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市县监测指标内涵诠释及统计口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19805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4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市县监测指标内涵诠释及统计口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市县监测指标内涵诠释及统计口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市县监测指标内涵诠释及统计口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市县监测指标内涵诠释及统计口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市县监测指标内涵诠释及统计口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市县监测指标内涵诠释及统计口径.docx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市县监测指标内涵诠释及统计口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市县监测指标内涵诠释及统计口径.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市县监测指标内涵诠释及统计口径.docx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市县监测指标内涵诠释及统计口径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工作手册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市县监测指标内涵诠释及统计口径

 

【指标一】教育普及度

 

1.学前3年教育毛入园率

指标释义:

学前3年教育毛入园率,是指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数占

3~5岁年龄组人口数的百分比。

该指标反映各地为适龄儿童提供学前教育入

学机会的总体水平。

统计口径:

学前教育在园幼儿为在公、民办幼儿园(办园点)接受教育

的幼儿(不考虑年龄),3~5岁年龄组人口数以各级统计部门公布数据为准。

计算公式: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数/3~5岁年龄

组人口数×100%

数据来源:

教育部门、统计局部门

 

2.义务教育巩固率

指标释义:

该指标分小学巩固率和初中巩固率2个监测要点。

小学巩固

率是指当年小学毕业生人数与该届学生入学时学生数的百分比。

初中巩固率

是指当年初中毕业生人数与该届学生入学时学生数的百分比。

该指标反映小

学和初中教育的学生完成学业情况。

统计口径:

(1)当年小学、初中毕业生人数为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当年小学、初

中毕业生数。

(2)“该届学生入学时学生数”为该届学生入学时学生数减去该届转

出本地区学生数、该届休学学生数等,加上外区域转入该届学生数、上届休

 

36

学后复学学生数等。

计算公式: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工作手册

 

(1)小学巩固率(%)=上一年度小学毕业生人数/该届学生入学时学生

数×100%。

(2)初中巩固率(%)=上一年度初中毕业生人数/该届学生入学时学生

数×100%

数据来源:

教育部门

 

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指标释义: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是指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与15-17岁年

龄组人口数的百分比。

该指标反映高中阶段教育覆盖面。

统计口径:

高中阶段包括公、民办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含非

本地教育行政部门管辖的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及其五年制大专)。

中阶段在校生总数为近三年被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学生总数。

计算公式: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15-17岁年龄

组人口数×100%

数据来源:

近三年被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学生总数由各地教育部门依据

近三年招生计划执行数提供;15-17岁年龄组人口数以统计部门公布数据为

准。

省辖市(市直)无需填报,其所属初中学校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纳入所

在区统计。

 

4.18周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

指标释义:

18周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是当年升入各类高等教育机构

及接受函授、自学考试、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等各类高等教育学习的学生数

 

37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工作手册

占18周岁人口数的百分比。

该指标反映高等教育覆盖面。

统计口径:

升入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学生数,包括:

(1)当年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应届毕业生通过国家考试升入本专科普

通高校、军事院校和高等职业类院校的学生数;

(2)三年前升入五年制大专的学生数;

(3)18周岁人口中接受函授、自学考试、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的人口

总数。

计算公式:

18周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当年升入各类高等教育机

构学习的学生数/18周岁人口数×100%

数据来源:

升入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学习和接受函授、自学考试的学生数

由市级招生部门提供,接受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等学生数由市级招生部门会

同省考试院提供;18周人口数以统计部门根据“六普”数据推算。

此项指标

由省辖市通过市直平台统一填报,各县(市、区)无需填报。

 

5.终身学习网络覆盖率

指标释义:

终身学习网络覆盖率指县域已联通互联网的社区(村、居委

会)数占县域社区(村、居委会)总数的百分比。

该指标反映终身学习资源

的覆盖面及建设情况。

统计口径:

已联通互联网的社区(村、居委会)指社区居民学校具备3台以上接入

互联网的计算机,并能正常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网络学习的行政村或居委

会。

计算公式:

终身学习网络覆盖率(%)=县域已联通互联网的社区(村、居委会)数

/县域社区(村、居委会)总数×100%

 

38

数据来源:

教育部门、统计部门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工作手册

 

6.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

指标释义: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是指年培训满40学时的从业

人数占全部从业人数的百分比。

该指标反映成人学历教育和以职业为导向的

非学历教育等继续教育发展水平。

统计口径:

(1)从业人员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各

类人员。

包括各类单位在岗职工、再就业的退休人员、聘用的外籍人员和港、

澳、台方人员、领取补贴的兼职人员、直接支付工资的劳务工以及个体从业

人员、农村从业人员和非正规就业人员等(各地一般以20—60周岁人口统

计)。

(2)年培训满40学时的从业人员包括参与各种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培训满40学时的所有从业人员。

计算公式: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年培训满40学时的从业

人数/全部从业人数×100%

数据来源:

人社部门、统计部门

 

7.城市和农村居民社区教育活动年参与率(其中:

老年人年参与率)

指标释义:

城市和农村居民社区教育活动年参与率,是指城市和农村参

与社区教育活动的居民人数与全部居民人数的百分比。

该指标反映社区教育

发展水平;老年人年参与率,是指参与社区教育的老年人数与全部老年人数

的百分比。

该指标反映老年人社区教育参与水平。

统计口径:

(1)城市指设置行政街道的区域和县(市、区)政府所在镇。

 

39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工作手册

(2)农村指县(市、区)所辖的除县(市、区)政府所在镇以外的乡

镇。

(3)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是指1年内参与社区教育培训达40学时或参与

主题教育活动6次以上。

(4)居民人数为18周岁以上常住人口数。

(5)老年人是指年龄60周岁以上的公民。

参与社区教育指1年内在老

年社区教育机构(老年大学、远程网络教育机构等)学习满20学时或参与

主题教育活动1次以上。

(6)城市居民常驻人口不含区域内各类高等院校学生数。

计算公式:

(1)城市居民社区教育活动年参与率(%)=1年内参与社区教育培训达

40学时或参与主题教育活动6次以上的城市常住人口数/城市常住人口数

×100%

(2)农村居民社区教育活动年参与率(%)=1年内参与社区教育培训达

40学时或参与主题教育活动6次以上的农村常住人口数/农村常住人口数

×100%

(3)老年人年参与率(%)=1年内在老年社区教育机构(老年大学、远

程网络教育机构等)学习满20学时或参与主题教育活动1次以上的老年人

数/区域全部老年人数×100%

数据来源:

人社部门、统计部门、教育部门

 

【指标二】教育公平度

 

8.入学残疾儿童少年享受15年免费教育的比例

 

40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工作手册

指标释义:

该项指标主要反映对残疾儿童少年免费接受教育机会的保

障,是指免费接受学前3年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

数量与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总数的百分比。

统计口径:

残疾儿童少年指持有国家残联核发的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

儿童少年,包括视力、听力、语言、肢体、智力、精神和综合残疾7类。

15

年免费教育是指在3年学前教育、9年义务教育和3年高中教育阶段,为适

龄残疾儿童少年免费提供相应的教育。

接受教育的形式包括特殊教育学校接

纳和在公、民办的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和高中阶段学校随班就读。

免费指

免除学前教育阶段保育费和管理费、80%的康复训练费;免除义务教育阶段

的住宿费,并给与生活补助;免除高中阶段学费;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

和在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班(部)就读的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

计算公式:

入学残疾儿童享受15年免费教育的比例(%)=在幼儿园、

义务教育学校和高中阶段学校享受免费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之和/入学残疾

儿童少年总数×100%。

数据来源:

教育部门、残联

 

9.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户籍学生享受同等待遇的比例

指标释义:

该项指标主要反映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情

况,是指在流入地接受教育、参加升学考试等方面,与户籍学生享有同等权

利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生数与其总人数的百分比。

统计口径:

(1)外来务工人员包括来自区域以外的务工、务农、经商及其他工作

人员。

(2)同等待遇指同样享有入学(园)的机会,同样编班、同样免费、

同样享受生活困难补助、初高中毕业生同样享有升学考试机会。

 

41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工作手册

(3)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生数包括公、民办学校(园)的所有学

生数。

计算公式: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户籍学生享有同等待遇的比例(%)

=与户籍学生享有同等教育待遇的随迁子女学生数/区域内随迁子女学生总

数×100%。

数据来源:

教育部门

 

10.提供多样化教育

指标释义:

提高多样化教育指各级各类学校课程内容、育人方式、学校

文化及教学特色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特征,体现多样化教育水平。

该项指标主要反映具有不同发展潜能、兴趣、特长的学生接受多样化、个性

化教育的情况。

监测方法:

问卷调查

数据来源:

省教育厅

 

11.义务教育城乡、学校间条件均衡化比例(其中:

教师合理流动比例)

指标释义:

该指标监测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校际均衡差异系数,具

体通过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

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

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等8项指标,监测义务教

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情况;小学、初中分别计算。

目标值小学小于等于0.55,

初中小于等于0.50。

教师合理流动比例指以年度内学校与学校之间专任教师流动人数占区

域内符合流动条件的专任教师总数的百分比。

 

42

统计口径: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工作手册

 

(1)学校:

指区域内教育行政部门管辖的公办学校,其中九年一贯制

学校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分别作为一所小学统计,九年一贯制学

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和完中的初中部分别作为一所初中统计;省辖市教育

行政部门直属学校纳入所在县(市、区)统计;不包括民办学校、高校举办

的附属学校和企业举办的学校;不包括小学教学点和特殊教育学校。

已投入

使用,但招生年级数暂未齐全的新建学校,其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体育运

动场馆面积两项数据按年级数比例分割计算。

(2)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指学校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

语音室及其他附属房屋建筑面积之和。

(3)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学校中的体育馆面积和运动场地面积之和,

运动场地面积指学校专门用于室外体育运动并有相应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

积。

(4)教学仪器设备值:

学校固定资产中用于教学、实验等仪器设备的

资产总值。

(5)计算机台数:

用于学生学习及计入学校固定资产的用于教学、管

理的个人台式、笔记本计算机。

(6)图书册数:

计入学校固定资产的学校图书馆及资料室入册上架的

正式出版书籍。

不包括教材、教师用教参资料、电子图书及其他报刊杂志。

(7)师生比中的教师:

指具有教师资格,且在编在岗的专职从事教学

工作的人员。

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完中的教师按所任教学

段实际数测算。

(8)高于规定学历教师:

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

(9)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

一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职务)

的教师。

(一级教师对应原中学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

 

43

S

CV=

X

2

S=(PP)⨯X-X

∑iNi

i

X=xPx

P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工作手册

(10)小学、初中资源拆分:

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和完

中,需对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等5项资源值按比例进

行拆分。

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生、初中生按1:

1.1拆分;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小学

生、初中生、高中生按1:

1.1:

1.32拆分;完中初中生、高中生按1:

1.2拆

分。

拆分公式以九年一贯制学校为例:

设小学生均值为X,初中生均值为1.1X,

该校小学、初中生均值与小学某个单项总值之间的关系为:

小学生数×X+初中生数×1.1X=某个单项总值。

(11)差异系数及综合差异系数:

差异系数也叫变异系数或离散系数,

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均值之比,并将学校规模对均衡程度的影响作为调

节因素。

综合差异系数指八项差异系数的平均值。

(12)教师合理流动:

其中教师指在编在岗的专任教师;符合交流条件

指在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满6年、离法定退休年龄5年(含)以上,且不在长

期(半年以上)病假期间、怀孕至哺乳期期间的教师;流动人数指学校间专

任教师交流的人数,调入或调出只能取其一,不可重复计算,不包括退休和

新聘任的毕业生数。

计算公式:

(1)差异系数计算公式:

,CV为差异系数,S为标准差,X为全县平均数。

式中,,表示区县均衡指标体系中第

i个学校(初中或小学)某个指标值,,为该指标第i个学校

的原始值,为第i个学校(初中或小学)的在校生数;X表示该指标的

 

44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工作手册

X=

n

x

i

P

N

P

N

区县平均值,其中

P

校的在校生数,

=

i=1

n

i=1

P

i

N

为区县内所有初中(或小学)学

(2)综合差异系数计算公式:

八项指标差异系数之和/8。

(3)义务教育教师合理流动比例(%)=当年专任教师流动人数/当年符

合交流条件的专任教师总数×100%

(4)省、市差异系数监测达标率计算公式:

省、市两级学校间办学条件差异系数低于目标值的县(市、区)数/省、

市所有县(市、区)数×100%

数据来源:

教育部门

 

12.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共资源供给

指标释义:

该指标包括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

例和高中阶段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占高中阶段教育经费的比例2个监测要

点。

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反映政府对教育投入

结构的合理性。

高中阶段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占高中阶段教育经费的比例反

映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来源结构的合理性。

统计口径:

(1)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指财政对教育的拨款、用于教育的税费、

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企业减免税等。

由于目前县(市、区)企业办中

小学支出、校办产业减免税数额很小,考察财政性教育经费时,主要计算财

政对教育的拨款和用于教育的税费。

目前,用于教育的税费主要有教育附加、

地方教育附加、职工教育经费统筹和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用于教育部分。

“财

政性学前教育经费”计算口径与“财政性教育经费”一致。

 

45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工作手册

(2)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管辖的公办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

学校(不含非教育行政部门管辖的专业技术学校)。

高中阶段教育财政性教

育经费,主要是指财政对高中阶段教育的拨款、用于高中阶段教育的税费,

目前,用于教育的税费主要有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职工教育经费统筹

和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用于教育部分。

计算公式:

(1)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财政性

学前教育经费/财政性教育经费×100%

(2)高中阶段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占高中阶段教育经费的比例(%)=

高中阶段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高中阶段教育经费×100%

数据来源:

教育部门、财政部门

 

13.困难学生受帮扶比例

指标释义:

指接受帮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身心发展困难学生占家庭

经济困难学生和身心发展困难学生的百分比。

统计口径: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子女、孤残儿童、

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人和警察子女及其他经济困难家庭子女。

家庭经济困

难学生受帮扶形式主要包括助学金,减免学杂费、课本费及作业本费等政府

资助和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社会资助。

(2)身心发展困难学生是指因身体残疾、心理疾病、发育迟缓等各种

原因引起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困难学生。

身心发展困难学生受帮扶形式主要包

括学校在实际教育教学和管理中采取的个别指导、心理辅导等措施,社会个

人及有关机构所提供的心理咨询、生活指导、资金资助等。

计算公式:

 

46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工作手册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省定补助标准受帮扶比例(%)=按省定补助

标准受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数×100%

(2)身心发展困难学生受帮扶比例(%)=受帮扶身心发展困难学生数/

在校身心发展困难学生总数×100%

数据来源:

教育部门

 

【指标三】教育质量度

 

14.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

指标释义:

指学生能形成符合其年龄阶段发展的正确道德观念,人格健

全、心理健康,尊重他人、悦纳自我,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该指标包

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普及)率、中小学学

生学业负担指数3个监测要点。

统计口径: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学校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考察学生的

