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19带答案.docx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19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19带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19带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9分,每题3分)
国学是一个民族通过自己的体究,融贯各种知识形成的思想。
这个思想不是固定的,而是生长着的。
研究它,不是为了博古炫耀,也不仅仅是为了存亡继绝,而是为了我们能以自己的思想自立于天地之间。
国学是学术,是思想,与汉服、祭拜、造假古董之类的“热”没有关系。
国学不是既成的答案,而是通往现代中国思想的途径。
拘牵、颟顸、自封、自隘是它的大敌,包容与开放才是它的品格。
根据史学家的考证,近代意义的“国学”一词,出现于上世纪初。
其出现的背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即救亡图存。
当时的人们一方面普遍承认西方学术的优越;另一方面在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对西方学术的压倒性影响产生认同焦虑,担心人们对传统学术思想的迅速遗忘与放弃将导致国家与民族的灭亡。
最初提倡过国学者强烈意识到文化认同与民族国家的根本关系,提倡国学,非仅为学,乃为国也。
文化认同并不是刻意突出自己的文化特性,而是在自己身历现代性危机之后,思考我们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们要向何处去。
正因为未来没有预定的方向,我们才迫不得已从自己的过去中寻找给自己未来定位的坐标。
毕竟路要自己走,认同就是自己给自己找坐标,找方向,找立足点。
在这种情况下,国学作为传统思想的结晶,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必然的。
今天的人们喜欢谈“普世价值”。
按照我们古人的看法,“东海西海,心理攸同”,似乎应该承认“普世价值”。
既然是“普世价值”,就不可能某一个文化垄断了它的发明专利。
各个文化传统应该都对普世价值有所贡献,中国的国学也不例外。
我们完全没有理由把提供了这样普世价值的国学,看作是纯粹过去的东西和地方性的东西。
国学完全有理由主张它的普适性和永久性。
今天提倡国学和研究国学,决不是什么文化保守主义,因为它并不是要回到不可能回到的过去,也不是像文化投机商收集文物那样把传统智慧作为古董加以炫耀和奇货可居。
它也不是像一百年前一样是一种文化民族主义,而是一种文化天下主义:
中国人要承担自己地球和人类的责任。
国学能否在现代世界起到它独特的作用,中国人能否在当前全球危机的情况下给人类贡献自己的智慧,取决于国学能否浴火重生。
因此,今天的国学决不是仿古,更不是复古,而是要开新。
选自《文汇报》
1.下列关于“国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是一种思想体系,是由一个民族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体究,融贯各种知识逐渐形成的。
B.国学属于学术范畴,它与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不是某种文化复古热潮。
C.国学是不断生长发展的,是通往现代中国思想的途径,反对传统与保守,提倡包容与开放。
D.国学具有丰富的特性
。
因其成因,具有民族性与地方性,因其发展,具有普适性和永久性。
2.下列不属于提倡国学的原因的一项是()
A.人们对西方学术的压倒性影响产生认同焦虑,担心对传统学术思想的遗忘与放弃将导致国家与民族的灭亡。
B.因为未来没有预定的方向,才迫不得已从自己的过去寻找给自己未来定位的坐标。
C.按照我们古人的看法,“东海西海,心理攸同”,似乎应该承认“普世价值”。
D.既然是“普世价值”,就不可能某一个文化垄断了它的发明专利。
各个文化传统应该都对普世价值有所贡献。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今天研究国学,不是为了博古炫耀,不是为了存亡继绝,而是为了我们能以自己的思想自立于天地之间。
B.近代意义的“国学”一词,出现于上世纪初。
它的出现动机是为了救亡图存。
C.在身历现代危机之后,努力寻找自己未来定位坐标的国人,重新关注作为传统思想结晶的国学,以求保持自己的文化特征。
D.中国人在当前全球危机的情况下给人类贡献自己的智慧,国学就能浴火重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6分,每题3分)
陈谨斋家传
姚鼐
陈谨斋讳志鋐,字纯候。
休宁有陈村,在县治西南山谷之间,俗尚淳朴,陈氏世居之。
谨斋之曾祖仁琦,以孝悌称,为乡饮宾①。
其子耀然、孙世墱,皆敦厚不欺为长者。
世墱又为乡饮宾,仅一子志鋐,守其家法尤谨,故自号曰谨斋也。
谨斋以行贾往来江上,或居吴,或居六合、江浦。
所居货尝大利矣,而辄舍去之,既去而守其货者,果失利,其明智绝人如此。
而内事亲孝,养寡姊甚厚。
姊亡,尽力上请获旌其节。
在里则岁以米平,建陈氏宗祠,置祀田②,设为条制甚备;倡修邑乡贤祠③。
其村南有巨溪,越溪道达婺源,而溪涨则阻为人患。
谨斋为造舟设义渡,置田以供其费。
在六合、江浦,遇公事所能为者,必以身先,如其在休宁焉。
其自奉甚简陋,而济人则无所惜。
人或欺许之,夷然未尝较也。
人或频以事求索之,辄应,未尝厌也。
暇则以忠谨之道,训其家人,而未尝言人之过。
少时,遇一术者为言:
君某岁当少裕,某岁大裕,及他事成毁,后皆奇验。
又言君当五十三岁死矣!
