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2361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68 大小:6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8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8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8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8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docx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docx(1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docx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

电子教案模板教学设计

课题

用字母表示数

教研类型

常规课

授课(备)教师

濛濛细雨

科目

数学

授课(备)时间

2017年11月16日

年级

五年级

一、教学任务分析:

知识技能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方法

能正确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情感态度

在探索现实生活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

教学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教学难点

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突破方法

独立思考,并在小组讨论交流

教法

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法

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

二、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导入:

你今年几岁了?

再过两年呢?

再过三年、四年、n年呢?

2、质疑:

这里的n表示的是什么?

(一个数)

3、揭题:

今天咱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学生回答自己的年龄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1、出示教材第52页例1。

引导:

图中小红和爸爸也在探讨年龄的问题,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让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爸爸的年龄。

3、质疑:

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

4、重点引导学生用字母来代替。

追问:

是不是只能用这些字母表示?

还能用其他字母表示吗?

5、提问:

如果用a表示小红的年龄,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

6、教学教材第53页例2。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7、简写乘号。

直接教学:

x×6,

8、(出示教材第53页情境图)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集体完成表格。

汇报是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

学生讨论,然后汇报

学生自主计算,汇报

交流信息

学生自主解答,集体交流

 

 

让学生冲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自主观察归纳。

三、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

四、完成教材第55页第1题。

五、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有哪些收获?

独立完成

交流收获

通过随堂练习和拓展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课堂知识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表示数

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乘法简写:

省略乘号,数字在字母前面。

教学反思:

电子教案模板教学设计

课题

用字母表示数

(2)

教研类型

常规课

授课(备)教师

濛濛细雨

科目

数学

授课(备)时间

2017年11月17日

年级

五年级

一、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内容

教材54页例3

知识技能

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理解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

过程方法

使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运算定律和字母公式,能够将数字代入字母公式中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

向学生渗透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的简单美。

教学重点

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并能根据字母公式求值。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

突破方法

应用旧的知识迁移感悟理解。

教法

创设数学问题,质疑引导。

学法

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

二、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表格。

3、揭题: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用字母表示数的相关知识。

学生分别用语言叙述一下对应的运算定律的具体内容。

通过设置疑问启发学生的思维,顺利过渡到课堂。

二、教学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1、用字母把这些运算定律表示出来吗?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乘号的简写。

3、引导观察比较:

用文字叙述和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有什么不同?

三、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1、出示正方形的形状。

说一说正方形的面积及周长的计算公式。

(1)讲解:

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一般情况下,用S表示面积,用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

(2)明确:

S=a·a可以写成a2,表示2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一般写成S=a2。

自主思考,再尝试表示

集体订正

自主学习乘号的简写。

集体交流

回答

试着写一写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通过运算定律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

四、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4题。

2、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6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有哪些收获?

独立完成

 

交流收获

通过随堂练习和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加法交换律:

a+b=b+as=a.ac=a.4

加法结合律:

(a+b)+c=a+(b+c)s=a2c=4a

乘法交换律:

a×b=b×aab=ba

a2读作:

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

教学反思:

电子教案模板教学设计

课题

练习十二

教研类型

常规课

授课(备)教师

濛濛细雨

科目

数学

授课(备)时间

2017年11月17日

年级

五年级

一、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内容

练习十二

知识技能

能熟练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会利用公式、常用的数量关系求值。

过程方法

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值的练习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多练习。

教学难点

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

联系实际进行讲解。

教法

习题讲解,引导学生练习。

学法

在练习中交流、体验、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

二、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回顾

1、填空。

(1)1千克大米的价格是a元,买20千克大米应付()元。

(2)a+a=()a×a=()当a=5时,2a=(),a2=().

