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十课《过秦论》练习题学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0335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十课《过秦论》练习题学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十课《过秦论》练习题学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十课《过秦论》练习题学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十课《过秦论》练习题学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十课《过秦论》练习题学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十课《过秦论》练习题学生.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十课《过秦论》练习题学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十课《过秦论》练习题学生.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十课《过秦论》练习题学生.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十课《过秦论》练习题学生

10.过秦论

贾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作者简介: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

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

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

20多岁时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提升为太中大夫。

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

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

死时仅33岁。

他的政论散文《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

他的文章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

其文章,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

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背景简介:

春秋以来,战乱频仍,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

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

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

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

新建立的西汉政权,府库空虚,财政困难。

史载当时:

“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人民很需要休养生息。

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借“过秦”以“规汉”,主张施行仁政,“与民休息”。

 

《过秦论》巩固练习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A.膏腴(yú)  藩篱(fān)  崤山(yáo)  蒙恬(tián)

 B.逡巡(qūn) 锋镝(dí)  蹑足(niè)  墨翟(zhái)

 C.谪戍(zhé) 鞭笞(chī)  黔首(qián)  囊括(nánɡ)

 D.隳名城(huī) 户牖(yǒu)  棘矜(jí)  赢粮(yín)

2.下列句子中书写全对的一句是()

 A.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候。

 B.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D.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3.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

吝惜。

 B.委命下吏命:

  命令。

 C.才能不及中人    中人:

平常的人。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作难:

起事、首倡。

4.下列哪一项不含通假字()

 A.蒙故业,因遗策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百有余年

5.对下列各句划线字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①天下云集响应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囊括四海 ⑧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制:

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

 B.后人常用“陶朱”作为富人的代称,陶朱就是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

 C.敲扑是古代的刑具,长的叫“敲”,短的叫“扑”。

 D.秦时,“山东”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侯国。

7.选出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句中划线词的运用解释正确的一种()

 A.句中加点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B.加点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富。

 C.加点词的意义都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富。

 D.加点词的意义都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富于变化,避免雷同,读来无呆板之感。

8.下面一组翻译中哪一句最准确()

 A.振长策而御宇内

 译:

举起长鞭来驱赶天下诸侯。

 B.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译:

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

于是派蒙恬去筑守像篱笆一样重要的长城。

 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译:

收集天下的军队。

把他们集中到咸阳,让他们销毁兵刃和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

 E.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译:

(秦始皇)凭借华山和黄河,把他们看成城墙和护城河,占据着这亿丈高的华山城堡,其下又紧靠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自以为就十分牢固。

9.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然秦以区区之地       D.以为桂林、象郡

8.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

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

巩固提升

1.《过秦论》是西汉文学家____________写的一篇史论文,所谓“过秦”,即____________。

作者以秦王朝不义而亡的史实,借古讽今,以讽汉文帝施行仁政,防止重蹈秦始皇因施行暴政而迅速灭亡的覆辙。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崤函(yáo)     囊括(kuò)    拱手(ɡǒnɡ)     要害(yào)

B.合从(zònɡ)逡巡(qūn)遗镞(zú)鞭笞(chī)

C.藩篱(fān)锋镝(zhé)劲弩(nǔ)瓮牖(yǒu)

D.墨翟(dí)行伍(hánɡ)万乘(chénɡ)作难(nàn)

3.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

(2)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3)东割膏腴之地(      )(4)蒙故业,因遗策(      )

(5)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6)逡巡而不敢进(      )

(7)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8)将数百之众(       )

(9)蹑足行伍之间(       )(10)揭竿为旗(       )

4.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才能不及中人古义:

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

______________今义:

______________

5.史论文是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你读过本文后,能大致说说本文作为一篇史论文,其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作者是如何来进行论证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为了论证这一中心论点,文章的前半部分极力渲染,铺写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赫赫之威。

从双方攻守之势的对照中,突出所向披靡的力量,也隐含其的败因。

文章的后半部分通过多组,揭示了秦从极盛而一统天下到迅速的历史事实,突出了“”这一中心,说明的向背决定了历史前进的方向。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B.而倔起阡陌之中

C.蹑足行伍之间D.百有余年矣

7.请选出句中没有词的活用现象的一项(  )

A.会盟而谋弱秦B.追亡逐北C.天下云集响应D.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8.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B.委命下吏

C.铸以为金人十二D.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9.对比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一种论证方法,请简述对比手法在本文中所起的作用。

为了使文章主旨鲜明显豁,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作者无论在叙述还是在议论时,都采用了带有夸张意味的对比手法,使矛盾更为突出,观点更见鲜明。

总起来说,文中有三个方面的对比:

一是与对比,二是与对比,三是

与的对比。

其实力的大小可以用“<<<”来表示,可结果就是最弱小的打败了最强大的秦朝。

文章通过层层深入的对比,使得结论也越来越清晰,作者一个“何也”,终于把焦点逼示出来——“”,这就是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结论之所在。

如此结论如金石掷地,铿然有声;又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更如磐石置地,不可移易。

9.

(1)战国四公子:

齐国__________(姓__________名__________)、赵国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楚国__________(姓__________名__________)、魏国__________(姓__________名__________)。

(2)先秦著作中经常提到的“关东”指__________ 以东,“山东”指    以东,“河南”指__________以南。

“百越”指古代__________族居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统称百越,也叫__________。

(3)“黔首”是__________朝对百姓的称呼,“氓”“隶”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泛指下层人民。

“七庙”是__________的宗庙。

11.文章从五个方面介绍陈涉,请用五个词语依次概括。

(不能用原文词语。

、、、、、

 

12.请用课文原话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用哪句话揭露秦始皇政策的实质?

