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心理健康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0713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9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案.docx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心理健康教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案.docx

五年级心理健康教案

男女交往有分寸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男性与女性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

二.能力目标

能够辨别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早恋”,能够运用理智调控与异性同学交往中的情感问题,能够正常和有分寸地和异性同学交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愿意与异性同学交往,尊重异性同学;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的爱慕的情感,愿意反思并正确把握情感问题;选择并初步形成有关友谊的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有分寸进行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

教学难点:

辨别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早恋,提高异性交往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主要讲了一般同学之间的交往问题,我们明白了只有积极与同学交往,妥善处理友谊问题,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男女同学如何开展交往,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和友谊,学会用适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讲授新课:

一、让我们荡起双桨

1、我的风采

展示运动场上本班男女生各自拼搏的情景及集体项目,让学生感觉班级荣誉的获得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2、哑剧表演

〈一根针、一颗钉〉

情景:

在初二的劳动课上,大男的衣服刮破了,需要用针缝一下。

大男极不熟练的

穿针,不小心扎了手。

小女的凳脚松了,需要钉个钉子。

小女笨拙的用榔头敲打,不小心打在了手上。

唉,他们两个无奈的摇了摇头。

问:

小女和大男该怎么办呢?

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男女生因性别角色的原因,他们有各自擅长的一面。

3、王婆卖瓜

男女同学轮流各自说说优点,要求实事求是、流利、不重复、有秩序。

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对方的优势,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努力做到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和谐相处。

4、实话实说

要求学生明确男女生应怎样进行交往。

(1)分析两种极端的交往方式。

a.鸿沟式交往:

男女生井水不犯河水,用“那帮男生”、“那帮女生”称呼对方。

(男女生交往应互相尊重)

小雅从不敢和男生说话,不可避免时非得叫其她女同学帮忙。

(男女生交往应落落大方)

b.过分亲密式交往:

小利和大伟经常避开其他同学单独交往,很少参加班级集体活动。

(男女生交往要注意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二、把握青春把握情感

1.体会青春滋味

一天,小利终于收到大伟的一封信,说出了小利想说但一直不敢说又盼着大伟说的话。

问:

他们互相喜欢是不是一种错?

他们的感情能进一步发展吗?

(1)请每组分别从父母、老师、同学的态度和评价,对他们学业的影响,时间和精力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加以说明。

(理性的分析)

(2)看、说、尝。

展示一些生的香蕉、芒果、杏子要求学生描绘其外观,并邀请几位同学尝一尝后说出其味道。

(感性的认识)

(3)总结:

青春的滋味有时就象这些未成熟的水果,过早的去尝试,我们感受到的只能是涩味。

欣赏:

把我连同青春的心事一块儿,尘封进那粉红色的记忆吧。

(学会等待、学会冷处理)

我不想让自己的小船过早的搁浅,所以,请收回你热烈的目光。

(学会拒绝)

2.防身有招术

当我们在和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还要学会保护自己。

1、诗经云:

谦谦君子,大家闺秀。

——我们要保持庄重

2、面对异性的邀请,我们要保持警惕。

3、受到异性的侵害,我们要沉着应对,机智求救。

 

社会大课堂

【主题说明】

诱惑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有两个不同的方面。

一方面,它给学生的发展设置了障碍;另一方面,它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有助于提升学生抗诱惑的能力,使之变得更加坚定。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自觉或不自觉的关注,助长了孩子们娇生惯养的习气。

面对身边的各种诱惑,大部分学生自控力较差,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

增强拒绝诱惑的自觉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顽强意志力的形成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懂得拒绝不良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

2、情感目标:

增强拒绝诱惑的自觉性,激发学生战胜不良诱惑的信心。

3、行为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抵制诱惑的能力,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懂得拒绝不良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

难点:

培养学生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节

目标

过程

建议

观察岛

(热身暖心)

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解读教材中观察岛中的图片(有条件可以多媒体呈现),紧挨着的两间房,一个男孩正在自己的书房里写作业,隔壁小朋友正在玩电脑游戏,游戏声音很大,传到了写作业的男孩书房里。

提问:

如果你遇到类似的诱惑,会有什么反应?