故谨斋至五十,即归卧陈村不出以待终。
然寿七十八乃没,人谓其修善延也。
既没,而其家不失长者风,谨斋之教也。
谨斋子四人:
有灏、文龙、有泗,皆笃谨为善人,皆先人卒;惟幼子有涵送其终,时年五十矣,而以尽礼致毁有称。
有涵之子兆麒,从姚鼐学为文,尝为鼐述谨斋之行。
姚鼐曰:
谨斋生平皆庸行,无奇诡足骇人者;然至今人我称之者,以其诚也。
夫使乡里常多善人,则天下之治,无可优矣。
如谨斋者,曷可
少哉!
曷可少哉!
(选自姚鼐
《惜抱轩文集》,有删改)
[注]①乡饮宾:
乡饮酒礼的宾介。
按周制,乡饮酒礼举乡里处士之贤者为“宾”,次为“介”。
其后历代相沿,名称不尽相同。
②祀田:
以田租收入供祭祀用的田。
③贤祠:
供奉先贤的祠堂。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明智绝人如此 绝:
超过
B.尽力主请获旌其节 旌:
表彰
C.设为条制甚备 备:
完备
D.及他事成毁 毁:
诽谤
5.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陈谨斋有“长者”之风的一组是(3分)
①守其家法尤谨②所居货尝大利矣,而辄舍去之③。
而内事亲孝,养寡姊甚厚④谨斋为造舟设义渡,置田以供其费⑤故谨斋至五十,即归卧陈村不出以待终⑥时年五十矣,而以尽礼致毁有称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村民俗淳朴,陈谨斋的祖上几辈人都是贤良之人。
这些因素对陈谨斋的高尚品性的形成不无影响。
B.陈谨斋经商时,有时会居住在六合、江浦,他同情当地百姓的生活,遇到力所能及的事会率先去做。
C.陈谨斋受人欺骗也不计较,不拒绝帮助多次求他办事的人。
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性格温和敦厚的人。
D.文末姚鼐对陈谨斋的评价先抑后扬。
先指出他一生没有突出的成就,再称颂他为人坦诚、德行高尚。
第
卷
三、(29分)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其自奉甚简陋,而济人则无所惜。
(4分)
(2)有涵之子兆麒,从姚鼐学为文,尝为鼐述谨斋之行。
(5分)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
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
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西畿县:
县名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5分)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5分)
9.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10分)
(1)天姥连天向天横,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3)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
(4)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5)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6)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7)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岳阳楼》)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3题(23分)
世纪学人梁伯
强:
妙术仁心杏林漫山
杨 逸
在19世纪的最后一年,“客家院士”梁伯强降生在梅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梁劭勤是一名教师。
在严父慈母的管教之下,梁家子女都勤奋好学,梁伯强在班中也是名列前茅。
然而不幸的是,在梁伯强6岁时,一场疫症夺取了他母亲的生命。
济世救人的理想,也像一颗种子,从此撒播在梁伯强幼小的心灵间。
20世纪初,先进的西洋医术随着坚船利炮,送抵积贫积弱的中国。
通过先进的西洋医术,增强国民体质,成为不少有识之士的洞见。
“病理解剖对于医者,譬如一盏光耀的灯,在黑暗的中国医道上,光照他们,引着他们走上路。
”梁伯强的感言,道出了那个年代中国医者的心声。
而这一点冀盼,也成了将梁伯强引上从医之路的指路明灯。
1912年,梁伯强入读梅县巴色教会中学。
梁伯强勤勉好学,每天坚持早起背诵德语词典。
他仅仅用了4年时间,便修完了中学的全部课程,并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考进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的梁伯强,师从著名病理学教授F·欧本海姆,并在他的指导下学习尸体解剖。
毕业后,梁伯强留在医学院里担任助教。
而在这所为德国同行垄断的医学院里,梁伯强显然是一个另类。
他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常常因学术观点的分歧,与德国教授争论。
因教学水平优异,梁伯强为校方推荐,赴德国慕尼黑大学研修病理学。
留学期间,他在钻研西洋医术经典之余,还著文向海外阐述中国的医学成就。
与当时学者普遍怀疑和否定中医的态度不同,梁伯强对传统医学进行了客观而辩证的分析。
他表示,近代医学遇到的不少问题,如胃肠解剖等,在《黄帝内经》便早有论述。
