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概况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286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鄱阳湖概况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鄱阳湖概况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鄱阳湖概况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鄱阳湖概况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鄱阳湖概况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鄱阳湖概况全.docx

《鄱阳湖概况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鄱阳湖概况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鄱阳湖概况全.docx

鄱阳湖概况全

【前言】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湖”。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代诗人王勃描绘的鄱阳湖美景让人记忆犹新。

由于时代的变迁、各种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秋冬季长江、鄱阳湖低枯水位呈常态化趋势,烟波浩渺的鄱阳湖难以长期保持昔日的风采,鄱阳湖区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考验。

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江西,殷切嘱托要“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

为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要求以及温总理的指示,切实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加快江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2008年,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

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国务院批准。

规划的批准与实施,使江西在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也将为鄱阳湖的治理保护探索新路子。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工程、核心工程。

江西省对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提出了以水资源水生态保护为主要目标即“一湖清水”、“江湖两利”、“调枯不控洪”的全新理念,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

【鄱阳湖概况】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承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江河及清丰山溪、博阳河、漳田河、潼津河等区间来水,经调蓄后由湖口注入长江,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的湖泊。

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占江西省总面积的97.2%。

1、区域概况

⑴自然地理

鄱阳湖南北长173km,东西最宽处约74km,入江水道最窄处的屏峰卡口宽度约2.8km,湖岸线总长约1200km。

湖面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宽广,为主湖区,北部狭长,为入江水道区。

湖盆自东向西,由南向北倾斜,高程一般由12m(吴淞高程,下同)降至湖口约1m。

鄱阳湖湖底平坦,主湖区滩地高程多在12~17m之间,最深处高程约-10m。

鄱阳湖湖区地貌由水道、洲滩、岛屿、内湖、汊港组成。

水道分为东水道、西水道和入江水道。

洲滩有沙滩、泥滩、草滩三种类型,面积约3130km2,其中草滩多分布在14~17m高程。

全湖共有岛屿41个,面积约103km2,岛屿率为3.5%;湖区主要汊港约有20处。

由赣江主支、修河尾闾河道与局部高地分隔形成的大湖池、大汊湖、沙湖、蚌湖等九个湖泊组成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个湖泊相邻相连,面积为224km2。

洪水期间保护区河湖一体,湖天一色;枯水季节水落滩出,湿地草洲显露,形成多个小湖泊。

除大汊湖为开口湖外,其余8个湖泊均为可控湖,由小矮堤和水闸控制内湖水位,湖底高程一般在13.1~15.3m之间。

⑵气象

鄱阳湖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

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雨,春季多雨,夏秋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热少雨,偶有台风侵袭。

鄱阳湖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632mm。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3~8月降水量约占年总量74.4%,其中4~6月份月均降水量达225mm。

⑶径流

鄱阳湖水系完整,流域水资源丰富,入湖多年平均流量为4700m3/s,径流量为1483亿m3;入江水量占长江年径流量的15.5%。

流域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4~9月约占全年的75%,其中主汛期4~6月占50%以上。

⑷水位

鄱阳湖水位变化受五河及长江来水的双重影响,高水位维持时间长,4~6月水位随鄱阳湖水系洪水入湖而上涨,7~9月因长江洪水顶托或倒灌而维持高水位,10月才稳定退水;鄱阳湖星子水文站多年平均水位13.30m,最高水位22.52m,最低水位7.11m;最高水位一般发生在7、8月份,最低水位一般发生在1月、2月。

每当洪水季节,水位升高,湖水漫滩,湖面宽阔,碧波荡漾,茫茫一片;枯水季节,水位下降,湖水落槽,湖滩显露,湖面变小,蜿蜒一线。

洪、枯水的湖体面积、湖体容积相差极大,湖口水文站历年最高水位22.59m(1998年)时,通江湖体面积约为3708km2,相应容积为304亿m3;湖口站历年最低水位5.90m(1963年)时,其通江湖体面积仅为28.7km2,相应容积为0.63亿m3。

