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教案第二三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821186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3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教案第二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四年级下教案第二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四年级下教案第二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四年级下教案第二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四年级下教案第二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教案第二三单元.docx

《四年级下教案第二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教案第二三单元.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教案第二三单元.docx

四年级下教案第二三单元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由“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和“从相同的方向观察不同物体”两个部分组成,是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

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和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内容的安排主要强调了学生在不同位置的观察能力,辨认从前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初步感知在什么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在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的激情,发展数学思维和空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从相同方向观察不同的物体”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到观察物体的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展示的例2与前面的例1完全相反,展示了三个完全不同的物体,让学生从相同的角度去观察它们,使学生认识到从相同的角度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相同的。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完善了观察物体这一重要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1.观察物体

(二)

(1)…………………………………………1课时

2.观察物体

(二)

(2)…………………………………………1课时

《观察物体

(二)》知识树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二)

(1)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

2.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4.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重点难点

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激发兴趣

谜语:

“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

”(耳朵)

师:

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

师:

以前我们学过的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

好,全体起立!

听老师的指令动作,比一比看谁反应速度快。

口令:

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

(节奏越来越快)

二、实际观察,初步感知新知

1.观察汇报

师: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穿得漂亮吗?

谁愿意上来站在老师的周围和老师成为朋友呢?

师:

你能和大家说说你站在我的哪里,看到了什么吗?

师:

从同学的回答中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揭题

师:

像这样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或者站在同一位置观察物体的不同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不一样。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三、深入观察、扩展新知

(一)教学例1

1.集体观察,汇报交流

师: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漂亮的物体,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看见,我们把它放在教室的中间,你们能看到什么?

实践出真知,我们就来试试吧!

(1)保持观察姿势,按要求改变自己的观察位置。

(2)观察后要说清楚自己看到了什么形状。

移动自己的位置,看能看到什么形状?

2.出示主题图,加深印象。

3.认识前面、上面、左面。

(1)指出物体的前面、上面和左面。

(2)变换摆放物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前面、左面、上面。

小结:

前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观察者而言的。

四、实践活动,延伸新知

1.四人小组观察学具。

从左面、前面、上面看各是上面形状。

换一下位置,看到的会一样吗?

2.教材第13页“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会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的形状,但有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

 

激发情趣

 

生分别站在老师的前、后、左、右,观察老师衣着有什么特征。

 

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完后同桌订正

 

通过对例1图形的展示以及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很容易理解了本节的学习内容,达到很好的效果。

 

生汇报观察所得,通过练习加深记忆。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观察物体

(二)

(2)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竖方向)看到的不同形状。

2.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4.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重点难点

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四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图形所能看到的不同形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拿出4个小正方体,摆一摆,然后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下,看到哪些不同的形状?

二、新课讲授

教师摆教材第14页例2图,让学生摆出这四个小正方体竖方向立体图。

 

1.从上面观察

师:

同学们,上面三个小正方体摆成立体图,从上面看到怎样的形状?

观察上图,从上面看都是:

2.从左(右面)看

师:

再换一个角度,从左或右面来看,看到什么形状?

从左(右)面看:

 

3.从正面观察

师:

好,同学们,从正面观察,你们看到怎样的形状?

从正面看:

 

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画出看到的平面图形。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14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

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小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拼摆,观察,发现。

 

充分利用前面的观察成果,着眼于两组与一组的不同展开教学重点突出,学生的思维也更加集中。

 

利用教材上的“做一做”来作为学生的巩固练习,并对这道题进行充分挖掘,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拓展延伸,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简析

在运算方面的一系列定律,称之为运算定律。

本章的内容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的性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连除的简便计算方法等。

本章内容在学习“数与代数”这一板块的知识里占有重要的地位。

小学数学教材一般都不出现计数公理,但无论是通过直观还是借着具体情节内容来说明这些运算定律,无形之中都用上了计数公理。

其实,计数公理所反映的事实,学生早就有所感悟。

因此在教学时,应遵循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认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四、课时安排:

9课时

1.加法交换律………………………………………………………………1课时

2.加法结合律………………………………………………………………1课时

3.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1课时

4.减法的性质及应用………………………………………………………1课时

5.乘法交换律………………………………………………………………1课时

6.乘法结合律………………………………………………………………1课时

7.乘法分配律………………………………………………………………1课时

8.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计算………………………………………………1课时

9.除法的性质及应用………………………………………………………1课时

《运算定律》知识树

 

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例1及18页“做一做”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2.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说理、推理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谈话导入: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都称作运算。

上面这几组都属于哪种运算?

(加法运算)在加法算式30+20=50中,30、20和50分别叫什么?

二、新课讲授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外出旅行的好时节,李叔叔准备骑车开始一个星期的旅行。

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

(出示课件)根据所给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应该怎样列式解答?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解答一下吧?

谁起来说一下你是怎么解答的?

还有其他方法吗?

那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第一个是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是多少?

第二个是下午和上午的路程和是多少?

得数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呢?

(等号)

观察每组算式等号两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数没变,符号没有变,只是加数位置发生了变化。

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呢?

这只是我们的猜想,还需要我们来验证,先请同桌之间相互举例。

哪些同学能写出像上面一样的算式来呢?

这个式子也是等式吗?

数不变,位置发生变化不影响计算结果。

观察这几个算式,把你观察到的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一下吗?

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我们给这条规律起了个名字叫加法交换律,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成立)

请你与同桌交流一下,用自己喜欢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

通常我们数学上可以用字母表示数。

今天我们就选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

a表示第一个加数,b表示第二个加数。

用字母就可以表示成:

a+b=b+a

用文字表示和用字母表示你们觉得哪种更一目了然,更简洁?

(用字母更简洁)。

等式左边的a和b就是等式右边的b和a,也就是数没有发生变化。

刚才我们的猜想验证了加法交换律,现在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阶段练习:

返回课前复习,让学生观察左右两排得数,并把相同得数的用线连起来。

30+20=5028+72=100

38+50=8820+30=50

72+28=10050+38=88

学了这么多的知识,每个同学都信心十足。

敢不敢接受挑战?

三、课堂作业

1.应用加法交换律在下面□中填上适当的数。

29+17=□+29128+□=15+□

□+□=323+18654+x=□+□

2.填空。

(1)一个数加0,还得()。

(2)两个加数()位置,()不变,这叫做加法()。

3.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符合的画“√”。

(1)276+124=180+220()

(2)a+20=400+a()

(3)550+240=240+550()

(4)a+c=c+a()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上,同学们个个表现都很棒,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想一想我们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呢?

(2)看来这节课同学们对加法计算的规律了解了不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