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83013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9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docx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docx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知识点】

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意义

分数与除法

真分数

真分数与假分数假分数

带分数

假分数化带分数或整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

化成分母不同,大小不变的分数

最大公因数

约分求最大公因数

最简分数

约分及其方法

最小公倍数

通分求最小公倍数

分数比大小

通分及其方法

小数化分数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化小数

【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课时安排】

1.分数的意义……………………………………………5课时2.真分数和假分…………………………………………4课时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4.约分…………………………………………………6课时5.通分…………………………………………………4课时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四单元实力评价…………………………………………1课时

第一课时:

分数的产生

2010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分数的产生;教材第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实验操作使学生知道分数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㈡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分析、类比、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产生。

【教具准备】米尺,挂图,几张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还记得我们都学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吗?

学生通过回忆说出已学过的分数知识。

(二)探究新知

1.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观察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下一段,不够一米,还能否用整数表示?

(不能)

2.计算。

教师把一个西红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的西红柿的个数怎样表示?

(l÷2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

3.讲述。

在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在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

最初,人们只认识一些简单的分数,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

我国是世界上发明和使用分数比较早的国家之一。

4.资料介绍。

请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愿意说说你的收获吗?

第二课时:

分数的意义

2010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教材第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㈡过程与方法:

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

【教具准备】投影,练习投影片,长方形、圆形纸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举出几个具体的分数。

(教师板书)

根据学生举例的分数,请同学们说出都知道这个分数的什么?

如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它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自己的课外知识等。

教师举例并板书:

请学生说出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甲:

表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吃了其中的1份,可以说吃了这块月饼的。

学生乙:

还可以表示把一根绳子平均剪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根绳子的。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单位“1”。

(1)动手操作。

教师:

如果用图表示,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动手折一折或画一画来表示。

学生展示成果。

(2)教师投影出示图片。

教师:

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吗?

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

(3)概括总结。

教师:

刚才同学们在表示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教师:

一个图形,一个实物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8个苹果、12个△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个整体。

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概括分数。

教师:

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单位“1”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

整体“1”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

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

把“谁”平均分?

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

学生相互交流补充。

明确: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板书)

教师强调必须是平均分。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师生共同回忆总结。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分数单位

2010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分数单位;教材第6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分数单位;

㈡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单位。

【教具准备】投影,练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一说。

(l)拿走9块饼干的,拿走了几块?

为什么?

(2)拿走剩下的,拿走几块?

为什么?

(3)再拿走剩下的,拿走几块?

(4)写一写,想一想。

请学生任意写3个分数,说一说每个分数的意义。

教师板书学生写出的分数。

如,,。

教师:

,,各有几个几分之一?

(有,1个,有3个,有14个。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分数单位。

2.投影出示。

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6份,5份这堆糖的。

然后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2)动手操作

学生用小圆片表示糖块,动手分一分,然后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3)集体订正。

请学生说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单位的意义。

教师:

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谁是单位“1”。

(这堆糖是单位“1”。

)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2份。

)谁是单位“1”?

(还是这堆糖是单位“l”。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

,,,这些分数的分母分别是2,3,4,6……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

)分子又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

讲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的分数单位。

如,的分数单位是。

教师指明说出黑板上其它分数的分数单位。

(5)发现分数单位的特点。

教师:

你们发现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

(它们都是几分之一。

)为什么?

(因为分数单位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

说一说黑板上这些分数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不同分母的分数,它们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

为什么?

(1)学生思考,同桌讨论。

(2)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单位,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你能说出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吗?

每个分数又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请你与同桌互说3个分数,分别说出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

是由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组成的。

看哪组同学说得又对又快。

第四课时:

分数与除法

2010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教材第65、66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㈡过程与方法:

利用分数与除法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练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

3.8+1.29=0.6×0.5=

12一3.6=7.4–3.6=

2.14+0.6=1.5÷0.3=

2.口答

(1)表求什么意思?

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

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

你们把谁看作单位1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65页的例1。

(l)投影出示例题。

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2)请学生读题。

(3)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4)指名学生把讨论结果告诉大家。

2.学习例2。

(1)板书例题。

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

板书:

3÷4

教师:

3÷4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

教师: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把3块月饼看作单位“1”。

)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

请同学到投影前演示分的过程。

3.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l)观察讨论。

请学生观察1÷3=(米)3÷4=(块)讨论除法和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

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

用文字表示是:

被除数÷除数=

教师讲述:

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2)思考。

在被除数÷除数=这个算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除数不能是零,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3)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师:

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呢?

教师依据学生的总结板书:

a÷b=(b≠0)

明确:

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

(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法,分母相当于除数。

(三)全课总结

教师:

现在想想这节课我们所学知识,能否解答刚上课时5÷9的商是多少?

你会做了吗?

第五课时: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2010年月日星期

【教学内容】教材第66页例3。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除法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㈡过程与方法:

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