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就业50强实地调研专家组会议上的讲话剖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99259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就业50强实地调研专家组会议上的讲话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国就业50强实地调研专家组会议上的讲话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国就业50强实地调研专家组会议上的讲话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国就业50强实地调研专家组会议上的讲话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国就业50强实地调研专家组会议上的讲话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就业50强实地调研专家组会议上的讲话剖析.docx

《全国就业50强实地调研专家组会议上的讲话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就业50强实地调研专家组会议上的讲话剖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就业50强实地调研专家组会议上的讲话剖析.docx

全国就业50强实地调研专家组会议上的讲话剖析

在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实地调研专家组会议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来了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实地调研专家组的各位专家和领导,对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实地调研,这是对我校工作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关爱,我们深感荣幸。

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和全体师生员工,向各位专家和领导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向各位专家、领导进行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是2005年11月1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由德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市唯一国办普通高职院校,学校以从事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同时兼顾技师、高级技工的培养培训任务,是融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级技工教育为一体,培养具有高素养、高技能“双高”人才的新型高职院校。

2013年11月,被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学校建校近十年来,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检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试金石,学校毕业生的“命根子”,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中心,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大力拓展就业渠道,强化就业指导服务,以创业带动就业,全面推进毕业生优质就业,2013年共有高职毕业生1351人,总体就业人数1334人,正式就业率达98.37%,毕业生正式就业率连续五年位列全省非师范类专科院校第一名。

一、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

全面实施“一把手”工程,由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领导具体抓落实。

学校设立了校、系两级就业工作组织机构,招生就业指导处统一协调、统一领导毕业生就业工作,各系部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在年终各系部整体工作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机构健全,服务精良。

学校调整充实了就业指导处,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两套机构合署办公,并按规定配备了专职人员16名。

各系部也分别成立了3人以上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目前,学校就业工作专职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是1:

75,就业专职人员全部是本科以上学历,达到了规定要求。

(三)制度完善,工作规范。

先后制定了《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意见》《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管理暂行办法》《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办法》等文件,强化考核督导,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长效机制;出台了《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职责》《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要职责》《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系(部)就业指导办公室主要职责》等制度,落实各级责任,强化科学管理;完善了《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用人单位来院招聘毕业生管理办法》《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优学优分办法》《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特困生优先安置办法》《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跟踪管理办法》《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召回制度》等规章,有力保障了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经费充足,设施完备。

学校将就业创业经费列入专项资金预算,2014年毕业生生均经费增加到200元/人。

2012、2013和2014年的就业工作专项经费预算分别为26万元、30万元和35万元。

建有1000平方米的大型室内招聘大厅和洽谈室、档案室、会议室、签约室等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场所,建立功能完备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为毕业生和企业提供完善、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做法

学校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着力点就是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动摇,持续不断推进四项改革,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体系改革、创业教育改革、就业服务与就业指导改革。

首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个对接”提高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学校积极融入国家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山东省“两区一圈一带”建设和德州市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大力发展应用电子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九大专业群,逐步形成重点突出、协调发展的专业架构。

2014年11月,我校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群被确定为山东省技工院校省级示范专业群建设项目。

近几年,学校新增设高职专业35个,通过实施山东省春季高考技能考试主考院校试点、单独招生试点、高等职业教育和技师教育合作培养试点任务,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针对性,为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夯实基础。

二是推动教学与实践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本位的“3平台+3模块”课程体系,完善“5训,6练”能力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能力。

2014年,我院学生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产品芯片级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赛项团体二等奖;全国高职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学生第二届“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等国家、省级奖项。

三是推动技能大赛与就业对接,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以大力开展技能大赛活动为突破口,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赛育互动,以大赛为引领,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术的强化,许多学生未出校门就手握“技术状元”、“技术能手”等荣誉,备受企业和社会欢迎。

2006级机电专业学生赵子振作为省级比赛获奖选手现已在首钢集团京唐公司担任运输部作业长,月薪达到10000元,成为企业的骨干。

其次,深化“1139”校企合作机制,持续推进校企合作体系改革

“1139”机制即以学校建设的“1个职业教育集团、1个校企合作理事会、3个服务机构、9个专业指导委员会”为核心,“三层架构,多元参与”,形成三层组织互相助力,政、校、企、行多元参与的校企合作新机制。

一是集团化办学创新发展,树立现代职教体系新标杆。

2010年学校牵头德州市14所职业学校,联合200多家企业成立了“德州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充分有效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在优化生源结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培训、产学研结合、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展开创造性的探索与合作,打造职业教育“德州模式”。

二是在山东省首创校企合作理事会,打造毕业生优质就业平台。

学校早在1998年就建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与企业开展全程化、全方位、一体化合作,形成了重实践、重技能培养的办学特色,实现了教学和就业的无缝对接,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

先后召开了十七次校企合作理事会,至今理事会成员单位已发展到309家,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09个,每年有5000余名学生轮流到企业顶岗实习;每年与企业签订“冠名班”达50余个;每年签订“定单培养”达5000余人,为毕业生打造了优质就业平台。

三是建立三个校企合作服务机构,为毕业生提供精细化服务。

成立了“专业设置委员会”、“人才需求调研室”和“毕业生跟踪管理办公室”三个服务机构。

三个服务机构每年深入企业、市场进行调研分别达20多次,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人员涵盖企业老总、高管、职工、刚入职学生等各个层次,发放调查问卷,征询对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为毕业生就业工作顶层设计与管理模式创新提供了决策依据。

