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82177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docx

《届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docx

届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训练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

类型一 基础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1.[2020·河北]根据如图8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图8

(1)甲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

仪器a的名称是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当观察到导管口有        时,再开始收集。

 

(2)乙是探究金属性质的实验。

步骤①体现了铜具有     性,步骤②验证了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是   。

 

2.[2020·锦州]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根据图9回答问题。

图9

(1)图甲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可得出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 。

 

(2)图乙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A中白磷不燃烧,B中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图丙是蒸发食盐水的实验。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2020·齐齐哈尔]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根据图10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1)A实验中,将    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比较氧气含量多少。

 

(2)B实验中,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2小粒的碘和高锰酸钾,再各加入5mL水振荡,现象如图所示,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C实验中,若要区分硬水和软水,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    ,生活中通过  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4)D实验中,铜片上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类型二 基础实验的拓展与创新 (6年2考)

4.[2019·北京]用图11所示甲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乙所示。

图11

(1)先推入的溶液是 。

 

(2)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  。

 

(3)cd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

 

5.[2020·淮安]实验创新可以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便。

Y形管的使用能增强实验的对比性,增添实验的趣味性。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Y形管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进行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2

(1)据图12甲所示实验,其设计的目的是  。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Y形管右侧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如图乙所示实验中,一段时间后,缓慢倾斜Y形管,将右侧的稀硫酸部分倒入左侧,依据                  (填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

Z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3)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根据Y形管左右两侧现象对比,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该实验中,Y形管顶端气球的主要作用是 。

 

6.[2020·天门]教材中用图13甲所示实验来验证硫能在氧气中燃烧,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请完成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图13

(1)根据图乙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与现象记录如下:

①连接仪器,并在玻璃管中放入湿润的品红试纸及适量硫粉,向广口瓶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

②关闭止水夹,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到硫粉熔化,并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③打开止水夹,通入氧气,观察到的现象:

a.              ;b.品红试纸褪色;c.小气球变大。

 

④硫粉完全反应后,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氧气,排尽玻璃管中的SO2;待玻璃管冷却至室温时,关闭止水夹,撤下通入氧气的装置,然后应         ,并同时轻轻振荡广口瓶。

 

(2)问题讨论:

①图甲所示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  。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  。

 

③反应过程中,玻璃管内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若改放干燥的品红试纸却不褪色,说明使品红试纸褪色的物质是        (提示:

SO2与CO2的性质有相似之处)。

 

④广口瓶中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7.[2019·无锡]利用图14所示实验来探究CO2气体的制取和性质。

(1)A、B、C三套发生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气体。

图14

①仪器a的名称是    。

 

②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                 ;收集可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检验CO2收集满的方法是   。

 

③利用B装置制取CO2时,反应未停止时关闭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④与A装置相比,利用C装置制取CO2的优点是                    。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O2的性质进行了探究。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

如图15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图中a处连接气体压力传感器),甲、乙、丙三个烧瓶的容积均为250mL,分别收集满CO2,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液体。

步骤2:

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

步骤3:

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烧瓶内的气压变化,得到如图16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曲线1、2、3分别表示甲、乙、丙三个烧瓶内的气压变化。

图15

图16

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瓶乙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曲线1中BC段气压逐渐变小的原因是            ,导致CD段气压快速变小的操作是 

  。

 

③对比曲线1与曲线3,能得出的结论是    (填序号)。

 

a.CO2能溶于水

b.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c.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8.[2019·南通]我国海水晒盐的历史悠久。

学习小组对粗盐进行提纯,并利用氯化钠进行实验探究。

Ⅰ.粗盐的提纯

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泥沙、可溶性CaCl2、MgCl2等杂质。

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提纯粗盐:

图17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加入Na2CO3溶液的作用:

     。

 

(2)“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操作X”的名称为    。

 

Ⅱ.探究氨盐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步骤1:

取50mL浓氨水于锥形瓶中,加入NaCl晶体至不再溶解,制得氨盐水。

步骤2:

向烧瓶中加入20mL氨盐水和约16g干冰,塞紧瓶塞,振荡、静置。

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析出细小晶体,过滤、用冷水洗涤晶体并低温干燥。

提出问题

晶体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探究1

①经甲同学检验,晶体中不含铵盐。

甲同学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

 

②乙同学取晶体少许,加入稀硝酸,晶体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再滴加几滴AgNO3溶液,未见明显现象,说明晶体中不含有    离子。

 

提出猜想

晶体的成分为Na2CO3或NaHCO3或两者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Na2CO3受热不分解;

NaHCO3受热易分解:

2NaHCO3

Na2CO3+H2O+CO2↑。

实验探究2

称取m1g晶体,利用图18装置(夹持仪器略)探究晶体成分。

图18

实验现象

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口凝结了少量小液滴,Ba(OH)2溶液变浑浊。

实验分析

①晶体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②将晶体加热至残留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测得残留固体的质量为m2g。

若m1:

m2=    ,说明晶体为NaHCO3。

 

拓展延伸①氨盐水与二氧化碳反应所得铵盐的用途为    。

 

②丙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B中沉淀的质量,经计算分析也可确定晶体的组成。

请对丙同学的观点进行评价:

 

 

 

 

答案

类型一

1.

(1)集气瓶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

(2)延展 Cu与FeSO4溶液不反应,与AgNO3溶液反应(答案不唯一,回答具体实验现象也可)

[解析]

(1)甲实验中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当观察到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再开始收集,这样收集的气体才比较纯净。

(2)乙实验步骤①中将铜丝一端压成片状,体现了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步骤②将铜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铁比铜活泼;将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表面有银白色的固体出现,说明铜比银活泼,从而可以确定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铁>铜>银。

2.

(1)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2)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

[解析]

(1)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原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

(2)A、B中白磷都与氧气接触,A中白磷不燃烧,B中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蒸发食盐水的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

(1)燃着的小木条 

(2)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3)肥皂水 煮沸 

(4)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解析]

(1)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A实验中,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根据小木条的燃烧的情况,可以比较氧气含量多少。

(2)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2小粒的碘和高锰酸钾,再各加入5mL水振荡,碘不能完全溶解,高锰酸钾全部溶解,说明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3)分别向等量水样中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观察泡沫的多少,可以区分软水与硬水;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铜片上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白磷能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水中白磷不能,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类型二

4.

(1)NaOH溶液

(2)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反应停止,瓶内气体量不再改变

(3)Na2CO3+2HCl

2NaCl+H2O+CO2↑

[解析]

(1)由图乙可知,推入液体后容器中压强减小,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被吸收,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减小,因此,先推入的溶液是NaOH溶液。

(2)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反应停止,瓶内气体量不再改变,所以,图乙中bc段压强不变。

(3)图乙中cd段压强迅速变大,原因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由于生成二氧化碳的速度很快,所以容器中压强迅速增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

2NaCl+CO2↑+H2O。

5.

(1)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CO2+H2O

H2CO3

(2)左侧有气泡产生,右侧无明显现象

(3)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收集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

(1)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本身不显酸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显酸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H2O

H2CO3。

(2)铜不能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右侧无明显现象,锌能和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左侧有气泡产生,对比现象说明Z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3)左侧红磷燃烧是因为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右侧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低于着火点,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由于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有毒,故使用气球收集,防止污染空气。

6.

(1)③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④反复挤压小气球

(2)①产生的SO2会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②O2浓度高,与硫粉接触面积更大

③亚硫酸(或H2SO3)

④2NaOH+SO2

Na2SO3+H2O

[解析]

(1)③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④撤下通入氧气的装置后应反复挤压小气球,并同时轻轻振荡广口瓶,使NaOH溶液充分吸收SO2。

(2)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