“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

⑸江湖关系

鄱阳湖湖区来水具有明显的江、河、湖关系特征,长江干流主汛期为7~9月,五河主汛期为4~6月,长江干流来水对鄱阳湖出流有很大的顶托作用。

江湖关系主要表现在①江湖洪水遭遇;②长江洪水倒灌入湖;③江湖洪水相互顶托等方面。

据长江汉口与江西“五河”历年最大洪峰出现时间和湖口水位超过20m的15年资料分析统计,江西“五河”历年最大洪峰出现时间与长江汉口最大60天、30天、15天洪量的遭遇机会分别为4次、7次、2次。

据1950~2007年共58年资料分析统计,共有47年发生倒灌,长江倒灌入湖总水量为1393亿m3,平均每年为20.0亿m3,最大倒灌流量为1991年的13600m3/s,年最大倒灌水量为1991年的113.9亿m3。

2、经济社会

鄱阳湖的水域与湖洲滩涂地所在的行政区域称之为鄱阳湖区,按1954年鄱阳湖洪水影响范围,确定鄱阳湖区为沿湖的15个县(市)即:

南昌市、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丰城市、九江市、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余干县、鄱阳县、万年县、乐平市。

湖区15县(市)国土面积24220km2,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4.5%。

2006年末,湖区15县(市)人口1203万人,耕地59.1万公顷,人口、耕地分别占全省的27.7%、27.8%,年产粮食547.5万t,占全省的28.8%,渔业产量占全省水产品总量的1/3以上;地区生产总值1813.9亿元,占全省的38.8%。

鄱阳湖区内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在城镇、园区、工业走廊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湖区农业、渔业发展缓慢,三农问题突出。

余干、鄱阳、星子、都昌四县为国家级、省级贫困县。

2008年四县的人均生产总值为4437元,仅为全省人均生产总值的30%。

制约湖区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主要有鄱阳湖水位变幅较大,洪涝及旱灾发生频繁,血吸虫病流行严重,生态环境退化,优越的湖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等。

3、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鄱阳湖区地处长江干流与江西“五河”来水的汇合地带,受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湖区自然灾害频繁,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任务十分繁重。

鄱阳湖区洪枯水位变幅大,造成环湖地区生产和生活用水季节性困难、水资源利用程度低、枯水期航深不足,资源得不到整合利用。

特别是近年来受鄱阳湖水系入湖径流量减少以及长江水资源形势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鄱阳湖枯水期出现了时间提前、低水位持续时间延长等现象。

据统计,2003~2010年鄱阳湖连续出现低枯水位,湖区部分水文站甚至出现历史同期最枯水位。

星子站2004年、2007年水位低于7.5m的时间分别达到31d、21d。

2006年星子站10.0m以下水位出现时间较正常年提前75d,有65d实测水位低于历史同期最低水位。

在2006年8月22日~2007年5月2日连续254d星子站水位低于12.0m。

即使是2010年这样的丰水年,进入10月份后星子站同样出现了165天低于10m的枯水位。

低枯水位的鄱阳湖,被人们称为“鄱阳河”、“鄱阳沟”,此时的湖泊水面水体缩小,湿地萎缩,生物量下降等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枯水期水质日渐恶化,生态安全面临威胁,已成为制约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影响主要表现在:

(1)长江上游水库对江湖关系的影响日益突显

结合兴利逐步兴建具有防洪能力的干支流水库工程,是长江总体防洪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据《长江流域综合规划》,长江上游干支流库容大、有调节能力的控制性枢纽涉及金沙江、长江干流川江段和雅砻江、岷江(含大渡河)、嘉陵江(含白龙江)及乌江等河流上的梯级水库共27座,防洪总库容530亿m3。

长江流域上游水库群在产生巨大效益的同时,工程蓄水运行将改变下游河道的水文情势与水沙条件。

汛后(10月1日起)集中蓄水运行将改变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水文情势与水沙条件,改变天然的径流过程,从而带来鄱阳湖水位降低、水量减少、低枯水位出现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等重大变化,对鄱阳湖水资源的“拉空”作用十分明显。

