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81915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学计划.docx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学计划.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学计划.docx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学科教学计划

 

学科数学

班级一

(1)班

任课教师

 

二○二0年秋学期

 

一、学生情况分析

1.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

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

但这些孩子大部分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

2.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

学生在学前对数学中的加减、简单的图形等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但这种了解是不深刻的,还需进一步系统学习。

多数学生能借助手指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能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几乎没有,计算的速度还很慢。

3.他们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

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可塑性强。

因此这一学期以在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东西。

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上课时乱走乱动,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还有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桌兜里的。

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5.他们的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不考虑事物的意义而死记硬背。

例如:

数数从一开始可以流利的往后数数,但是从中抽出一部分数起,就得从头数起,否则就接不下来。

因为他们是整体机械记忆的,不能紧紧抓住所记的内容和意义有条理地记忆,也就是理解记忆的能力还很差。

这一阶段要培养学生理解性记忆,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6.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

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期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

知觉发展不够充分,做作业时往往看错题,或者把方位搞错,如:

常常把毛写成手,把6写成9。

在观察顺序性方面,他们显得杂乱无章,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没头没尾。

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

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图形,分与合,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11~20各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期末复习。

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大小、比长短、比高矮,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在10以内加减法之后,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本册教材设置了11个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中,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4.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感知抽象。

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意义;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

5.在理解加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运算能力。

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体会有根据地进行思考的意义;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和相应的口算练习,培养最基本的加减运算能力。

6.初步学会从事物的数量多少,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等方面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初步学会通过简单的数数、比较大小、加减计算以及观察、操作、分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进位加法,即要学好凑10法。

四、方法措施

1、摸清学生的基本现状,为对症下药做好准备。

2、强化个别干预措施,促进转化提高的形成。

3、要拥有一颗责任心。

一个老师如果缺乏对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那么要提高教学质量是不可能的。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喜欢老师,才会喜欢听老师讲课,才会喜欢上数学课,才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6、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7.虚心学习,及时总结与反思。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回味反思,就有提升发展。

8、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9、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10、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11、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五、教改设想

1、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

要培养孩子专心听讲,就是要让孩子在课堂上眼睛看着老师,耳朵听老师讲的,心里想老师讲的,而大多数学生在幼儿园时没有这一习惯的,放慢教学进度,让孩子在“学习准备期”里从适应到养成一定的习惯,从而更好地为之后的教学打好铺垫。

老师在讲台上说的话大多数情况下只会说一遍,孩子如果不专心,身在心不在,就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时间长了,学习跟不上,成绩上不去,就是必然的事情。

为了培养孩子专心听讲的习惯,老师可以随时提问孩子重复老师讲的内容或就老师讲的内容回答问题,孩子放学后家长也可以问孩子今天老师讲什么了。

孩子是有好胜心的,这次也许不专心回答不出来,以后就会慢慢专心的。

2、培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俗话说“七分预习,三分复习”。

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获取知识的方法比获取知识的过程更为重要,而且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对人一生的学习都发挥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低年级孩子处在学习的适应期,老师的任务是把学生从“老师抱着走”过渡到“老师扶着走”,预习什么,复习什么,怎么预习,怎么复习,都需要给以详细的指导。

这个习惯的养成将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及知识巩固的效率,减轻学习负担。

3、培养大胆“想”的习惯。

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使自己始终置身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比较懒散,对于新的问题和未曾见过的题型多数都在等待老师的答案或是好同学的发言,应该培养和训练孩子思考的习惯,只有多动脑思考才会让孩子越变越聪明。

也是为他们将来步入高年级增强解决问题的意识做铺垫。

4、培养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习惯

学生一般出现一些稍难的题目或碰到一点点困难就寻求帮助,这对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非常不利。

家长在孩子寻求帮助不会做时,不应直接教,或者把答案告诉他,而应和孩子一起分析,教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慢慢过渡到让他自己也能掌握这种分析方法从而独立思考。

 

六、单元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

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章)教学计划

单元(章)名称

数一数

所需课时数

1课时

目的要求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

从数的感受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主要知识点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景中数出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这是儿童进入小学后第一次接触数学内容。

同时,通过本单元的数一数,可以为以后正式学习人数和计算做一些准备。

教学重点

1、根据场景图所提供的信息,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

2、正确运用已有的数数经验,能客观的反映学生对10以内数数的认识水平。

教学难点

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的物体或人。

重点难点的突破及解决方法

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能力培养目标及

措施

让学生初步学习数数的方法,感受可以表示数量多少,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作业安排及

教学效果检测

1.书本中的想想做做和练习;

2.《补充习题》上的练习;

3.每周设计两次综合练习;

4.两周一次综合练习检测。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章)名称

比一比

所需课时数

2课时

目的要求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

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事实,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主要知识点

本单元主要学习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初步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还可以让学生初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点

是物体长短、高矮和轻重的一般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在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重点难点的突破及解决方法

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能力培养目标及

措施

重视比较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

作业安排及

教学效果检测

1.书本中的想想做做和练习;

2.《补充习题》上的练习;

3.每周设计两次综合练习;

4.两周一次综合练习检测。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章)名称

分一分

所需课时数

1课时

目的要求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

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主要知识点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习一些把常见的或熟悉的物体按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分类。

教学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有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按照同一种标准对给出的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把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