四是建立九个专业指导委员会,与企业共商人才培养大计。

在校企理事会领导下,成立了由企业高管、高级技师和学校各系部领导、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的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九个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开展课程研究、课题研究、教学研究和专业建设研究;联手引进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

截至2014年,学校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建成了29门省级精品课程,开发6个专业教学资源库,聘请客座教授95人,逐步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零距离”对接。

第三,突出人本化、信息化、现代化,开展以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为核心的创业教育改革

一是创业教育指导全程化。

学校高度重视创业教育指导“前移化、全程化、系统化”建设,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课程纳入全校课程建设体系,通过学院各种媒体、报告会、创业论坛,大力宣传国家大学生创业新举措,使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二是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培养学生创业就业能力。

学校构建了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活动一体化教学体系。

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发明大赛、创业讲堂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2014年,在“挑战杯—彩虹人生”山东省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我校电气工程系《网末速递有限公司》项目设计获得了创业计划类一等奖,并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荣获二等奖。

三是成立专门机构,推动创业教育成果转化。

投资100万元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建立了10处校外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学校正在筹建省级标准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与309家校企合作单位联合建设“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

电气系创办的德州慧润电器科技有限公司,经管系创办的一鸣连锁超市、华信电子商务创业工作室,粮油食品与轻工工程系创办的乐康食品店,目前都发展良好。

四是积极创建德州创业大学,为毕业生提供延续性的创业教育和服务。

德州市人民政府计划投资300万元拟在我校建立德州创业大学,以满足德州市大、中专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求为主,兼顾全社会创新创业教育需求,以期通过创业大学这一平台,提高全社会创业意识,增强创业实践能力.

 第四,全面提升就业服务与就业指导改革,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全程化、立体式的保障

一是以校企合作为总抓手,牢牢把握毕业生就业市场。

实施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瞄准“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和重点项目”拓宽就业市场战略,全面实施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工程,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均达到98%以上,持续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2014年共有高职毕业生1251人,截止2014年12月31日安置就业1251人,初次就业率达98.4%,整体就业率达100%,并且为每名毕业生都提供了2—3个就业岗位。

二是建立立体多样的校园招聘市场。

搭建了“大型供需见面会—小型专业化招聘会—远程视频双选会”三位一体的招聘平台,建立“点面结合、形式多样”的招聘会模式。

每年邀请用人单位开展各种供需见面会100余场,网络远程招聘50余次,招聘企业15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达20000余个,就业岗位完全满足毕业生需求。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关心贫困学生就业。

制订贫困生资助制度,建立特困生资助体系,通过“谈、奖、减、免、助、贷、捐、缓”等多种途径,帮助贫困生降低就业成本,使他们“进得来、读得起、学得好、出得去、富得快”。

我校2012届毕业生特困生78人、2013届毕业生特困生71人,每人补贴500元;2014届毕业生特困生63人,每人补贴1000元,共计发放特困生求职补贴137500元。

四是加强就业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

近年来我校有校企合作院级课题50项、市级课题30项、省级课题15项;在各种刊物和媒体上发表就业论文和专题文章75篇;特别是学校先后在全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论坛、校企合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受到与会各高职院校领导的一致认同,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充分肯定我校就业工作给全省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作出了示范。

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绩斐然。

自2009年至2013年,我校毕业生正式就业率连续五年位列全省非师范类专科院校第一;2010年5月,在由大众日报和大众网共同举办的“2010山东十佳求学高校(高职)”评选活动中,我校被评为就业前景十佳高校;2011年高质量一次性通过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先后有2人荣获“山东省就业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二)毕业生社会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我校每年都深入100多家用人单位座谈调查并发放调查问卷,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政治素养、技能操作水平普遍评价高,认为岗位适应能力快,总体满意度每年都在95%以上。

(三)毕业生及其家长对学校就业工作满意度高。

学校始终树立力求给每一位毕业生都能找一份有尊严、有发展前途的就业岗位的就业工作理念,努力做到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

2014年我们向毕业生及家长发放了300份问卷调查,96%的毕业生及家长对学校就业工作持非常满意和满意态度。

(四)毕业生就业工作安全稳定。

学校通过发放《给毕业生的一封信》、就业指导课、班会、座谈会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安全意识;通过建立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核查制度,对来校企业、网上招聘等供需信息进行全面核查,多年来,我校未发生一起毕业生合法权益受损事件。

四、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不足与努力方向。

四、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

其主要表现在就业工作经费还需要增加、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院系两级管理还需要加强等方面。

针对存在的不足,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加以解决,一是进一步加强全员就业意识,相关处室、系部要相互协调,全校上下齐心做好就业工作;二是继续增加就业经费,保证就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走出去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大胆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提高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预见性。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这次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实地调研必将对我校的各项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真诚希望各位专家、领导为我校“会诊”、“把脉”,开出“药方”,促使我们有针对性地加以整改,提高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

学校将以这次活动为新的起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力争把我校建成德州龙头、全省名牌、全国知名的高职院校,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养、高技能“双高”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最后,再次对各位专家、领导表示诚挚的谢意。

祝愿各位专家、领导在我校调研期间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