(3)汽车每小时行42千米,行了t小时,共行()千米;如果行s千米要()小时。

2、水果店购进一批水果,苹果有x箱,每箱重15千克,橘子共有a千克,说说下列式子表示的意义。

(1)15x

(2)15x+a(3)15x-a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解答。

 

通过设置疑问启发学生的思维,顺利过渡到课堂。

些数量关系吗?

(3)如果每袋方便面1.5元,6元可以买几袋?

2、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第13题。

(1)教师出示图。

 

(2)该图由几个小长方形组成?

分别说说它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议议,回答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订正

 

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

 

通过运算定律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2题。

2、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第9题。

3、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第12题。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练习课,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集体订正

 

交流收获

通过随堂练习和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板书设计:

练习十二

第11题:

c=axa=c-xx=c÷a

第13题:

方法一:

(a+b)c

方法二:

ac+bc

教学反思:

电子教案模板教学设计

课题

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

教研类型

常规课

授课(备)教师

濛濛细雨

科目

数学

授课(备)时间

2017年11月17日

年级

五年级

一、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内容

教材58页例4

知识技能

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数。

过程方法

经历用字母表示数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用字母表示简单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

教师引导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难点

理解应用题的意图和解题思路。

突破方法

组织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思路,并进行小组交流。

教法

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练习。

学法

在练习中交流、体验、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

二、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猜一猜老师的年龄。

师:

现在,让我来猜猜你们的年龄吧。

(11岁)

老师告诉你一条重要的信息。

(老师比你大22岁)你们说我几岁了?

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

学生的岁数:

11岁老师的岁数:

11+22)

猜一猜老师的年龄。

 

通过生变的切身问题提出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加减关系。

1.师:

现在让我们进入时空隧道,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想一想,当同学们1岁时,老师几岁?

你是怎么知道的?

当同学们2岁时,老师几岁?

你是怎么想的?

2.师:

还可以说下去吗?

想想当你几岁时,老师几岁,用一个算式表示。

3.师:

感觉怎样?

还能写出更多的算式吗?

师:

看来,像这样的式子还能写很多。

咦,那你能用一个式子就把同学们的岁数、老师的岁数和两个岁数之间的关系简单明了地表示出来吗?

4.学生先独立尝试,然后四人小组交流。

5.汇报、交流、评价。

师:

这么多算式,你最欣赏哪一个?

说说理由是什么。

6.优化。

AA+22表示什么?

还表示什么?

7.预设:

BB+22XX+22这三个式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A、B、X都表示不确定的数,A+22B+22X+22不仅表示老师的年龄,还表示老师比同学大22岁这个关系)

8.师:

这些算式真的可以表示老师任何一年的年龄吗?

让我们来试试。

9.想一想,当A=1时,表示同学几岁,老师几岁?

当A=33时,表示同学几岁,老师几岁?

10.师:

这些算式既表示出了老师和学生岁数之间的关系,又表示出了老师的岁数。

那么,当老师a岁时,同学们几岁?

11.师:

用a表示自己的岁数,那么你最喜欢的人的岁数怎么表示?

(二)教学教材第58页例4。

1.出示教材第58页例4。

2.通过阅读例4可知:

一共有果汁1200g,倒了3小杯,每小杯的容量用xg表示,还剩下多少克?

一小杯的容量是xg,那3小杯的容量是3xg,还剩下多少克呢?

列出式子:

1200-3x。

(学生齐答,教师板书)

3当x等于200时,还剩下:

1200-3×200=600(克)。

4.x最大可以是多少?

