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宜宾专版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第9单元溶液第1讲溶液的形成溶解度精讲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58486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宜宾专版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第9单元溶液第1讲溶液的形成溶解度精讲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宜宾专版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第9单元溶液第1讲溶液的形成溶解度精讲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宜宾专版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第9单元溶液第1讲溶液的形成溶解度精讲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宜宾专版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第9单元溶液第1讲溶液的形成溶解度精讲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化学宜宾专版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第9单元溶液第1讲溶液的形成溶解度精讲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宜宾专版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第9单元溶液第1讲溶液的形成溶解度精讲习题.docx

《中考化学宜宾专版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第9单元溶液第1讲溶液的形成溶解度精讲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宜宾专版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第9单元溶液第1讲溶液的形成溶解度精讲习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宜宾专版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第9单元溶液第1讲溶液的形成溶解度精讲习题.docx

中考化学宜宾专版总复习第1编教材知识梳理第9单元溶液第1讲溶液的形成溶解度精讲习题

第九单元 溶液

宜宾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近五年宜宾中考考情分析

2019年中考预测

年份

考点

题型

题号

分值

  预计2019年溶解度曲线的有关应用,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晶的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仍然是考查的热点

2018

溶解度、饱和与不饱和的转化、根据溶解度计算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择题

5

2

2017

溶解度曲线的综合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选择题、计算题

10、17

2、10

2016

溶解度曲线的综合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选择题、计算题

10、17

2、10

2015

溶解度曲线的综合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选择题、计算题

9、17

2、10

2014

溶解度曲线的综合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选择题、计算题

9、17

2、10

第1讲 溶液的形成、溶解度

知识梳理

 溶液

的形成

1.溶液

(1)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_均一__的、__稳定__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注意: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

等纯净物也不是溶液。

(2)组成:

溶液是由__溶质__和__溶剂__组成的。

①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②溶剂:

__能溶解其他物质__的物质。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__汽油__、酒精也可以作溶剂。

注意:

如果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Cu2+的溶液颜色为蓝色,Fe3+的溶液颜色为黄色,Fe2+的溶液颜色为浅绿色。

(3)特征:

__均一__性和__稳定__性。

①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②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不会出现分层现象。

2.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溶于水后放出热量,使溶液__温度升高__的有:

NaOH、浓硫酸;溶于水后吸收热量,使溶液__温度降低__的有:

NH4NO3;大多数物质溶于水温度没有较大的变化。

3.乳化现象

(1)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其特征是__不稳定__,长期放置易分层。

(2)乳化现象:

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__不再分层__,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

方法指导

溶解和乳化的区别:

溶解是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地分散到液体中,而乳化是将大油珠变成小液滴。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

在__一定温度下__,向__一定量溶剂里__加入某种溶质;当__溶质不能继续溶解__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__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__,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

①“饱和”和“不饱和”只有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里”才有确定的意义;②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

2.互相转化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大部分固体物质)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少部分固体物质)

3.饱和、不饱和与浓、稀的关系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__浓溶液__,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__稀溶液__。

但对同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要大。

4.结晶的方法

(1)__蒸发溶剂法__:

适合于__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__,如__NaCl__。

(2)__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降温结晶法)__:

适合于__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__,如KNO3。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①定义:

指在__一定温度下__,某固态物质在__100__g__溶剂里达到__饱和__状态时所溶解的__质量__。

四要素:

“__一定温度__”、“__100__g溶剂__”、“__达到饱和状态__”、“__单位为__g__”。

②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__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及性质、温度__。

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如NaCl;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2)气体物质的溶解度

①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压强为__101__kPa__和__一定温度__时,在__1体积水__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__体积__。

②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及性质、温度、压强。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减小__,随压强的增大而__增大__。

2.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内容

表示意义

曲线上的点

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

两曲线交点

两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线

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变化的趋势

曲线以上的点

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有未溶晶体

曲线以下的点

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2)溶解度曲线的综合应用

①判断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

③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趋势。

④判断如何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⑤确定结晶的方法。

考点讲练

 溶液及其特征

例1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氯化钠和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D.配制50g1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解析】A.中植物油溶于水,形成的是乳浊液;B.中溶液具有均一性,20%的溶液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然是20%;C.中饱和的蔗糖溶液仍然可以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所以正确的只有D。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C.均一、稳定液体都是溶液

D.溶液都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

B.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

D.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

例2 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④生石灰和水 ⑤硝酸铵和水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要使装置中的气球鼓起来,则瓶内的气体体积要变大,①②可以产生气体,③④两种固体与水接触后会溶解或反应放热,所以都能使气球膨胀起来,硝酸铵溶于水后会使溶液温度降低。

故符合题意的有①②③④。

3.图1表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图2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均有未溶解的固体。

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减少,乙试管中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__浓硫酸__或__氢氧化钠固体__(填“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硝酸铵”或“氯化钠”)。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与转化

例3 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①      ②     ③

A.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

液的溶质质量

【解析】②中底部有剩余固体,所以②一定是饱和溶液;而③中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③中溶解的蔗糖比②中溶解的蔗糖多,所以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更大。

4.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5.20℃时,在100g食盐溶液中,加入5g食盐,加入食盐后的溶液中,质量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 A )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

 溶解度曲线的综合应用

例4 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t1℃时,a、b、c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