据长江委设计院专题分析,今后鄱阳湖低枯水位将成为常态,并将导致鄱阳湖生态与经济两方面承载能力的大幅降低,这种影响是巨大的、不可逆转的。

有关研究成果显示:

三峡水库单独运用条件下,蓄水期减小下泄流量对湖口水位的影响一般将持续到11月底、12月初,在此期间湖口水位降低最大值为1.89m,降低平均值为0.87m,出湖水量平均增加约18.2亿m3,湖泊蓄水量减少。

若再考虑近期上游已运行或即将建成的溪洛渡、向家坝、瀑布沟等10座干支流控制性水库的蓄水影响,则湖口水位降低最大值为2.95m,降低平均值为1.14m,出湖水量年均增加约21.5亿m3。

若进一步考虑水库运用后清水下泄引起河道冲刷对水位的影响,则湖口水位降低最大值为3.93m,降低平均值为1.82m,出湖水量年均增加约24.6亿m3,枯水期鄱阳湖的蓄水量将进一步减少,江湖关系带来的变化将进一步加大。

(2)湖区水生态系统质量呈下降趋势

鄱阳湖区的湖洲草滩、水面、部分岗丘、沙山、森林以及农田,构成了湖区独特而复杂的生态系统。

近年来,鄱阳湖低枯水位出现时间提前及枯水时段延长,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十分显著。

干旱或干涸导致沉水植物现存量急剧减少,洲滩植被退化,使原有湿生植物群落向偏旱生的群落类型演替,进而影响鄱阳湖湿地的生态环境,对越冬候鸟、鱼类草生食物及水体污染降解等造成不利影响。

随着鄱阳湖区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降解污染、提供候鸟栖息地等生态服务功能正逐渐衰退;由于水位下降,湖水面积缩小,导致人为干扰活动增加,导致鸟类栖息、隐蔽条件降低,对湿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造成一定的影响,鄱阳湖生态系统的质量受到威胁。

据资料分析统计,目前鄱阳湖生物多样性呈下降趋势,过去常见的水生、湿生和沼生植物正在退化,面临消失的威胁;低栖动物数量、种类减少;虾、蟹类产量下降;草地动物河麂频临灭绝;珍稀水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显著减少;鱼类资源量较20世纪80年代以前剧减70%以上。

生态环境变化及酷渔滥捕导致湖区鱼汛的种类和规模显著减小,鄱阳湖年渔获量及四大家鱼在渔获物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洄游性鱼类在锐减,鲥鱼等珍稀鱼类已难觅踪迹,濒临灭绝。

中科院武汉水生所在2007年、2009年、2010年的冬季都收集到江豚死亡信息,大多与枯水位时间长以及定置网有关。

2010年12月,鄱阳湖松门山水域20多头江豚被困浅水湖滩,幸发现及时,得于人工救助。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座蝶形湖泊由于在枯水期可人工控制能保持一定的水位,成为了珍稀候鸟理想的栖息地,每年11月以后鄱阳湖的大多数冬候鸟都集中在此觅食。

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底至2007年初,由于多数湖泊干涸,候鸟没有足够的食物保障,不得不飞离鄱阳湖另寻栖息地。

鄱阳湖区越冬候鸟约47万只,与平常年份相比数量大为减少。

(3)湖区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据江西省水文局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上世纪90年代,鄱阳湖以Ⅰ、Ⅱ类水质为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流域排污总量逐步增加,鄱阳湖水质逐年下降。

2003~2007年间,由于长江上游来水减少,湖区水位下降,加上流域内经济快速发展,废污水排放量增加,水质下降加剧。

鄱阳湖流域全年水质Ⅰ、Ⅱ类水为0~67.1%,平均47.3%;Ⅲ类水15~32.6%,平均27.3%;劣Ⅲ类水0.5~85%,平均25.4%。

枯水期水质Ⅰ、Ⅱ类水为0~67.1%,平均45.7%;Ⅲ类水8.7~32.6%,平均24.8%;劣Ⅲ类水0.5~91.3%,平均29.5%。

2007年7月鄱阳湖水位为17.77m时,湖区Ⅱ类水占26.3%,Ⅲ类水占47.4%,劣Ⅲ类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