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870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一年级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一年级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一年级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一年级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下教案.docx

《小学一年级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下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一年级下教案.docx

小学一年级下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

位置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的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

小朋友喜欢玩吗?

你们喜欢到哪儿去玩呢?

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老师猜,小朋友一定非常喜欢到儿童乐园去玩吧。

(多媒体课件出示儿童乐园的情境图)

  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

  1.初步感知。

  

(1)问:

图上画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3)描述:

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看!

他们笑得多开心呀!

学玩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看主题图数数

  

(1)提问:

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

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小级讨论后再集体交流。

  

(2)小结:

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

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4.按顺序抢答。

  

(1)据图意找用不着、2、3、表示的东西有哪些?

比一比谁说得好!

(多媒体课件同步演示,从主题中逐个抽取出其不意0幅片段图)

  

(2)自己看着陆0幅图说图意。

  5.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1)讲述:

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如点子,有一个滑梯就用一个点子表示。

(出示点子图)

  

(2)讨论:

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

为什么?

(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

(出示点子图)

  (3)探索:

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法个点子来表示?

8个点子呢?

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

(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

  [评:

在以上活动中,教师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认数技能,获得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活动经验,较鲜明地折射出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概念。

]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门票游戏。

  说明:

只要完成每人门票上的题目,就能进入儿童乐园了。

  门票上的题目:

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

  1个小天使、2个南瓜博士、3个茄子老师、4个豌豆、5个蘑菇、6个小萝卜、7个小蕃茄、8枝铅笔、9个苹果、10只香蕉。

  过渡:

书上的儿童乐园里藏着许许多多的数,我们身边也藏着很多很多的数呢!

  2.找数活动

  

(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向上藏着多少数?

(找到后与朋友交流)

  

(2)找一找我们学校藏着多少数?

(找到后与朋友交流)

  过渡:

不但在我们身边藏着很多很多数,其它地方也到处充满着数学。

  [评:

把新颖、有趣的练习蕴藏在儿童乐园游戏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知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愉快教学法的特征。

]

  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谈话: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第二课时、认位置(左右)

[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采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敏锐地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多媒体演示小朋友在教室画画的场景。

  1围绕身体的某些部分,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方位。

  提问:

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

画的时候是用哪一只手画的,请把它举起来,好吗?

你们知道举的这只手是什么手吗?

  说明:

这只手在身体的右边,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右手。

(边做手势边解释)接着举起左手问:

  “你能猜一猜在身体左边的这只手叫什么手吗?

”(左手)

  引导学生认识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脚、右脚等,进一步认识和巩固左、右的方位。

  2通过同桌间的座位关系,进一步理解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

  提问:

小朋友,人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那么我们坐的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

我们一起看画面中的小明(男)和小红(女)是同桌,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

  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提问:

小芳说“小明坐在左边”,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讨论使学生明确:

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评:

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与右手以及小朋友之间的座位关系教学左、右,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

围绕学生身体的某些部位(如左手、右手,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脚、右脚等)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较好地认识了左、右两个方位;围绕学生间座位关系的讨论,使学生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所以在描述两个物体位置时,应说清谁在谁的左边(右边)。

这样的教学联系实际,操作性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

  二、通过练习强化左右的位置关系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每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注意叙述完整,多请几位学生说一说)

  2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3选横排里三个小朋友(与其他小朋友同向,位置如:

ABC),请小朋友说一说B所处的位置。

  引导学生讨论:

为什么一会说B在左边,一会又说B在右边?

  说明:

说B在右边是相对于A来说的,即B在A的右边;说B在左边,是相对于C来说的,即B在C的左边。

因此我们在描述某一物体位置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说完整,它在谁的左边或它在谁的右边,而不能光说它在左边或右边。

  [评:

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某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

  一个物体而说的。

所以在描述某个物体位置时,应说清它在谁的左边(右边);在描述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时,应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右边)。

]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摆一摆。

(“想想做做”第2题)

  教师慢慢读题,学生跟着操作,摆好后同桌学生相互检查,帮助摆错位置的同学纠正。

  2说一说。

  

(1)“想想做做”第3题。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由学生任选一物体,说说它的上、下、左、右各是什么。

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物体的位置(即它在谁的左边,它在谁的右边,它在谁的上面,它在谁的下面)。

  

(2)“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法可以不同,说对就行。

  (3)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位同学或某一个物体说一说所处的位置。

  [评:

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综合运用前、后、上、下、左、右六个方位描述物体位置。

由于学生所选的参照物不同,说法、摆法也不尽相同,教师对不同的说法、摆法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若学生有疑问应及时组织讨论予以解答,通过说说教室里某一个物体所处的位置,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

  3站一站。

  请一个小朋友(1号)站到讲台前(与其他小朋友同向),2号站他的左边,3号站1号的右边,4号站3号的后面,5号站2号的前面,6号站3号的右边,7号站6号的左边等。

  4听口令,做动作。

  如:

举左手,放下左手;举右手,举左手,两手都放下;举右手,用右手摸你的鼻子;用左手摸你的右眼;用左手摸你的左耳等。

  [评:

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行巩固性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

  四、考考你

  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的图。

让学生说一说“都是靠右走,谁走错了”。

  [评:

在图里找一找、说一说,并就此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

  [总评]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和右手开始认识左与右,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左右位置的相对关系,并灵活地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第三课时、认上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

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

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

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

(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

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

(CAI)显示:

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

(CAI)显示

  B:

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

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

(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

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

观察:

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

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

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

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

,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

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

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CAI)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

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呢?

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

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

谁在最下面?

  

(2)同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