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203569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如何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班主任如何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班主任如何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班主任如何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班主任如何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主任如何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docx

《班主任如何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如何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主任如何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docx

班主任如何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

班主任如何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

唐良维

在学校里,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在客观条件大致相同的条件下,班主任工作效果却并不一样,有的工作效果好,有的工作效果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我们决不能忽视,那就是班主任所营造的健康的心理氛围。

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争做主人。

(3)协调班级群体关系。

(4)形成班级正确舆论。

(5)培养、发展优良班风。

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呢?

1.情感迁移,形成氛围

积极的情绪情感是形成健康的心理氛围的基础和核心,只有师生之间经常保持愉快、欢乐的情绪体验时,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氛围,才能激励学生前进。

情从何来?

一是通过师爱这种高尚的情感,产生情感期待效应,让学生从老师的言行中,受到激励鼓舞,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是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和教学需要,创设带有启发性和诱导性的教学情境,尽可能让同学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三是教师认真体会教材,使自己的情感与教材的情感相容,去感染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四是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诱发他们的情感输出。

五是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满足,从而使他们产生愉快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2.心理相容,培育氛围

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心理相容,只有心理相容,师生们之间才能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才能富有凝聚力,培育出更深、更浓的氛围。

如何相容?

一是班主任与学生心理相容。

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的距离越小,心理相容性就越强。

因此,班主任应经常走到学生中间去,增加与学生沟通的渠道,促进师生心理相容。

二是班干部与学生的心理相容。

班干部是师生关系的纽带,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班主任应教育干部增强为同学服务的公仆意识,工作中秉公执法,不包庇、护短、拉帮结派,主动热情地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帮助同学,使他们与同学心理相容。

三是班级同学之间的心理相容。

班级同学心理越相容,团结得越紧密。

班主任首先应教育学生以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的态度来培育友谊。

其次,要教育学生敢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使他们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相互理解。

再次,应鼓励学生向别人的优点看齐、学习,不要互相轻视,更不能学人之短。

要积极开展各类竞赛活动,以增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在较高层次上增加同学间的心理相容性。

3.正确评价,保护氛围

作为班主任,必须正确评价学生,以保护健康的心理氛围。

一是科学对待第一印象。

班主任应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品德表现和学业,重视学生的发展过程,全面正确地评价每一个学生,防止走入“先入为主”的心理误区。

二是抛开定型观念。

班主任不能在头脑中形成对某个学生的固定印象,不应看到某种事就和某个学生联系起来,或把他归入某个群体之中。

有的学生常受表扬,但犯了错误教师不应护短,也要进行批评教育。

有的学生常被批评,但做了好事有了进步,教师应实事求是地给予积极评价。

三是防止“落差效应”。

我们不能因为优秀生犯一两次错误而对他降低信任度,也不能因为后进生和优秀生的差距太大,而忽视后进生微小的进步,丧失激励后进生的良好机会。

我们评价一个学生,既要横向比,也要纵向比,不能把学生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个体,这样才能保护健康的心理氛围。

4.促膝谈心,巩固氛围

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氛围也不是稳定不变的。

教师只有捧着一颗真诚的心,经常与学生促膝谈心,才能巩固健康的心理氛围。

一是以心换心。

班主任应抱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学生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

班主任工作一片真心,遭到挫折不灰心,克服困难有决心,待人接物不偏心,学生就会渐渐地与你心贴心。

这样,健康的心理氛围会更加健康。

二是以情动心。

班主任和学生谈心,既是心理上的沟通,也是感情上的交流。

所以首先要诚心搭起感情的“桥梁”,消除学生的顾虑,解除学生拘束感,使师生思想交流达到情感相通、言语相容;其次要热情谦虚,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再次要集中注意力,双方视线要经常交流,表示出对所谈内容的关心。

三是以理疏心。

班主任工作中必须抓住一个“理”字,把道理讲透,用真理服人,用理去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其明辨是非,以达到心理相容见实效的目的,从而巩固健康的心理氛围。

班主任心理辅导模式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成龙

 模式的目标是以维护和增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他们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及改造能力,发挥个性特长和潜在能力。

