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的种植技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3007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参的种植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党参的种植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党参的种植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党参的种植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党参的种植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党参的种植技术.docx

《党参的种植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参的种植技术.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党参的种植技术.docx

党参的种植技术

 

中药材党参

种植及初加工

 

编写整理:

威宁县科技办公室

杨本贵

20XX年6月

 

前言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黔西北高原,是贵州省的西大门,全县总面积6296.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森林覆盖率31.7%;县境中部为开阔平缓的高原面,四周低矮,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

全县辖35个乡镇,620个行政村(居)委会。

20XX年末总人口13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4%。

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

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台地的地理特征,使这里的光能资源和风力资源为贵州之冠,威宁县城也因年平均日照数为1812小时,被气象学界命名为“阳光城”。

威宁既是贵州的“屋脊”,又是滇东北走廊的交通要塞,326国道过县境129公里,102省道过县的境157公里,铁路里程187公里。

威宁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据文献记载,威宁秦朝为汉阳县地,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1954年11月11日成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全省乃至全国成立较早的自治县。

历史的沧桑巨变,为威宁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如中水汉墓群、彝族向天坟、奢香古驿道遗址、千年古刹凤山寺、明代疆界碑、吴三桂金殿、蔡锷点兵场、石门坎柏格里墓、云贵红军桥等。

贵州是我国著名的四大药材主产区之一,享有“川广云贵,道地药材”誉称,威宁县又是贵州省中药材主产地之一,被誉为“中药材之乡”,道地药材种类和储量居贵州之首,在全国368种重点植物药中,威宁县就有152种,其中道地药材有近80种,被视为“天然药库”。

党参、天麻、半夏等药材在上世纪就被批准属免检出口产品。

而威宁县具有特色优势,环境适宜,资源丰富,据87年全县中药材普查资料显示,全县中药材种植物就达1593种。

同时,由于全县中药材基本上是原生态环境生产,品质普遍较好,有些品种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道地药材,威宁县在建国初就设立了专门的中药材经销机构,对广大农村生产的中药材进行统购统销,以数量大,品质优等优势,在中药材市场上占有稳固的地位。

自20XX年9月6日—7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分别对我县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后,国务院扶贫办把我县作为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县来推进。

“威宁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国家部委、省、地及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县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立足县情实际,抢抓项目机遇,强化工作措施,积极安排部署,向上谋求支持,中间抓好规划,往下抓好落实。

《十二五中药现代产业规划》种植中药材50万亩,成立中药现代产业办公室在科技办,把中药产业作为农业支柱产业加大培育力度,为此,编写该书,以助推动我县中药现代产业的发展。

威宁县科技办公室

 

目录

一、党参的资源与分布

二、川党参

三、威宁党参

四、党参的生态环境

五、党参的生态发育动态

六、选地与整地

七、种植方法

八、病虫害防治

九、党参的栽培技术研究

十、党参种子的采收与贮藏

十一、党参根的采收与加工

十二、党参的贮藏与养护

 

党参的资源与分布

我国是世界党参的主产区和分布中心,全世界有党参属植物40余种,我国就有39种之多。

党参为常用中药,《中国药典》收载的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pilosula(Franch.)Nannf.、素花党参CodonopsispilosulaNannf.var.Modesta(Nannf.)L.T.Shen或川党参CodonopsistangshenOliv.的干燥根,但同属其他种类的根在局部地区亦作党参药用。

党参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部分地区,全国多数地区引种。

商品称“潞党”。

东北产的称“东党”,山西五台山野生的称“台党”。

此外,党参也是西党的来源之一。

该种为商品党参的主要品种。

素花党参主要分布于甘肃、陕西、青海及四川西北部。

商品称“西党”。

甘肃文县、四川平武产者又称“纹党”、“晶党”,陕西凤县和甘肃两地产者则称“凤党”。

川党参主要分布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四川北部和东部接壤地区及贵州。

商品原称单枝党、八仙党。

因形多条状,又称“条党”。

党参因分布区域广、产地多,质量差异较大,但以山西潞党和台党、甘肃纹党、四川晶党、陕西凤党最著名,为地道药材。

地方习惯用品:

管花党参,主要分布于四川西南部、甘肃西部、云南等地。

因其商品由四川宜宾(古称叙府)集散入内地,又称“叙府党”;又因其质硬、糖少、色白,故又名“白党”。

川党参CodonopsistangshenOliv.

