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37340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单元教材简析:

第四单元共四篇课文。

《乌鸦喝水》描写了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最终想出办法喝到了瓶里的水。

课文语言浅显,充满童趣。

乌鸦在困难面前动脑筋想办法,最终获得了成功。

文包诗——《咏华山》是新出现的一种课型。

既描绘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

《司马光》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小朋友。

本文告诉学生遇事不能慌张,沉着机制才能想出好办法。

《月亮和云彩》叙述了一个晚上,几个小朋友看见月亮在云彩中穿行,争论月亮和云彩谁跑得快,观察后发现跑得快的是云彩。

课文语言亲切,感情自然,蕴涵着朴素的科学现象,启迪学生主动地观察、思考。

有动脑筋想出好办法的,有动脑筋做出好文章的,都是“无”中生“有”。

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一组课文称之为创新篇。

创新篇的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会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外,还利于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脑,大胆创新的品质。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学会30个生字,认识8个新偏旁,学会33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分角色朗读。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

单元课时安排:

8.《乌鸦喝水》3课时

9.《咏华山》3课时

10.《司马光》3课时

11.《月亮和云彩》3课时

《练习4》3课时

单元练习2课时

8.乌鸦喝水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乌鸦想办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的故事。

全文共两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讲乌鸦想喝瓶子里的水,却喝不着。

第二自然段讲乌鸦想办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

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内容,有助于学生读书领悟。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识写生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出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总第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部分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展示“乌鸦图“)你认识它吗?

它长得怎样?

乌鸦虽然外表不美,但它可聪明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乌鸦的小故事。

2.(点击出课题)学生读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二、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

2.带着问题轻轻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句子不读破,读完后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检查字词:

出示生词(带拼音—去拼音读):

口渴看见怎么办终于办法叼起

渐渐升高瓶子乌鸦看见

指名读,正音。

再出示词语(带拼音—去拼音读):

乌鸦瓶子

3.再读课文。

要求:

读通课文。

检查句子:

出示句子: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

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指名读通句子。

齐读两句话。

4.第三次读课文。

分段朗读。

读通全文。

5.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思考本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认真观察书上的两幅插图,看懂每幅图是什么意思。

(1)学生自己边读,边观察图。

(2)指名回答每幅图的意思。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

(1)指名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写生字。

(2)检查书写情况,发现共同问题。

2.学生谈怎样写好这些字。

3.重点指导

(1)求变化:

相同的笔画在书写时要有所变化。

写“法、于、半”的两横,不能一样长,要上短下长。

(2)讲疏密:

笔画较少的字“只、升”,笔画与笔画之间要宽松些;笔画较多的字“找、面”,各部分要穿插避让,安排紧凑些。

4.按笔顺描红练习。

四、作业设计:

1.画去加点字括号里不恰当的拼音。

(1)鲁班两眼紧紧盯着(zhezháo)小船。

(2)乌鸦想出了办法,终于喝着(zhezháo)水了。

(3)瓶子里(lilǐ)面只有半瓶水,乌鸦叼石子放到瓶子里(lilǐ)。

2.比较并组词。

乌()办()于()外()

鸟()力()干()处()

3.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总第课时

课时目标:

精读课文,体会乌鸦的聪明。

背诵课文,学习部分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一只办法口渴找到里面上升喝水

2.口头组词。

法()()面()()升()()

二、精读训练

1.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1。

(2)点击出:

(渴喝)一只乌鸦口------了,到处找水-------。

谁来选一选,填一填。

你有办法记一记这两个字吗?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3)想象乌鸦怎么“到处找水喝”。

(4)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

(5)找着找着,乌鸦看见了什么?

(结合图)

(6)乌鸦能喝着水吗?

为什么?

(7)乌鸦心里怎样?

从哪看出来?

练读“怎么办呢?

(8)齐读§1。

2.第二自然段

(1)乌鸦最后想出办法来了吗?

出示句子:

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

——这句话说乌鸦喝不到水,怎么办呢?

它肯定想了不少办法,大家想象一下,它会怎么想呢?

当它看到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总算想出办法来了。

这时候才用了“终于”。

指导读。

(2)出示句子:

它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

——“叼”换个词?

为什么用“叼”?

“一颗一颗”比体会到什么?

(很有耐心)

(3)这样真的能喝到水吗?

让我们动手试一试。

(师演示)

在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给“渐渐”换个词行吗?

练习用“渐渐”说话。

师:

可见乌鸦劳动很艰辛,但他坚持不懈。

读句子。

(4)为什么放进石子水就升高了?