当然,梁伯强最感兴趣的,还是如何借助西方先进的医疗技术,提高国人的身体素质。
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就着眼关注国人体质,以及地方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最终,梁伯强凭借《中国人的血型和地理关系的研究》一文,以最优等成绩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梁伯强受聘为同济大学病理学副教授。
1932年,由于上海战事吃紧,他回到了广州,作为当时教育部的部聘教授,受聘到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兼任病理学研究所主任。
当时的病理学研究所,只有一名助教和一名技术员,教学用具严重不足。
梁伯强立即申请经费,购置教学投影机、显微镜和教学图片,并率领助教和技术员装配课室和建造尸解室,向德国母校征集人体标本。
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病理学研究所便成了当时国内学术氛围最为浓郁的第一流学术机构之一。
1949年初,梁伯强正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考察。
由于国内时局动荡不明,不少亲友都劝他留在当地工作。
然而,梁伯强婉拒了这一请求,解放前夕,梁伯强终于回到了广州。
从1952年开始,梁伯强连同秦光煜、李瑛两位教授,连续开办了十多期高级病理学师资培训班。
每逢开学之初,梁伯强总要亲临现场,作尸解示教,在解剖室里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
每逢上课铃声一响,梁教授总是准时准点地出现在讲台上。
他讲的每一堂课,都会让助手预先绘制图标,印发讲义,精心挑选标本和幻灯片。
每作一场学术报告,梁伯强还要事先实地测量幻灯机的摆放位置,以求为听众预备最佳的观察距离。
尽管身居教授的要职,梁伯强却虚怀若谷,不耻下问。
他时常鼓励学生超越老师。
梁伯强多次向自己一手培养的学生表示“甘拜下风”。
对助手杨简制作的模式图,梁伯强更是逢人说项。
他认为,只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病理学的事业才能前进。
他也将“能否培养出能够超越自己的学生”,视为老师成功与否的一条检验标准。
事后,杨简也因其对食道癌病因研究的杰出成绩,成为国际知名的肿瘤学家。
他常常告诫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
他认为,科学研究本身探索前人所未能认识的事物,因此虽重视前人的经验,却不能囿于前人的条框。
1962年,梁伯强在莫斯科第八届国际肿瘤大会上,首先提出了鼻咽癌的组织学分类,并阐明了“肿瘤间质反应”的新概念。
他所提出的肝癌发生机理,也与当时国际的主流观点相抵牾。
梁伯强根据自己的长期研究,提出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的致病因素之一,并非是由于营养缺乏。
这一科学见解,直到1980年才为病毒学、免疫学和超微结构的大量研究资料所证实。
然而,“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潜心学问的梁伯强,虽一直避免卷入政治漩涡,却未能躲过这场无妄之灾。
他受到了严酷的审查,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
1968年11月28日,由于心脏病复发得不到及时救治,梁伯强在广州与世长辞,终年69岁。
直到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还试图邀约梁伯强参与上呼吸道肿瘤组织学分型图谱的复审工作,可惜此时他早已不在人世,这也成了学术界永远的遗憾。
(节选自2013年4月《南方日报》)
[注]将医家称作“杏林中人”,乃是源于三国名医董奉定下的一则奇怪的规章:
为人治病,不取钱物,病愈者栽杏一株或五株,再将种杏所得,易谷济贫。
十年之后,十万杏树,郁然成林。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梁伯强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在严父慈母的管教之下,他学习成绩优异,所以他自幼立下学习西方医术、济世救人的理想。
B.梁伯强以教育部聘任的同济大学副教授的身份,兼任病理学研究所主任,克服了教学用具严重不足的困难,只用几年的时间就使病理学研究所成了当时国内学术氛围最为浓郁的第一流学术机构之一。
C.梁伯强对助手杨简制作的模式图持否定态度,认为“只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病理学的事业才会得以推进,在他的鼓励引导下杨简有了杰出的成就。
D.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莫斯科第八届国际肿瘤大会上,梁伯强提出的肝癌发生机理与当时国际主流观点相矛盾,他的这一见解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被研究资料证实。
E.潜心于学问的梁伯强未能躲过“文化大革命”这场灾
难,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因心脏病复发未能得到及时救治,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与世长辞,给医学界留下了遗憾。