草质藤本,高达3m;除叶片两面密被柔毛外,全体几近于光滑无毛。

根常肥大肉质,呈纺锤状或纺锤状圆柱形,少分枝或中部以下略有分枝,长15~40cm,直径1~3cm;表面灰黄色。

茎缠绕多分枝。

叶在主茎及侧枝上的互生,在小枝上的近于对生,叶柄长0.7~2.4cm;叶长卵形、窄卵形或披针形,长2~8cm,宽0.8~3.5cm,顶端钝或急尖,与叶柄互生或近于对生;花有梗;花萼5深裂,仅基部与子房合生,长圆状披针形,长1.4~1.7cm,宽5~7mm,先端急尖,微波状或近于全缘;花冠钟状,长约1.5~2cm,淡黄绿色内有紫斑,5浅裂,裂片近于正三角形;花丝基部微扩大,长7~8mm,花药长4~5mm;子房下位,直径0.5~1.4cm。

蒴果圆锥形,直径2~2.5cm。

种子多数,椭圆状,细小,棕黄色。

花果期7~10月。

威宁党参

威宁党参是贵州有名的“道地药材”,根条长、毛根少,含糖量比全省其它地方党参普遍高出15%左右,历史以来一直享有较高声誉,在解放前就销往东南亚各国,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威宁党参就成为国家出口免检产品,为国家赚取外汇。

威宁党参目前是贵州全省范围内质量最好的党参。

经过两次检测对比得到证明,第一次是20XX年6月,贵阳中医学院中药专家孙庆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贵州省党参的品质进行检测分析,发现威宁党参炔苷含量最高,分别达到4.093和3.071mg/g。

第二次是20XX年9月,贵阳中医学院药学分析中心靳凤云教授以《中国药典》(2010版)为参照对威宁党参的水分,灰分,浸出物和薄层鉴别等进行分析测定。

发现威宁党参重要的水分、灰分、浸出物等三个指标均远远高于药典标准,这说明威宁党参的质量实属上乘。

威宁党参的历史渊源、现时状况

(一)威宁党参的历史渊源

威宁古为乌撒,自古以来盛产优质党参,因为地处贵州西大门,很早以前就形成党参的一个集散地。

贵州据文献记载:

“威宁”,乃于清王朝平定水西土司安坤、乌撒土司安重圣之后得名,其意在于宣扬清王朝之“国威”即“威镇而后安宁”。

(参见《清史稿》)

威宁党参的正式称谓出现在清代后朝,这与威宁名称的稳定有密切关系。

清康熙四年(1665),裁乌撤卫,置威宁府,设威宁镇总兵,隶贵州布政司,增修其城。

二十六年(1687年)降大定府为州,与平远、黔西二州,永宁毕节二县,皆属威宁府。

进入明国年间后期以后,威宁党参在贵州邻省市场上已经广为人知,成为贵州省地方特产中的珍贵药品,在《贵阳府志》有准确记述:

“黔中党参,威宁为佳”。

威宁紧靠省城贵阳,地处贵州与云南的咽喉要道,交通发达,自古以来是黔中腹地的商品集散地。

随着贵州民族地区开发的加速,特别是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威宁党参已成为地方食品行业一个不可多得的无形资产。

(二)现时况

威宁地处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相邻地区,威宁党参的市场知名度较广,在整个西南地区,威宁党参的知名度仅次于“川党参”。

但就质量而言,威宁党参有“黔中最佳”的市场品牌声誉。

以威宁党参为代表的黔党参资源丰富,常年产量在150万斤左右。

其品种头尾粗细相差很大,根头部顶端有密集众多的小疙瘩,习称“狮子盘头”,头部下有致密的环状横纹,皮细嫩而紧密,体结实肥壮而柔软,质坚而木质不重,有香气,甜味浓,嚼之能化渣,是党参中之佳品。