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后派出代表做课堂汇报。

已知总量是1200g,倒完3小杯后,还有剩余,那意味着1200-3x会大于O,得出结论x小于400。

(板书)

5.想一想:

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6.提问:

解决上面的例题需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总量和已使用的量的关系,理解题目的意思,才能正确列出算式。

7.你还能根据题目的信息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小组合作。

 

算一算

 

说说自己的算式与感想。

发现数学信息

通过身边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教学,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的第2题。

这里的b可以表示1,2,3,4,5,6,7,8。

3.完成教材第60页练习十三第1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作业:

教材第60页练习十三第2、4题。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集体订正

 

交流收获

通过练习巩固和提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

学生的岁数:

11岁老师的岁数:

11+22

1200-3x

1200-3x会大于0,得出结论x小于400。

当x等于200时,还剩下:

1200-3×200=600(克)。

教学反思:

 

电子教案模板教学设计

课题

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

教研类型

常规课

授课(备)教师

濛濛细雨

科目

数学

授课(备)时间

2017年11月17日

年级

五年级

一、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内容

教材59页例5

知识技能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复杂数量关系。

过程方法

经历用字母表示数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用字母表示复杂数量关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复杂数量关系。

突破方法

教师讲解引导学习,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难点

理解应用题的意图和解题思路。

突破方法

师生互动,应到讲解。

教法

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练习。

学法

在练习中交流、体验、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

二、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游戏导入

抓小棒的游戏。

1.明确操作要求:

同学们每次抓的小棒根数是老师抓的3倍。

2.教师分别抓1根、3根、7根小棒,学生抓出相应的根数。

在此基础上提问:

怎样求出你应抓的根数?

3.教师抓一大把时,问:

你和你的同桌一共抓几根呢?

当a=60时,你们小组的同学一共抓几根?

当a等于200时呢?

参加游戏

回答问题

增加课堂的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探索新知

出示教材第59页例5。

1.摆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数。

(1)教师:

摆1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

摆2个、3个、4个呢?

指名学生回答:

摆1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摆2个需要6根,摆3个需要9根……

教师: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并派出代表发言。

引导学生得出所用的小棒的根数是摆的三角形个数的3倍。

(2)教师:

假如摆x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捧?

学生:

3x根。

教师:

x表示什么?

这儿的x可以是哪些数?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指名汇报。

(3)教师:

当x等于6时,就是摆了几个三角形?

需要几根小棒?

当x等于20时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2.摆正方形所用小棒的根数。

(1)教师:

摆1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

摆2个、3个、4个呢?

如果摆x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

这儿的x表示什么?

提问: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并派出代表发言。

引导学生得出所用的小棒的根数是摆的正方形个数的4倍。

摆x个正方形需要4x根小棒,这里的x表示正方形的个数。

(2)教师出示另一个正方形,用x表示边长,问:

这时的x表示什么?

分别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和面积计算公式。

指名学生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C=4x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x×X=X2

经过举例让学生明白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数量,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3.摆正方形和三角形共用小棒的根数。

(1)教师:

已知摆一个三角形所需的小棒是3根,摆一个正方形所需的是4根,那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学生齐答。

(2)教师:

那摆2个、3个、4个呢?

甚至x个呢?

引导:

摆x个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图形,所用小棒的根数应是摆x个三角形和x个正方形所用根数的和。

教师板书:

3x+4x=(3+4)x=7x

引导学生发现:

这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求x等于8时,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学生自主解题,汇报:

当x=8时,7x=7×8=56(根),一共用了56根小棒。

4.教师归纳总结:

同一个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数量,并且表示的意义不同。

同一个字母表示相同的意义、相同的数量时,可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运算。

 

小组讨论并派出代表发言。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9页的“做一做”。

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稿纸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1)220x+120x=(220+120)x=340x(千米),所以经过z小时,动车和普通列车一共行了340千米。

(2)220x-120x=lOOx(千米),所以经过x小时,动车比普通列车多行了lOOx千米。

2.完成教材第61页练习十三第6题。

四、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作业:

教材第61页练习十三第5、7、8题。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C=4x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x×X=X2

乘法分配律3x+4x=(3+4)x=7x

教学反思:

 

电子教案模板教学设计

课题

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

(2)

