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docx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2、会读,会背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以及诗中的字词。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包含的哲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会默写《望天门山》,了解古诗的大意。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大家还能背出来吗?
齐背《望庐山瀑布》。
三、学生自读《望天门山》找出诗歌里不理解的字,词。
四、教师范读课文
五、学生自学古诗
2、诗题:
望天门山。
望:
就是观看,欣赏。
望天门山:
就是欣赏天门山的美丽景色。
3、学生通过诵读,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
然后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让学生通过自由诵读,结合看课文,挂图,在头脑自学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还可以让学生把想象的景象画出来。
六、教师小结诗歌大意。
七、朗读指导
八、作业:
1、背诵《望天门山》
2、默写《望天门山》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会写“断、楚、孤、帆”四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
2.师:
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
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第二十一课,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班齐读,分小组读,指明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知道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
2.指名反馈:
哪些字、词无法理解?
(天门:
天门山。
中断:
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
到这里回旋。
出:
耸出来。
孤帆:
单独一只船。
帆:
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
(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
)
(诗文解释:
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
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的情商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
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
2.指名反馈:
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一句诗,一幅画)
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
4.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
5.教师:
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体现出诗人借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板书“雄伟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6.配乐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断、楚”
2.教师总结:
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
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
3.背诵并默写古诗
4.为生字“断、楚、孤、帆”组词
板书设计:
天门中断—楚江开
气势磅礴
碧水东流—至此回雄伟秀丽
望天门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青山——相对出
山水相映
孤帆——日边来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篇3
教材分析: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七言绝句诗写长江下游的名胜天门山,展现了天门山的雄伟气势。
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教学目标:
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的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李白的诗。
2、播放多媒体资源课件中的李白像,指名简介李白。
3、师:
李白写诗比较喜欢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想像非常大胆,丰富,语言非常优美,李白一生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写了许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
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望天门山》。
二、初读感知,画出不理解的诗词,了解诗意。
1、课件出示“望天门山”的图,让学生感知。
2、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交流。
4、读中自悟诗意。
三、品读全诗,感悟诗情。
1、指名个别读,小组诵读。
2、指导读
3、配音读
四、背诵默写古诗,拓展积累。
1、配乐背诵
2、默写古诗
3、课件出示李白描写河山的诗
结束语:
今天我们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脚步游览了雄伟壮丽的天门山,赏析了这首古诗,并且学习了学习古诗的几个步骤,希望同学们以后多读这样的好诗词,让我们更多了解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化。
板书设计
山险水涌望天门山爱国帆来日出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篇4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游山玩水吗?
都游过那些山?
还想去游那些山?
你们知道吗,在我国安徽省当涂县,有一处雄奇秀丽的景色——天门山,早在唐朝时,大诗人李白就去过那里,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望天门山》。
板书:
望天门山。
二、初识“天门山”
1、你从诗题中知道了什么?
①望:
看,往远处看。
②天门山:
“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山的门,可见天门山是……(高、俊秀、险等)师补充:
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
两山夹江对峙,像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由此得名。
2、李白远望天门山,见到怎样美丽的景色呢?
今天,我们就跟随李白一同游览天门山。
三、游览“天门山”
㈠我能读,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
(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
2、教师示范,指导朗读。
①读音准确;
②停顿恰当;
③有表情地朗读;
④有画面地朗读。
3、变换形式,反复诵读。
(指名读——小组读——男女读——全班读)(过程评价)
㈡我能说,
1、说一说这首诗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①我感受到诗歌磅礴的气势。
理由:
“断、开”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的声势是多么浩大“流、回”两山夹江,可见江流回旋湍急而浩荡,那气势真是不可阻挡。
这首诗表现的就是这种磅礴奔放的气势,让我们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②我感受到李白内心的激动。
理由:
孤独的李白孤帆一片自上游顺水而下,一到天门山,天门山就像大门敞开一样,敞开自己的胸怀迎接自己,让他的不开心,他的孤独一扫而光,感受到了天门山的热情。
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首诗,注意最后一句要用高昂的声音来表现内心的激动。
2、说一说这首诗你不理解的和有疑问的词语或句子。
学情预测:
①“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中断:
从中断裂;楚江:
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
通,流过的意思;回:
回旋;至此回:
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天门山仿佛是被神斧拦腰从中劈开似的,长江从两山之间奔腾而出。
只见向东流去的碧绿的江水,在这里打了个回旋径直向北流去。
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出:
突出,耸出来;孤帆:
单独的一只船;日边:
遥远的天边。
两岸苍翠的东西梁山隔江相对从船的两边掠过。
一叶孤帆从天水相接的远方徐徐驶来。
(适时补充:
把这句诗改为:
“两岸青山相对立”好不好?
为什么不好,用“出”字有何绝妙之处?
