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word.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1248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40 大小:89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教科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教科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教科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教科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wor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word.docx

《教科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word.docx(1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word.docx

教科科学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word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目录:

 

 

 

 

1.水到哪里去了

空气

 

2.水沸腾了

1.感受空气

 

3.水结冰了

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4.冰融化了

3.压缩空气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4.空气有质量吗

 

6.加快溶解

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7.混合与分离

6.我们来做“热气球”

 

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7.风的成因

 

 

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认识气温计

 

 

3.测量气温

 

 

4.测量降水量

 

 

5.观测风

 

 

6.观察云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1.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课题

水到哪里去了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科学探索:

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科学态度

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

重点

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难点

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还可能有其他的形态吗?

学生猜测回答

单刀直入,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

一、探究1

1、试着解释下面的现象,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

(展示图片)

2、水变成什么物质跑到空气里去了?

教师点拨:

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3、教师小结

蒸发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

(展示示意图)

4、活动体验

(1)请做以下这些活动,体验湿手变干的时间是否一样?

①手心向下,手背向上

②对一只手吹气

③甩动一只手

(2)活动手册

活动

体验

探究

手心向下,手背向上

对一只手吹气

甩动一只手

……

(3)教师小结: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的温度

②液体的表面积

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二、探索2

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

教师点拨:

①水洼的水会变干涸

②煮食物时,锅里的水越来越少

③晾干衣服

④吹干湿发

……

三、探索3:

模拟实验

1、导入

用实验证明我们的解释。

2、工具与材料

两杯水、橡皮筋、保鲜膜、透明塑料盒、白板笔

3、实验

(1)

(1)实验过程

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②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③另一个不盖。

④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⑤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2)注意事项

①为什么要放到通风和向阳的地方?

②为什么要把其中一个杯口封住?

(3)研讨1

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

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

现象

怎么解释

依据

封口水杯

开口水杯

教师点拨:

封口水杯里的水基本没少,因为水蒸发后没有跑到空气里去;开口水杯里的水少了,因为水蒸发后跑到空气里去了。

依据是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

4、实验

(2)

(1)实验过程

①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

②放置一段时间

③观察盒中变化

(2)研讨2

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

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

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

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教师点拨:

在透明塑料盒上看到了小水滴,它们是水蒸气遇冷编成的。

5、研讨3

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

教师点拨:

相同点:

无色、无味、透明

不同点:

水是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

四、课堂练习

(一)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水只有沸腾才能蒸发。

()

2、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去了。

()

3、湿手变干、衣服晾干的缘由是水变成水蒸气跑了。

()

4、水蒸汽和水一样无色、无味、透明、看得见、摸得着。

()

5、两杯温度相同的水,它们蒸发的快慢也一定相同。

()

6、水蒸气是水的一种形态,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

(二)问答题

1、怎样让衣服干得快些?

2、干手器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加快水分蒸发?

教师点拨:

1、①把衣服展开

②放在阳光下

③挂在通风的地方

2、①提高液体温度

②加快空气流动

五、拓展提高:

动脑筋,想一想

为什么游泳时刚从水里出来会感觉冷?

人吹电风扇时,为何会感到凉快?

教师点拨:

蒸发的过程会吸收热量

六、作业布置

业余时间到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

怎样减少蒸发?

学生试着去解释交流:

跑到空气里去了。

学生回答:

水蒸气

 

学生依次做活动,并认真体验

 

学生填写活动手册,并交流

 

学生回忆、交流

 

学生准备工具材料

 

学生按步骤实验,认真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

加快蒸发速度,缩短实验时间

学生回答:

防止水蒸气外逃,更好地进行对照实验

 

学生研讨交流,填写活动手册

 

学生实验并观察

 

学生研讨交流,填写活动手册

 

学生研讨交流,填写活动手册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课后完成

 

 

初步让学生了解水蒸发是怎么回事

 

通过体验活动,了解影响蒸发的因素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现象的品质

 

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检测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

 

了解蒸发吸热的特点

 

培养动手查阅、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水蒸气是水的另一种形态,水蒸发后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去了,同时又知道水蒸气和水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但水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到的。

在活动体验中,研讨水蒸发特点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培养了我们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的科学态度。

总结课堂

板书

 

蒸发

水水蒸气

(液体)吸热(气体)

板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2.水沸腾了教案教学设计

2、水沸腾了

〈〉(

【学习内容】

新教科版三年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水沸腾了》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

2.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3.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1.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2.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时要抓住沸腾时的主要特点及发生沸腾现象的顺序来进行观察。

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描述看到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等。

【学习难点】

教学仪器的组装,使用仪器时的讲解示范,学生使用仪器时教师的指导。

【学习准备】

为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

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时钟、湿抹布。

教师准备:

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习流程】

一、聚焦

1、同学们,你在家里烧过开水吗(出示书中的第一幅烧水的图片或是几幅翻滚的火锅的图片)?

