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第八册教案北京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82303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第八册教案北京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学科学第八册教案北京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学科学第八册教案北京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学科学第八册教案北京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学科学第八册教案北京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第八册教案北京版.docx

《小学科学第八册教案北京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第八册教案北京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第八册教案北京版.docx

小学科学第八册教案北京版

授课

日期

2010、2、24

课题

生物与非生物体

总课时

1

(1)课时

教学

重点

分辨生物体与非生物体。

教学

难点

找出并叙述一些生物体与非生物体活动的区别。

学生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分析

学生在前三年的科学课上,学习过具体的关于动植物和一些材料等的内容,但那时从没有提及过清晰的概念“生物”与“非生物”。

预设学习过程中的共性与障碍

共性:

学生都会认为动植物都是生物体。

障碍:

学生可能会忽略微生物也属于生物体,因为那么微小的东西看不见生命体的活动。

对于一片树叶或一个鸟蛋就不知如何判断了。

课前

准备

教案学生课前调查生物体与非生物体的例子。

教具

使用

教材

教学

目标

 

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并能分辨我们周围存在的生物体与非生物体两大类不同的事物。

能力和方法

通过对比猫生小猫与复印机复印,学生能找出并叙述一些生物体与非生物体活动的区别。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通过认识一些生物体与非生物体,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环节

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了解原认知

 

分辨

生物

体与

非生

物体

找出

生物

体与

非生

物体

活动

的区

总结

提升

 

测试

巩固

布置

作业

问:

请你举一个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的例子。

 

适当补充一些例子。

船飞机

石头蛋桌椅苹果西红柿

生物体:

1能够生长2能够运动

3繁殖后代4对周围环境的刺激能够做出反应以及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

 

1猫生小猫与复印图片:

小猫能够生长发育,外形也会出现变化,每只小猫都具有各自特点,并能通过繁殖继续产生后代。

复印一百张也是一个式样,它们不能运动,不用吃食物,图样不会随时间推移而出现变化。

2含羞草与弹簧:

含羞草合拢叶片之后,如果环境条件合适,会自然恢复原状,而弹簧的拉长与复原自始至终不能没有外力的控制。

3猫长大与钟乳石“长大”

钟乳石渐渐变大只是同一些物质在增加的结果,而猫吃了食物后,这些物质会在猫的体内被消化和吸收。

再合成建构为细胞结构的组成物质,牛吃的是草,长出来得是牛肉,挤出来的是牛奶,这说明草所含的营养物质已转变为牛身体的组成物质了。

 

谈:

世界上的物体可以分为生物体和非生物体两大类,通过比较,你能说出生物体与非生物体有哪些不同。

要求:

每个人在作业本上各举出五个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的例子。

 

要求:

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搜集生物体细胞的资料。

分别举一个例子

 

看图片,分辨它们是生物体还是非生物体,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先确定它们属于生物体活动还是非生物体活动,再叙述他们之间的区别

小组内先讨论

 

小组内说说

自己写一写(逐条写)

 

每人在作业本上举例

生物体非生物体

 

调查一些生物体的细胞图

了解学生原有认知,认定学生课前调查情况。

认定目标1

根据标准分辨生物体与非生物体

认定目标

2

能找出生物体与非生物体活动的区别

 

锻炼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为下节课准备

板书

设计

生物体与非生物体

生物体(有生命):

植物动物微生物

非生物体:

船汽车石头

教学

流程

一了解原认知

二分辨生物体与非生物体

三找出生物体与非生物体活动的区别

四总结提升

五测试巩固

六布置作业

教学

反思

在了解学生原有认知环节,学生说的很准确,能举出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的例子。

接下来的环节就比较顺利了。

但难度较高,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总结归纳。

困惑:

在我们学习时,教授讲“蛋”有的是生物体,有的是非生物体。

其实判断标准就是以教案中列举的三条为准,但是否都具备或只具备一条,还拿捏不准。

比如蛋或种子由于外界因素没能长成新的生物体,但它本身是具备繁殖能力的又怎么算。

我不敢多讲,所以只列举典型的例子让学生分析。

但一片树叶类的实例还要分析的。

备注

授课

日期

2010、3、3

课题

生物体能够生长繁殖

总课时

1

(1)课时

教学

重点

认识青蛙、蛾的生命周期。

教学

难点

搜集整理生物繁殖方式。

学生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分析

在中年级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有关动植物的繁殖方式。

今天只是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回顾。

预设学习过程中的共性与障碍

共性:

学生能提取出一些简单的动植物繁殖方式。

障碍:

多数学生还是愿意听老师讲授新知识,懒于思考问题。

课前

准备

教案搜集有关青蛙和蛾的生命周期资料和动植物的各种繁殖方式

教具

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

目标

 

知识和技能

知道生物体的一般生长过程,以繁殖的方式来延续种族。

能力和方法

通过自己搜集或阅读老师提供的资料,提高整理和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通过认识生物体生长繁殖和寿命等内容,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环节

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了解

学生

原认

认识

玉米

的一

认识

青蛙

的一

 

生物

体寿

 

试题

巩固

布置

作业

1每人画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图。

2填空()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构成细胞的物质主要有()、

()、()、()等。

问:

通过课前调查,你能说出玉米成长的整个过程吗?

出示玉米一生的成长模式图

谈:

像玉米这样属于种子育苗繁殖,你还知道植物有哪些繁殖方式吗?

