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崩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9011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崩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崩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崩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崩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崩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崩溃.docx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崩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崩溃.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崩溃.docx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崩溃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崩溃

一、长银破产

1、11月危机

1997年,日本银行危机开始显现,破产危机报道的热门是北海道拓殖银行,盛传其发生经营危机,拓银的存款逐步减少,同年10月减少了3万亿日元。

在同一时期,三洋证券公司因设备投资过多而陷入经营危机,山一证券公司因使用营业特别基金保证客户利益以及不断专家赤字,发生巨额帐外亏损。

三家公司的资金周转都遇到困难,只能依靠超短期资金维持周转。

1997年11月,三洋证券公司因无法偿还短期资金申请破产,引起短期借贷市场强烈震动,造成短期资金市场拆借困难,拓银受此影响资金无法周转,被迫关闭。

山一证券也同样因为资金短缺而被迫自主停业。

自11月起在4个月当中,全国的银行贷款减少了12万亿日元。

日本企业无法融资,只好出售手上的银行股维持资金周转。

银行股开始被大量抛售,此举瓦解了银行与企业相互持股关系。

2、市场猛攻

1998年6月,长银在投机基金、外国证券公司和集团投资者的猛攻之下,被逐出市场。

长银在1998年六月受到市场攻击,起因是6月5日《现代》月刊发表的预测长银破产的长篇报道。

这篇报道通过有价证券报告和具体事例进行详细分析。

语言长银破产已迫在眉睫,相当具有说服力,据传此文章出自某著名金融专家之手。

尽管长银迅速作出解释,但以这篇报道为开端,长银股票被大量抛售,股价开始下滑。

这是事情发展出现巧合,在4天之后,长银沃巴格公司一举抛售了150万股长银股票,据说是受客户委托。

虽不知客户身份,但可以肯定是外资证券公司。

大宗的抛售消息立时传遍市场,从而诱发了长银股的大规模抛售,成交量高大2900万股,是前一天的30倍,股价比前天下跌41日元,至140日元,市场终日忙于长银交易。

长银沃巴格公司是长银与瑞士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的合资公司,也承担长银认为最重要的投资银行部门核心业务的证券公司。

公司自6月1日刚开始营业就大量抛售长银股票是重要的市场信息。

17日,戈德曼﹒撒克斯公司、摩根﹒斯坦利等美国证券公司分别委托抛售270万股和390万股长银股票,造成长银股价一举跌至120日元。

18日,祸不单行的时候开始了,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把长银的劣后债券评级一次降低了3级,定为投资风险最大的级别。

因此长银股票到了崩溃的地步,断绝了恢复的希望。

不可思议的是“长银危险”、“政府不救济”之类的谣言在国外广为流传,诱发长银股票的巨额抛售。

19日,共同社报道说有实力的政治家表示:

在政府主导下,长银将于日本债券信用银行合并。

事后证明这是一条误报。

但是,《东京新闻》、《产经新闻》以及许多地方报刊都以头条新闻报道说:

长银已经无法自主重建,在此流言影响下,长银股价进一步重挫,东京和大阪交易所的交易中心一直都是长银股。

共同社发出误报的当天,仅一个上午长银的股价下跌30日元以上,跌破100日元。

两个交易所为了确认两行合并的消息,宣布停牌调查。

当晚,长银副行长召开记者发布会,声称合并消息不是事实。

但机构屠戮长银的尖刀已经磨快,任何解释都无异于自取其辱。

三天之间,必杀的三剑,一剑已然封喉,何况三剑。

二、机构绝杀长银的背景和方法

自1997年开始,大藏省银行局发生了一系列丑闻。

几乎所有精通金融干部都离职或调动,金融行政能力大为削弱。

又赶上银行局于6月22日成立的金融监督厅办理交接,金融行政出现空白时期。

此时的银行都在忙于26日召开的股东大会,无暇顾及与长银的合并,银行的企划部门也出现空白时期。

投机基金和外国证券公司恰恰就是利用这个空白时期抛售长银股票。

国际性大银行长银如果倒闭,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会引起金融不稳定。

大藏省在舆论的激烈抨击下,无力制定长银的对策。

因此,银行行政的中心转移到国会。

当时,政府和执政党由于面临参议院选举,认为当务之急是阻止市场的攻击,防止长银倒闭。

为了拖延时间,政治家们向记者公布了各种合并猜想。

然而,政府的挽救行为在“大鳄”们的眼里是天真可笑的。

机构攻击方法

投机基金的经营者企图靠倒卖银行股牟利时,首先寻找有可能成为猎物的银行,在股票借贷市场通过支付高租金借用这家银行股票,它们在市场上可以自由自在的操作租来的股票。

同时,他们广泛的传播这家银行有危险的流言,为经济杂志提供特殊情报,让他们撰写这家银行行将破产的报道。

于是,世界级的信用评级公司十分“配合”地开始调查这家银行,降低其信用评级。

投机基金的经营者瞄准时机,抛售这家银行的股票,诱导集团投资者抛售。

就这样,长银股按照巧妙的顺序出现了暴跌。

执政党的政治家们企图通过透漏长银合并的小道消息支持长银股价,但由于市场力量很强大,其效果适得其反。

长银在市场的激烈攻击下已经失去信用。

同时,长银的金融债券市场价格进一步下跌,大大低于发行价格。

集团投资者根据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判断购买哪种债券,美国的评级机构如果把长银发行的劣后债券级别评为“不适宜投资”级,它们就认为长银的金融债券级别也下降,从而减少金融债券的库存量。