①“出”比“立”好,“立”给人感觉呆板,而“出”给人感觉活跃。
②“出”表现诗人在行舟过程中由远到近看到天门山的样子。
③“出”给了我们动感,天门山由远到近,由渺小到高大,显现在我们眼前。
小结:
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更让我们融入到诗的意境中。
)
㈢我能画,
有人说:
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
再去读读、找找、划划。
(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
1、你觉得这首诗可以画几幅画?
说说你的理由。
①画单一景物;
②画一个片段;
③画连环场景。
2、作品展示。
3、在讲画、评画的同时加深对诗的理解,全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长江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
体现出诗人借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四、课堂小结。
②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
(我伫立在来自天边的孤帆上,多么令人心飞神驰;乘船迎天门而去,眼前是浩浩荡荡的急流翻腾着漩涡,多么令人惊心动魄!
)
五、作业布置
这么好的诗应该背下来。
大家试着读读背背。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古诗,能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想像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对祖国山川景色的赞美之情。
vcd课件:
教学方法:
读读画画,读读讲讲。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中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最近,你又背诵了哪些古诗?
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望天门山》,大家说可以怎样来学习?
教师引导归纳学法:
(2)读诗文
(3)讲诗意
(4)画风景
(5)评意境
(6)背课文
(7)赏类文
二、学习古诗《望天门山》
2、读一读。
①师范读;
②自己读、小组合作读,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插图自学古诗,读通,试着说意思。
③抓住重点词语读。
(断、开、回、出)
④集体读。
(注意音调和诗的平仄)。
3、说一说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a、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结合画面说)
b、师相机提问补充:
“天门”指天门山,天门山怎么了?
从中间断开了,一个“断”字,让人觉得奇,为什么断了?
是楚江水冲断了,能把山冲断的江水,是怎样的浩大和汹涌?
楚江水使天门山从中间断开,冲开了(板书:
出)一条顺畅的通道,可以想象出天门山地势的险要。
“碧水”指楚江水,“碧”写出了江水的颜色,“东流”,向东流去。
“至此回”,原文说是“直北回”,回的意思是到这里拐弯,(板书:
回),楚江在这里因山势而转,形成回旋北流的气势。
从前两行诗,我们可想象出山之险,水之大。
(感情读一读)。
c、看板书的四个动词,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讲一讲。
d、同桌互相讲一讲。
4、画一画。
学生在准备好的画纸上画一画,指名到台上说一说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
5、评一评
(1)李白的这首诗,写得很优美,特别是动词的运用,如“断”“开”“回”“出”,生动形象,给全诗带来活力。
(运用动词带活力)
(2)李白把天门山这么美丽的画展现在大家眼前,从色彩上看,楚江水(碧)绿,天门山(青)绿,日(红),色彩明丽。
画中的山是静态的、水、孤帆是动态的,行船的感受中,山也动起来了“出”,组成了一幅有动有静的画,景物色彩明丽,动静结合。
6、背一背
7、赏一赏
(课件出示)师生诵读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用语言描写《望天门山》,写成一段话,完成图画填色。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篇6
学习目标:
一、智能目标:
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技能目标:
1、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
二、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1、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考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
2、展开想像与联想,会把文字信息转化为画面,初步进入意境,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引导学生逐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扶”学生学习第一句,初步掌握学习方法。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天门山被长江撞断,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4,总结学习方法:
“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
“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训练“回”这个教学难点。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指导学生开拓想象——“碧水东流至此回”
“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1、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2、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3、再一次提示学生展开联想——“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生字词。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爱游山玩水吗?
都去过哪些山?
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
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又被称为“游侠”。
他就是——李白。
(板书)
3、出示课件(《望庐山瀑布》读后揭题:
他还去过一座山,山名就在刚才那幅字里,看得出是去哪座山吗?
(师板书:
天门山)
4.今天,就让我们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
(师板题)释题:
“望”就是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
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
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正音,强调:
“中”是个多音字,“中断”就是“中间断开”的意思,因此在诗中读第一声。
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
4.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节奏。
5.指名读。
6.有人说: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些什么呢?
7.再读诗,画出诗中写景的词语。
8.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天门、楚江、孤帆、日。
)
三、感悟诗境
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想象这些画面。
2.谁愿意用朗读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画面?
3.你认为天门山是怎样的山?
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4.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
(师板画天门山。
)诗中哪一句写到这天门山?
(出示第一句)
5.传说中这天门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开。
再读读这句话,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
6.让我们想象着奔腾东去的楚江水,咱们一起读!
7.这又是怎样的水啊!
诗中哪一句写了?
又是谁有如此能耐让汹涌不可挡的楚江“至此回”呢?
理解“至此回”。
指名读读!
(出示第二句)
8.看,湍急的河水流到这里受到了山的阻挡。
闭上眼睛,让音乐带着我们走得更近些。
9.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水的澎湃!
诗中还有哪儿让你感受到了这样的气势?
10.(师板画两岸的青山)这又是怎样的山呢?
