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206线高速公路某匝道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9562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道206线高速公路某匝道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道206线高速公路某匝道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道206线高速公路某匝道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国道206线高速公路某匝道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国道206线高速公路某匝道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道206线高速公路某匝道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

《国道206线高速公路某匝道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道206线高速公路某匝道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道206线高速公路某匝道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docx

国道206线高速公路某匝道桥上部构造施工方案

国道206线高速公路某匝道桥

上部构造施工方案

本匝道桥上部构造采3*20+3*20+(35+50+35)+3*20+3*20米现浇连续刚构桥,现将上部构造施工具体方案阐述如下:

一、施工准备

1.现场准备情况

项目经理部根据总体施工计划的安排积极进行了上部构造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目前,下部构造已完成,料场场地已硬化,各种原材料如:

钢筋、水泥、砂、碎石等已进场,经检验符合规范要求。

砼拌和站已就位。

所需模板已加工,经校验可交付使用。

预应力机具如锚具、钢绞线、波纹管、张拉设备等已到位,张拉机具已标定完毕。

各种施工机械已配备齐全,具备开工条件。

2.材料试验及供应情况:

中心试验室已完成水泥、砂、碎石、水等原材料检验及水泥砂浆、砼配合比的配制,预应力材料机具均已检验或标定,橡胶支座、等材料也进行了相应的检验,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材料供应均能保证工程需求。

3.施工机具进场情况:

施工机械及预应力张拉设备已进场,分别如下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1

砼拌和站

HZS50

2

2

吊车

50T

1

3

砼输送泵

HBT60

2

4

砼运输车

2

5

预应力张拉机具

YDC-4500KN

2

6

灌浆泵

1

7

灰浆拌和机

1

4.人员组织情况:

施工技术负责人:

质检员:

试验工程师:

施工队长:

预应力张拉:

技术工人:

80人

二、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一)某匝道桥上部构造简介

某互通立交某匝道桥上部构造采用后张预应力现浇砼连续箱梁,全桥共分五联,其跨径组成为3*20+3*20+(35+50+35)+3*20+3*20;箱梁形式为单箱四室,箱梁底板宽15m,顶板宽19m。

一、二、四、五联梁高1.37m,第三联为变截面梁,采用C40砼现浇而成。

一、二、四、五联预应力钢束采用Φj15.24-19,锚具采用OVM15-19共计40套,OVM15p-19共计40套;第三联预应力钢束采用Φj15.24-15,锚具采用OVM15-15共计60套,张拉控制应力为1395Mpa。

第三联采用两端张拉,第一、二联采用前端张拉,第四、五联采用后端张拉。

先施工第三联,再施工第二、四联,最后施工第一、五联。

第三联跨越某高速公路。

(二)满堂支架搭设

1.基底处理及门洞设置:

某匝道桥处于复杂地形地段,地势高低不平。

因此,首先将各跨按实际地形整平,并设置横坡及排水,然后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在沿横桥方向设置支架位置处挖出30*20cm沟槽换填1-3cm碎石垫层,每排上铺6cm厚木板。

为防止积水引起地基沉陷,在其周围设40*40cm排水沟,以利排水。

第三联跨某路,将某路中央绿化带内的松土全部挖除,重新浇筑一层厚30cm的砼,然后在上面铺一层5cm厚的细石子,之后再铺设5cm*30cm的木板。

由于高速公路不封闭交通,需要留设门洞,门洞用事先预制的2*1.2*0.3m的砼板做为底座,底座单幅长为24m,门洞的两侧网架采用横向40cm,纵向40cm的间距,用扣件进行加固处理,门洞的上部采用道轨进行铺设,模向间距为40cm,道轨的上部用10*15cm的主龙骨进行铺设。

在高速公路两侧的边坡部位,用片石砌墙进行局部找平,人工用小型振动器振实,之后再挖30*20cm深的沟槽,内填石子,再用振动器振实,上面再铺上木板。

2.支架搭设

采用WDJ碗口式脚手架搭设支架,所有架管采用外径48mm,内径41mm标准型架管。

经过验算,取定满堂式支架的排距为90cm,行距为90cm,横杆竖向步距120cm。

支架搭设见附图。

3.支架设计及受力验算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及本桥实际情况,先拟定支架的横向间距(行距)为90cm,纵向间距(排距)为90cm,横杆竖向步距取120cm,取第三联箱体自重较大的进行受力验算。

1)第三联箱体自重:

砼G1=1901.5m3*2.4=4563.6T

钢筋及钢铰线:

G2=117.649T

故每联箱体恒重为G恒=G1+G2=(4563.6+117.649)*9.8=45876.24kN考虑到模板、方木、施工人员等其它因素,安全系数取1.4,故验算荷载为G验=1.4G恒=1.4*45876.24=64226.74KN

