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学年高二月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75685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学年高二月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浙江省学年高二月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浙江省学年高二月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浙江省学年高二月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浙江省学年高二月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学年高二月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

《浙江省学年高二月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学年高二月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学年高二月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docx

浙江省学年高二月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出台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优化调整排行规则、严管明星经纪公司等十项措施,重拳出击解决“饭圈”乱象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控评带来的饭圈互撕之风,及其引发的不良“饭圈”文化现象饱受诟病。

对明星来说,话题度和美誉度十分重要,直接影响着其获取资源的多寡和层次。

一些明星为了维持自身形象,通过各种手段,对社交平台上好的评论给予回复使其上热评,对不好的评论要么不搭理,要么举报,避免其出现在评论区的前列。

当粉丝群体不断扩大,其内部也出现了分化,开始出现一批所谓的“粉头”,领导着庞大的群体“攻占"各大平台的评论区。

在“粉头”的指令下,大批小粉丝沦为“数据工”,在偶像活动时期,没日没夜地做数据。

他们不仅采取控评这一种方式,还在各大榜单打投刷榜,让偶像能冲到前排;占领微博相关话题的话题广场,不断地发布内容,试图让该话题冲上热搜,因为只要冲上热搜,就代表着自家偶像能够被更多人关注和讨论。

控评本身变成了一个不断在违法边缘试探的危险行为,在评论中“互相拉踩”,对他人进行谩骂侮辱,实质演变成一种网络暴力。

就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回应称,“控评”涉嫌违反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网友可提交充足证据材料,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粉丝们天真地以为“控评”就是在键盘上玩玩的事情,殊不知很可能已经触犯了法律,要负法律责任。

2021年6月,中央网信办专门启动了“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着力规范“饭圈”各参与主体的网上行为,合理优化“饭圈"粉丝活跃产品的相关功能。

监管出手了,网络控评可休矣。

粉丝们可以借此重新思考和调整追星的方式,尽早从“饭圈”乱象中解脱出来。

(摘编自《粉丝控评就是一种网络暴力》)

材料二: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常常说起自己的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

“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

1956年,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

几年时间,袁隆平发现水稻中有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并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论文,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1981年,国务院将“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授予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

5年后,袁隆平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

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即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简但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

经过9年努力,两系法获得成功,它保证了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超级稻育种计划。

4年后,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实现。

随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

1979年4月,杂交水稻国际学术会议上,袁隆平宣读了自己的论文《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中国第一次将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经验传递给世界。

袁隆平著于1985年的《杂交水稻简明教程》,经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后,发行到40多个国家,成为全世界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指导用书。

因为“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解除贫困展示了广阔前景”,并“致力于将杂交水稻技术传授并应用到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几十个国家”,2004年,袁隆平获得了世界粮食奖。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梦想。

”袁隆平说。

(摘编自《“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追梦路》)

材料三:

他,在战火中同白求恩并肩战斗救治伤员,50年完成1.5万多例胸外科手术,为寻找针刺麻醉最佳穴位不惜在自己身上扎针试验……他的百岁人生充满传奇。

他是我国胸外科事业的拓荒勇士,又是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做白求恩式的医生是他一生的追求。

他就是中日友好医院的首任院长、百岁名医——辛育龄。

他创造了一根针麻醉的“神话”。

1970年,辛育龄主刀实施了首例运用一根针针刺麻醉下肺切除手术,震惊了针麻界。

他先后做了1400多例针麻肺切除手术,成功率高达98%。

针麻手术推动了我国针灸镇痛原理的研究工作,为中国针灸疗法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肺移植手术刚刚起步,很少有国家从事这方面研究。

1979年,辛育龄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两例人体肺移植手术。

不开刀就能局部杀灭肿瘤细胞。

全国超万例肿瘤患者接受了这项治疗,有效率为65%至85%。

这项技术也推动了后来放疗技术和消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获国家级科技奖8次,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白求恩式医务人员等荣誉称号……辛育龄直到因腰椎问题再也站不起来,才不舍地告别了他日夜战斗过的手术台。

“病人会让我们把他的胸腔打开,这是何等的信任啊!