师:

乌鸦喝着水了,我们真为它高兴。

练读句子。

(5)口述乌鸦想出办法喝到水的情况。

(6)你觉得这只乌鸦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爱动脑筋、勤动脑)

三、总结

1.朗读全文。

2.练习背诵。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看办起

2.“看”字怎样写?

生动作演示。

(手搭在眼睛上面)

3.怎样记住“办”?

4.“起”字怎样写?

5.说说三字写时要注意什么?

6.师范写,讲要领。

7.生书上描红。

8.口头组词。

五、作业设计:

1.习字册上书写生字。

2.抄写本课生字、组词。

3.朗读、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总第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朗读背诵课文,并完成与课文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听写生字词:

口渴看见办法终于于是

起来渐渐地

二、指导朗读课文。

1.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桌朗读课文。

3.指名背诵朗读。

4.学生评价,师试做补充。

5.齐读课文。

6.如果你是乌鸦,你有什么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呢?

三、选字填空。

办半

1.一法学开

于鱼

2.头是大号由

生升

3.花旗命上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一只乌鸦渴,喝。

2.乌鸦旁有许,终想出来了。

3.,瓶口,乌鸦喝。

怎呢?

4.瓶子里的水渐渐高了,乌鸦喝水了。

五、选词。

填空。

一颗一颗颗一片一片片

1.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落下来。

2.我把树叶夹(jiá)在书中。

3.乌鸦叼起小石子,地放进瓶子里。

4.我得到了五角星。

六、作业设计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8.乌鸦喝水

不着(口小半瓶)

乌鸦喝水(衔石子升高)

着了(想出办法)

9.咏华山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

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孩子和先生登华山。

第二自然段写孩子吟诗赞华山。

第三自然段写孩子得到了先生的夸奖。

第四自然段交待了孩子的姓名和年龄。

课文的重点是第二自然段。

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

课文配有插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和古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个新偏旁,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光盘、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总第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部分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

1.板书:

华山,读。

正音“华”,讲解多音字。

2.简介华山。

(边看录象边介绍)

3.板书“咏”,说说它的意思。

(用诗词等来抒写华山。

4.读题。

5.你有什么疑问?

(谁咏华山?

为什么要咏华山?

他是怎么样咏华山的?

二、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

2.提问:

谁咏华山?

为什么要咏华山?

他是怎么咏华山的?

3.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圈出生字词,初步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1)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登华山》在文章中是排成两行的,但它属于第二自然段的一部分,所以不另外计算自然段。

(2)出示生字词:

真高自己朵朵与称赞沿着艰难

山顶情不自禁吟诵寇准显得间

无回首咏登爬飘

(3)各自拼读,找出平舌音和前鼻音的字。

平舌音的字:

自、赞、诵

前鼻音的字:

真、赞、沿、艰、难、禁、吟

(4)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5)开动脑筋记生字。

①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比一比:

自——首己——已无——天直——真

加一加:

间:

“门”里加个“日”。

部件法:

朵:

新偏旁“几”和“木”组成。

“与”,像阿拉伯数字5和“一”组成。

②学生描红练习。

四、作业设计:

1.习字册上书写生字。

2.抄写本课生字、组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总第课时

课时目标:

精读课文,体会寇准的才智。

背诵课文,学习部分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学习第一小节。

师:

这节课继续学习——9《咏华山》(齐读课题)

师:

我们来认认字宝宝。

你来。

出示:

华山称赞宋代七岁山腰间更无山与齐

师:

读准了。

瞧,谁来读?

你读。

(指2生)(评价:

厉害。

又准确又好。

师:

老师把字宝宝放到课文里读一读,请小朋友边听边思考三个问题:

小孩的名字叫什么?

去干什么?

他们登上山顶的感受是怎样的?

(师范读)

师:

听了老师读,你知道小孩的名字叫什么?

(指名)(生:

我知道小孩的名字叫寇准。

)(指导说完整的话)他去干什么了?

(指名:

他跟先生一起去登华山。

师:

我们一起和寇准爬爬华山,齐读第一小节。

(齐读第一小节)

二、细读课文第二段。

师:

登上华山后,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华山真高啊!

)(板书:

高)

师:

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华山高?

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小节。

(出示第二小节)

师:

你从课文哪些词语,哪些句子,甚至细心的小朋友找找哪些标点里可以感受到华山的高?

A、生:

啊!

华山真高哇!

(出示句子)

师:

找准了,哪个词直接写出了华山的高?

(真高)(红字)

师:

华山真高哇,老师告诉大家,华山有2200多米高,小朋友们抬头看看我们学校的教学楼,三层楼共10米,很高吧!