2)单根立杆承重受力验算

N=G验/n≤Nmax(n为每联用立杆总数,本桥每联设21*134根,Nmax=30KN/根)

N=64226.74/(21*134)=22.82KN/根<30KN/根

故立杆行距为90cm,排距为90cm,横杆竖向步距为120cm时立杆实际受力小于允许荷载,满足要求。

3)立杆稳定性验算:

计算公式:

N/Am≤Ф1〔σ〕其中:

N-计算轴向力;Am-毛截面积;

Ф1-轴向受压构件的纵向弯曲系数。

〔σ〕-弯向容许应力

构件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长细比:

λ=L/I=L/√(D2+d2)/4

其中D为立杆外径4.8cm,d为立杆内径4.1cm。

  故λ=1200/√(482+412)/4=1200/15.872=76

由此长细比λ可查得轴心受压构件的纵向弯曲系数Ф1=0.738

Am=π(242-20.52)=489.055mm2

由钢材容许应力表查得弯向容许应力〔σ〕=140Mpa

故:

立杆的计算轴向力〔N〕=Am*Ф1*〔σ〕=489.055*0.738*140=50529N=50.529KNN=22.82KN<〔N〕=50.529KN

故稳定性满足要求。

(三)模板支设

支架支设完成后进行底模与侧模的安装。

沿桥纵向在支架顶托上放置15*10cm方木,然后在方木上沿桥横向每隔30cm支设一道10*10cm方木,使纵横方木联结固定。

底模与侧模采用10mm厚木质宝丽板拼装,其刚度和强度符合要求。

接缝处用橡胶绵挤紧。

由于本桥位于平曲线上,底模拚装完成后,首先放出设计线,根据设计线定出两侧板底线。

据此进行侧板拚装。

(四)预压

1.预压目的:

为了检验支架及模板的强度、挠度及稳定性,消除非弹性变形,减少墩与支架的不均匀沉降以及确定合理的施工预留度,使上部构造在卸载后能获得满意的符合技术要求的外形。

2.预压荷载:

为梁体自重与施工荷载之和的120%。

3.预压方式:

采用砂袋满铺预压,预压时间不小于24h,每跨设观测点9个,即L/4,2L/4,3L/4处各三点,预压前观测一次,预压中每隔2h观测一次,沉降稳定后观测一次,御载后再观测一次,计算出非弹性变形与弹性变形值,并据此设置预留度。

(五)钢筋的制作与绑扎

按照图纸所示各种型号尺寸进行钢筋的下料、加工与绑扎。

由于箱梁的跨度较大在钢筋连接时采用电弧焊和对焊两种方法进行施工。

当主筋长度小于20m时采用对焊,大于20m时采用电弧焊进行连接。

接头的位置及焊接质量满足规范要求,并加大检测频率。

钢筋绑扎时先进行底板与腹板的绑扎,待底板腹板砼完成后,再进行顶部钢筋绑扎成型。

(六)预应力孔道布设

某匝道桥第一、二、四、五联采用Ф100mm玻纹管成型预应力孔道,锚具规格型号为OVM15-19和OVM15p-19;波纹管接头处采用长250mmФ105mm的波纹管进行联接,且用胶带缠牢密封。

第三联采用Ф90mm玻纹管成型预应力孔道,锚具规格型号为OVM15-15,波纹管接头处采用长250mmФ95mm的波纹管进行联接,且用胶带缠牢密封。

施工时,严格按图纸提供坐标进行管道布设。

并严格检查孔道波纹管是否有漏气处,防止灰浆进入阻塞孔道。

对于第三联,由于是两端张拉,所以将两端锚垫板按图纸尺寸固定于两端堵头板上,对于第一、二、四、五联,由于一端是张拉端一端为固定端,固定端注意出气孔钢管的埋设。

并同时在管道最高点设置Ф20mm硬塑料管通气孔。

(七)砼浇筑

根据某匝道桥的特点,本方案计划分二阶段进行砼浇筑。

第一阶段先进行底板腹板施工,第二阶段进行顶部钢筋绑扎及砼施工。

1.现浇箱梁砼为C40泵送砼,坍落度控制在100-140mm之间。

同时掺加0.6%的缓凝减水剂。

2.砼的拌制采用一台500型强制式拌合站拌制,一台500型强制拌合站备用,砼运输采用HBT60型输送泵进行输送。

一台50T吊车及两套1.5m3料斗运输车备用。

3.在浇筑砼时,完成施工配合比调试及输送泵的调试。

保证导管布置合理,连接牢固不漏气。

4.砼浇筑分两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完成底板和腹板的施工,待底板及腹板钢筋及预应力孔道布设完成后,经检验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时进行第一阶段的砼施工。