我们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只要我一息尚存,就要多救治一个病人!

(摘编自《共和国功勋人物辛育龄:

一生为人民攀登医学高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央网信办出台十项措施,重拳出击解决“饭圈”乱象问题,因为一段时间以来控评带来的饭圈互撕之风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

B.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袁隆平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这一朴素愿望成就了他不凡的一生。

C.“只要我一息尚存,就要多救治一个病人!

”辛育龄自始至终都没有忘记医生的职责,他成了我国胸外科事业的拓荒勇士。

D.当代粉丝们之所以会出现“饭圈互撕”这样恶劣的行为,一方面是粉丝们盲目追星,没有高远的理想,更重要的是某些明星的极力怂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明星来说,话题度和美誉度很重要,影响其利益。

因此,一些明星就领导着庞大的粉丝群体“攻占”各大平台的评论区。

B.控评本身就是一种严重违法的危险行为,粉丝们在评论中“互相拉踩”,对他人进行谩骂侮辱,实质上演变成一种网络暴力。

C.“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理想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逐渐变得更加高远宏大,他的视野不再局限于本国,而是面向全球。

D.20世纪70年代,辛育龄主刀实施了首例运用一根针针刺麻醉下肺切除手术,震惊了针麻界,这让中国针灸疗法走向了世界。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概括三则材料共同点的一项是(   )

A.完全失去自我,被他人光环吸引的人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B.人生之美在于有正确的追求并为之奋斗。

C.人生就在于努力工作,造福人类。

D.对得起别人信任的人才能够获得更多的信任。

4.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不良“饭圈”文化现象的危害性。

5.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袁隆平和辛育龄两人的人生经历有何相似之处,他们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逃跑(节选)

铁凝

二十多年前,老宋从北部山区来到这个城市,成了灵腔剧团传达室的长期临时工。

老宋的任务是传达、收发,兼烧开水锅炉。

他的两条腿很勤快。

除了分内的事,分外的事他也没少做。

五楼的人说,老宋,帮我把这罐煤气扛上去吧。

三楼的人说,老宋,我买的沙发来了,你给搭把手吧。

一楼的人基本不用老宋帮忙抬东西,但有几位妇女喜欢织毛衣,见老宋有空,就喊,老宋过来,给我架着毛线。

老宋在团里自然是被人喜欢,但他也有“较真儿”的事。

他会毫不客气地对一位端碗打饭的旦角儿说,哎,你等等,今天你脑门上的小弯儿可没贴正,第四个、第五个小弯儿应该紧贴眉梢儿。

唱小生的老夏在这团里算是老宋的好友了,老宋照样会在某些时刻叫老夏下不来台。

有一回,他突如其来地对老夏说,你把《吕梦征》出场那四句唱,唱一遍听听。

老夏说,你这是考我,唱完问老宋有什么破绽,老宋说,从字音上听没什么破绽,我问你天无事是哪个事?

老夏说事情的事呗。

老宋道:

错了,应该是势力的势。

这四句唱是说天、地、人,也包括凤凰,失去了势力一切就变样了。

老夏不服,要一块儿去问团长。

团长说,都是跟师傅模仿的音儿,说不准。

出了团长的家,老宋说,翻跟头的事儿问团长行,这件事终归得问我。

老夏琢磨出老宋有道理,就说我请你喝酒吧。

老宋说,我得回传达室喝疙瘩汤。

看着老宋那白菜帮子似的脸色,老夏提醒说,老宋,咱们得讲点营养。

老宋说,我讲营养,我那乡下的闺女呢,我那外孙子呢。

老夏明白了:

怨不得,老宋天天只喝疙瘩汤。

光阴像箭。

老夏要退了,老宋也老了。

老宋走路不再是快步,有点拖着腿的样子。

有一天,老宋的腿不争气地出了大毛病。

老夏用自行车驮着老宋去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尽快手术吧,保腿要紧。

老宋问手术得多少钱,医生说,一万五左右。

一万五,对老宋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老夏安慰了老宋,想去找领导,转念又想,一个刚够发工资的剧团,不用说临时工,老夏自己口袋里就经常装着报不了销的药费单。

第二天,办公楼门前贴出了一张告示,上写:

尊敬的老师们,目前老宋遭了大难,请大家都献出些爱心吧!

告示还写明了老宋的病情及所需费用的数目,末尾署名是老夏。

全团上至团长,下至演职员工及家属都献了爱心。

一个星期后,他邀团长一道将筹集到的一万五千八百六十二元郑重地交给了老宋。

传达室的灯亮了一夜。

早晨,老夏来传达室催老宋去医院时,发现传达室空无一人。

老夏骑车赶往医院,为老宋做过检查的医生说,那个病人是来过,问做静脉修复术便宜还是锯腿便宜,告诉他当然是截肢手术便宜,两三千就够了,他听完就走了。

自此老宋就从这个城市消失了。

团里的老师们气愤起来。

人们对老夏说,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告示可是你贴的。

说得老夏一激灵,好像是老夏骗了大伙儿的钱。

老夏想起当年老宋的到来是靠了一个亲戚的介绍,于是七拐八拐找到了老宋的那位亲戚。

亲戚说,不瞒你说,他回老家第二天就去县医院把腿锯了,那儿更便宜,两千不到,无须住院,随锯随走。

亲威还说,剩下一万多又有什么不好?

一个乡下人,又是穷闺女,又是穷外孙子。

老夏疑惑难平——锯条人腿怎么也不能像锯条板凳腿那么简单。

不久,团里有人从北部山区演出回来,说在新开发的一个旅游景点看见老宋了,他坐在一个小铁皮房子里卖胶卷。

老夏忙问腿呢?

演出的人说他坐在窗口,只能看见上半身。

老夏坐上长途大巴,经过六个多小时,到达了那个新开发的旅游景点。

他下得车来,没太费劲就发现在一个小铁皮屋子旁边站着老宋,拄着双拐指挥卸货,下半身左腿那儿空着,挽至腿根部的空裤筒好像一团揉皱的搌布。

此时,老宋也看见了老夏,顿时停下指挥,木呆呆地愣在那里。

接着,老夏在老宋脸上找到了他想要找的表情:

尴尬、难堪、愧疚,还有受了意外惊吓的恐惧。

突然间,老宋撒腿便跑,他那尚是健康的右腿拖动着全身,拖动着双拐奋力向前,如一只受了伤的野兽,跳跃着直奔一条山间小路而去,眨眼之间就没了踪影。

正在卸货的年轻人不知出了什么事,看着近前的老夏说,你是不是认识我姥爷?

老夏说是,我们是老……朋友。

年轻人说,那我姥爷为什么一看见你就跑呢?

老夏想了想,说,也没准儿你姥爷是给我买肉吃去了。

突然,老夏看到旁边的一张旅游地图,老宋家乡的形状正好比一只靴子,如同当年老宋对意大利的形容一样。

他想,这地方如果没有开发,就不会有人为它绘制地图,热爱地理的老宋便终生也不会知道,他的故乡在地图上也是一只靴子。

这本是一个让人愉悦的话题,只是,老夏似乎再也没有机会同老宋讨论这个话题了。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贫穷是一种病。