表现。

一是从考察制度上,中小学建立了以“成长记录档案袋”为载体的过

程性评价制度,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是在考察的

内容上,重点看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社会实

践等方面。

三是从考察方式上,学生成长过程中能够集中反映综合素质的一

些具体活动和相关的事实。

优良率指综合评价在良好及以上学生数占比。

生指公、民办小学、初中及完中、十二年一贯制和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

段的学生。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指学校有课程计划、有相应资质的教师,

有考核制度,并正常实施集体教学活动。

学校指区域内教育行政部门管辖的

 

47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工作手册

各级各类学校、民办普通中小学。

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完中和特殊教育学校均作为1所学校计入学校总数。

(3)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负担指数,指义务教育学生的在校活动时间、

睡眠时间、完成作业时间、非教育部门规定的补课时间等方面负担的总和。

计算公式:

(1)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义务教育学校综合

素质评价优良的学生数/义务教育学校学生总数×100%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普及)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的学校数/学校总数×100%

(3)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负担指数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监测。

数据来源:

教育部门(“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负担指数”来源省教育厅)

 

15.学业合格率(其中:

中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双证获取率)

指标释义:

指各级各类学校学业合格的学生数与学生总数的百分比。

指标包括义务教育学业合格率、普通高中学业合格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双证书获取率3个监测要点。

统计口径:

(1)义务教育学业合格率依据全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数据。

(2)普通高中学业合格指公、民办普通高中高二年级学生当年参加省

级学业水平测试,所有科目均达C等级(含C等级)以上。

(3)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双证指教育行政部门管辖的中等职业学校毕

业生同时获得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计算公式:

(1)小学学业合格率(%)=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学业合格的学生数/参

加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小学生总数×100%

 

48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工作手册

(2)初中学业合格率(%)=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学业合格的学生数/参

加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初中学生总数×100%

(3)普通高中学业合格率(%)=高二年级学业水平测试学业合格的学

生数/在校高二年级报考学业水平测试的学生总数×100%

(4)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获取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获得学

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数/在校毕业生总数×100%

数据来源:

教育部门

 

16.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

指标释义:

该指标反映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程度,是指中小学学生参照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的学生数与参加测试学生总数

的百分比。

统计口径:

学生指区域内公、民办小学、初中、普高、中等职业学校在

校学生。

不包括特殊教育学校和非教育行政部门管辖的专业技术学校的学

生。

计算公式:

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小学、初中、普高、中等职业学

校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的学生数/参加测试的学生总数×100%

数据来源:

教育部门

 

17.人才培养模式

指标释义:

该项指标主要反映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对经济社会发

展、素质教育实施、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适切性。

监测方法:

问卷调查

数据来源:

省教育厅

 

49

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工作手册

18.达到省定优秀标准的各级各类学校比例

指标释义:

指达到省政府、省教育厅最新颁布的优秀标准的各级各类学

校数与相对应的学校数的比例。

纳入监测的省定优秀学校标准主要为四类,

即幼儿园为“省优质幼儿园标准”,义务教育学校为“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

标准”,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为“省三星级以上标准”,社区教育机构

主要指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主管的社区教育

中心,达到优秀标准的为“省示范性社区教育中心”。

统计口径:

(1)幼儿园指小班、中班、大班齐全的公(含非教育行政部门管辖的)、

民办学前教育机构。

设在不同园址,但小班、中班、大班建制齐全的分园,

作为1所独立的幼儿园计入区域幼儿园总数。

小班、中班、大班学年段不齐

全,且在园幼儿数低于50人的视作办园点,可不计入区域幼儿园总数。

(2)义务教育学校指公、民办年级齐全的小学、初中。

九年一贯制学

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9年级、完中的初中部、年级齐全的分校,以及新

建的目前招生年级暂不齐全的学校各作为一所学校计入区域学校总数。

小学

年级不全的教学点、特殊教育学校、独立建制的体艺学校不计入区域学校总

数。

(3)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指公、民办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

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和完中的高中部作为1所独立的学校计入区域学校总数,

非教育行政部门管辖的专业技术学校不计入区域学校总数。

(4)学校总数以市、县(市、区)教育事业报表为依据,优秀学校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