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63969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福建省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福建省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福建省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福建省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福建省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福建省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莫把“汉学”当“国学”

慕朵生

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

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

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

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

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

其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

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

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

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

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

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

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

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自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

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

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

“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

”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对国学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

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中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西学心态”互为表里的“汉学心态”——前者指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指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并证成国学的优美价值。

尤其是近些年,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以获得外国汉学奖项为荣,谋求学术名望乃至经济利益的灰色学术现象。

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国学的“汉学化”。

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在中国的国学”。

总之,汉学当热,但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之取代国学。

我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

(选自2014年4月1日《学习时报》,有删改)

1.下列对“汉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学是中外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一门学问,其研究介绍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学者。

B.汉学已有600多年历史,要经历了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和“中国学”等几大阶段。

C.汉学研究不但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文明进程。

D.汉学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长短与在世界文化中的方位和价值。

2.关于“汉学与国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学与国学都是研究中华文化,而汉学仅仅把中华文化作为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

B.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国学研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

C.汉学是用西方价值观和学术范式研究中华文化,国学则注重用生命和情感体验中华文化。

D.国学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华文化,国学研究应当负有弘扬光大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世纪国内两次兴起“汉学热”,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动和思想的活跃,迫使国人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中国及其文化。

B.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立国的源泉,没有了国学,就丢失了根本,丢失了历史,丢失了精神。

C.近几年中国学界出现了国学的“汉学化”现象,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

D.作者认为,汉学当热,希望汉学能成为显学,但他同时指出汉学不可以取代国学,国学应当快速的复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翻译奇人许渊冲邓郁

“杨振宁1957年获诺贝尔奖,王希季是70年代长征一号火箭首射成功。

我是2014年才得奖,比振宁晚了五十(多)年啊!

”93岁的许渊冲鹤发白眉,声如洪钟,中气十足,讲到畅快处,还会把袖口往上撸。

8月22日,中国翻译协会在外文局礼堂为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最高荣誉“北极光奖”的他举行了盛大的授奖仪式。

作为和傅雷、钱钟书同时代的资深翻译家,许渊冲已出版了120多本译作,翻译了《楚辞》、《诗经》《西厢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被誉为“20世纪下半叶中国典籍翻译历史上的丰碑”。

与他相伴了半个世纪的夫人照君则对我说:

“许先生,是一个奇人啊。

许渊冲是翻译界的“少数派”。

多年来,翻译界强调译文要忠实原文。

他的翻译却不拘泥于原作,讲求再创造。

他认为翻译“要发挥译语优势”。

这种“优势论”也成为了他在翻译界备受质疑和诟病的一点。

陆谷孙、王佐良、许钧等翻译家都曾公开和他唱反调。

率性、张扬的个性,让他在崇尚低调的翻译圈子里“独树一帜”。

不少人读许渊冲的回忆录《逝水年华》,既觉得痛快,又感叹此人毫不自谦。

他重视感情,又难说谙熟“人情”。

可谓“狂作文章信手书,一章一句真性情”。

虽然在学术界备受争议,但在中国诗词的翻译成就上,许渊冲早已得到国内外公认。

自1980年起,他开始致力于把唐诗、宋词、元曲译为英法韵文。

已故宾州大学教授顾毓琇赞誉许译:

“历代诗、词、曲译成英文,且能押韵自然,功力过人,实为有史以来第一。

但他的成功,却是从挨批斗开始的。

1958年,许渊冲被打成右派。

一次在烈日下挨斗,又热又累。

他忽然想起毛泽东《沁园春•雪》,就默默在心里试着将其译成英文。

“说来也怪,我一译诗,什么热、累、批、斗全都没了,眼里看到的仿佛只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心里想到的只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等我把词译完,批斗会也结束了。

在回忆录中,许渊冲更是不吝笔墨地描述母校西北联大。

那时候的联大可谓大师云集。

闻一多讲《诗经》,刘文典讲《史通》,罗庸讲唐诗,蒲江青讲宋词,萧乾谈“创作与译诗”,卞之琳谈“写诗与译诗”……这些都奠定了许渊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根基。

而他毕生追求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翻译准则,则来自于朱光潜和钱钟书的影响。

受朱光潜的熏陶,他奠定了诗译的理论基础:

不但要写景,还要传情;不仅存义,而且存音。

他屡次写信向钱钟书请教诗词翻译中的问题,后者都不吝回信点拨,给了许渊冲无穷的动力。

北大畅春园的许家,一套70平米的简陋居室。

其中最惹眼的陈设,莫过于满满当当的书架。

那座透明的“北极光”奖杯即被搁在书架的最上层,不踮着脚,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比起奖杯,许渊冲更亲近的是书桌上的绿格白底稿纸、放大镜,和一台看不出年代的长城台式电脑。

