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 1 发现物体的特征》优质课教学设计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9831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 1 发现物体的特征》优质课教学设计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科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 1 发现物体的特征》优质课教学设计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科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 1 发现物体的特征》优质课教学设计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科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 1 发现物体的特征》优质课教学设计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科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 1 发现物体的特征》优质课教学设计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 1 发现物体的特征》优质课教学设计4.docx

《教科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 1 发现物体的特征》优质课教学设计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 1 发现物体的特征》优质课教学设计4.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 1 发现物体的特征》优质课教学设计4.docx

教科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1发现物体的特征》优质课教学设计4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发现物体的特征》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起始课。

也是小学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

小学生需要从发现物体的特征开始认识各种材料,再从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这个过程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

在这一课,学生将通过观察和描述特征来探究常见的物体,利用感官观察8种常见的物体,初步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来观察、描述并记录物体的基本特征。

【学生分析】

小学生每天都会和身边各种物质打交道,所以,他们对物质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同时,他们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词语来形容物体的特征,如:

颜色、气味、轻重、形状等。

但是,学生在物体的全面描述,科学地使用专业的术语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如:

怎样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怎样比较形状等,什么是粗糙和光滑都还不会判断。

因此,这就需要科学课堂提供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问题。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自制能力比较弱,注意力不够集中,合作意识不够强,因此,他们的合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科学目标】

1.能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身边物体的特征。

2.通过利用各种感官,用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3.通过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进一步发展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器材准备】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课件等。

【教学过程】

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那我来说你来猜。

(课件出示谜语:

体型有圆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

谜底:

橡皮。

2.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知道它是橡皮呢?

预测学生会从物体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可是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并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发现物体的特征》。

二、观察物体

(一)回忆思考

回想一下,我们上学期学习过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预测学生回答:

利用眼睛、鼻子、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的观察(特别提醒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黑板上贴:

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

2.认识8种物体

课件呈现8种需要观察的物体:

逐个认识8种物体: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3.观察物体,自主思考

现在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4.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的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2)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还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2.例如:

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到它们的不同之处。

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室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有说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

这种方法叫做两两对比观察法。

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性塑料杯依此比较观察,看你能不能发现木块更多的特征。

3.

 

3.随机抽取学生表述如何去做。

4.4人一组,通过小组合作,将物体进行两两比较,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现。

5.怎样详细记录物体的特征呢?

我们先来看看活动手册吧!

(1)教师示范活动手册的使用:

投影展示实物,指导学生先填写日期。

(物品名称可替换)

(2)指导学生填写记录表格。

以木块为例:

把木块与乒乓球对比后发现形状不同,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然后填写在记录表上(强调:

(1)可以把活动手册最后一页词汇表上的词汇剪下来,粘贴在相应位置,也可直接填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2)边观察边记录,顺序建议是:

颜色—形状—气味—是否透明—粗糙程度—轻重,但不强调一定是这个顺序)。

设计意图:

学生利用活动手册记录物体特征,书写上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指导、示范。

通过指导,使学生认识到要边观察、边比较、边记录,记录结果要真实。

6.      交流评价“我的记录”。

(1)请学生到展台展示并介绍“我画的记录”。

(2)学生相互评价观察和记录的是否准确。

(3)教师小结:

记录时要真实、准确。

设计意图:

学生到展台展示并介绍自己的记录,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继续巩固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科学认识,引导学生用“准不准”的标准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记录,进一步强调科学记录要真实、准确。

7.出示班级记录表单,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补充班级记录单。

8.看看我们的班级记录单,你有什么发现?

9.教师总结:

通过两两对比观察,我们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

10.通过观察比较活动,我们对木块已经非常熟悉了,谁来描述一下木块的特征?

比一比谁描述得最好。

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是为了考察学生是否学会了利用各个感官及两两对比观察的方法来更全面、更准确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三、小结、延伸

1.谁来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

2.要想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应该怎么做?

3.课后,同学们也可以根据物体的特征编一些小谜语让别人猜,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设计意图:

突出学以致用,同时用编谜语的方式继续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述能力。

【板书设计】

发现物体的特征

                 

看  大小、颜色、形状

 

 

闻  气味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了什么,力求引导学生调动所有感官来观察物体的特征,如用眼看颜色或形状、用手摸软硬、用鼻子闻到气味,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描述性词汇,同时为下面的“两两对比观察法” 活动埋下伏笔。

 

l.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这部分内容有两个问题,前一个问题是为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后一个问题既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考,又是为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研究主题——观察自己周围的物体并描述它们。

这些问题,一方面可以调查学生对物体的原有认识,又可以为学生接下来认识物体的特征奠定基础。

2.小组合作,探究物体的特征

一、小组观察活动,

引导学生对8种常见物体进行观察和描述。

课件出示要观察的8种物体: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随后,引导学生先用自己想到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这样可以了解他们已经知道的描述性词汇。