仅仅是绿吗?
你是从哪个字里读出来的?
(引导学生抓“出”理解。
)
11.两岸的青山相对着,怎么会有出来的感觉呢?
让我们再来读读下一句:
“孤帆一片日边来。
”你知道了什么?
谁来画一画?
(生板画孤帆、红日。
)
13.引读3、4句。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觉得这两岸的山象在比高矮。
读——
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船是由远及近,这两岸的山就好像张开手臂在迎接他。
读——好一个“出”字啊,尽显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采。
读——
四、入情入境,深悟诗
1.师述:
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又带着对未来前途的忐忑之心。
当他乘舟顺江而东,途经天门山,天门山就像大门一样敞开,让他的眼前豁然开朗。
于是,他挥毫写下了这首《望天门山》。
2.听完老师的介绍,你觉得诗人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
3.看,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条小船慢慢地驶过来了。
让我们和诗人一道坐上这只小船,望见这样的山——“天门中断楚江开”(齐读)望见这样的水——“碧水东流至此回”。
(齐读)小船顺流而下,从两山之间穿过,只见——“两岸的青山相对出”。
(指名读)穿过狭窄的河道,看见的又是——“两岸的青山相对出”。
(指名读)再拐过一道弯,看见的还是——“两岸的青山相对出”。
(指名读)这是因为——“孤帆一片日边来”!
(齐读)
4.是啊,这幅草书行云流水,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天门山的气势,(读1、2句)这幅字畅快淋漓,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读3、4句)
6.配乐背诗。
五、总结
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留在心底吧!
(加动作背《天门山》。
)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诗句
2、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感受诗中美景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背诵《望天门山》
师:
我们上节课学了《望天门山》,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现在我们来看看夏天在诗人的的眼里是怎样的?
(读全诗)
二、合作交流
1、解决生字(学生自己解决)
潋滟:
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
亦:
也。
西子:
西施。
相宜:
合适。
3、师:
生字、词你们都懂了,现在自己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下,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说。
三、品读体验
1、举手发言(大概意思:
天晴的时候,湖中波光粼粼,很美丽;下雨的时候水雾迷茫,山色奇妙。
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
2、引导学生理解题目(饮:
喝酒。
湖:
西湖。
初晴后雨:
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在西湖上喝酒(看到的景色)
师:
同学们怎么说不是呢?
(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
师:
有些同学知道了前两句是写景色,后两句不是;现在小组交流,每句诗各写了什么?
为什么这样写呢?
(后两句诗写了拿西湖来比作西施了,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
西湖的景色很美,西施也很美。
)
(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且比喻恰当)
这样想象和比喻,西湖就(显得更美了)
师:
西湖就显得更美了,那现在同学们自己想象西湖的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一起来体验。
(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美”来读诗句,体验美。
老师指导和范读。
)
四、巩固延伸同学们,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
五、作业设计:
(江山如画,历代诗人为之陶醉,并留下许多经典之作,像这样的古诗,你还知道哪些?
像这样赞美祖国美景的古诗还有,请同学们课后再去搜集背诵。
)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篇9
教学目标: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通过诗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感受“断、开、回、出”这几个动词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释题:
天门山:
在今安徽和县与当涂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
二、范读诗歌
三、自读诗歌,提出疑问。
四、试讲诗歌大意
1.同座对讲。
2.指名试讲。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
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五、指导朗读
这首诗热情赞颂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气势十分雄伟。
从中充分展现了诗人自己那开阔的胸襟和热情豪放的性格。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六、动手做
根据这首诗的诗意,参考书上的插图,请你用彩笔画一幅图。
图上要有青山、江水、孤帆、太阳。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想象《望天门山》描述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意和诗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文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二、初读诗文,扫清学习障碍
1、自由读诗文。
要求:
读准字音,不错字。
2、指名朗读。
3、师生共同评议。
3、自由读诗文,把不懂的地方划下来。
4、学生质疑。
(天门山:
今安徽省东梁山和西梁山的总称。
楚江:
古代长江中下游地属楚国,因此流经这里的长江为楚江)
5、对学生不理解的字词及时解决,不理解的诗句板书在黑板上。
三、自主探究,深入体会
1、小组交流。
借助注释,学生小组讨论,尝试弄懂诗句的意思。
2、指名回答。
3、教师小结。
4、自由朗读诗文
要求:
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读出来。
5、指名朗读
教师及时指导朗读。
四、背诵诗文。
古诗《望天门山》优秀教学设计篇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读诗导入,了解长江。
1、课件出示一组有关长江诗词,学生读。
二、朗读古诗,初悟诗意。
1、(课件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自由出声读。
2、师范读。
3、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
三、品读理解,感悟诗情。
1、理解诗意你有哪些方法?
用喜欢的方法自学古诗。
2、汇报诗题。
(1)“望”是什么意思?
(2)“天门山”指什么?
3、汇报第一句。
(1)指名