在第一阶段砼施工前,内模支设是关键,考虑到箱室的特点,仅将侧模支设加固定位,内侧模采用镁菱水泥按图纸尺寸预制而成。

留出底边以便箱室底部20cm砼浇筑及整平,顶模暂不支设,待第一阶段砼完成后,再加固支设顶模,然后绑扎普通钢筋,再进行第二阶段顶板砼浇筑。

5.砼浇筑的顺序是,先进行底板20cm砼浇筑,在砼初凝前随后浇筑腹板砼,以次顶进。

浇筑底板砼前,先将Ф10cmPVC排气管按图示位置预埋好,内放置砂以防砼进入。

6.待第三联底、腹板全部完成后,进行顶板钢筋绑扎及护栏钢筋固定就位。

然后浇筑顶板砼。

7.砼施工中,在底板、腹板及顶板处各留取2组试件。

第一联共留取6组15*15*15cm砼试件。

以备施加预应力及28天强度试验。

(八)养生

第三联砼全部完成后,适时进行砼养生。

砼养生采用塑料薄膜贴盖的方式即在砼成型后,用塑料薄膜贴盖在砼顶面上,上面盖砂,以防水份散发及砼裂纹产生。

当砼标号达到设计标号的80%后,进行预应力筋张拉工作。

(九)、施加预应力

施加预应力采用经过标定的穿心式450T千斤顶2套,第三联采用两端张拉方式进行。

第一、二联为前端张拉,第四、五联为后端张拉。

张拉时采用应力、应变双控制,实际张拉伸长率与理论伸长率之差控制在±6%以内。

1.张拉顺序:

0—初应力(15%σcon)-30%σcon-σcon(持荷2min锚固)

2.张拉控制应力:

单束张拉控制应力为1395Mpa,总控制张拉应力一、二、四、五联:

P总=1395*140*19=3710700N=3710.7KN;第三联:

P总=1395*140*15=2929500N=2929.5KN

3.钢筋张拉伸长量:

第一、二、四、五联:

1#束----------37.96厘米

2#束----------37.81厘米

第三联:

1#束----------84.45厘米

2#束----------83.98厘米

3#束----------83.37厘米

(十)、孔道压浆

孔道压浆在张拉完成后尽早进行。

1.孔道压浆采用活塞式的压浆泵进行。

压力保持在0.7Mpa。

2.严格依照试验配合比进行水泥浆配制及外加剂的掺加。

3.压浆前,将锚具周围的钢丝间隙和孔洞用环氧树脂加小木楔封闭,以防冒浆。

4.压浆前,用压浆泵清水冲洗管道,将管道内杂物冲洗干净,再用空气压缩机吹干管道。

5.压浆时,由最低点的压浆孔压入,并且使水泥浆由最高点的排气孔流出。

直至流出的稠度达到注入的稠度。

使管道充满水泥浆。

先压注底层孔道,再压入上层孔道。

每一工作班组留取不少于3组试件(每组为3个70.7*70.7*70.7mm立方体试件)。

标准养生28天。

6.孔道压浆时,水泥浆自调制至压入孔道的延续时间控制在45min之内,且水泥浆在使用前和压注过程中经常搅拌。

7.为保持孔道压力,压浆时在压入孔及排气孔各设阀门一个,待压浆泵达到0.7mpa时关闭阀门保持压力。

8.随时进行压浆记录,包括孔道的压浆日期、水灰比及掺加剂、压浆压力、通过时间、障碍处理等。

(十一)、钢筋砼护栏浇筑

1.在预应力连续箱梁张拉、灌浆完成后,即可进行护栏的钢筋绑扎。

2.严格按图纸设计尺寸绑钢筋、支模板。

3.确保砼振捣密实,无蜂窝、麻面,且平顺、美观。

三、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1.强化施工管理,优化施工队伍。

2.加强管理、科学组织,建立一套严密且符合实际的全方位管理体制。

3.配备良好的施工机具,保证施工计划的完成。

4.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施工工艺。

5.全面推行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及验收标准

一)、工程质量是直接影响工程使用寿命的关键,搞好工程质量是本项目部在施工中最基本的要求,本项目部将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制定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

坚决贯彻总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按照合同技术规范、总公司ISO9XXX《质量手册》及部颁标准对施工全过程施以严格控制。

认真贯彻“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三级检验体系。

二)、主要部位控制指标及检测频率

1.桥梁总体质量要求

桥梁总体要求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桥面中心线偏位(mm)

10

用经纬仪检查3-8处

2

桥宽(mm)

车行道

±10

用钢尺量,每孔3-5处

人行道

±10

3

桥长(mm)

+300,-100

用测距仪检查

4

引道中心线与桥梁中心线的衔接(mm)