板书:

嫁接扦插

问:

你知道青蛙一生要经过怎样的阶段吗?

板书青蛙一生

问:

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吗?

板书:

胎生卵生

谈:

雌螳螂产卵后也会很快死亡。

有一种鱼,历经千难万险来到一个平静的地方,产完卵后就会死掉。

妈妈生养我们也很辛苦。

请你谈谈自己的感受。

写出植物动物的几种繁殖方式。

 

向大人学习一种植物繁殖的方法

回答

 

小组内说说,再将自己的想法用简单的图示表示出来。

 

认真观察,弥补自己以前不知道的。

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

 

回答

 

说一说

 

自己阅读螳螂知识

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

 

巩固

 

了解学生对植物繁殖的认识程度。

 

认识植物的繁殖方式。

 

认识动物

的生长繁殖过程。

 

认定情感目标

了解生命的可贵

 

巩固新知识

 

锻炼动手操作。

板书

设计

生物体能够生长繁殖

植物:

1无性繁殖(营养繁殖)分离压条嫁接扦插

2有性繁殖种子繁殖

动物:

胎生哺乳类

卵生爬行鸟鱼昆虫

教学

流程

一了解学生原认知

二认识玉米的一生

三认识青蛙的一生

四生物体寿命

五试题巩固

六布置作业

教学

反思

备注

授课

日期

2010、3、5

课题

生物体对环境变化具有反应

总课时

1

(1)课时

教学

重点

观察蜗牛受刺激后的反应。

教学

难点

设计证明植物具有向水性的实验。

学生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分析

在中年级学习植物时,学生已经对植物与环境有所了解。

关于设计证明植物具有向水性的实验,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毕竟三年半的时间里学生受过很多次锻炼。

预设学习过程中的共性与障碍

共性:

学生都能认识到生物体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是本能的。

障碍:

1可能分析起具体某一个生物体时会有困难。

2设计对比实验会有五分之一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

课前

准备

教案蜗牛棉签培养皿

教具

使用

蜗牛棉签培养皿

教学

目标

 

知识和技能

通过观察蜗牛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知道生物对环境变化能够做出反应,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能力和方法

通过观察蜗牛,提高学生细致观察,分析原因等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通过观察一些动植物的身体结构,意识动植物的身体结构是与环境相适应的。

环节

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引出

课题

观察

蜗牛

 

了解

植物

对环

境的

反应

 

试题

巩固

布置

作业

写出动植物都有哪些繁殖方式

拿出一杯热水

谈:

生物体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反应。

提示:

1触壳2触肉足3碰触角

请分析:

碰触角蜗牛反应最大,此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

 

问:

1你发现过植物具有向光性的现象吗?

说一说。

(出示实验装置)

2你知道植物具有向地性的实例吗?

(出示实验装置)

要求:

设计证明植物具有向水性的实验。

 

举一个生物体对外界环境有反应的例子。

 

1做植物具有向水性的实验

2设计并做蜗牛喜欢吃什么的实验。

独立完成

让一名学生去摸,他会立刻缩回去。

 

按要求碰触蜗牛的不同部位,细致观察,比较反应程度并记录。

 

读14页

 

小组内讨论,简单记录。

自学1516页。

巩固

出示课题

 

认识生物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培养学生根据现象分析问题的学习习惯。

 

进一步锻炼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

 

课后延伸

板书

设计

生物体对环境变化具有反应

身体结构适应环境

教学

流程

一引出课题

二观察蜗牛

三了解植物对环境的反应

四试题巩固

五布置作业

教学

反思

成功处理环节

动物的反应可以在课上通过实验观察到,植物的反应要经历较长时间,所以不能直接体验到。

为了让学生亲眼看到植物的这些反应,我提前做好实验,待学生设计完实验,再揭示实验结果,同时也让学生当时做实验,摆放在教室中,过些天,就会亲眼看到结果,相信这样的记忆会很深刻。

困难:

让学生列举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学生很困难。

还要老师的牵引。

不知学生是否真的能灵活应用。

还是要考考大家。

备注

授课

日期

2010、3、17

课题

观察我们身边的真菌

总课时

3

(1)课时

教学

重点

利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真菌。

教学

难点

观察的同时画出真菌图。

学生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分析

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学习过这些内容,但在生活中应该听说过。

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学生很熟悉。

预设学习过程中的共性与障碍

共性:

认为肉眼看不见的东西就微不足道。

障碍:

学习以前活生生的动植物,可能对学生理解为生物有一些障碍。

课前

准备

教案显微镜发霉面包提前做酵母菌实验蘑菇提前做“孢子印痕”实验

教具

使用

显微镜酵母菌实验装置蘑菇提前做“孢子印痕”实验

教学

目标

 

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能说出真菌的特征,知道霉菌、酵母菌和蘑菇都属于真菌,知道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和方法

通过练习,学生会使用显微镜对霉菌、酵母菌进行观察,并画出简图。

熟练掌握单因子变量实验的设计方法。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学生能全面客观认识微生物,既要认识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更要认识它们对人类和自然界有利的一面。

环节

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揭示

微生

认识

霉菌

 

试题

巩固

 

布置

作业

 

提问第一单元检测的题。

谈:

一棵小草,一只蚊子,我们用肉眼可以直接看到。

我们身边有一个神秘群体,用肉眼看不见----微生物。

1用放大镜观察

谈:

一两个霉菌我们是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