”小说通过一位在城市做长期临时工的老宋的故事,让读者读出了贫穷者生活的艰难。

B.对于唱词中究竟是“事”还是“势”,老夏他们之所以去问团长,是因为在团里他俩只信服团长的学问。

C.老夏要找老宋,某种程度上是要了解老宋是否把钱用在了治腿上,不能让团里人认为自己是帮老宋骗钱。

D.“我们是老……朋友”老夏的话语不够连贯,跟老夏目睹老宋确实截肢了的现状后内心受到震撼有关。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文有意强调老夏与老宋关系密切,为后文老夏为老宋募集一万五千元左右的手术费用这一情节做了铺垫。

B.剧团自上而下都参与了捐款,与后文团里老师们的气愤,形成了鲜明对比,反映了“人走茶凉”的世态炎凉。

C.“老夏疑惑难平——锯条人腿怎么也不能像锯条板凳腿那么简单”,侧面烘托出了老宋做选择时心里承受的巨大压力。

D.“老夏似乎再也没有机会同老宋讨论这个话题了”,这句话似乎暗示了小说的结局,属于留白手法,引人遐想。

8.老宋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简要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9.对于老宋有了做手术的钱之后却选择了省钱的截肢手术这一情节,你觉得合理吗?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

“童子何用知之?

”轼曰:

“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

“韩、范、富、欧阳[注],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

“吾得其为人。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皆以国士待轼,曰:

“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

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

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

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

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

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

淮阴候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

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幸其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

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

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

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B.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C.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D.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作“总角”,后来用以指代少年时代。

B.淮阴,准河以北,古代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

如,华阴就是华山以南。

C.太夫人,汉制列侯之母称太夫人,后凡官僚豪绅的母亲不论在世与否,均称太夫人。

D.忠信孝悌,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封建社会道德标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是从乡校老师那里初知范仲淹之名的,这里把范仲淹和“韩、富、欧阳”一起提出,用这几位反衬范仲淹的不凡。

B.在范仲淹去世后,苏轼来京师考中进士,得以结识欧阳修、韩琦、富弼三位名流,之后又结识了范仲淹的三个儿子。

C.作者以伊尹、太公、管仲、乐毅等历史上辅佐君王建立功业的杰出人物作比,说明范仲淹也是有雄才大略的人物。

D.作者认为范仲淹一生心忧天下,秉持实现太平的心愿,坚守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因此获得了天下人深深的敬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2)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14.本文作者除了表达对范仲淹的仰慕与不得一见的遗憾,还想要表达什么?

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

王安石

冉冉春行暮,菲菲物竞华。

莺犹求旧友,燕①不背贫家。

室有贤人酒,门无长者车②。

醉眠聊自适,归梦到天涯。

[注]①燕,也作“雁”。

②杜甫《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里有“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春日》暗示了写作内容,这首诗正是通过描写暮春情景,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颔联写黄莺依然寻找以往的老朋友,燕不嫌人们家里贫穷,表现它们知道念旧、懂得感恩。

C.颈联化用杜甫的“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诗人稍加改编,表达出自己笑迎宾客的心情。

D.尾联写诗人借酒浇愁,面对大好春景,梦回故乡,很快从愁绪中解脱,体现出豁达的个性。

16.诗的首联流传甚广,请从语言以及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叹自己多愁善感,过早长出花白头发。

(2)《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

(3)在信息时代,能力与年龄不再有直接的关系,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年轻的专家。

这可以用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解释。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澈碧绿的鸭绿江,从临江镇边缓缓流过。

(甲)过去,镇子里是一色的青砖鳞瓦平房,几坐稀有的多层小楼,(乙)也因建筑年代悠久,显得班驳古旧;横三纵五的几条土路街道,把小镇切割成棋盘模样。

尽管镇卫生队有一辆马拉的洒水车按时浇水,但风一吹,路面还是免不了尘土飞扬。

几棵百年老树分别点缀在镇子的不同角落,默默讲述着小城昨天的故事。

现在的临江城区,几乎所有的平房都变成了楼房;(丙)柏油路早已取代了土路,并沿伸到城郊的村村屯屯;(丁)牛马车换成了小轿车,在街道上穿梭流动……这座边城不断地成长着,充满了活力和勃勃生机。