2、鼓励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

3、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导入本课课题。

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

活动营

(体验分享)

通过正反两个事例引导学生懂得应该拒绝不良诱惑,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活动一:

你怎么看

1、根据教材中的活动一设置情境让学生表演。

提问:

对小强的行为,你怎么看?

对你来说,最难抵抗的诱惑是什么?

2、请学生交流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总结:

当你对某事物有欲望时,它对你来说便成了诱惑。

在我们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诱惑,我们要向小强一样正确认识学习和娱乐的关系,培养自控能力。

活动二:

小丽的烦恼

1、组织学生根据教材中活动二的内容分小组讨论:

你是否赞同小丽的行为?

为什么?

你会给小丽哪些建议?

2、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及时给予反馈。

3、将学生提出的建议进行整理归纳并在黑板上板书。

4、教师总结:

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

抵制不良诱惑,就是要在没有别人监督的时候,严格要求自己,克制自己的冲动,约束自己的行为,抑制自己的欲望,不做自己想做而不应该做的事情。

1、学生分享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识别不良诱惑。

2、本环节用时约20分钟。

分享屋

(总结提升)

归纳出抵御不良诱惑的方法。

培养自制能力

1、小组交流讨论:

面对不良诱惑,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哪些?

2、鼓励学生交流分享自身抵制诱惑的方法,教师提炼后在黑板上板书。

3、教师总结: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诱惑,美好的诱惑能激励我们去追寻、去奋斗,不良的诱惑会腐蚀我们的思想,使我们成为诱惑的奴隶,在诱惑面前,我们应该:

正确认识自己的需要,满足那些合理的需要,抵抗那些不合理的需要,认清不良诱惑带来的危害。

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自控能力。

1.总结归纳一定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

2.本环节用时约10分钟。

拓展园

(拓展延伸).

强化学生对抵御诱惑,培养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视

1、教师讲述心理学实验(有条件可用多媒体出示:

糖果试验)。

提问:

如果你是实验中的小孩,你会怎么做?

这个糖果实验给你哪些启示?

2、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3、心理引导:

试验表明,人在童年时期的一个小小行为,会慢慢演变为人在方方面面的情感和社会能力的一部分。

人在一生中,许多大大小小的成就,都取决于人的自我控制和抵御诱惑的能力。

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有兴趣。

2、抗拒诱惑的自制力是否有一定增强。

【练习题】

1、我受到过的诱惑,带给我的影响是。

2、我成功抵制的诱惑是,我是这样做的_________

【教学参考素材】

测测你的自控能力

(l)寒冷的冬天,你每天都能按时起床吗?

()

(2)你会经常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吗?

()

(3)你总是提前花完一周的零花钱吗?

()

(4)正做作业时,朋友叫你去玩,你会去吗?

()

(5)你能完成自己制订的学习计划吗?

()

(6)老师不在教室的时候,你能认真学习吗?

()

(7)老师在讲课,但你还有一本小说未看完,你会聚精会神地听课吗?

()

(8)“这是最后一次了。

”这是你常用的口头语吗?

()

(9)期末,同学们都在紧张地复习,这时电视台播出你喜欢的电视剧,你会看吗?

()

(10)当你心情烦躁,啥事也懒得做时,还能坚持把当天的事情完成吗?

()

选择“是”得1分,“否”得0分。

说明:

总分在0-5分的同学,自制能力较强;总分在6-10分的同学,易于向诱惑屈服,自控能力有待提高。

要加油哦!

你是多少分呢?

【心理学背景知识】

一、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是儿童自我控制的表现之一,反映的是一个孩子在面临种种诱惑时,能否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控制自己的即时冲动,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延迟满足不仅是儿童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和最重要的技能,也是儿童社会化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成分,更是伴随人终生的一种基本的、积极的人格因素,是儿童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

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儿童,未来更容易发展出较强的社会竞争力、较高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具有较强的自信心,能更好地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压力和困难;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更能抵制住即刻满足的诱惑,而实现长远的、更有价值的目标。

而如果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在未来发展倾向上则缺乏上述品质,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放学后贪玩不回家、贪睡懒觉不起床等;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出现心理问题的人也相对较多;进入青春期后,在社交中容易羞怯、退缩、固执,优柔寡断;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就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