11、在积弱积贫的中国,梁伯强最终能获得德国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原因。
(6分
)
12、作为医学教授,梁伯强有哪些值得肯定之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13、世纪学人的梁伯强,他的仁心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6分)
五、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19分)
1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草坂膨胀寻章摘句食不裹腹
B、驰骋强弩远见灼识寥若晨星
C、编辑笑靥暗度陈仓头昏脑涨
D、云霄缀学明枪暗箭和盘托出
1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次招商引资会上,张县长代表全县巧言令色地介绍了本县的投资环境,不少投资商与之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B、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C、吴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D、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业遭受了以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数字化阅读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博弈局面,传媒结构发生了微妙变化。
B、今年暑假,我市将举办第12届中学生运动会,我校参加这届运动会的20名男运动员和16名女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和年级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
C、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忘对故乡浓浓的思念,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故乡的思念反而愈发日久弥坚。
D、《野鸭
子》最打动人的是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们信服了一个事实、一条真理:
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情在。
17.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
⑴这幅漫画反映了当前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3分)
⑵针对这种社会现象,你想对“你们”提出什么建议?
(3分)
18、请根据下列文字概括出“锦里古街”的主要特点,不超过45字。
(4分)
走进锦里大门,右侧第一家就是大名鼎鼎的“三顾园”。
“三顾园”的正对面,就是“三国茶园”,在这里与朋友相聚,仿佛是现代版的“茶园”三结义。
漫步古色古香的锦里古街,一个个三国英雄纷至沓来,令人沉醉。
锦里的建筑色彩总体上以青黑、灰白、木黄为主色,带有典型的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顺着古朴的青石街巷,蜀绣、蜀锦、竹帘画、剪纸、泥塑等川西传统手工制品一一映入眼帘;赶庙会、贴门神、黄包车等远去的老成都场景再现古街……
鳞次栉比的店铺,随风飘动的招幌,茶楼酒肆的喧嚣热闹,明月映照下的歌舞升平,呈现出一种闲适、从容的生活状态。
锦里,已经成为外地游客和成都市民流连之所。
七、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青年问老师生活的路将是什么样的,老师说:
“在你生活的路上将遇到三道门。
”青年在路上遇到第一道门:
“改变世界。
”后遇到第道门:
“改变别人。
”后又遇到第三道门:
“改变你自己”。
他先后都照着去做了。
后来青年见到老师,老师听了青年人的述说后,微微一笑:
“也许你现在应该向回走。
”青年回走遇到第三道门:
“接纳你自己。
”第二道门:
“接纳别人。
”第一道门:
“接纳世界”。
他若有所悟。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注意书写要清晰。
答题纸
三题
四题
五题
六题
总分
四、古诗文鉴赏(29分)
7.①(5分)
②(5分)
8.
(1)(5分)
(2)(5分)
9.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10分)
(1) 。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
五、实用文本阅读(23分)
10、(5分)()
11.(6分)
12.(6分)
13.(6分)
六、语言运用(10分)
17.⑴(3分)
⑵(3分)
18、(4分)
19、作文(60分)
800
字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答案
1.答案C
解析“反对传统”错,第三段结尾“国学作为传统思想的结晶”就说明国学并不是反对传统。
2、答案C
解析说的是我国古人也承认“普世价值”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