边城的成长,不仅仅是人们看得见的崛起的高楼、拓宽的街道和如虹的车流,还有人们看不见的理念及追求上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及“天然林保护工程”,临江林业局的林业建设理念也由过去的以采伐为主转变为以营林抚育为主。

森林的第一价值是生态作用,而不是木材利用。

(   )。

就在临江寻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国家有关扶持政策相继出台,给这里送来了强有力的支撑。

如今,在生产一线、冰天雪地里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产业工人,都在这座秀美边城里安逸地享受着晚年生活。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D.(丁)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林业职工迎来了事业的一次转身,这一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B.这一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林业职工因此迎来了事业的一次转身

C.林业职工逐渐接受这一理念,迎来了事业的一次转身

D.林业职工迎来了事业的一次转身得益于这一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单靠人情不易维持人与人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于是,  ①  。

“钱上往来”就是这种可以当场算清的往来,也即狭义的商业。

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

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  ②  。

实质上馈赠和贸易都是有无相通,只在清算方式上有差别。

以馈赠来经营大规模的易货不但复杂,而且很受限制。

普通的情形是在血缘关系之外去建立商业基础。

在乡土社会中,有专门做贸易活动的街集。

街集时常不在村子里,而在一片空场上,各地的人到这特定的地方,各以“无情”的身份出现。

在这里大家把原来的关系暂时搁开,一切交易都得当场算清。

我常看见隔壁邻舍老远地走上大约十多里在街集上交换清楚后,又老远地背回来。

他们何必跑到街集上去这一趟呢,在门前不是就不可以交换么?

这一趟是有作用的, ③ ,到了街集才是“陌生”人。

当场算清是陌生人间的行为,不能牵涉其他的社会关系。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常看见隔壁邻舍老远地走上大约十多里在街集上交换清楚后,又老远地背回来。

他们何必到街集上去跑这一趟呢,在门前不是就可以交换么?

B.我常看见隔壁邻舍老远地走上大约十多里在街集上交换清楚后,又老远地背回来。

他们何必到街集上去跑这一趟呢,在门前不是就不可以交换么?

C.我常看见隔壁邻舍老远地走上十多里在街集上交换清楚后,又老远地背回来。

他们何必到街集上去跑这一趟呢,在门前不是就可以交换么?

D.我常看见隔壁邻舍老远地走上十多里在街集上交换清楚后,又老远地背回来。

他们何必到街集上去跑这一趟呢,在门前不是就不可以交换么?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改后语文教学的重要补充,是语文学习内容的组成部分。

但目前各地的执行情况令人担忧:

或是学校读书时间得不到保障,或是缺乏必要的方法指导和监督反馈措施,或是家长担心影响学习成绩而让学生读精选本,或是一哄而上,走过场……

市文学总社准备召开“整本书阅读”专题座谈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参与者,你看到上述材料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请结合你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

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C

3.B

4.①不断扩大的粉丝群体采取的控评、在各大榜单打投刷榜、占领微博话题广场发布内容等方式严重扰乱了正常的评论秩序;

②控评涉嫌违反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其在评论中“互相拉踩”、对他人进行谩骂侮辱,实质演变成一种网络暴力。

5.相似之处:

①两人都有着伟大的抱负。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有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

做白求恩式的医生是辛育龄一生的追求,“只要我一息尚存,就要多救治一个病人!

”是他的名言。

②他们都穷其一生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袁隆平从不让中国的老百姓挨饿到致力于将杂交水稻技术传授并应用到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几十个国家,成就了经世伟业。

辛育龄从与白求恩并肩战斗到成为我国胸外科事业的拓荒勇士,是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一生都在践行自己的追求和信念。

启发:

我们要在青年时期就树立高远的人生目标,并朝着自己的目标坚持走下去,这样就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