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部编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4330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部编版.docx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部编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部编版.docx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部编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导学案(部编版)

第四单元

单元学习目标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亲情”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

《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彩虹》等。

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家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课题内容简说

《静夜思》这首古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夜色》这篇课文是一首儿歌,用第—人称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样美好,“我”不再怕黑了。

本课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满了童趣,让学生读后体会到只要自己有勇气去克服困难,一切都是美好的。

《端午粽》课文写每年的端午节,“我”都要到外婆家去吃外婆包的端午粽,在吃粽子的过程中,“我”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彩虹》本篇课文中的“我”凭着丰富的想象力,把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想象成是一座美丽的桥,“我”可以到桥上去,为爸爸浇田地,用镜子照妈妈梳头,坐在彩虹桥上荡秋千,反映了“我”的天真可爱,以及对家人的关爱之情。

让我们从课文里体会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愿望。

学习目标

1.会认54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3.通过识字加油站和读好轻声的词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会读会背古诗,养成诵读经典古诗词的习惯。

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习重点

1.会认54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通过识字加油站和读好轻声的词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课时分配

8.静夜思…………………………………………………………1-2课时

9.夜色…………………………………………………………………2-3课时

10.端午粽……………………………………………………2-3课时

11.彩虹…………………………………………………………………2-3课时

语文园地四………………………………………………………………1-2课时

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内容的意境美。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防止平均用力。

识好字,学好文,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8.静夜思

课题静夜思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

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学前准备1.制作字词卡片,搜集诗人李白的资料。

(师生)

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

(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7个生字,认识新偏旁“匕”。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学习重点运用多种方式识字、记字;把古诗读正确、流利,并背诵下来。

学前准备1.制作字词卡片,搜集诗人李白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自学字词,熟读诗文。

(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猜谜语导入。

(用时:

5分钟)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

月亮)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

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他们思念的东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认读生字“夜”。

1.学生认真倾听老师出示的谜语,边听边欣赏画面,思考谜语内容。

2.小组共同分析谜语内容,交流后回答。

3.齐读课题。

4.认读生字“夜”(指名读、齐读)。

5.区分同音字“夜”、“叶”,并组词,说话。

1.我会背古诗:

《赠汪伦》。

2.比一比,组词。

夜()

叶()

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时:

5分钟)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圈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组成小组,组内学习:

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并读读自制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句一句读诗文。

注意正音,指导读好“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诗文读准、读顺。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

(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读后正音。

1.生读课文,边读边圈生字。

2.读自制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

3.学生一句一句读诗文。

注意正音,读好“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诗文读准、读顺。

5.

(1)一学生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2)全班交流正音3.我会认生字。

连一连。

yèsīchuánɡɡuānɡyí

床夜思疑光

jǔwànɡdīɡùqián

低举望前故

4.我会读词语。

明月举头低头故乡

5.我会读通顺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感受诗意,再读古诗。

(用时:

15分钟)1.(课件出示插图,配上古筝乐曲)谈话:

小朋友,请你们欣赏这幅图。

在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难以入睡。

他仰望天上那如霜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下了这首《静夜思》。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

难过、伤心、悲伤……)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感受诗中之情。

4.师:

诗人看着空中的明月,想到了故乡。

你们看到月亮会想到什么?

(播放乐曲)生:

我想到了亲人。

师:

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

下面我们就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读这首古诗。

5.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6.角色表演:

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表演一下这首诗。

7.指名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乐曲。

8.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

1.跟着老师的讲解,静静地欣赏课本上的插图,结合自己搜集的李白的资料,思考作者为什么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2.根据图意回答问题,注意说具体,说清楚。

3.听老师范读诗文,想想此时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4.听古诗,谈感受。

(预设)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赚钱的爸爸。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赚钱的妈妈、姐姐。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妈妈,我很想他们回来,每天可以看到他们。

”“我想到了故乡的那座小山。

”“我想起了故乡的亲人。

”……

5.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乐曲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诗。

6.我会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7.说说加点字的意思。

(1)“举头望明月”中“举”的意思是:

提出()兴起()抬起()

(2)“低头思故乡”中“思”的意思是:

想办法()思念()希望()

8.《静夜思》这首诗主要写了:

(1)李白十分喜爱夜晚圆圆的、明亮的月亮。

(2)李白望着月亮,思念家乡。

9.我会背诵《静夜思》。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用时:

7分钟)1.认读生字卡,并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1)你发现了什么?

(2)你认为哪几笔该给大家提个醒的?

2.教师范写。

3.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展示学生作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1.生认读生字卡。

交流正音。

2.生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同桌交流书写应注意的事项。

3.生描红,并展示作品。

10.我会写:

前低乡

11.比一比,组词。

乡()故()

香()放()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用时:

8分钟)1.《静夜思》这首诗,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2.回家和爸爸、妈妈找一找有关写月亮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课件出示描写月亮的古诗。

(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2.书写下列生字的笔顺:

前:

低:

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9.夜色

课题夜色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一个7岁左右的孩子,本身需要大人的呵护,更何况是在漆黑的夜晚,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就要通过他们熟知的事物入手,通过朗读,在他们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12个生字,使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学前准备1.制作字词卡片,搜集有关夜景资料。

(师生)

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

(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胆、敢”等1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喜欢朗读诗歌。

学习重点运用多种方式识字、记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学前准备1.制作字词卡片,搜集有月夜的资料。

(师生)

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

(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情景导入。

(用时:

5分钟)1.同学们,我们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听听你们背诗,谁能给老师背一首诗,请举手。

(背到《静夜思》时请停下)。

2.你们喜欢这首诗吗?

谁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夜色)你能给大家谈一谈你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吗?

3.今天我们就学习《夜色》这篇课文,你们想知道课文中小朋友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吗?

4.板书课题:

《夜色》

5.齐读课题。

6.认读生字“色”。

1.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问题。

2.学生背诵自己所熟知的古诗。

3.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把自己眼中的夜色说给同桌听,并交流感受。

4.齐读课题。

5.认读生字“色”,并一字组多词。

1.我会背《静夜思》。

2.我会把古诗补充完整:

床前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疑是霜。

举头____________,

低头____________。

3.我会一字组多词。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用时:

15分钟)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

2.师:

同学们遇到不认识的字,你们怎么办?

教师巡视指导,对平时识字能力差的孩子尤其关注。

3.师:

一个人学习快乐吗?

你们愿意以小组的形式学习吗?

4.汇报交流识字情况。

5.师:

生字我们认识了。

现在,我们就来读读课文,看看谁读得通顺,谁读得流畅。

1.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边读课文边圈生字。

2.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识多的给予小红花奖励。

3.生各种形式认读生字,全班交流正音。

4.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读文情况。

(可小组齐读,也可个别学生代表)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4.认读生字卡。

胆敢往外勇窗乱

偏散原像微

5.把生字按韵母分类。

胆敢往勇

窗像乱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