“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

”和许渊冲相交甚笃的翻译家许钧说。

如今他的作息如钟表一样规律:

早9点到阳台做操,早饭后翻译《莎士比亚集》,午睡后看看报纸,晚7点收看《新闻联播》,饭后接着翻译,直到深夜。

有时他会半夜里坐起,打开电灯,把梦里想到的东西写下,生怕第二天忘记了。

晚年的许渊冲爱读《参考消息》,常看《海峡两岸》。

早年在西南联大受到的自由民主思想熏陶,现在被包裹在一颗浓烈的爱国心里。

他心里时刻怀揣着让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明主流的愿望。

他引用杨振宁的话:

“‘我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英文和法文是英美人和法国人的最强项,中国人的英法文居然可以和英法作家比美,这也可以长自己的志气,灭他人的威风了。

”许渊冲已年过九旬,但精神矍铄,正如朱自清的旧诗所云: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节选自2014年第9期《人物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

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

2010年,中国翻译协会授予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2014年8月2日荣获国际译联最高荣誉“北极光奖”,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②杨振宁、王希季都是许渊冲西南联大时期的同窗。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一项是(   )(3分)

A.许渊冲的“优势论”在翻译界备受质疑和诟病,这也使得他的翻译成就直到2014年获“北极光奖”才被认可,可谓大器晚成的代表。

B.许渊冲引用杨振宁的话“我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既表明了对杨振宁观点的赞同,也表现了他自己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C.许渊冲把“北极光”奖杯搁在书架的最上层,不踮着脚,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可见,许渊冲并不在乎这个奖,更关心他的翻译事业。

D.许渊冲翻译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西南联大老师们的影响。

他曾屡次向钱钟书当面请教翻译问题,后者更是悉心点拨,给了他无穷的动力。

5.与他相伴了半个世纪的夫人照君则对我说:

“许先生,是一个奇人啊。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许渊冲“奇”在何处。

(4分)

6.许渊冲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他成功的原因。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7~9题。

灯殇陈永林

这天晚上,六根对女人说:

“再过几天就中秋了。

你明天去买十斤月饼,三斤糖块,三十挂小鞭炮……烟我已买了。

每年的中秋晚上,许多村里人都在六根家挂一盏灯笼。

鄱阳湖一带有这种风俗,一到中秋这晚,村里人便在德高望重的人门前挂盏灯笼,表达自己的敬意。

这几年,六根门前挂的灯笼最多。

村里人在哪家门前挂灯笼,哪家就得放鞭炮迎接。

大人敬烟,小孩散糖,女人吃月饼。

六根的女人有点不愿意:

“每年花一百多块钱换几十只灯笼,一点也不值。

那些灯笼既当不得衣服穿,又顶不得饭吃。

六根沉了脸说道:

“这灯笼拿多少钱也买不到的。

别人想自己门前多挂几个灯笼还想不到呢。

这是村里人对我的信任,对我工作的肯定。

女人说:

“钱呢?

六根问:

“家里一百多块钱也没有?

女人说:

“儿子前几天上学,把家里的三千块钱全带走了。

六根就翻口袋,口袋翻尽了,才翻出五十多块钱。

六根说:

“要不,你明天提一只母鸡去卖。

女人小声嘟囔:

“哪有你这个当村长的!

别人当村长,家里要啥有啥,可你每年只得几十只灯笼。

’’

六根再懒得搭理女人了。

每年村里人挂的灯笼,他都没扔,都堆放在一间房里。

中秋节这天,六根早早吃过了晚饭。

女人买来的糖块、月饼也摆放在桌上。

鞭炮拆了封。

只等提灯笼的人一来,就放鞭炮。

月饼样的圆月好不容易从鄱阳湖里爬起来了,一些小孩已在月光下疯闹了。

六根坐在门前悠然地吸着烟,眼光却不时往路边上掠。

终于来了一个红红的灯笼,六根兴奋地站起来,喊女人:

“快拿鞭炮放,灯笼来了。

鞭炮劈里啪啦地响了。

可是灯笼并没进他家,而是进了春生的家。

六根气得骂女人:

“谁叫你这么早放鞭炮?

”女人不敢辩,反而安慰六根:

“急啥?

等会儿,灯笼不就都来了?

又来了一只灯笼。

拎灯笼的是谷子。

六根喊:

“谷子,这么早来了?

”可是谷子没听见样径直往前走。

片刻春生家响起欢欢悦悦的鞭炮声。

六根惊得傻傻地立在那。

往年,谷子每回给他送灯笼。

今年却把灯笼送给了那个发了横财的春生。

六根气得大骂:

“这世道变了。

人都被金钱蒙住了眼。

六根的女儿劝:

“爹犯得着生气吗?