威宁党参性平,味甘。

其功能主要是益气补脾,专长于治疗气短心悸,体倦乏力,食少溏便,是理想的补气药。

威宁党参作为黔党参中的佼佼者,以道地性特征突出闻名于中药材市场。

威宁党参过去的生产销售主要是“散种散收”,即由农户种植,市场药商收购,传统的党参生产核心区主要在海拉乡,该乡地处云、贵两省的交界处,距威宁县城116公里,常年种植2000亩左右,每亩250公斤左右干品,多年来威宁党参由于交通闭塞,再加上品种、技术、市场等多种原因,年产量长年停留在数千吨,市场发展相对比较缓慢。

20XX年,威宁党参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政府针对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提出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正式实施,威宁党参成为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十二五”规划种植15万亩,传统的乡镇大力发展,其它乡镇有后来据上之势。

目前,威宁党参的生产销售发展主要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创新机制,已引进多家公司入注园区,20XX年已育党参苗1万亩,明年将移栽5—10万亩。

(三)威宁党参的品质特色

外观特点方面,威宁党参与其它地方产的党参相比,外部特征明显。

首先是个大、质实,呈长圆柱形,稍弯曲,长10~35cm,直径0.4~2cm。

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状横纹,向下渐稀疏,有的达全长的一半,栽培品环状横纹少或无;全体有纵白色,木部淡黄色。

皱纹及散在的横长皮孔,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

质稍硬或略带韧性,断面稍平坦,有裂隙或放射状纹理,皮部淡黄白色至淡棕色,木部淡黄色。

有特殊香气,味微甜。

理化指标特点方面,通过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药典一部基础上,对威宁党参的水分,灰分,浸出物和薄层鉴别等进行的分析测定。

威宁党参灰分含量(平均值)最高的为2.75%,最低的为2.41%,总平均值为2.61%,低于药典5.0%以内的规定标准:

威宁党参药材水分含量(平均值)最高的为11.87%,最低的为10.55%,总平均值为11.31%,低于药典16%的规定标准。

威宁党参浸出物(平均值)含量最高的为67.42%,最低的为60.93%,总平均值为64.56%,高于药典55.0%的规定标准。

薄层鉴别均检出党参快苷有效成分。

1、地理因素关系

A、通过对党参的生长习性分析,威宁县境内有党参良好的土壤生长条件,全县富含腐殖质的壤土和砂壤土分布广泛。

党参为桔梗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多生长在海拔1200m以上山区林下、林缘或灌木丛中,耐严寒、性喜冷凉气候,夏季炎热、闷热气候对生长发育不利,能在-3℃的低温下安全越冬,幼苗期喜阴暗潮湿的环境,多栽培于靠近水源、土壤疏松、肥沃的山坡或平坦处。

党参种子细小,播种期及苗期需水较多,保护土壤湿润有利出苗。

种子在10℃上即可萌发,发芽适温为18~20℃。

党参对气候适应性较强,能耐寒,喜温暖,怕水涝。

道地性显著,生产基地选择范围较宽。

党参根系入土较深,宜选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砂壤土种植为最好。

地势低洼,土壤质地黏重以及盐碱土均不宜栽培。

党参喜温和凉爽的气候,耐寒,根部能在土壤中露地越冬。

幼苗期喜阴,大苗至成株喜阳,因此育苗田应选择背阴坡或在苗期遮荫,避免阳光曝晒,定植的地块可选择光照充足的阳坡。

适宜在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黑壤土或沙壤土上种植。

从威宁县土地资源和土壤类型分析,全县土壤的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在海拔2700m以上的凉山地区,气候寒冷,阴雨连绵,土壤以草甸土为主;海拔在2400~2700m的凉山地区,日照稀少,风大雾浓,土壤为山地棕壤;海拔在1850~2400m的半凉山地区,气候温凉湿润,土壤为黄棕壤、黄壤、紫色土。

土壤PH值大多在4.5~6.5之间,土壤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平均为6.6和1.8,速效磷含量大多在10mg/kg以下,平均7.22mg/kg,速效钾一般小于50mg/kg,平均99mg/kg,土壤肥力差异较大。

位于威宁西南部的乡镇,其耕作土一般为黄壤、紫色土,土层深厚,耕作层在30~40cm之间,土质松软,全县大部分地区普遍适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