长银债券被市场抛售,新发行的长银债券也卖不出去。

个人客户感到不安,纷纷解除与长银的金融债券合同,长银失去了重要的客户层。

在这种情况下,每天流出的资金达数十亿日元。

从《现代》月刊发表报道开始,在国际投机市场的总攻下,长银不到三个月就彻底崩溃。

丧失的信用,已不可能再恢复。

国际炒家的长银歼灭战以完胜告终。

 

长银崩溃的原因

与住友银行合并的计划落空

26日,长银与住友信托银行达成合并协议,政府表示赞同,暗示在合并后实行援助,对长银的债权人给予保护。

然而,在两行行长面见记者时并没有表示面向未来的积极姿态,也没有表明把住信的信托技能与长银的投资银行技能结合起来,创建新型银行的意愿,他们强调的是合并之后不会发生不稳定的问题,发表的都是针对支援的防守性言论。

因此住友的股价大幅下挫,市场已经看到了合并背后的强大政治压力。

与非银行机构同归于尽

由于日本经济衰退,长银拥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巨额不良资产,其中包括东京协和信用组理事长的个人企业EIE(电子企业收购对象以中国人后台的香港帝豪酒店,管理者是欧美著名酒店专家),危机发生时,长银试图清理非银行金融公司,甩掉沉重的包袱,但由于以下原因被拖了下来并最终同归于尽:

第一、100多家大大小小的各种金融机构以及集团投资者向这些非银行金融公司提供了贷款,它们都是定期大量购买长银金融债券的优良客户。

由于他们与长银关系密切,在泡沫经济崩溃后仍然向非银行金融公司融资。

如果清理非银行金融公司,大部分融资资金将变成死帐,长银将失去信用,势必永远失去金融债券的主要客户。

第二、非银行公司贷款很多,如果清理非银行金融公司,大部分借款将无法偿还,提供巨额信贷的农林系统势必陷入经营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长银继续采取“把问题挂起来”的延缓战略。

市场根据长银的“负责”姿态,把非银行公司的不良资产全部算到长银的不良资产帐上。

非银行公司的融资对象大部分是房地产和建筑公司。

因此,只要地价继续下跌,非银行公司的不良资产就会继续增加。

这是长银的信用评级从1995年开始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

长银的起死回生计划的失败

长银为了在将来起死回生,制定了一个大战略。

1997年7月,与瑞士银行达成了全面合作的协议。

长银与拥有先进金融技术的瑞士银行成立合资公司,并且把投资银行、投资顾问和私人银行三个部门的业务全部交给合资公司。

长银与瑞士银行为了加深关系,相互参股3%。

瑞士银行还许诺认购长银700亿日元的劣后债券和1300亿日元优先股票。

但天有不测风云。

12月,瑞士银行与瑞士联合银行突然发表两行合并的消息。

长银为这条消息所震惊。

市场作出的反应是,由于新银行成立,对瑞士银行来说,与长银合并的好处微乎其微。

另外,从11月开始,金融危机加深,长银经营更加困难,于是,长银与瑞士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关系淡漠的信息在市场上传开。

正是这个时候,长银沃巴格证券公司抛售大量股票,导致股票价格大跌。

长银被国际巨大投资银行所捉弄。

长银的客户在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期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大量的贷款收购,而后的经济衰退造成了大量坏账,这些坏账最后都记到了银行的头上,长银首当其冲。

 

长银的一生

1952年,美国把权力交还日本。

池田委员会制定战后金融计划。

同年12月,作为日本劝业银行的一部分,长期信用银行成立。

1961年,长银搬入位于大手町的总部大楼,其业务蒸蒸日上。

1973年,石油危机使经济增长放缓,长银开始在海外扩张。

1975年,日本政府开始在日本建立债券市场,实际上削弱了长银的旧制度。

1985年长银制定改革措施,呼吁把重点从传统的信贷转向新型的投资银行业务,但被既得利益者阻止。

1989年日经指数接近40000,达到历史高点,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9%。

长银按其资产规模被列为世界第九大银行,市值是花旗银行的好几倍。

1993年,长银搬入富丽堂皇的“泡沫时代”的总部大楼。

同年日本经济急速下降。

1996年,大藏省检查长银,发现它掩盖了4万亿日元的无法履约贷款。

1998年,长银在国际基金的围剿下被逐出市场。

冬天日本政府高盛公司为长银寻找新买主。

1999年秋天,日本政府宣布长银出售给瑞波伍德集团。

交易备受争议。

2000年,长银更名为新生银行,成为迄今为止日本利润率和坏账率最好的银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