与此同时,提高班主任的素质和工作效益,使班主任工作方法更具科学性、实效性。

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学习心理的教育;情感的教育;意志品质的教育;性心理的教育;个性心理的教育。

而性格的教育以及个性倾向性的教育都与德育、思想密切相关。

模式的基本特征有六个方面:

①教育对象----面向全班学生;②教育目标----培养和发展健康心理;③教育关系----民主合作互助;④教育过程----主动生动活泼;⑤教育方法----启发内化转化;⑥教育环境----和谐愉悦共振。

模式的基本方法可以归纳如下:

五个环节、四种方法、二条原则、八条常规、六项结合。

五个环节:

即上课、测试、咨询、活动和训练。

课堂讲座:

让学生了解心理卫生知识的基本内容。

并逐步驾驭自己的心理。

测试工作:

用调查题及心理量表对学生进行调查及心理测试,进行分析归纳,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心理咨询:

采用个别和集体咨询两种形式,主要帮助咨询者克服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使其个人能力得到最佳发挥。

专题活动: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为内容,开展小型多样的以心理教育专题为主的系列活动。

心理训练:

分为群体训练及个别训练,可采用教练式训练、主动式训练、互助式训练等方式。

四种方法:

一是心理分解法。

主要通过学生个性心理、分析学生心理变化中倾向性问题或带有共性问题。

二是心理换位法。

班主任要设身处地从学生所处的地位、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

能正确地了解学生心理状况,更有利于开展针对性教育和心理训练,提高教育的有效度。

三是心理诱导法。

根据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利用外部条件对主体施加影响,启发其自觉地进行思考和判断。

达到因势利导,提高心理诱导的效果。

四是谈话七步法。

以学为主,师生双方完全处在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赖的情境下进行的,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倾听学生的心声。

谈话七步法的具体内容有:

沟通----倾听----分析----诊断----目标----指导----效果。

实践告诉我们,要使受教育者在接受、内化教育内容时收到良好效果,还需遵循以下两条原则:

信赖顺势原则。

教育者从受教育者的心理趋向入手,设法引导到需要心理轨道上去。

只有在受教育者对这些实际需求得到比较满意的解决时,思想压力和悲观情绪才可能减弱或消失。

因此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的满足是促进其思想内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教育者采用顺势教育,符合受教育者的心理要求,也就提高了受教育者的信赖度。

认同渐进原则。

在教育者的情感教化之下,使受教育者产生认同倾向,及时从受教育者的现实心理水平出发,由近及远、由浅及深,引导到更高的心理水平。

根据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筛选了六十多位试点班主任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有效因素,归纳为八条常规:

 

1.善于调查了解学生。

2.善于进行过程性分析。

3.善于开展心理诱导。

4.善于建立情感生活。

5.善于设计教育活动。

6.善于指导家庭教育。

7.善于控制自我情绪。

8.善于创设良好氛围。

六项结合:

班主任工作中开展心理辅导要与后进生转化工作、学生的行为训练、举办家长学校、开展榜样教育、培训和使用学生干部及形成良好的班集体舆论等六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地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益。

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李承筠

实践证明,学校心理工作若与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班主任树立起学生心理卫生的意识,那么在目标教育工作中,就增多了教育的途径,我们工作的实效性会大大增强。

几年来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些初步探索和体会。

一、了解学生心理特征是工作的首要环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特征,班主任接新班后应对全班同学进行普查。

方法可以用问卷、个别交谈、家访等。

调查中可以了解学生心里话是否有地方说,换句话就是是否有人听他们讲。

同时可以了解到学生个性性格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性格外向还是内向等。

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些学生个性比较突出,要注重个别心理辅导。

有一个同学明显的不会进行自我调节,甚至有些轻微的神经质。

有了不痛快的事就叨唠,严重时大哭,不管上课还是下课。

如果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在她身上行不通。

我采用输导的方法。

比如她认为也应受表扬时,就找机会补上,或在下边对她一人补上;课堂上有几次哭闹,就把她领到办公室,听地诉说,有时就为一点小事,老师也一定要耐心听下来。

这与纵容学生环毛病不能相提并论,对心理活动的不恰当表现只能用输导的方法帮她调节。

由于老师这么做,班上大部分同学对她也都能理解,造成一种和谐、温馨的心理环境。

高三一模考试后她认为考得不好,一见到老师就哭了,其实是紧张、累的。

这时候我觉得无须用语言去安慰,她用这种方法发泄也好,就顺水推舟让她哭痛快,我站在对面扶着她肩看着她哭。

她哭完,看看周围,又笑了,大家也都笑了。

她心情终于平静下来了。

考上大学后,她寄给我的元旦贺卡上写着:

“李老师,谢谢您用爱心、耐心培植了我。

祝福您永远健康、快乐。

二、创设自我调节的环境,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在未开设心理卫生课的情况下,可以分专题讲课。

如考试前如何克服焦虑情绪课;“友谊与爱情”课;教育心理学的有关内容;学习上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等等。

这些课程一方面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从心理学角度了解自我,培养良好的心态,适应环境,以克服心理不适。

高中生学习任务重,面临国家选拔的考核,身体发育步入成熟的年龄、性意识活跃,但他们的心理没达到成熟,承受能力还不强。

所以这埋藏着学生烦恼多,心态不平衡,即所谓的“危险期”,“困难期”,所以对他们应注重心理辅导。

88年我在高一学生中组织一个“心理学小组”,学习《教育心理学》《青年心理学》《高中生心理》等,一些学生结合书上的内容边读边议,联系思想、工作、生活实际,把无处说的话,在小组里倾吐出来。

老师只是其中的一员,就是聆听,一般无须作什么评论,必要时作些引导。

这种作法得到同学们的认可。

以往学习越紧张,集体越容易涣散,在辅导后上课比较踏实,教室里罩着一种宁静的气氛。

说明这种辅导符合了学生心理状态。

关于班主任如何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荆改变

现在的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激烈的竞争,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驾驭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而且能够以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和环境。

然而,就目前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在应试教育还不可能根本改变的条件下,教师依然在为了“名次”拼命地教,学生照常是为了“分数”没命地学,结果使学生负担日益加重,心理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表现在:

(一)紧张、压抑。

频繁的测验、考试、竞赛,经常使学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

(二)急燥、焦虑。

面临中考和高考,很多学生焦急不安,疑虑重重,总处于一种“考不上怎么办”的担忧之中。

(三)内疚、自责。

家长“望子成龙”和教师“盼生成钢”的迫切愿望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

面对一份份不十分满意的考卷,学生不是责备自己“不争气”,就是埋怨自己“脑子笨”,进而对学习失去信心。

(四)自暴、自弃。

这种状况在差生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他们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人,干脆破罐子破摔。

不难想象,上述种种表现摧残着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班主任作为学生的领班人,不仅要抓好班风建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而且要注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特建议如下:

一、要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

由于环境、性格、性别等方面的差异,每个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对于这一切,班主任一方面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举止窥测其内心深处的变化;另一方面要通过谈心活动,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无所顾忌,愿意向教师倾诉真情。

然后,针对学生不同实际,对症下药。

二、要耐心疏导,以诚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中学生的年龄多在12--20岁之间,这个时期不仅生理上发生着巨大变化,而且心理上也经历着幼稚和成熟的混杂和交替。

其表现是情绪波动大,思想单纯,易被人诱惑,感情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

因此,班主任要针对学生这些变化,反复耐心地帮助教育,因势利导,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常人的思想去要求衡量学生。

尤其对一些差生,万不可一味训斥、责怪,而要在学习中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

三、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的情感交流。

学生心理负担加重,不仅有着学校方面的原因,家庭方面也有着重要影响。

班主任一方面要利用家长会的形式,就共性问题与家长进行双向交流,以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另一方面要通过家访和个别谈话方式,就个别问题与家长取得联系,找出病因,密切合作,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要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进入中学后,“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单调、乏味,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活动空间。

因此,班主任要根据青少年好奇、好玩、好动、好积极思维的特点,利用自习或业余时间,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三则实例

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 孙秀芳

在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知识上的良师,还应该是学生思想上的益友,生活中的慈母。

一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只有掌握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思想脉搏,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好人,培养出合格的学生。

下面以三个实例来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心中能响应我们号召的那一隅,这样才能唤起他们奋进、自强的信心和力量。