春生早在村里传出话,谁送他一盏灯笼,他就给谁一百块钱。

春生先是在城里办了个皮包公司,骗了一些单位的货款却不给货,只给单位的头送些钱。

春生有了钱,就在村里办了个罐头厂,钱大把大把地进。

可交税时却说厂子亏损。

春生办了厂后,村里人都想进他的厂,村里人给春生的笑容越来越多,看春生的目光越来越谄媚了。

“唉——”六根就长长地叹气。

六根掏出枝烟,点了,狠狠地吸。

烟雾整个裹住了六根满是阴云的脸。

春生家的鞭炮劈里啪啦地响个不停,春生门前已挂了二十几个红灯笼了。

可六根门前还一只灯笼都没挂。

六根感到极难过。

自己当了十几年村长,爱村,敬业,没为自己多捞一根柴火,没做一件昧良心的事。

可在村里人眼里竟不如一个坏事干尽的春生。

一只只大红灯笼从六根眼前飘走了,进了春生的家。

女人把六根拉进屋:

“犯得着生气吗?

别气坏了身体。

”女人关紧门,可劈里啪啦的鞭炮声仍是那么刺耳。

女人就开了电视机,有多大声开多大的声。

女儿说:

“爹,村里人送的灯笼没有一点价值。

我们给自己家挂个灯笼吧。

六根骂:

“别丢人现眼。

此时,门被拍得砰砰响。

六根开了门,一个小孩举着灯笼,灯笼后跟着十几个小孩。

小孩齐声说:

“村长,我们给您送灯笼来了,这是一盏电子照明灯。

”六根的睛睛竟湿了。

六根忙放鞭炮,又不住地给小孩散糖。

一小孩说:

“六根叔你别生气。

爸妈被钱迷了心窍,为一百块钱给春生送灯笼。

今天我们给您送灯,今后,我们每年都给您送灯。

您开山修路,让我们上学有路走……”六根听了这话,眼一涩,脸上竟有两条小虫子爬。

六根把三十挂小鞭炮全放了。

六根又喊女人与女儿:

“你们把房里的灯笼全拿来。

几百只灯笼很快堆了一地。

六根拿出打火机,点了火。

片刻,灯笼全着火了。

一小孩问:

“六根叔,你咋烧灯笼?

”六根说:

“这些灯笼没点用途,烧了,让你们开开心。

”片刻,几百只灯笼就化为一堆过眼的火红。

六根把这盏电子照明灯挂在门口。

夜来灯亮,不失光明;风吹雨淋,永不变色。

(选自《小说选刊》2015年第6期,有删改)

7.下列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六根自己买了烟,让女人去买月饼、糖块、小鞭炮灯东西,目的是迎接中秋晚上在自家门前挂灯笼的村里人,显示自己作为主人的诚意。

B.往年中秋晚上,村里人在六根家门前挂许多灯笼,这是对他的信任;今年却把灯笼送给了那个发了横财的春生,这说明村里人已经不信任他了。

C.小说情节起伏跌宕、语言含蓄简洁,作者以先扬后抑的手法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如村长六根、村民等,进而揭示小说的主旨。

D.小说围绕中秋节门前挂灯笼的故事展开情节,让人们看到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的美丑善恶,弘扬正气,抨击时弊。

8.六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分)

9.标题“灯殇”寓意颇深,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朱吾弼,字谐卿,高安人。

万历十七进士。

授宁国推官。

征授南京御史。

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竞谪戍之奏请建国本,简阁臣,补言官,罢矿税,不报。

山西巡抚魏允贞为税使孙朝所讦,吾弼乞治朝欺罔罪。

广东税使李凤干没,奸人王遇桂请税江南田契,吾弼皆疏论其罪。

时无赖子蜂起言利,廷臣辄连章力争,帝虽不尽从,亦未尝不容其切直。

雷震皇陵,吾弼请帝廷见大臣,讲求祖宗典制,次第举行,与天下更始。

寻复言:

“陛下孝敬疏于郊庙,惕厉弛于朝讲;土木盛宫苑,榛芜遍殿廷,群小横中外,正士困囹圄;闾阎以矿税竭,邮传以输鞔疲,流亡以水旱增,郡县以征求因;草泽生,衣冠丧气;公卿不能补牍,台谏无从引裾。

不可不深察而改图也。

”末言礼部侍郎郭正域疾恶严,居己峻,不可以楚事弃。

先是,楚假王议起,首辅沈一贯阴左右王,以正域请行勘,嗾其党钱梦皋辈逐之去。

举朝无敢留正域及言楚事者,吾弼独抗章申理,而御史林秉汉以楚宗人戕杀巡抚,亦请详勘。

且言:

“王既非假,何惮于勘?