华山大概有220多个教学楼叠加起来这么高。

你来。

(生读)

师:

你读的华山只有1000米多高!

你来。

师:

通过你的朗读,老师感觉到华山有1500米了。

你来。

师:

从你的朗读中听出来你一定看到了2200多米高的华山。

我们画一画华山。

(师画山)从这句话里你还从哪里看出华山的高呢?

(感叹号)

师:

真善于观察。

谁来读?

师:

了不起,你把感叹号表达的感情也读出来了。

你来。

师:

这就是发自心底的赞叹。

这里的“啊!

”是表示小寇准第一次看到这么高的华山,感觉很惊奇。

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

(齐读)

B、师:

你还从哪个词语或句子里看出华山的高呢?

生:

艰难。

(出示句子)(红字)

师:

你怎么从“艰难”这个词语中体会到华山的高呢?

生:

华山有2200米,因为高,所以爬上去十分的艰难。

师:

你读。

师:

很轻松嘛,好象才爬了200米。

师:

2000多米能爬上去,很不容易,很艰难。

你读。

师:

老师好像看到小寇准爬得都满脸通红满头大汗了。

我们一起来爬一爬。

(齐读。

C、你还从哪里看出华山的高?

生: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

这句也被你找到了,你从哪个词里看出华山的高?

生:

都在自己的脚下。

(红字)

师:

你来读。

师:

恩,华山高的。

谁来画远远近近的山?

(画远远近近的山)先画近的,再画远的。

师:

对不对?

我们来读读句子。

(齐读)对吗?

对。

不对。

为什么?

读句子。

(脚下)重画。

D、你还从哪个词语看出华山的高呢?

生:

近。

山腰间。

(出示句子,并红字)

师:

把句子读一读。

生: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

因为华山那么的高,所以——(太阳显得那么近)。

谁来画?

(画太阳)

师:

谁来读?

(评价:

好象就在我的头顶。

太阳就在边上了,喔唷,真烫!

师:

这句话读下去(齐读)。

师:

平时我们看到的白云高高的飘在天上,课文里呢?

(山腰间)

师:

同学们,你们都有腰,摸一摸。

那山腰间在哪?

谁来画。

(画白云)

师:

对吗?

(对)(不对。

读一读,是朵朵。

)谁来读?

(2生)

(评价:

你读的我仿佛抬头就是红日,低头就是白云。

站在高高的山顶看下去的景色真美。

)我们一齐到山顶去。

师:

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华山的高吧。

(齐读:

他们艰难的……)

师:

看到此情此景,小寇准情不自禁的吟诵了一首诗。

自己读(出示诗)

师:

谁想吟诵?

(指名)

(评价:

字字正确,句句连贯。

又正确,又熟练。

有感情,真像个小诗人。

师:

向他们学习,我们一起来。

(生齐读。

师:

这首诗吟诵了这么多遍,都明白了吗?

第一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指名)第二句的意思是什么?

(指名)

师:

你们真的都知道意思了吗?

真的吗?

谁能说说无是什么意思?

(没有)与谁来猜猜?

(一个字:

和)举头是什么意思?

(抬头。

)那回首呢?

(是低头的意思)对,首在这里就是头的意思。

看中国语言多精粹,它没有用两个重复的字。

汉字美就美在这里。

师:

老师说诗的意思,你来吟诵一下。

这首诗的意思是除了蓝天高高在上,没有其他的山和华山一样高的了,在华山顶上,抬头就可以看见靠的很近的红日,低下头能看到漂浮在山腰间的白云。

(生吟诵诗歌)

师:

这首诗好就好在写出了华山的高大,美丽。

用诗来赞美,这就叫咏。

(出示课题)我想来背诵一下,可以吗?

(背诵)你能像老师一样背吗?

自己准备一下。

师:

谁来学着寇准吟诵一下?

(请2生)(再请2生。

一个当先生,一个是寇准,先生要锲机表扬)

师:

看,先生夸奖小寇准的时候摇头晃脑,还翘起了大拇指,这就叫做情不自禁。

请同桌间一个当当小寇准,一个当当先生,表演一下。

师:

我们一起来吟诵一下,边吟诵边想画面,能背的小朋友背一背。

(生背)

师:

奖励你们去华山看一看。

(看华山图片)边看边吟诵古诗。

师:

好诗,好诗!

先生连连点头称赞。

当时寇准写这首诗时有多大?

生:

小寇准写诗的时候才7岁。

师:

你从这句话里体会到什么?

