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届大一轮复习教学讲义专题十四 第40课时 美苏争锋新兴力量的崛起和走向多极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82076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届大一轮复习教学讲义专题十四 第40课时 美苏争锋新兴力量的崛起和走向多极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优化方案届大一轮复习教学讲义专题十四 第40课时 美苏争锋新兴力量的崛起和走向多极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优化方案届大一轮复习教学讲义专题十四 第40课时 美苏争锋新兴力量的崛起和走向多极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优化方案届大一轮复习教学讲义专题十四 第40课时 美苏争锋新兴力量的崛起和走向多极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优化方案届大一轮复习教学讲义专题十四 第40课时 美苏争锋新兴力量的崛起和走向多极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届大一轮复习教学讲义专题十四 第40课时 美苏争锋新兴力量的崛起和走向多极化.docx

《优化方案届大一轮复习教学讲义专题十四 第40课时 美苏争锋新兴力量的崛起和走向多极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届大一轮复习教学讲义专题十四 第40课时 美苏争锋新兴力量的崛起和走向多极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化方案届大一轮复习教学讲义专题十四 第40课时 美苏争锋新兴力量的崛起和走向多极化.docx

优化方案届大一轮复习教学讲义专题十四第40课时美苏争锋新兴力量的崛起和走向多极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90年代初(1945年-20世纪90年代初)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时期,也是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推动着整体世界迅速发展。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两极格局下

的世界风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主要力量,最终形成两极格局。

美苏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成立,日本、第三世界、中国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

二战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

各国纷纷进行经济体制的调整:

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相继改革,但都失败了,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西方国家在二战后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福利制度等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形成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第40课时 美苏争锋、新兴力量的崛起和走向多极化

[考纲要求]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学生用书P254]

1.背景

(1)雅尔塔体制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同盟关系破裂:

二战后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苏实力均衡:

二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而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过程

(1)美国推行反苏和反共的冷战政策

①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冷战的序幕。

②政治: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③经济:

1947年,提出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④军事:

1949年成立的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政治军事集团,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2)苏联的应对措施

①政治:

1947年9月,苏联、波兰等九个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

②经济:

1949年,苏联等国成立经互会,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③军事:

1955年成立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

至此,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3.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1)德国分裂:

1949年,德国分裂,先后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分裂与朝鲜战争:

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形成两个占领区。

1948年,朝鲜半岛分成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1950年爆发朝鲜战争。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局部战争。

(3)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美苏发生导弹危机,结果苏联最先做出让步,从古巴撤走导弹。

(4)越南战争:

1961—1975年,美国对越南先后发动特种战争和局部战争,最终美国被迫撤出越南,越南实现统一。

越南战争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的局部战争。

4.冷战的影响

(1)消极影响:

冷战局面形成后,美苏争霸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

(2)积极影响

①在冷战的大环境下,苏美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在长期共存中,相互借鉴经验,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面对两极对峙的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崛起。

[图解历史]图示战后初期美国的霸权政策

[轻巧识记]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思维升华]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关系

(1)联系: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

(2)区别:

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地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知识图解]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

[误区警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属于美苏冷战的范畴。

因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都有美苏的身影,是两国争霸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美苏没有直接在战场上交战而已,对于亚洲而言是“热战”,对于美苏而言是冷战。

主题一 冷战局面的形成、表现

[史料研读]

史料一 杜鲁门说:

“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地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史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史料三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北大西洋公约》

[问题] 理解史料一中“都与美国安全有关”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史料二反映了战后美国对欧洲的什么政策?

实质目的是什么?

史料三反映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如何?

其实质是什么?

[解读]

抓关键信息

获结论

(1)史料一信息表明杜鲁门的立场是美国有责任维护世界和平与国家安全。

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谋求称霸世界。

(2)史料二信息反映出美国援助欧洲恢复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的马歇尔计划。

实质是以经济手段实现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

(3)史料三信息反映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一个政治军事同盟,实行集体安全、集体防御。

实质是美国公开干预别国内政,谋求世界霸权。

[史论拓展]

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三者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1.含义

(1)雅尔塔体制是美、苏、英三国首脑通过雅尔塔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

(2)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

(3)冷战是美苏除了直接战争外,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处于对抗的状态。

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2.关系

(1)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

(2)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主题二 美苏冷战的特点及美国对外政策

[要点拓展]

