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2877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docx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docx

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课题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7《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浙、簇”6个生字,会写“浙、罗”15个生字。

正确读写“一簇、杜鹃、突兀森郁、臀部、漆黑、蜿蜒”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4.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

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教学

难点

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浙、簇”6个生字,会写“浙、罗”15个生字。

正确读写“一簇、杜鹃、突兀森郁、臀部、漆黑、蜿蜒”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

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

“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及图片,学生认读理解词语。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叶圣陶先生一起,走进金华,走进那狭窄的双龙洞。

(板书: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由学生熟知的事物入手,易于激发学习的兴趣,及时认读词语欣赏画面,易于强化认知。

了解作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新课

教学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鹃、臀、蜿、蜒”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这些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会比较好。

也可以让学生用联想法由一个字联想到多字加以区别分析。

(1)读准字音

浙江一簇臀部漆黑蜿蜒杜鹃宽窄肩背

移动额角陆续石钟乳石笋变化多端上源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簇笋”,翘舌音“浙窄乳”等。

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臀窄”。

“臀”上下结构,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字要写得扁一些。

下面的“月”写宽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

“窄”上宽下窄,下面的部分是“乍”,不要写错。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拥挤:

(人或车船)等挤在一起。

地方相对较小而人或车船等相对较多。

(2)空隙:

指中间空着的地方;尚未占用的时间;空旷间隙;相似的情况或状态再现的时间间隔。

(3)稍微:

表示数量少或程度浅。

(4)蜿蜒:

上下起伏,曲折像蛇类爬行的样子。

(5)依据:

基础,按照。

(6)突兀森郁:

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

突兀,山峰高高耸起的样子;森郁,形容树木多而茂盛。

(7)石钟乳:

在溶洞里常见到,形如寺庙里的大钟,也叫钟乳石。

(8)石笋:

指的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一种钙沉积、形成像笋子一样的石头。

(9)名目:

事物的名称。

4.质疑问难。

(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

(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4.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

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板书:

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5.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自学,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自主理解词语,质疑问难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通过读书、画线路图,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叙述顺序,对理解课文,学习写法做好了铺垫。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叶圣陶先生一道欣赏了美丽的溶洞景色,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溶洞里面去看一看,看看那里到底有多么神奇,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那里看看!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2.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3.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领略了溶洞外的美丽风光。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叶圣陶先生走进溶洞,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检查复习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重温溶洞的美丽景色,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二、“初入溶洞”,感受“美丽”。

思考:

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有哪些?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2.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

(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预设:

一个“迎”字,点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

“时而……时而……”说明了溪流蜿蜒曲折,因为溪流的宽窄不一,所以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

作者巧妙地运用“宽、窄;缓、急”两对反义词准确地表达溪流的形和声。

由于溪流缓急不一,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犹如在“时时变换调子”。

(板书:

宽、窄;缓、急)

(3)这句话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有多浓,对涓涓溪流发出如此赞叹!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三、精读感悟,感受“狭窄”。

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洞口:

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

宽敞。

孔隙:

窄小。

内洞:

昏暗。

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这句话写出作者通过孔隙时的真实感受,“稍微”,“一点儿”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以此说明孔隙小的特点,非常逼真。

运用“要是……准”的假设句式,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当时受“挤压”的感觉。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石钟乳和石笋是非常值得观赏的,原因是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又各异。

用“即使”这个关联词作强调,即退一步讲,如果不把这些石钟乳、石笋具体比作什么也值得观赏,说明它本身已经够吸引人了,无需再比作什么了。

四、复述课文,写段训练。

1.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2.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飞机在高空表演,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真让人提心吊胆。

3.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汽车行驶:

自然天气:

 

抓住重点词语“明艳、迎、时而”等来理解课文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了解在去双龙洞的路上见到的美丽景色,训练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朴实。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两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2.教师小结。

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

又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艳”概括了山区生机盎然的春色,再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双龙洞的特点。

在记叙中,作者的语言朴素,真实可感。

3.作业:

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课堂总结使学生又一遍回顾课文内容,明确了中心,升华了感情。

搜集资料是为了让学生勤于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板书

内容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宽、窄;缓、急)——外洞(很宽)

——孔隙(窄小)——内洞昏暗——出洞

教学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

本文语言虽然直白,但是条理十分清晰,描写具体生动。

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来把握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

另外,还大胆尝试了各种教学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下面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触:

成功之处:

一、对于这篇文章的讲解,大胆尝试、创新。

在没有预习本课之前,我先给学生放了《记金华的双龙洞》音频朗读。

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这段音频。

然后让学生谈谈听到了哪些内容。

在听完第一遍的时候,有十几位学生谈了感受。

然后我又放了一遍,又有二十几位同学要谈感受。

此时,学生基本上把本课的重点都说出来了。

我很高兴,因为达到了我理想的效果。

我发现这种尝试还是不错的。

先让学生听文章,再讲,这样比直接讲学生接受得快,印象更深。

二、这是一篇游记,讲课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

这也为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做准备。

因此,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作者的游览路线是什么?

圈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

”学生们先自学后小组交流讨论作者的游览路线。

紧接着,我又设计一道题目: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一幅游览图,注意内洞、外洞、孔隙的画法”。

通过这道题,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理解了本课。

另外,学生更容易掌握每个洞的特点。

不足之处:

从本课的学习来看,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时间还是有点紧。

学生读的时间还是有点少,像孔隙、内洞两个自然段应该反复读,细细品味他们的特点。

这节课,也使我领悟到:

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文字的教学。

让孩子们在语言里感受想象的美丽,在文字里享受体验的乐趣,是非常有意思的快乐学习!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7《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是一篇游记体裁的文章(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主要内容),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孔隙、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学情分析 

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段意,提炼中心,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教学难点:

孔隙的描写。

游记类型课文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

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

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

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

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五、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

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

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

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悬念法:

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

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去游览了风光秀丽的张家界,畅游了气势宏伟的三峡,欣赏了宽广美丽的大草原,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别的地方,金华的双龙洞。

问:

你们当中有谁去过或谁了解呢?

老师:

好的刚才同学都说了很多,让我们跟导游一起去看看这地方道底是怎么样的?

 

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

(记载) 

3.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老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放录音,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检查自读情况。

 

(1)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浏览路线,画一张浏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4)教师:

作者是按照:

金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精读感悟,研析结构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

这段交待了什么?

(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1)教师:

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景物——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 

特点——各色白色粉红色或浓或淡 

感受——一片明艳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

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

刚长出时,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会变深,变浓了。

作者说:

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的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

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

 

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 

B.出示挂图,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C.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师“沿途不仅有特色的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

 

B.讨论交流:

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

听溪流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

) 

C.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四)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第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

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

那么我们要不要爱护呢?

看看你们该怎么做呢?

(爱护环境、保护旅游资源)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

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

 

1.熟读课文。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

 

3.家乡旅游景点:

洪泽湖穆墩岛或杨毛嘴湿地保护区景点片段描写。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

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

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

 

本课的板书设计是: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路上景色明艳

二洞口外洞宽大美好孔隙窄小内洞奇特(黑、大,双龙,石钟乳、石笋) 

三出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