±20

分别将引道中心线和桥梁中心线延长至两岸桥长端部,比较其平面位置

5

桥头高程衔接(mm)

±3

用水准仪测量

2.模板、支架及拱架安装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模板标高

(1)基础

±15

(2)柱、墙和梁

±10

(3)墩台

±10

2

模板内部尺寸

(1)上部构造的所有构件

+5,0

(2)基础

±30

(3)墩台

±20

3

轴线偏位

(1)基础

±15

(2)柱或墙

±8

(3)梁

±10

(4)墩台

±10

4

装配式构件支承面的标高

+2,-5

5

模板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模板表面平整

5

6

预埋件中心线位置

3

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

10

预留孔洞截面内部尺寸

+10,0

7

支架和拱架

(1)纵轴的平面位置

跨度的1/1000或30

(2)曲线形拱架的标高(包括建筑拱度在内

+20,-10

3.钢筋加工及安装

(1)外观鉴定

a钢筋表面无铁锈及焊渣。

b多层钢筋网要有足够的钢筋支撑,保证骨架的施工刚度。

(2)实测项目

a钢筋加工的检查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加工后的全长

±10

按受力钢筋总数30%抽查

2

弯起钢筋各部分尺寸

±20

抽查30%

3

箍筋、螺旋筋各部分尺寸

±5

每构件检查5-10个间距

b.钢筋安装检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受力钢筋间距(mm)

两排以上排距

±5

每构件检查2个断面,用尺量

同排

梁板、拱肋

±10

基础、锚碇、墩台、柱

±20

灌注桩

±20

2

箍筋、横向水平筋、螺旋筋间距(mm)

0,-20

每构件检查5-10个间距

3

钢筋骨架尺寸

±10

按骨架总数30%抽查

(mm)

宽、高或直径

±5

4

弯起钢位置(mm)

±20

每骨架抽查30%。

5

柱、梁、拱肋

±5

每构件沿模板周边检查8处。

保护层厚度(mm)

基础、锚碇、墩台

±10

±3

c.钢筋网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检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网的长、宽(mm)

±10

用尺量

2

网眼尺寸

±10

用尺量,抽查3个网眼

3

对角线差(mm)

10

用尺量,抽查3个网眼对角线

4.砼浇筑:

(1).外观鉴定:

a砼表面平整、施工缝平顺,蜂窝麻面面积不超过该面积的0.5%。

b.封锚砼应密实、平整。

(2)实测项目:

a就地浇筑箱形梁检查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JTJ071-98附录D检查

2

轴线偏位(mm)

10

用经纬仪检查每跨5处

3

顶面高程(mm)

±10

用水准仪检查每跨5处

4

断面尺寸(mm)

高度

+5,-10

每跨用尺量5个断面

顶宽

±30

顶、底、腹板厚

+10,-0

5

长度(mm)

+0,-10

用尺量

6

平整度(mm)

8

用2m直尺检查

5.预应力筋的加工和张拉

预应力筋应除锈、实测项目有: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管道坐标(mm)

梁长方向

30

抽查30%,每根查10个点

梁高方向

10

2

管道间距(mm)

同排

10

抽查每30%,每根查5个点

上下层

10

3

张拉应力值

符合设计要求

查张拉记录

4

张拉伸长率

±6%

查张拉记录

5

断丝滑丝数

钢束

每束1根,且每断面不超过钢丝总数的1%。

查张拉记录

钢筋

不允许

6护栏检查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JTJ071-98附录D检查

2

平面偏位(mm)

4

30m或每4节段拉线检查

3

断面尺寸(mm)

±5

每100m用尺量3个断面

4

竖直度(mm)

4

每100m用垂线检查3处

5

护栏接缝两侧高差(mm)

5

用尺量,每100m每侧3处

7.伸缩缝安装:

伸缩缝无阻塞、渗漏,变形、开裂现象。

伸缩缝安装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缝宽

符合设计要求

用尺量

2

与桥面高差(mm)

2

用尺量

3

纵坡(%)

大型

±0.2

用水准仪测量,小型缝测纵向锚固混凝土端部,大型缝测纵向两端

一般

±0.3

4

横向平整度(mm)

3

用3m直尺测量

二)质量目标:

分项工程合格率100%,优良品率95%以上,各分部工程平均得分93分以上,最低分不低于88分,各分部工程均为优良级。

十四、文明施工措施

保持施工现场整洁有序,注重安全生产。

1.施工机具、材料整齐停放,水电管线路按有关规范整齐、有序铺设,搞好施工区场地的卫生,以整洁有序促进施工效率的提高.

2.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广泛运用安全系统工程,严格控制和防止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

十五、施工进度计划:

本工程自2XXX年9月20日开工,2XXX年11月20日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