(年龄小,聪明)哪个字看出来的?

(才)(红字)“才”是什么意思?

(只有,仅仅)

师:

你读。

(2生)(评价:

你的朗读告诉我寇准年纪可真小啊!

通过你的朗读我感受到寇准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齐读。

师:

我们和寇准再一次登一下这座以高大险峻著称的华山吧!

(齐读全文)

三、学生字。

师:

课文读得这么棒,字写的怎样呢?

出示“与”。

师:

谁来当小老师?

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只要把“写”的宝盖头去掉。

师:

利用熟字记,是个好办法。

师:

“与”写时要注意什么?

述:

第一笔不要写得太长,第二笔比第一笔稍宽些。

第三笔不要写在“与”的肚子里,稍微写得外面一点,这样就写好了。

(书空)

师:

这个“齐”字,你准备怎么教呢?

(你用的是部件法来记,真棒。

师:

要写好这个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

下面两笔第一笔是撇,不是竖。

注意,撇和捺要像小鸟的翅膀一样舒展开。

师:

看谁先坐端正的我先让他写字。

打开习字册。

摆好姿势。

学生写字。

老师巡视。

纠正姿势。

四、作业设计:

1.习字册上书写生字。

2.抄写本课生字、组词。

3.朗读、背诵课文。

4.练习。

5.根据课文画一幅华山图。

第三课时

总第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朗读背诵课文,并完成与课文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听写生字词:

华山中间我与你齐声

岁月代课称呼

二、指导朗读课文。

1.指名逐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桌朗读课文。

3.指名背诵朗读。

4.学生评价,师试做补充。

5.齐读课文。

6.找出文中与诗句想对应的句子。

三、在正确的的音节后打“√”。

难lán()顶dǐn()nán()dǐnɡ()

赞zàn()禁jìnɡ()

zhàn()jīn()

吟yín()诵sònɡ()

yín()shònɡ()

四、写出下列字的反义词。

近——前——来——

古——天——无——

五、选字填空。

带代

古()()路时()皮()

()表领()()领()替

六、读一读,填一填。

1.古时候,个小孩儿跟去登华,写下了一首诗,叫《咏华》,这个小孩儿当时才,他就是宋代的寇准。

2.小孩儿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只有,齐。

举近,低。

七、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9.咏华山

登咏赞点

只有天在上,(除了蓝天)

更无山与齐。

(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举头红日近,(太阳显得那么近)

回首白云低。

(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10.司马光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

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第二自然段写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后其他小朋友的惊慌表现。

第三自然段讲司马光砸破水缸救出落水的小朋友。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识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9个二类字,认识3个偏旁,理解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体会主人公的聪明机智。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总第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部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

司,指读。

析形。

2.板书:

马,读:

司马。

介绍:

“司马”是复姓。

3.板书:

光。

读:

司马光。

“光”是名,出示图,简介“司马光”: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看课件)。

思考:

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2.讨论问题。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图上画了些什么人?

从穿的衣服看,他们是什么时候的人?

(3)请小朋友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3.出示生字词:

(生字带拼音)

司马光古时候花园使劲掉流爬别人

哭假山水缸喊砸救

自读→指名拼读→齐读。

4.自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大意。

5.指名朗读课文。

三、教学生字

1.出示:

司古时候别哭没那

2.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想一想怎样写好这些字。

讨论后,重点指导。

(1)司:

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围左下。

写这类字要注意的是:

被包围部分(一、口),要伸出外面一点。

(2)候: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第三笔是短竖,第四笔是横折。

右下方是“矢”,不是“失”,不能出头。

3.按笔顺描红。

四、作业设计:

1.比较各组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

司()笑()夫()

同()哭()天()

2.扩词

古()()时()()

别()()没()()

3.读读写写生字词。

4.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总第课时

课时目标:

精读、理解课文,感受主人公的聪明机智。

学习部分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出示。

2.分行指读→齐读。

二、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名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

(4)指名看图说说水缸、假山的位置。

理解“假山”。

(5)再指名说说水缸的样子。

(大、装满水)练读句3。

(6)指名朗读§1→齐读。

2.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句1。

(2)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的?

他会遇到怎样的危险?

为什么?

(联系水缸的样子。

(3)一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里,这多危急啊!

边上的小朋友是什么反应?

怎样做了?

出示句2。

——指读。

“慌”组词?

(慌乱、慌张、惊慌)

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

(有的……有的……还有的……)

他们可能会喊什么?

(表演性喊)

练读。

(要用紧张的语气读)

3.讲读第三段。

(1)看图。

(2)他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