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0965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生物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章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区分血浆、原尿、尿液,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2、描述尿的排出过程。

3、说出排尿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2、通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尿液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2、通过亲情故事,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尿液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确立本节应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数据,观看动画,课件演示等,对设计的问题进行主动思考、小组讨论、自学教材,主动探究,最后自己得出科学的结论。

“尿液的形成”是本节课的难点知识,对此采取让学生分析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中液体成分的不同,提出质疑,然后学生自学进行解疑,在此基础上动画展示尿的形成过程,最后老师点拨释疑。

体现了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识图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预习本节内容,查询、搜集有关肾脏方面的疾病及肾透析的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

1、肾的结构图?

2、肾单位的结构图

3、肾单位中血液的流动过程

课件展示:

肾的结构图和肾单位的组成示意图

 

血液在流经肾单位的时候有什么变化?

与尿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们推测得很好,那么血液流经肾单位时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引出新课。

学生回忆、教师引导,完成知识回顾,学生思考,并在老师引导下得出血液在肾单位中的流动过程:

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肾静脉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知识梳理能力。

为建构下面的新知识即: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作好基础。

展示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读标识标

目标的展示可以让学生明确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提高课堂效率,做到有的放矢。

 

新课讲授:

 

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

 

课外拓展

探究活动一:

血液在流经肾单位的时候有什么变化?

与尿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

比较进入肾小球、肾小囊中的液体成分的变化。

 (单位:

克/毫升)

肾小球中的血液

肾小囊中的液体

90

97

蛋白质

8

0.03

葡萄糖

0.1

0.1

无机盐

0.72

0.72

尿素

0.03

0.03

血细胞

若干

0

探究活动二

肾小囊中中的原尿

尿液

99

95

蛋白质

0

0

葡萄糖

0.1

0

无机盐

0.72

1.5

尿素

0.03

2.0

 

观看动画初步释疑:

精讲点拨总结知识: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探究活动三

下面请泌尿系统结构图,并总结尿的排出过程。

课件展示泌尿系统结构图

 

课外拓展:

过把医生瘾

 

生活链接:

由田世国捐肝救母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尿毒症

 

 

学生讨论完成探究问题一:

1、肾小囊中的液体与肾小球中的血液成分有哪些异同?

2、肾小囊中液体来自哪里?

3、由此推测肾小球和肾小囊的内壁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完成探究二中的问题

1,比比较尿液与原尿成分有什么不同/

2,推测原尿中减少的成分都去了哪里?

与什么结构有关?

 

观看动画,让学生整体感知尿液的形成过程

 

学生观察泌尿系统结构图,讨论完成问题:

1,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2,尿液的排出路径是怎样的?

3,排尿的意义?

 

总结尿的排出过程。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让情感得到升华,并意识到泌尿系统卫生保健的重要性

 

让学生对数据不仅要横向比较,也要从纵向进行比较。

这样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分析、提出问题,这是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

 

观看尿的形成动态图,使学生将实验数据和肾单位的结构特点结合起来分析,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尿的形成有初步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起到一个强化理解的作用,突出尿液形成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

 

同样是通过问题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

 

通过阅读亲情材料,达到情感升华的目的。

同时也意识到泌尿系统卫生保健的重要性。

知识整合

迁移应用

迁移应用:

A类:

1、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150L,而每天的尿量仅为1.5L左右,原因是()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膀胱的储尿作用D汗腺排出了很多的汗液

2.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是因为()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是间歇的B输尿管有作用C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膀胱有暂时储尿功能

3.血浆成分和原尿成分相比是原尿中没有____________;原尿和尿液成分相比尿液中没有________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要及时互纠。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这一环节的设计促进了知识的整合、迁移和应用。

 

板书设计:

第一节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一、尿液的形成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二、尿液的排出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三、排尿的意义

1、排出体内的废物。

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3、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第四章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第2课时

学情分析:

一,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于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并不清楚,学生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掌握,直接影响对这节课的学习,一定要对上节课肾的结构和肾单位的结构进行复习,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一学生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所以要注意多以直观图片来进行教学,便于学生接受和记忆。

三,初一学生多是被动接受知识,分析问题能力较差,所以要注重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得出结论能力的培养。

第四章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第2课时

效果分析:

1,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小组合作,动画播放,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2,采用了学生探究模式来组织教学,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通过老师不断点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得出问题答案,积极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努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的成功感得到满足,如过把医生瘾等,增长其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学会关注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4,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充足,情感交融,合作和谐,教与学的气氛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优化。

第四章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济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生物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章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呼吸、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是直接参与新陈代谢四部分之一,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于尿的形成,教材通过资料分析的形式重点讲述了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

关于尿的排出,课文中通过图片形式直观展示了泌尿系统的组成,让学生更好理解泌尿系统各器官的功能以及尿液排出的过程。

第四章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第2课时

评测练习

必做部分:

1、肾小球内流动的液体是(     )

A、 血液     B、 血浆  C、 原尿 D、 尿

2、人体排出的尿液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无机盐B、水C、葡萄糖D、尿素

3.尿液排出体外的正确途径是 ( )

A.尿道→输尿管→肾盂→膀胱B.输尿管→肾盂→膀胱→尿道

C.膀胱→肾盂→输尿管→尿道D.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

4.健康人的原尿在流经肾小管时,能够全部被重新吸收回血液的是( )

A.无机盐B.大分子蛋白质C.葡萄糖D.水分

3.肾脏中形成尿液的结构是()

A.肾小管B.肾小球C.肾单位D.肾小囊

4.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动的血液分别是()

A.动脉血静脉血B.静脉血动脉血

C.动脉血动脉血D.静脉血静脉血

5、(2004年菏泽中考)在下列血管中含尿素最少的血管是()

A、入球小动脉B、出球小动脉C、肾动脉D、肾静脉

6、健康人每天大约形成1.5升尿,而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50升,造成尿和原尿如此大的差距,原因是()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膀胱有暂时储存尿液的功能D、汗腺排出汗液的作用

选做部分:

7.

尿液的形成过程

上图是尿液形成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代号所示的名称

①②③④⑤

(2)在①和②内流动的物质是,在③内流动的物质是[],在⑤内流动的物质是[]。

(3)㈠表示过程,㈡表示过程。

⑷.在㈠过程中,血液中除

和外,其他成分都能透过肾小球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内;在㈡过程中,原尿中全部的,大部分和部分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

第四章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第2课时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由复习肾脏结构入手了解尿液产生的全过程进而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特点,这也充分体现了生物学教学特色。

2.本节课的设置是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通过降低问题难度,层层深入,将各知识点有机的串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显教师的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大家一起讨论推测得出的,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的小组学习讨论中,需要确保学习的高效性,讨论的有效性和课堂的有序性,避免过多意外因素,但学生讨论中有点过于过于依赖课本,而忽略了对数据自身的分析,这样使得讨论缺乏有效性。

4.小组合作的习惯没有养成,还得继续培养,在以后的课堂还需要多注意。

第四章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第2课时

课标分析:

知识目标:

1.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能力目标

1.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作出推想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2.体验肾脏结构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1.尿液形成两个过程,

2.尿液的排出过程

教学难点

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

难点的突破

1.通过探究活动一二,得出尿液的形成经历了过滤和重吸收等两个生理过程。

2.通过动画演示“尿液的形成”将过滤和重吸收两过程形象化,便于学生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