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特点及美国对外政策

1.美苏对抗的特点

(1)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冷战。

(2)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代替,伴随着冷战在世界各地进行争霸、对抗。

(3)美苏两极格局对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2.美国的对外政策

(1)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二战结束后,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表现为在中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对新中国封锁孤立等。

(2)对西欧:

政治上扶植反共努力,经济上利用马歇尔计划进行援助,控制西欧,随着西欧的崛起和联合,美国调整战略,逐渐走向平等的政治同盟关系。

(3)对日本:

美日关系经历了美国独占日本、扶持日本,日本从追随美国到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走向平等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

[史料探究]

美苏对抗的特点

[解读]

史料一 乔治·凯南1947年发表文章称:

“……美国对外政策的最主要方面就是长期、耐心、坚定和警惕地对俄国扩张倾向的遏制……①遏制的目标可以分三层:

一是阻止苏联进一步扩张势力,将其影响限制在二战结束时范围内,维持战后的状况……”

(1)史料信息①表明战后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美国倡导遏制苏联势力的扩张,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蔓延。

实质是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冲突。

史料二 ②两个完全相反的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反帝国主义阵营之间的斗争,是在资本主义总危机进一步加深、资本主义的势力日益削弱和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力量更为加强的情况下发生的。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关于

国际形势的宣言》

(2)史料信息②说明了美苏两极格局下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对抗。

影响: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团结统一,一方面有利于共同对抗西方帝国主义阵营的战争叫嚣,另一方面导致了苏联对东欧国家控制的加强。

[史学新论]

史学界关于冷战的起源的争鸣

【史界观点】

冷战起源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史学界和相关领域研究者关注和争论的重要问题。

美国史学界关于冷战起源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冷战是美国政府对威胁人类自由的“共产主义侵略”所作出的“勇敢反应”,苏联是挑起冷战的罪魁祸首。

第二种观点认为冷战是美国最先引起的,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必然产物。

第三种观点认为冷战是美苏两国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国史学界认为美国必须对冷战承担主要责任,而苏联则是被动应战者。

对于苏联对外政策在冷战起源上的作用一种观点认为冷战完全是美国发起的,苏联没有任何责任;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冷战是战后美苏共同采取强硬政策的结果,认为苏联存在霸权主义的因素。

还有的观点认为冷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思考感悟】

战后美国对外关系主线一直是美苏关系,它影响着世界的全局。

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主线。

冷战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敌视与矛盾引发的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与科技竞争。

[对点训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拉费伯尔是美国著名的外交史专家,为威斯康星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威斯康星学派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属于“修正派”中的一翼,是对当时主流史学界“正统派”的反对。

……正统派与美国的官方立场一致,将冷战的爆发与延长归咎于苏联,认为“苏联的行动清楚地显示了它对民主选举政治及其结果的毫无信赖;显示了它意欲把整个中、东欧置于自己的独立的支持者统治下的无情信念;苏联渴望空间、卫星国的人力和武装,外加经济资源以及有利于扩展其影响的机会”。

声称美国只是为了对战后国际体系“负责任”而不得已应战。

修正派则对美国对外政策持批判态度,虽非认为苏联完全无辜,但更多地认为美国负有重大责任。

……此后又出现了融合正统派和修正派观点的后修正派。

评论材料中关于冷战责任的观点。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1:

观点:

美国应负冷战的主要责任。

论证:

二战后,为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美国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致使冷战爆发和升级;苏联只是被迫应战。

(1)1947年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2)1947年实施马歇尔计划,其目的是控制西欧,联合西欧遏制苏联,是冷战政策在经济方面的表现。

(3)1949年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欧洲组成了一个遏制苏联的弧线,加剧了冷战的发展。

答案2:

观点:

苏联应负冷战的主要责任。

论证:

二战后,苏联在东欧极力扩张自己的势力,严重威胁西方的资本主义秩序,迫使美国不得不发动冷战;同时苏联对美国的冷战政策采取强烈的反击措施;推动冷战不断升级。

(1)针对杜鲁门主义,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2)针对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3)针对北约,苏联成立华约。

答案3:

观点:

苏美都应负冷战的主要责任。

论证:

结合答案1与答案2。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1.(2014·高考北京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逐渐走向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抗。

苏联在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此举主要针对的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