请你说说水烧开时有什么现象发生?

家里的锅是不透明的,现在,我们就把这个现象搬到实验室里,来研究一下(出示图中烧水的实验装置)。

这样,我们会看得清楚一些。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

二、探索

1.说一说或画一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请同学们回答(这里我采用让学生说一说的方式):

讲解:

当水加热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水面时就是水沸腾的现象(板书:

《水沸腾》)。

那么水沸腾有哪些秘密呢?

我们就来实验一下。

2.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1).识实验器材和使用方法

1).介绍:

三角架、石棉网、烧杯

2).讲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A、使用酒精灯时,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使其平整,然后检查灯里有无酒精,灯里酒精的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的1/4,少于2/3。

在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烧另一盏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最好要盖两次,不可用嘴去吹灭,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起着火或爆炸。

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给物质加热

酒精灯灯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在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A.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B.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C.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教师要边讲解边示范,也可以用微课的形式或是视频播放来进行讲解。

4).安全教育

使用酒精灯和温度计时要注意安全教育。

用课件出示书中的提示:

A.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C.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D.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仍然是很烫的,不要用手触摸。

三、研讨

1.实验一:

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1).出示:

(活动手册表格)

1、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

时间0分钟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

温度计的示数

水的变化

2).先进行猜测,然后每组在实验时填写一份活动手册里的记录单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

5).师生总结

水在没加温时是常温,当水温上升到100摄氏度时开始沸腾,继续加温则水的温度保持在100摄氏度不变。

2.实验二:

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

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出示:

(活动手册表格)

2、水沸腾时的活动记录

水沸腾水沸腾时水沸腾时

时的温度水中的现像水面的现象

1).先进行猜测,然后每组在实验时填写一份活动手册里的记录单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

4).师生总结

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摄氏度;水中有很多气泡上升;气泡在水面破裂逬出水花,水面的水会不停翻滚;水面上会有大量的水气飞向空中。

四、.讲解

1.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正常大气压下为100℃)温度计100摄氏度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2.水变成水蒸气后的体积有没有变化呢?

教师演示:

将套有排空气体的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观察袋子的变化。

(水蒸气将袋子鼓起)

1).说明了什么呢?

2).讲解: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呢?

(师生共同总结)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1-3《水结冰了》教案教学设计

3.水结冰了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本节课要研究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以及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的这种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冬天湖面的冰和冬天房檐下冰的图片,初步体验冰和水的不同,引出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的问题。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观察发现水结冰过程中试管里水温的变化过程,以及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0℃时,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学生还认识到随着温度的变化,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水的液态——水变成了水的固态——冰。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液化成小水珠或凝结成霜。

了解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拓展板块,通过让学生讨论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

使学生认识到水结冰这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

再让学生想办法能把试管里的冰取出来,初步体会环境温度高起来时,冰可以融化成水。

再提出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

引导学生尝试寻找冰融化成水的温度条件等。

【学情分析】

不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

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能结成冰。

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环境温度在很低的情况下,水能结成冰。

但是,从什么温度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学生的体验不多。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

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2.观察、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2.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在自然环境中,水与冰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析发现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难点:

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

各种冰的图片、热水、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

热水、水银温度计、各种冰的图片]

1.出示一杯热水并测量水的温度

提问:

如果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如何变化?

(预设:

温度会下降一些。

2.出示几张各种冰的图片。

提问:

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

(预设:

会和室内温度一样。

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

水会结冰。

3.揭示课题:

水结冰了(板书)

二、探索:

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

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

1.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

提问:

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

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

2.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在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

(1).做两次标记:

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清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

(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3).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4).冰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食盐多一些,降温速度快一些),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5).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记位置是否正确。

3.出示活动手册第9页,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研讨:

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

结冰后的试管、碎冰内加食盐的烧杯、碎冰内不加食盐的烧杯、直尺、水银温度计]

1.学生反馈交流:

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小结:

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0℃时。

2.提问:

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

3.冰还是水吗?

引发学生去思考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

4.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

它是冰吗?

和试管里的冰一样吗?

它是哪里哪里来的?

和哪些现象类似?

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

不是冰,不一样。

(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也会只是液化成小水珠。

5.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

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拓展:

固态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

(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

结冰的水、试管、烧杯、清水]

1.提问:

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

好处:

可以看到美丽的冰雕,吃到冰淇淋。

不便:

路滑给人们行走带来了不便。

2.出示装有冰的试管。

提问:

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把冰取出来?

比一比谁的方法更科学?

你为什么这么想?