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儿童的语言,使之发展成为科学词汇,让学生学会使用科学专用术语。

接着,教科书提示了科学观察的步骤和方法——选择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进行观察、比较。

教科书中的4幅图分别提示了4种比较和观察的方法:

通过看,比较颜色或形状;通过闻,比较气味;通过看和摸,比较是否透明或光滑;通过掂,比较轻重等等。

这些方法将会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

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能较为全面地从各个方面描述物体,并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记录在活动手册的表格中。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描述加以规范和提炼,最后在记录表中呈现科学词汇。

必要时,教师要对一些比较难懂的词汇进行解释。

另外,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

3.研讨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两个讨论问题。

第一个问题,主要提示学生回顾自己是如何观察物体的。

学生可能会说出利用感官来观察物体,即看、闻、摸、掂等,也可能会强调是通过对不同物体进行比较来观察的。

此时,教师可以进步询问学生是通过什么方法找到物体的特征的。

第二个问题,主要提示学生反思描述物体特征的角度,从这些角度可以更好地描述物体,比如可以从颜色、形状、轻重、是否粗糙、是否透明等方面进行描述。

学生提到的描述物体的角度可能不同于教科书中所提示的,但只要是合理的,教师都可以将其汇总在班级记录表中。

另外,这张班级记录表将贯穿整个单元,随着探究的深入,不断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科学词汇。

在描述物体的特征时,要引导学生使用轻、重、粗糙、光滑等科学词汇。

【学情分析】

学生们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

所以,他们对这些物体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

同时,他们也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比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等。

但是,学生对于可以从哪些方面全面地描述物体,如何科学地运用词汇,仍存在很多困难。

比如,怎样判断物体是轻还是重,用什么描述形状,什么是粗糙或光滑……在对物质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伊始,学生会产生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科学课堂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

经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学生具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但是在描述物体特征的时候,很大一部分学生会将物体特征和用途混淆起来。

比如描述铅笔盒,学生较多描述有装文具的长方形盒子,装文具是用途,长方形才是形状特征。

所以在这节课中,首要让学生分辨特征的描述不能混入用途;其次,学生在描述物体特征时,往往只关注一两个点,在其他同学描述完以后才能去寻找未被发现的特征,所以本课还需要针对一个物体,让学生从多维度描述特征,并记录下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物体,物体具有形状,大小,轻重等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他们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

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教学准备】

1.小组: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每组一套

2.全班:

《发现物体的特征》班级记录表

3.个人:

“轻重”两字打印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5分钟)

1.教师随便拿起粉笔、课本等,告诉学生这就是物体,并板书“物体”。

2.提问:

我们周围还有些什么物体?

你会怎样描述它?

(比如铅笔细长,橡皮白色,桌子很大等)

3.学生自由描述,教师随机板书,记录学生交流产生的词汇或短语。

二、探索1:

单个物体观察(预设10分钟)

1.认识几种常见的物体

过渡:

老师今天准备了8种物体,让我们来看看都是谁?

(出示幻灯)

根据图片的顺序,学生口答完成名称连线,认识8种常见的物体。

2.激趣:

老师今天把这些物体都带来了,你们想不想好好观察一下?

3.说明要求:

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

讨论:

万一几个人要观察同一种物体,那该怎么办?

(引导:

可共同观察,但若能分类观察更好。

4.组长领取实验器材,组员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

5.组织交流:

怎么观察,发现什么特征?

(板书揭题:

发现物体的特征)

三、探索2:

两个物体比较观察(预设18分钟)

1.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介绍主要观察方法和能观察到的对应特征。

看一看:

颜色、形状、厚薄、是否透明、是否可见、是否流动等

闻一闻:

气味

摸一摸:

粗糙程度、厚薄等

掂一掂:

轻重

[说明:

观察方法后的特征不要求全部罗列,只要根据学生认知程度的基础上概括就可以了。

活动手册最后一面没有“轻重”,老师可以提前做好打印,分发给学生。

]

2.活动手册指导说明

翻开活动手册第1面,要求学生先写上日期,再说明“水”和“空气”这两列以后再补充,然后指导贴图,并提示可以更改物体的名称,把“木块”改成自己观察的其他物体。

3.强调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比较观察。

扶:

抽2个学生进行对比观察演示,并指导粘贴或书写记录。

4.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和记录。

四、研讨(预设7分钟)

1.展示学生的活动记录,填到全班记录表上,有争议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

2.机动:

你有什么收获?

还想研究什么?

【板书设计】

发现物体的特征

看:

较厚、较薄,有颜色、无色

闻:

有气味、无味

摸:

粗糙、光滑

掂:

较重、较轻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