哪几句写他的对外政策?

哪几句写他的对内政策?

实行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2)在写陈涉起义一段中,作者用哪些话分述陈涉社会地位低、才能不足、发难时兵员不多和武器简陋?

哪句话概括了起义的结果?

(3)结尾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将陈涉和九国之师作了对比?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是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的?

(4)从后三段中找出三组骈句。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13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3.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8分)

(1)迁徙之徒也(     )

(2)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

(3)斩木为兵(     )(4)赢粮而景从(    )

14.“行伍”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15.陈涉的三个不利的方面依次是: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一个有利的方面是:

(都用自己的话概括)

16.这段话中共有五个“而”,请分别指出其意义和用法。

(10分)

(1)而迁徙之徒也:

(2)而倔起阡陌之中:

(3)转而攻秦:

(4)赢粮而景从: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7.下面是有关“基因地理”项目的报道,请说明该项目的研究途径和最终成果。

(6分)

  一项名为“基因地理”的全球科学研究计划在北京启动。

来自10个国家的人类遗传学家,将用5年时间共同探寻人类在地球上的迁徙史,并绘制一张尽可能详尽的人类迁徙地图。

如果说10年前启动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关注人类的公共信息,那么“基因地理”项目则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遗传差异。

已有的遗传学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非洲。

随着人们的流动和杂居,人的基因会发生变异,分析测试特定地区人的基因样本,可以找到他们遗传基因的不同特征,从而发现人类的迁徙轨迹。

(1)研究途径(不超过24个字)

(2)最终成果(不超过12个字)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

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

稍长,博通古今。

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

以文学闻于时。

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

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

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议者。

人号其里曰君子乡。

洪武初,修《元史》,召鲁为总裁官。

史成,赐金帛,以鲁居首。

乞还山,会编类礼书,复留之。

时议礼者蜂起。

鲁众中扬言曰:

“某礼宜据某说则是,从某说则非。

”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鲁让曰:

“袭帕误耳,纳贡称籓而不奉正朔,于义何居?

”使者谢过,即令易去。

安南陈叔明篡立,惧讨,遣使入贡以觇朝廷意。

主客曹已受其表,鲁取副封视之,白尚书诘使者曰:

“前王日熞,今何骤更名?

”使者不敢讳,具言其实。

帝曰:

“岛夷乃狡狯如此耶!

”却其贡。

由是器重鲁。

五年二月,帝问丞相:

“鲁何官?

”对曰:

“主事耳。

”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

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

吏部持典制,不之许。

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

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

“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

”未几,命主京畿乡试。

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

是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

淳安徐尊生尝曰:

“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

”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B.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C.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D.有辨诘者必历/举传记以告/寻授礼部/主事开平王常/遇春薨高丽遣使来祭/鲁索其文视之/外袭金龙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经》:

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儒教国家化由此开始。

B.礼:

含义丰富,主要有三,一指礼制,指全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秩序;二指礼仪,指具体的礼节仪式;三指礼貌,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

C.洪武:

明朝第一个年号,当时在位皇帝为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在击破各路起义军后,于应天府称帝定都北京,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D.京畿:

本意即“位于国之中央的都城”,后来指京城及其周边地区。

从周代开始,把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称为“王畿”。

中国唐时有京畿道,宋时有京畿路。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鲁记忆超群,博古通今。

他少时就能一字不漏的背诵《五经》,并通晓漫长历史中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等知识,其文章才学颇为闻名。

B.曾鲁文采出众,常得褒奖。

他草拟的诏书以及赋写的诗歌,也深得皇上赞赏,皇上认为他的文章可以反映出文运的昌盛,为此破格提升了他的官职。

C.曾鲁谙熟礼法,深得器重。

当时议礼者与之有辩诘,他一一列举传记告知对方;高丽的文书、安南陈叔明的上表,均被曾鲁看出礼法细节上的错误,因此,他受到皇帝的器重。

D.曾鲁编撰有功,赐赏丰厚。

他担任总裁官负责《元史》的编撰,书成之后,以他为首功,给予金帛赏赐;他打算辞官归隐,却未得允许,朝廷又留下他负责编类礼书。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

吏部持典制,不之许。

(5分)

译:

(2)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5分)

译:

 

《过秦论》理解性默写练习 

1. 《过秦论》中最能表现秦始皇统一天下势不可挡的一句是:

,,。

  

2. 最能揭示秦始皇奴役天下百姓,造成人民起来反抗的一句是:

3.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外政策的句子是:

,、。

,。

  

4. 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

文中,。

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5. 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句描写秦始皇用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

 ,,,。

  

6. 贾谊在《过秦论》中 “,”“”“,,” 具体写到了秦用暴政措施压制并防止百姓反抗。

7.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

,,,。

    

8. 《过秦论》中用整句描写秦始皇据险固守的语句是:

,,,,。

    

9. 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语句是:

,,。

  

10. 文中,。

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11. 文中,,三句极言陈涉的出身贫寒和地位低贱。

  

12. 贾谊用“,,,”短短的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13. 作者用用,,,。

 聊聊四句总结了秦占地由小到大,势力由弱到强,最终统治诸侯,长及百年的历史。

  

14. 文章结尾一段在列举了陈涉的诸多弱点后,总结出了陈涉与当年诸侯联盟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结论:

,,。

  

15. 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

(重点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