教研类型

常规课

授课(备)教师

濛濛细雨

科目

数学

授课(备)时间

2017年月日

年级

五年级

一、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内容

教材P59例5及练习十三第5、6、7、8第题。

知识技能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复杂数量关系。

2.在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3.渗透不完全归纳思想和代数思想,培养符号化意识,提高概括能力。

过程方法

经历用字母表示数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用字母表示复杂数量关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复杂数量关系。

突破方法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难点

用字母表示应用题中的复杂数量关系。

突破方法

师生互动引导讲解。

教法

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练习。

学法

在练习中交流、体会、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二、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抓小棒的游戏。

1.明确操作要求:

同学们每次抓的小棒根数是老师抓的3倍。

2.教师分别抓1根、3根、7根小棒,学生抓出相应的根数。

在此基础上提问:

怎样求出你应抓的根数?

3.教师抓一大把时,问:

你和你的同桌一共抓几根呢?

当a=60时,你们小组的同学一共抓几根?

当a等于200时呢?

参加游戏

回答问题

二、探索新知

教材第59页例5。

1.摆三角形所用小棒的根数。

(1)教师:

摆1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

摆2个、3个、4个呢?

指名学生回答:

摆1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摆2个需要6根,摆3个需要9根……

教师: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并派出代表发言。

引导学生得出所用的小棒的根数是摆的三角形个数的3倍。

(2)教师:

假如摆x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捧?

学生:

3x根。

教师:

x表示什么?

这儿的x可以是哪些数?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指名汇报。

(3)教师:

当x等于6时,就是摆了几个三角形?

需要几根小棒?

当x等于20时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2.摆正方形所用小棒的根数。

(1)教师:

摆1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

摆2个、3个、4个呢?

如果摆x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

这儿的x表示什么?

提问: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并派出代表发言。

引导学生得出所用的小棒的根数是摆的正方形个数的4倍。

摆x个正方形需要4x根小棒,这里的x表示正方形的个数。

(2)教师出示另一个正方形,用x表示边长,问:

这时的x表示什么?

分别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和面积计算公式。

指名学生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C=4x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x×X=X2

经过举例让学生明白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数量,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3.摆正方形和三角形共用小棒的根数。

(1)教师:

已知摆一个三角形所需的小棒是3根,摆一个正方形所需的是4根,那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学生齐答。

(2)教师:

那摆2个、3个、4个呢?

甚至x个呢?

引导:

摆x个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图形,所用小棒的根数应是摆x个三角形和x个正方形所用根数的和。

教师板书:

3x+4x=(3+4)x=7x

引导学生发现:

这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求x等于8时,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学生自主解题,汇报:

当x=8时,7x=7×8=56(根),一共用了56根小棒。

4.教师归纳总结:

同一个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数量,并且表示的意义不同。

同一个字母表示相同的意义、相同的数量时,可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运算。

探究新知:

 

小组讨论并派出代表发言。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讨论并派出代表发言

 

学生齐答。

 

学生独立列式

 

其他学生在稿纸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独立练习,通过小组交流检验答案

交流收获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9页的“做一做”。

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稿纸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1)220x+120x=(220+120)x=340x(千米),所以经过z小时,动车和普通列车一共行了340千米。

(2)220x-120x=lOOx(千米),所以经过x小时,动车比普通列车多行了lOOx千米。

2.完成教材第61页练习十三第6题。

四、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作业:

教材第61页练习十三第5、7、8题。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C=4x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x×X=X2

乘法分配律3x+4x=(3+4)x=7x

教学反思:

电子教案模板教学设计

课题

方程的意义

教研类型

常规课

授课(备)教师

濛濛细雨

科目

数学

授课(备)时间

2017年月日

年级

五年级

一、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内容

教材P62~63及练习十四第1、2、3题。

知识技能

通过练习会熟练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

能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过程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值的练习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在练习活动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突破方法

结合实际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

突破方法

习题讲解,练习反馈。

教法

直观演示,引导学生思考。

学法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天平

二、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

2.谁能简单地说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