1985年我教的一个学生莫X,是个既聪明又淘气的孩子,在中学阶段曾因高分数却被分到较差班级而放弃了学习,当时找只是他的英语老师。

看到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多与他接触,给他以温暖、帮助,使他敞开了心灵的大门,说出了心中的苦恼。

我又多次找他谈心,耐心他说服教育,反复强调学习环境只是一个客观条件,个人的努力奋斗、信心的树立才是重要的条件,又向他推荐一些名人成才的好书,给他讲做人的道理,在学习上帮助他,甚至动员我的爱人来辅导池的功课,使他有了信心和力量。

在同我们的交往中,他看到了人生奋斗、进取的目标,立志好好学习,绝不辜负家长、老师对他的期望。

毕业时,他考取了全省只招25名的公共关系学专业,在学习期间参加了沈阳市青年英语大赛,又由于成绩好、素质高被选到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总统楼做服务工作,他出色的工作多次受到各国高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沈阳日报》对此曾报道过,后来他又多次参加各种大赛,通过了英语资格考试,又攻读经济管理学,现担任国宾馆贵宾楼的副经理。

他深有感触地说:

“我今天取得的一切,完全是孙老师苦口婆心教育的结果。

在学校教育中一般对各方面表现比较差的学生管理较严,而对品学兼优学生的管理则有些放松,因为这些学生多数思想基础比较好,积极上进,学习刻苦,接受新事物快,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在学习工作中起着模范带头作用,是班级建设的排头兵。

但细分析一下,由于平时他们得到表扬较多、批评较少,喜欢在头脑中编织顺利达到理想彼岸的梦幻,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考虑不多,遇到挫折时,又容易片面分析问题,消极地接受教训,易失去进取的信心。

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做教师的要从有利于其健康成长的观念出发,对他们严格要求,加强管理教育,做到放心不能放松。

我班的班长王X,是个聪明、好学、自尊心极强的好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在去年暑假不慎弄坏了教室的一块玻璃,在补装玻璃的过程中,由于一位老师无意的话刺激了他,他便与老师争辨了几句。

当时正逢学校开学前夕,我刚刚接任工作,没有机会处理此事。

他回家后,感到后悔,哭了,悔不该这样易激动,怕新上任的班主任从此不信任他,甚至产生转学的想法。

第二天,学校开学典礼,他虽然参加了但神态简直是“世界末日”一般,会上原班被评为优秀班。

我想班级取得的荣誉、成绩与他的突出工作是分不开的,他的一时冲动虽然不对,但我仍然让他做为代表到大会领了奖状。

我的这一小小的安排,对他却是一次心灵上的震动,“老师还是相信我的”,“我还是有希望的。

”当日下午,他便与父亲到校重新换了玻璃。

他父亲感慨地说:

“孙老师,你的这一安排给我孩子带来的是多么大的信心和力量啊!

这将是他终生难忘的一件事。

”我就这样开始了我的班主任工作。

在这之后,我又在学习上严格要求他,在工作上创造条件锻炼他,使他放下了包袱,重新振作起来,最近他又被评为区优秀团员。

《学记》上有句话,“当其可时谓时。

”意思是说要按照学生的特点、靠近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才能叫“及时”。

在我没接班之前就听说这个班有“黑帮”。

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时,就看见一个男孩,留着很长的怪发,我心里很生气,但笑着问,“你叫什么名?

”“顾x”“你的头发好像长了点儿。

”“老师,我今天就剪。

”果然第二天我见到的是剪着标准男孩儿头发、干干净净的顾X。

后来,他对我说:

“这么长时间了,谁动员我都不行,老师你一说我就剪了。

”“为什么?