”吾弼、秉汉遂为一贯等所恶。

会梦皋京察将黜,遂讦秉汉为正域鹰犬,语侵沈鲤、杨时乔、温纯。

秉汉坐贬贵州按察司检校,而梦皋得留。

郎中刘元珍论之,反获谴。

吾弼复疏直元珍,请黜梦皋,因力诋一贯,亦忤旨,停俸一年,遂移疾去。

居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召为大理右丞。

齐、楚、淅三党用事,吾弼复辞疾归。

熹宗立,召还。

屡迁南京太仆卿。

天启五年为御史吴裕中劾罢。

(节选自《明史•朱吾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竞谪戍之/

B.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竟谪戍之/ 

C.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竟谪戍之/

D.大学士赵志皋弟学仕为南京工部主事/以赃败/南京刑部因志皋/故轻其罪/议调饶州通判/吾弼疏论/竟谪戍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汉朝御史统归御史台领导,按职掌分为侍御史和治书侍御史。

B.国本,古代特指确定皇位继承人,建立太子为国本。

“国本”也指国家藏本。

例如韩愈《画记》中“余少时,常有志乎兹事,得国本,绝人事而摸得之”。

C.闾阎,闾泛指门户;人家。

阎指里巷的门。

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平民百姓。

例如王勃《滕王阁序》中“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D.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秦朝始设,汉代沿袭。

“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

“三公”即是最尊贵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指太师、太傅、太保,也有说为司马、司空、司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朱吾弼身为御史,恪尽职守。

赵学仕贪污受贿,李凤侵吞国家财物,王遇桂请求向江南的田契征税,他都上疏揭发他们的罪过。

B.朱吾弼敢于直谏,为国尽忠。

雷击皇陵一事发生后,他接连上疏,语气恳切,指出朝廷内外存在的弊端,希望皇帝深入审查。

 

C.朱吾弼不惧权贵,坚守正义。

首辅沈一贯排除异己,朝臣们明哲保身、不敢谈论相关事情,惟独朱吾弼直接上疏申明义理。

D.朱吾弼仕途坎坷,三起三落。

因诋毁沈一贯,遭停俸,被免官;后齐、楚、浙三党执政,他又辞官;最后被弹劾免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弼请帝廷见大臣,讲求祖宗典制,次第举行,与天下更始。

(2)末言礼部侍郎郭正域疾恶严,居己峻,不可以楚事弃。

(二)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14.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题中的“九日”与“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一词描述的是同一个节日,古人喜在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B.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C.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

D.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E.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运用景物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

,。

(2)《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深意。

②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③引导社会力量办教育是普通百姓难以作壁上观的事,它不仅关系到教育资源多元化的配置,也有利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④张教授对网络语言不仅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

他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而且对汉语的规范化发展极为不利。

⑤公平和正义是治愈社会心理疾病的最佳良药:

只有机会公平,才不会有那么多的社会底层人士自怨自艾,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⑥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后,深恐掉入名利陷阱,他律己极严,自书“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偈句,其光风霁月的怀抱历历可见。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②④⑤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从刀耕火种到声色犬马,从茹毛饮血到锦衣玉食,文明程度越高,人们的需求就越复杂,越多元、越精细。

因此,我们只要考虑一个时代的生活细节,便可一叶窥秋。

B.最近,电信被曝出存在重大漏洞。

通过该漏洞,不法黑客可以查询上亿用户信息,涉及姓名,证件号,余额,并可以进行任意金额充值、销户、换卡等。

C.利辛女子“犬口救子”诈捐一事曝光以来,引起了社会热议,不少专家和网友谴责这种行为是在透支社会的善意。

社会上存在的这种诈捐现象,《慈善法(草案)》规定将依法严处。

D.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设立于1927年。

该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旨在为了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享有盛誉。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他们所谓的“本”“末”之别。

“本”指农业,“末”指商业,区别本末的理由是,,。

在能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

A.商业关系到交换,而农业只能关系到生产 

B.生产与农业有关,而交换与商业有关

C.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   

D.交换与商业有关,而生产与农业有关

20.下列各项中,语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俗话说:

“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     。

     。

     。

     。

     。

    ①未来社会,越来越多的体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升级为智力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可以预测,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大量的人员将从事科学研究、创造发明、文化教育和艺术行业。

    ③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为五种: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④为了满足人类各层次的需求,必然会有相应的行业被创造出来。

    ⑤尤其是,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制造、销鲁和管理可望成为一大产业。

   A.④③⑤②①       B.①②④⑤③       C.③④②⑤①      D.②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