3.提问:

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

学生猜测。

引导学生课外自主探究

【板书设计】

3.水结冰了

水(液态)凝固(0℃或0℃以下)冰(固态)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学生活动手册上的内容是让学生比较水与冰的相同和不同。

需要在学生通过观察冰和水之后,再研讨归纳后填写。

2.维恩图的填写,要将水和冰的不同点写在两侧的空白处,相同点写在交

叉的空白处。

【作业设计】

1.当水的温度下降到()的时候,水开始结冰。

A.3℃B.0℃C.-3℃

2.装有冰块的烧杯外壁会有小水珠,这些小水珠()

可配图

A.可能是从杯子里渗出来B.可能是杯子里的冰变成的C.可能是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

3.在冰里加入一些盐会使得冰的温度()

A.会上升B.不变C.会下降

科教版三年级上册1.4《冰融化了》教学设计

课题

冰融化了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什么是融化

2、冰融化成水的原因

3、冰融化时的温度変化与体积变化

4、水、水蒸气和冰的异同点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科学探索

1、通过活动体验,探索冰融化的原因及其温度、体积变化状况

2、结合拓展资料,研讨水、水蒸气和冰的区别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科学态度

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重点

1、什么是融化

2、冰融化成水的原因

3、冰融化时的温度変化与体积变化

4、水、水蒸气和冰的异同点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难点

1、通过活动体验,探索冰融化的原因及其温度、体积变化状况

2、结合拓展资料,研讨水、水蒸气和冰的区别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用碎冰和加食盐的方法可以使水温下降到0℃,水开始结冰。

想一想,反过来,如果给冰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

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冰融化。

单刀直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新知讲解

1、你见过冰融化的现象或景观吗?

教师点拨:

北极冰川融化、河冰融化、冰柱融化、冰花融化等

2、活动体验

(1)取一小块冰,用吸管不断地向冰块的某一部分吹热气,观察冰块的变化,说一说冰块融化的原因。

(2)填写活动观察

吹热气

解释现象

我的疑问

3、让冰融化的办法有哪些?

教师提示:

用吹风机的热风吹、用手捂热冰块、冰块放到太阳底下等。

4、冰在融化时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引导学生做实验。

(1)实验器材:

温度计、冰块、烧杯

(2)实验操作

①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②让冰块自行融化。

在冰块融化过程中,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③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3)冰融化的温度记录表

时间/分

1

2

3

4

5

6

温度/℃

我的发现

教师点拨:

冰的温度一直在升高,当温度升到0℃时冰就开始融化,在融化的过程中很长时间保持在0℃,当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开始上升。

5、冰为什么会融化?

教师点拨:

冰融化过程中,从周围吸热,温度升高,热量增加,热量是使冰的形态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

6、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引导学生继续活动体验

(1)活动

①取一支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②在冰完全融化后,在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

(2)冰融化成水的过程变化记录

形态

体积

快慢

教师点拨:

固体冰变成液体水这一过程叫融化。

7、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和不同

水蒸气

教师点拨:

相同点:

①都属于同一种物质②都有一定的体积

不同点:

①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

②冰是固态的水,有固定形状

③水蒸气没有固定形状,是气态的水

8、用箭头表示水、水蒸气和冰的转化关系

水蒸气冰

教师点拨(展示示意图):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又变成水;水遇冷(0℃以下)变成冰,冰受热融化成水;冰受热在融化成水的同时还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在0℃以结成冰。

9、自然界中哪些现象能说明水蒸气和冰之间可以转化?

引导学生理解水蒸气与冰之间的转化。

教师点拨:

①霜是水蒸气在0℃以下在植物上或地面上形成的小冰晶。

温度升高,霜会融化蒸发,产生水蒸气。

②雪是水蒸气在0℃以下形成的小冰晶。

温度升高,雪会融化蒸发,产生水蒸气。

10、小牛试刀

夏天取出一瓶冰镇啤酒,倒入茶杯,过一会儿你会发现什么?

为什么?

教师点拨:

杯子外面有水珠。

因为杯壁温度很低,杯子周围的空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滴。

二、课堂练习:

选出正确的一项,填在括号内

1、把一小块正在融化的冰,投人到一大桶0℃的水中,则()

A、有少量的冰融化成水B、冰全部融化成水

C、有少量水凝固成D、冰和水的质量都保持不变

2、下列方法中,不能加快冰的融化速度的是()

A、用火烤B、用手捂C、放在0℃以下的地方

3、下列温度环境中,冰块融化得最快的是()

A、10℃B、50℃C、90℃

4、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的过程叫()

A.融化B.凝固C.冷却

5、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因为()

A.受热了B.受冷了C.温度不变

6、冰块放在实验桌上会融化的原因可能是()

A.室内的温度高B.冰块比较小C.桌子产生了热

三、拓展提高:

熔化、凝固、汽化(蒸发和沸腾)、液化(凝结)、升华、凝华六种物态变化的区别

展示示意图

熔化:

固态到液态

凝固:

液态到固态

汽化:

液态到气态

液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