”他说,“我喜欢打蓝球。

长头发在蓝球场上多么飘逸,潇洒。

但是,自从听说换老师后,我就下决心好好学习,重新做人”。

以后我又得知,他是“黑帮”之一,我决心抓住这个时机,利用他们内心潜藏的自尊心,在一种新的环境中,给他们热情的鼓励,表达出我对他们的期望,帮助他们明确新的目标,点燃新的希望。

我几次找他们“哥几个”促膝谈心,我们之间有了新的沟通。

同时我还在生活上关心他们。

其中一位同学的父亲,仅41岁就突然去世。

这对一个14岁的孩子来说打击多么大,我含着眼泪鼓励他振作起来,帮助他对生活重新树立起信心。

 我给他们讲做人的道理、中学生的职责、所面临的人生选择,并就人就事对每个人提出要求,树立目标,同时请他们的家长配合做工作。

在我的帮助下,他们的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上课能坐住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而且都提出了入团申请。

经过他们自身的努力,他们在老师、同学们心中的威信也提高了。

班委会竞选中,有四名被同学选为班委会成员,另外还有两名担当了“学雷锋小组”的组长,期末考试中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杨XX同学荣获了年级组的“勤奋杯”奖。

现在已有四个人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组织。

“今天之学生,未来之公民”。

21世纪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我们所教学生们的竞争。

面对这跨世纪的孩子们,我们肩上的担子相当重,应当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以水滴石穿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灵魂的塑造,实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论文摘 要:

为保证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健康、顺利地开展。

必须对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从而构建起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999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2年8月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要求。

农村中小学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的限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是农村教育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许多农村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在教师的观念中。

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学校领导、班主任、德育工作者或心理辅导员的事。

与自己的教育教学无关,可做可不做;即使搞心理健康教育精力也有限。

仅仅解决少部分学生身上发生的心理问题。

认为对心理健康的学生没有必要搞心理辅导。

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提到议事日程。

落到实处。

 

  

(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许多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包括心理辅导教师。

缺乏应有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技能。

在实际的心理辅导过程中常常采用品德教育的方式,以批评教育、惩罚教育为主要教育方法,在客观上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学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还有教师由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不能及时发现和正确判断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地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因于品行问题,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措施,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部分教师不能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本身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

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三)学生的心理问题突出 

  农村中小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

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成就动机与耐挫力、渴望交往与心理闭锁的矛盾。

他们面对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环境,其心理压力不仅来自学习、认知方面,也来自社交、情感等方面,不仅来自学校,也来自家庭和社会,对这些压力,许多学生深感力不从心,无法适应,再加上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导致了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在:

(1)认知上的问题。

主要是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方面的问题。

(2)情感上的问题。

很多中小学生在情感调节上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喜怒无常,一会儿兴高采烈,一会儿悲观失望。

情感调节有问题的学生。

对沉重的打击可能无动于衷,而受一次小小的挫折却悲痛欲绝。

这类学生情感淡漠,甚至对同学对朋友对亲人冷漠无情,以至表现为长期情绪低落、忧郁和莫名的焦虑。

对某些事物感到恐怖等。

(3)应考综合症问题。

学校、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期望值过高,学生在考试前后由于过度的紧张和疲劳往往会出现头晕、心悸、心慌、胸闷、情绪紧张、焦虑、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不敏捷、思想混乱、思路不清、再认与回忆发生困难,甚至还有口干、腹泻、恶心、呕吐、痛经、双手发抖、大汗淋漓等现象,严重时会发生晕厥现象。

(4)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心理健康的条件。

而且也反过来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但当前农村的中小学生人际交往情况却不容乐观,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冷漠古板、心胸狭窄、怯于交往,由于人际关系紧张。

带来情绪上的失落和苦闷并影响学习。

(5)性知识方面的问题。

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从小学高年级起。

学生已进入性发育期,生理、心理会有急剧的变化。

来自性本能的驱使。

再加上来自外界的电视、电影、网络、小说等大众传播媒体的刺激和影响,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逐渐产生性意识。

出现了接近异性的兴趣和愿望。

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性教育,他们对迅速成熟而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对于自己朦胧的对异性的眷恋和向往觉得不该这样。

但又不易自制,于是产生恐惧、悔恨等矛盾心理。

这种矛盾心理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学生由于缺乏性知识,听任性冲动的支配而作出了越轨的行为。

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组织体系不健全。

保障机制不完善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和工作机制:

“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任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农村中小学由于条件限制等种种原因,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体系,即使建立起的组织体系,工作也开展得不尽人意。

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主要原因是这些组织体系都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考虑到学校的条件和层次,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是一种松散型的组织。

工作难于落实到位。

再加上农村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