二、经典实验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Mischel)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间幼儿园开始的。

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儿童爱吃的棉花糖。

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

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

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

有的孩子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孩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

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

“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

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

 

有话好好说

【主题说明】

情绪会影响人们的个性发展,影响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还会影响人们的认知思维水平。

当代心理学将情绪界定为以生理唤醒水平、表情和主观感受的变化为特征的心理现象。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生理状态是否满足自身需要的认知评价结果。

情绪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其诱发的心理体验和行为反应往往不受主体支配和控制,由此导致的结果则呈现出明显的好坏与优劣。

从发展心理学来看,小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对情绪状态的识别能力、对情绪表达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情绪产生的因果推理能力)处于平缓而渐进的发展阶段,不同能力发展并不均衡,尚未达到成熟水平。

对小学生情绪引导的心理健康课显得尤为必要。

本课的设计旨在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媒介,指导学生找到调节情绪的妙方,学会笑对人生。

整个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参与、多感悟,力求学生自悟自得,体现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烦恼时能够自我调节情绪,以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随着活动与情境的不同,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2.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体验不同的情绪,学会甄别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接纳自己暂时的消极情绪,分享自己的积极情绪。

3.行为目标:

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掌握一些调节消极情绪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自己的情绪,分享自己的积极情绪,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

难点:

掌握调节消极情绪的方法,调适自己的心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PPT,视频资源,纸杯,卡纸做的大树、太阳和雨露等。

学生准备:

小卡片、笔等。

调整学生座位,留出活动空间。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节

目标

过程

建议

观察岛

(热身暖心)

学生通过观看运动会比赛的视频,感受自己产生的不同情绪,引出主题。

1.教师指导语: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大家要注意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

2.播放运动会比赛的视频。

3.学生认真观看,感受自己的内心变化。

4.请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心理引导:

从感知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人有不同的情绪。

1.可以用其他视频材料替代。

2.此环节用时约8分钟。

活动营

(体验分享)

学生通过活动,感受自己的情绪变化,并能分析自己情绪变化的原因,甄别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提炼出调节情绪的方法。

活动一:

搭高塔

1.导入:

现在,我们也来一场比赛,感受一下赛场的氛围吧!

2.教师宣读游戏的比赛规则。

3.分小组开始游戏,每组建议5人左右,每人都要搭一次。

老师给每组派一名学生当裁判,负责计时并督促按照规则开展活动。

比赛重复进行两次。

4.游戏结束后,统计各小组所用时间。

5.学生交流游戏过程中各自产生了哪些情绪。

6.在学生自己准备的小卡片上写出自己的情绪。

活动二:

我的情绪卡片

7.请同学在“情绪树”上贴上自己的情绪卡片。

8.说一说哪些情绪是积极正面的,哪些情绪是消极负面的。

心理引导:

每个人都可能产生积极情绪,也可能产生消极情绪,我们可以分享积极情绪带来的美好,也可以接纳消极情绪带来的困扰,并学会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

1、1、搭高塔游戏规则:

(1)比赛分两次进行(也可只做一次),老师发出“开始”指令,计时开始。

(2)要求人人参与,每人依次拿着纸杯一个一个往上搭,最下层放11个纸杯(或更多)。

(3)两次比赛结束后,搭的塔又高又直,用时最短的小组,就是获胜组,获得一份神秘的礼物。

2、此环节用时约20分钟

分享屋

(总结提升)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提炼以及老师的提示掌握一些调节消极情绪的方法,让自己多一些快乐。

1老师总结:

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会一路伴随我们,积极情绪会让我们如沐阳光,消极情绪会让我们如入雾霾,所以当你心情不好时,有必要及时调节情绪。

2.鼓励学生说说自己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3.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当心情不好时,可以试试以下几种方法,让自己快乐起来。

(1)寻求社会支持。

向老师、父母、朋友等寻求帮助与支持。

(2)合理宣泄。

通过运动等释放压力、烦闷、苦恼和愤怒等情绪。

另外,大哭一场,也能缓解委屈、悲伤等情绪。

(3)转移注意力。

例如,当要求暂时得不到满足、面临恐惧、害怕时,玩玩游戏、唱唱歌,想一些有趣或开心的事。

(4)采用合理的方式消除挫折来源,摆脱困境。

2、读一读调节情绪的方法。

心理引导:

巩固所学知识,从感性的了解转化为理性的认识,使学生把知识内化。

1.教师总结提炼调节消极情绪的方法后,一定要告诉学生:

相信自己能做情绪的主人,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

2.此环节用时约10分钟。

拓展园

(拓展延伸)

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能用学到的方法调适自己的情绪。

1.设计一周情绪测试表。

请学生将一周的情绪记录下来,选择每天感受最深的情绪,在表格的空白处画上心形。

可以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最后根据表格统计一下,看看自己在这一周里,哪种情绪最多。

2.建议学生课后做一做健康情绪测试,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

心理引导:

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调节消极情绪。

1.讲解测试方法,告知相关情绪测试的网站。

2.此环节用时约7分钟。

【活动反馈】

本堂课由对情绪的认识、体验、调节的不同环节组成,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上视频的观看,游戏活动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通过感悟自己的情绪变化,知道在成长的道路上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会一路相随,要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并学会调试情绪的一些简单方法,做情绪的主人。

教师从基于理解学生的前提出发,真诚地与学生对话,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积极与消极情绪,老师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更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练习题】

1.在日常生活中,你表现得最多的情绪是

A.高兴B.忧愁C.愤怒D.快乐

2.当你生气时,你会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

【教学参考素材】

一、一周情绪测试表

时间

快乐

喜爱

害怕

气愤

……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天

二、小学生调节情绪的方法与策略

1.寻求社会支持,尤其是重要他人的支持。

向老师、父母、亲戚、同伴等寻求帮助和支持,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寻求对象是父母,高年级学生则主要转向同伴。

2.自我安慰。

以自我为导向的安慰行为或语言。

运动、吃零食等。

3.回避。

避开引发消极情绪的情境,或是面对问题、挫折“不作为”。

4.合理宣泄。

大胆、自然地表露自己的情绪,通过激烈运动、宣泄室相关设备等释放压力、烦闷、苦恼和愤怒等情绪。

5.替代。

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外显活动。

例如,当要求暂时得不到满足、面临恐惧、害怕时,游戏、玩玩具、唱歌、想其他有趣或开心的事。

6.问题解决。

采取可能的适应性行为和手段消除挫折来源,摆脱困境。

例如,受委屈时,通过表达和澄清事实来保护自己;通过努力学习、提高成绩来消除因学业不佳带来的羞愧和沮丧。

7.认知重评。

改变对潜在情绪事件的理解,重新评价自己处理事件的能力,由此调节该事件所诱发的情绪体验。

研究表明,当小学生知觉到的情绪情境为可控时,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应对,应用寻求社会支持策略、问题解决策略等,直接解除刺激对情绪的压力,有助于心理健康;而当小学生知觉到的情绪情境为不可控制时,以情绪为中心应对情境,通过应用回避策略、替代策略或认知重评策略等,改变主体的认识或行为而降低情境对情绪的消极影响,进而有利于心理健康。

【心理学背景知识】

Gross情绪调节两阶段过程模型。

情绪调节是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展开的,在情绪发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情绪调节。

Gross根据情绪调节发生在情绪反应之前或情绪反应之后,把情绪调节分为先行关注情绪调节和反应关注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发生在情绪反应激活之前,称先行关注情绪调节,情绪调节发生在情绪已经形成、情绪反应激活之后,称反应关注情绪调节。

Gross把情绪调节策略归为两大类:

即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

认知重评从认知上改变个体对情绪事件的理解,从而改变其情绪体验,属于先行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

表达抑制是指对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进行抑制,该策略调动了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但仅仅控制了情绪的表达,改变了外部情绪表现,情绪体验并没有因此改变,属于反应关注的情绪调节策略。

该模型强调一般情绪调节过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老师您听我说

【主题说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学生也不例外。

五年级学生已经处于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的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情绪体验较为强烈,在生活中面临着来自身体变化、学业压力、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很多烦恼,而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还比较差,如果不及时倾诉、沟通,让烦恼释放出来,很容易形成消极情绪,导致性格上的偏差,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节课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从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正确对待自己的烦恼,学会与人沟通,从而达到缓解紧张情绪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到:

烦恼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释放烦恼能帮助我们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

2、情感目标:

学生在倾诉烦恼的过程中,感受到沟通后的轻松与快乐,从中体会“倾诉”在缓解、抑制消极情绪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而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成长。

3、行为目标:

学会倾听、倾诉烦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向自己信任的父母、老师、朋友倾诉生活中遇到的诸多烦恼。

难点:

体会“倾诉”在缓解、抑制消极情绪的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课前准备】

1、教学PPT。

2、小调查:

平时学生遇到最多的烦恼是什么。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节

目标

过程

建议

观察岛

(热身暖心)

1、让学生知道,烦恼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2、初步感知烦恼对情绪的影响。

1、教师导语:

同学们,课前老师在班上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烦恼如影随形,让人心情烦躁。

想知道大家平时遇到的最多的烦恼是什么吗?

请跟我来:

欣赏情景剧“我的烦恼”。

2、学生认真看图:

四副图呈现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3、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你有以下烦恼吗?

面对这些烦恼你有什么感受?

4、除了以上烦恼,你还有哪些烦恼?

你是怎样化解的?

1、情景剧的内容一定体现本班学生的实际。

2、要让学生看懂每幅图的内容。

时间:

 5分钟

活动营

(体验分享)

使学生学会倾诉,并能够在倾诉烦恼的过程中,体会沟通后的轻松与快乐。

活动一:

我的烦恼告诉你

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思考题:

最近令你烦恼的事情有哪些?

这些烦恼给你带来怎样的影响?

2、分组交流,明确活动要求:

全班随机分成四个小组,组员们选出自己最信任的组长,每位组员分别向组长倾诉自己内心的烦恼和困扰,组长记录组员的烦恼。

3、组长梳理烦恼。

4、心理引导:

倾诉可以让心情愉悦轻松。

1、在推选组长时,教师可提出适当的建议。

2、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巡视,适时指导。

时间:

 10分钟

深刻领悟“倾诉”对缓解、化解烦恼的积极作用。

活动二:

让我帮你解烦忧

1、组长原地不动,组员互换。

组员离开自己原来的位置,找到新的组长。

2、组长带领新组员对上一组组员的烦恼和困扰进行解答:

如何减轻(或化解)这些烦恼?

3、组长对解答进行整理后,进行组内小结。

4、各组长在全班交流分享。

5、心理引导:

倾诉烦恼可以获得他人的帮助,有效的减轻,甚至消除烦恼带来的焦虑、烦躁。

1、在对烦恼和困扰的解答过程中,教师可适当指导。

2、在全班交流分享环节,教师要在小组长归纳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完善。

时间:

10 分钟

分享屋

(总结提升)

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接受、面对生活中的烦恼。

懂得倾诉烦恼会让我们获得帮助,分享到智慧,会让我们更健康的成长。

1、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写一段感悟。

2、自由分享感悟。

3、教师总结提升。

4、心理引导:

学会倾听、倾诉,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1、感悟的内容教师可做适当提示。

2、分享感悟时一定要学生自愿。

3、及时点评、肯定学生的发言。

4、教师总结时,可引用书上的原文,建议以配音朗诵的形式。

时间:

10 分钟

拓展园

(拓展延伸)

 

强化分享烦恼的快乐与幸福。

1、制作一个烦恼留言簿,挂在教室的一个小角落。

当你有烦恼时,可以将烦恼写在留言簿上,也可以帮其他同学化解烦恼。

2、回家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聊一聊、问一问他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烦恼,用什么方法消除了这些烦恼。

从他们的回答中,你也许能学到更多消除烦恼的好办法。

3、心理引导:

分享就是收获。

1、对于烦恼留言簿的制作,教师可以做一些具体的要求,如这个留言簿是针对个人的,还是针对全班的等。

2、要求每个同学都制作,并在班上进行评比,做的最好的可作为班级烦恼留言簿。

3、这两个内容可在课后完成。

时间:

 5分钟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