种种必然给主体提供多种价值取向。

第四,主体需要的具体性。

主体是生活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现实的人,因此主体需要具有时代性、现实性、具体性。

例如,对于一个饥肠辘辘的人来说,在众多价值物中,他首先选择的是食物;对于一个渴得口干舌燥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水喝,水对他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对于一个干了一天活,疲惫不堪的人来说,休息、睡眠对他最有价值。

有时候,对同一主体,几种情况都有价值,但是不可兼得,只能数利相权取其重;反之,同一主体当遇到几种有害的事情时,则数害相权取其轻。

有时候,有些事,对主体眼前有利,而对长远不利,则应当使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有些事,对国家人民有利,而对个人不利时,则应牺牲个人利益保护国家人民利益,因为对国家人民的价值,大于对个人的价值。

这一切都将使不同的价值主体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人类有史至今,有资料显示已产生了近百亿人,纵观人类历史,有永垂千古的,人生价值根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也有背负千古骂名的。

诗人臧克家说过: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这就涉及到对人生价值的评价问题。

(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作为一种生命存在,既是价值的主体,又可以作为价值的客体。

人生和实践活动作为价值客体,其价值主体便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个体自身,其二是社会。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既可以满足自我的需要,也可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前者属于自我价值,后者属于社会价值。

人生自我价值(索取),是指个人对自我的肯定关系,即个体满足自我需要的关系,作为一定社会关系中活动的个人,他的人生活动必然包含了对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由于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自我价值也是多方面的,如个人对基本生存条件的获得,对自我社会身份的确认和尊重,以及在知识、道德、人格等方面的自我完善等。

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所共有的追求,也是个体进步的动力和表现。

人生的社会价值(奉献)就是个体的人生对社会和他人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是个体人生对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实现和满足,主要表现为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劳动、创造和贡献是人生社会价值的基本标志。

个人对社会来说,是满足社会需要的手段,谁对社会贡献大,价值就大;贡献小,价值就小;没有贡献,就没有价值;如是有损于社会和他人,就只有负价值,就会被社会他人所否定。

正确地理解和处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使两者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是人生进取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人的价值实现离不开社会实践和社会评价,即使是人的自我价值,也必须是得到社会肯定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出来。

个人只有把自己同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积极地为社会和他作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否则,囿于“自我”的封闭圈里,必然处处受阻,陷入无法摆脱的孤独和空虚。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

“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

人们用来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是在评价活动开始前就已经在头脑里存在。

并且,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

例如,一次,两孩子在为各自的妈妈过40岁生日时,都为妈妈买了一样的口红。

一个妈妈认为,孩子的行为很有价值;另一个妈妈认为,孩子的行为造成浪费,没有价值。

同样的一个行为,两个妈妈的评价完全相反的原因在于两个妈妈的价值评价标准不同。

决定评价标准的东西就是价值主体──人的客观需要。

价值标准就是价值主体的客观需要。

人生价值的标准就是人生价值的主体──社会和自我的客观需要。

人生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一定的社会对个人一生的客观需要。

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的人生社会价值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的解放对个人的客观需要应当是人生社会价值的一般标准。

人生自我价值的标准就是自我对个人一生的客观需要,即自我正常健康的存在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就是人生自我价值的标准。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应该怎样活得更有意义,不虚度一生,这就涉及价值与人生问题。

每个人都在进行着自己的人生活动,都在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有没有人生价值,有多大价值?

这就需要对人的人生价值做出评判和估价。

人生价值评价:

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人生价值做出肯定(好、美、合理、高尚)或否定(坏、丑、恶、不合理、卑劣)的认识和评价。

通过人生价值评价,可以认清人生价值的功过是非,从而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度过自己宝贵而有意义的一生。

人生价值评价的形式有四种形式。

第一种,本能的生理反映。

主体人在没有精神作用的情况下,对个人人生活动所做出的价值反映。

这是最低评价。

第二种,心理评价。

以意识的心理水平表达的评价,是不经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