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新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三讲改善与发展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与社会保障学生版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626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新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三讲改善与发展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与社会保障学生版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品新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三讲改善与发展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与社会保障学生版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品新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三讲改善与发展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与社会保障学生版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品新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三讲改善与发展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与社会保障学生版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品新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三讲改善与发展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与社会保障学生版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新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三讲改善与发展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与社会保障学生版及答案.docx

《精品新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三讲改善与发展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与社会保障学生版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新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三讲改善与发展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与社会保障学生版及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新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三讲改善与发展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与社会保障学生版及答案.docx

精品新高考历史考点解析第三讲改善与发展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与社会保障学生版及答案

5c

第三讲改善与发展:

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与社会保障

【热点追踪】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促进社会和谐,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2016年“两会”十大热点:

慈善法,使得民生与社会保站再度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建立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是人类美好的愿望和追求的共同目标,也是近几年高考的长效热点。

从考查形式上看一般以隐形、综合考查为主,在创设题目意境和社会背景材料的基础上,把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民生政策放在一起,得出具有现实意义的结论。

考查方式强调社会热点与教材知识的有机结合,突出社会热点的非直接性介入。

从命题内容上看,古代民本思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罗斯福新政、欧美国家的福利制度、中国近现代进行的民生探索等知识点考查频度是较高的,且考查能力要求越越高。

【热点整合】

一、公平与和谐思想

(一)中国史部分

1、孔子: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

2、老子: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严刑峻法。

3、孟子:

“仁政”,“重民”、“民贵君轻”。

4、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制天命而用之”。

5、庄子:

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公平现象。

天与人“不相胜”。

6、韩非子:

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

主张“以法为本”治国。

7、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

8、董仲舒: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天人感应;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

9、唐太宗:

吸取隋亡教训,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轻徭薄赋,励精图治。

10、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荀子、庄子的思想除了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还关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二)世界史部分

1、智者派:

把讨论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人类社会上,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

3、欧洲宗教改革:

反对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主张因信称义,先定论。

4、启蒙运动:

性主义。

二、公平与和谐实践及社会改革

(一)中国史部分

1、中国古代

(1)春秋战国时期:

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商鞅奖励耕战。

(2)秦朝:

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3)西汉初:

休养生息政策,其论依据是黄老之。

(4)北魏:

均田制。

(5)唐朝:

唐朝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盛世可以说是古代想的“和谐社会”。

 

(6)宋朝:

王安石变法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减轻农民负担。

(7)明:

一条鞭法。

(8)清:

摊丁入亩。

2、中国近代

(1)农民阶级:

①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想社会。

②颁布《资政新篇》,这是中国第一个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资产阶级:

555]

①维新派颁布新法,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②革命派提出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新三民主义中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民生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土地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生主义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也不可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3)无产阶级:

土地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

抗日战争时期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1947年党在解放区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体现了农民的利益。

3、中国现代

(1)第一代领导时期:

19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一三改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2)第二代领导时期: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第三代领导时期:

提出三个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第四代领导时期:

2006年取消农业税;提出八荣八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走和平崛起道路。

(二)世界史部分

1、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他们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的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

他们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

2、巴黎公社:

1871成立的巴黎公社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措施:

如规定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梳了技术工人;对工人群众的生活状况和劳动条件尽可能加以改善,提出了劳动者8小时工作制的原则;实行义务教育等。

3、美国罗斯福题:

新政中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人等措施,有利于促进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恢复过,缓和了社会矛盾。

4、二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计划指导;加大基础设施和新型产业的投资和建设,扩大就业机会;推行社会福利制度,改善和保障人民生活;推行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

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三、生态和谐与民生

(一)中国古代重视环境保护、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主张与实践

(1)先秦时期:

商朝、西周的时候,人们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等。

到战国时,国家已有正式的法律条文,约束乱砍滥伐的行为,保护自然资。

(2)魏晋南北时期:

中原农耕规模缩小,少民族的内迁有所扩展,两汉时过度开垦导致的环境破坏状况有所缓解,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3)隋唐:

隋朝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

唐朝设专职官员管水利事业,在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并且创制筒车、曲辕犁等发展农业生产。

55K5]

(4)明清时期:

人口不断增长,垦荒、围湖造田现象增多。

(5)中国历代都对山林实施国家管,很少开放山林川泽,经常封山育林。

(二)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资的掠夺

1.19世纪晚期,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掠夺了中国大量的资。

2.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对沦陷区资疯狂掠夺。

(三)新中国建立后经济的恢复、发展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1.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大炼钢铁,浪费了大量资。

2.“文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3.建国后党和政府举办了许多改善生态环境的大型工程,如三峡工程等。

西部大开发特别关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世界近现代史上人类对自然资的利用和破坏

1.两次工业革命使工业和城市进程加快,煤和石油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大量废弃物排放,使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555]

2.知识经济兴起。

知识经济主要动力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经济,知识经济促进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这是世界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论和概念变为实际行动。

4.21世纪人类面临的决办法:

(1)共同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沙漠,淡水资的缺乏,大气和水污染的不断加重,气候的恶等都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2)解决办法:

控制人口的增长,减少对资的消耗;合利用自然资,特别是不可再生资;取缔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增强环保意识。

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社会的不公平与不和谐

(1)中国古代:

秦隋等朝代统治后期,由于没有处好社会矛盾,统治残暴,赋税徭役兵役沉重,法律苛严和酷法,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由于封建国家实行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制度,中国古代土地兼并的问题一直存在。

这直接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恶了农民的生存条件。

(2)中国现代:

政治、经济方面“左”倾错误的推行,生产遭到破坏,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产积极性受挫。

(3)世界近代史上,两次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工人阶级生活困苦,阶级矛盾激,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近代对的技革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为严重。

(4)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工业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热点训练】

1.史载:

管仲“设,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悦”。

这是说管仲改革中推行国家食盐专卖政策,深得民众欢迎。

这主要反映了

A.春秋时期国家垄断经济开始形成B.管仲在齐国建立起了君主专制制度

.管仲以抑商政策发展农业经济D.国家加强经济调控有利于稳定民生

2.近代美国者亨利·乔治主张土地国有,征收地价税归公共所有,废除其他一切税收,使社会财富趋于平均,从而达到“大协作”的想社会。

他的主张深刻影响了

A.孙中山的民生主义B.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D.中国农业合作运动

3.1955年7月,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问题》说:

“目前农村中合作的社会改革的高潮,有些地方已经到,全国也即将到。

”领导却落后于群众,“像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他们“从资产阶级、富农或者具有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富裕中农的立场出发。

”材料表明

A.党内关于农业合作的速度问题存在争论B.毛泽东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党内出现了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D.当时多领导在立场上倾向于富裕中农

4.“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倘若国家违背了人民的意志,侵害了人民的公意,人民就有权起推翻这个国害。

”这一思想反映了

A.伏尔泰的“开明主张”主张B.卢梭的“人民主权”论

.狄德罗的“自然神论”说D.康德的“思想自由”说

5.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

结合右图,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解正确的是

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B.“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

.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D.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

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机器和居民正在以加速度增长,生态环境很可能会极度恶。

……生态困境并不仅限于美国,它已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传播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

”二战以后导致生态环境可能会继续恶的因素有:

A.发达国家将高能耗的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迁移B.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建立55K5]

.第三次技革命的发展D.全球性的货币流动速度加快

7.2016年两会十大热点三:

慈善法审议怀胎十余年有望呱呱落地。

慈善法草案将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

历经十余年努力,我国关于慈善事业的首部立法将走上前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公益慈善组织的宗旨里包含着倡导仁义和发扬仁义的内容,墨、道等派对于公益慈善行为也提出过深刻见解,佛、道等宗教教义包含丰富的劝人积德行善的观点和言论。

公益慈善事业主要附着在宗族家族和放大了的宗族家族一一国家、行会、商会、会馆组织等身上,宗教机构、教育机构、专门慈善机构和个人为其补充,政府在公益募捐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公益募捐主要通过官府文告、聚会讲演和私人交流等方式进行,基本局限于灾荒救济、恤幼养老、兴建公共建筑、发展教育等方面。

我国一向缺少与公益募捐法律关系相适应的成文法律规范,主要由道德、风俗习惯和民间法调整。

——摘编自李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