(2)m点表示在t3℃下,a溶液是________溶液,b溶液是________溶液,c溶液是________溶液。

(填“饱和”或“不饱和”)

(3)n点表示在t2℃时,________相同。

(4)m点表示t3℃时a

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________(填“a”“b”或“c”)物质、________、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5)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____________。

(6)在t3℃时,a、b、c分别在50g水里达到饱和,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

(7)从a的热饱和溶液中提取a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要从c溶液中提取c,最好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8)为了从混有少量c的a溶液中提取纯净的a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为了从混有少量a的c溶液中提取纯净的c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9)t2℃时,a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t2℃时,a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t3℃时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t2℃时,a、b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t3℃时比较两者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________。

t2℃时,a、b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t1℃时比较两者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________。

(10)若c是KCl,则c溶液中的溶质粒子是______和________(填符号)。

【解析】(9)减小(要析出晶体);不变(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溶液的质量都不变);相等(在t2℃

时两者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a(a、b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t1℃时,两者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所以b>a)。

6.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甲__(填“甲”或“乙”)溶液。

(2)图2中P点表示的意义是__30__℃时,M、N的溶解度相同__。

(3)图2中表示乙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__N__(填“M”或“N”)。

7.请根据如图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的物质是__C__(填字母)。

(2)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浓溶液,适用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提纯的是__B__(填字母)。

(3)当溶液的浓度都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①③④⑤⑥____(填序号)。

①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种溶液的浓度也相等。

②t2℃时,A、B、C三种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

③将t2℃的A、B、C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降至t1℃时,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

④将t2℃的A、B、C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降至t1℃时,所得溶液浓度的大小顺序为B>A=C。

⑤将t1℃的A、B、C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其浓度都不可能发生变化。

⑥将t1℃的A、B、C三种溶液分别降温,其浓度都可能发生变化。

单元过关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

B.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D.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2.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D )

A.酸奶B.玉米糊C.冰水D.可乐

3.溶液的知识广泛用于生产、生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

B.植物油加入水可得溶液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明显上升

D.尿素施用过量会污染水体

4.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 B )

A.无色透明

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混合物

D.水

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

5.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有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A )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洗发水洗去头发上的油污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污

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6.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 D )

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不是后者的溶质的是( D )

A.氯化钠 食盐水

B.酒精 酒精溶液

C.氯化氢 盐酸

D.生石灰 澄清石灰水

8.下列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A )

A.硝酸铵B.氧化钙

C.氢氧化钠D.浓硫酸

9.(2018宜宾中考)某同学对下表中的溶解度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D )

温度/℃

0

20

40

60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g

0.18

0.16

0.14

0.11

硝酸钾的溶解度/g

13.3

31.6

61.9

110

氯化钠的溶解度/g

35.7

36

36.6

37.2

A.升温可将20℃时不饱和的Ca(OH)2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60℃,饱和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52.4%

C.温度变化对NaCl的溶解度影响较小

D.Na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10.(2017宜宾中考)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温度高于T2℃时,A、B、C的溶解度:

A>B>

C

B.温度由T1℃升至T2℃,含C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定减小

C.除去A中混有的少量B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方法实现

D.A、B、C的不饱和溶液不能通过相同的方法形成饱和溶液

11.(2018江西中考)t2℃时,向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加入13g固体甲,搅拌后固体完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固体析出,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图中P点表示甲的溶解度为98g

B.搅拌的目的是增大甲的溶解度

C.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甲溶于水的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

12.(2016宜宾中考)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随温度升高,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大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可得到100ga的饱和溶液

C.将t2℃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a大于b

D.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则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

13.(2018枣庄中考)溶解度是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的一种方法,图中给出了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6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硫酸铵

B.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时,将30g氯化铵加入50g水中,最终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D.80℃时,氯化钾和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后者大

14.(2018济宁中考)为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某同学设计图I所示装置。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装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向水中加入足量物质X,搅拌。

结合图II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对硝酸钾溶液变化的推断,合理的是( B )

①X为NaCl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②X为NaOH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③X为NH4NO3晶体,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④X为浓H2SO4,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15.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

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

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16.(2018重庆中考A卷)将80gM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按要求填空。

(1)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50%__。

(2)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C__(填字母)。

(3)在40℃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160g,若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从C点对应的溶液获得M的晶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降温结晶__。

17.(2018天津中考)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D__(填字母)。

A.高锰酸钾B.汽油

C.面粉D.白糖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__C____(填字母)。

A.烧碱B.硝酸铵

C.氯化钠D.浓硫酸

(3)如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甲__(填“甲”或“乙”)。

②某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溶液,在A、B、C三种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B__(填字母)。

向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充分搅拌,恢复到t2℃时,所得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28.6%__(结果精确到0.1%)。

③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_(填“<”“=”或“>“)乙。

18.张老师在讲授溶液时,用固体M做了如下实验,图1中甲、乙、丙、丁是充分搅拌后静置的现象,请回答相关问题(忽略水的挥发):

(1)上述烧杯中,溶液质量最大的是__丁__(填序号)。

(2)上述实验可以判断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是图2对应的__A__(填字母)。

(3)甲、乙、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呈饱和状态的是_

_乙__(填序号)。

(4)根据图2,若要使丁烧杯中的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加入__8__g__的M固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